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學做菜的阿南

    可同時魯迅先生在書法上也頗有心得,郭沫若曾稱其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魯迅書法多為行書。綜觀其風格特點,當以顏真卿《爭坐位帖》脫出,上融篆隸、章草意,下摻宋人筆、明清間翰札法,形成了樸質渾厚、外柔內剛、疏朗雅潔、灑脫靈便的藝術風格。大幅書作,注重章法、結體工穩、用筆凝重樸拙,舍細節而重大體,氣緩意闊、氣韻直入魏晉,足見其書法藝術修養之精深。小幅信札、文稿,則信手拈來,心閒手熟,因時變體,草草不工而古法具備,常得天真爛漫之趣,足見其早年書法臨池之功厚。

    同時。魯迅先生也是一名十足的吃貨,在其很多文章中就多次提到鱸魚的肥美,同時對於魚的喜愛到了極致,在《社戲》這篇散文當中,魯迅小時候對於煮豌豆這樣的粗食都描寫的那麼垂涎欲滴,可見其對吃的深愛程度了。

    魯迅先生是一個生活豐富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成就明顯,博學程度讓人無比敬佩,在浮躁的當代,至今依舊想念魯迅先生的文學筆墨。

  • 2 # 途中ky

    魯迅喜歡吃糕餅糖果等甜食,這是在日本留學時養成的習慣。

    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餅給他,他喜歡得不行,藏起來自己偷偷享用,還捨不得給別人吃呢!只有在女士來做客時,才“大方”地拿出來,因為女士們胃口小,只能吃個一兩片而已!他還能吃辣椒。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有一次他期末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魯迅沒有把獎章作為自我炫耀的標牌,卻懂得實惠,跑到鼓樓街把它賣了,買一大串紅辣椒回來。每讀書至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隻辣椒來,分成幾截,放進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噓唏不已。只覺周身發暖,睡意頓消,於是捧書再讀。現在看來除了可笑之外,也生出幾分感動。 他的胃口很特別,喜食蛇肉、龍蝨、梅乾菜。而且從不吝惜錢,經常請友人吃飯,且不看選單一口氣就能點出“木樨肉”、“酸辣肚絲”、“炸核桃腰”、“三鮮鐵鍋蛋”、“糖醋軟溜鯉魚陪面”等好幾道菜來! ​他愛看電影,幾乎可從影迷升格為影狂。魯迅到43歲時才首次觀看影片,但一看而不可收。魯迅後期(46-55歲)在上海生活的9年內,共觀看電影142場。好電影不輕易錯過,甚至一看再看;而且大都是率領家小、呼親喚友,數人驅車同去!有趣的是,在國外引進的電影裡面,他最愛看的是大自然叢林草莽的野獸影片(相當於近來的“動物世界”。

    在我們眼裡,魯迅是大文學家,有著獨特的氣質和風格。可私底下,他也有著很多令我們大吃一驚甚至想笑的習慣。

  • 3 # 梁山伯揍英臺6

    魯迅和許廣平的通訊中,自稱“白象”或“你的小白象”,有時甚至用筆畫一隻象,稱許廣平“害馬”。

    這兩個稱呼的出處,據魯迅手稿研究者王錫榮先生稱呼,林語堂曾經說魯迅是“一頭令人擔憂的白象”,這個稱呼因此而來。“白象”在英語中意指“一種難得而又甩不掉的負擔”。這暗合了魯迅當時的處境――對於執政當局來說,魯迅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者,但又是甩不掉的沉重負擔。

    “害馬”這個稱謂體現了魯迅對楊蔭榆之流的嘲諷,因為楊蔭榆指責許廣平是“女師大事件”的“害群之馬”。

  • 4 # 水水八歷史

    然而教科書上已沒有了魯迅

    TOPIC “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澤東

    昨天,深夜,百無聊賴地堵在某個高架上,心裡頭念著雙迷人的眼睛,手裡頭捧著本破舊的《朝花夕拾》。

    平時順暢無比的高速,愣是因為免了買路費,吸引了無數私家車。於是這車速,便如同蝸牛蹣跚的步點,在魔都黯然的星空下,蜿蜒向前。華人歷來便是如此。想擺弄自己不值一哂的闊氣,卻又要貪圖那丁點的便宜。若是有個快速通道,加收我一倍路費,我便寧願給這冤枉錢,省下我寶貴的時間。

    先生似乎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記得那時候課本對他有過這麼一段評價——

    魯迅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等諸多領域,他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 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 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先生曾經是我青年時候的偶像,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兒時的自己,卻未必真的讀懂他的文章,知道他到底在說些什麼、表達些什麼、引導些什麼。我們對於先生的瞭解,其實更多源自於授課的語文老師和課本後的那個叫做標準答案的東西。書本說,魯迅先生是思想的鬥士,於是我們便想當然地認為如此了。其實也不得不認為如此了。不這麼回答,要扣分。柯南說真相只有一個,老師說答案只有一個。沒得選擇。魯迅先生在天有靈,知道自己最後居然是以這樣的形式被大家所記住,只怕也會氣個半死。

    記得那時的課文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Q正傳》、《孔乙己》。。。當時不是太懂,讀起來卻也頗具意味,我想,這或許便好文章本身的魅力。

    很長時間裡,我都覺得我們對先生偉大的評價已經是蓋棺定論。後來才知道,埋在土裡的棺材,都是能挖出來的。驚聞近年來,教育部門對魯迅先生的話題經歷了沉默、迴避、冷淡的過程後,已經逐步打算讓其滾蛋了。頓覺意興闌珊。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一個被大家公認的偉大的人,不但無法自證偉大,卻被一幫猥瑣的文官體制下的官僚肆意評價。可悲得叫人意興闌珊。

    曾經有一個偉大的人,他評價先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殊不知,民族魂,也終有滾蛋的時候,不知道偉人在天之靈,又會作何感想。

    有人說,魯迅先生要是活在今天,恐怕多數會蹲在牢裡。

    我看倒也未必。

    先生一生致力於開啟民智。他不會料到的是,時至今日,民智之愚,比之往昔,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料定先生活在今天的話必定是個網紅,只是,興許他的文章剛剛過10W+閱讀,就被小黑粉投訴刪帖了。連我的狗屁文章尚且如此,況乎先生錦繡之才。只是,在流量為王的今天,他的妙文,或許更加曲高和寡;他的觀點,或許無法完美得融合到商業計劃之中,興許他的稿費,會遠遠不如他那個決裂的表兄。可是,即使周作人的東西再怎麼適合網際網路+,我依舊喜歡那個有骨氣的小鬍子。。。

    隨手在書裡摘了幾句先生的話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最喜歡這句。在逼人無所事事的時候,我把所有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了。當我振翅飛翔的時候,他們也別羨慕嫉妒我最後的與眾不同。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想起了每隔一段時候都會發生的愚蠢的以“抵制X貨”為名,打砸搶同胞的事情。(詳見本文祖國母親有那麼多豬隊友,真的很讓人擔心)

    與其找糊塗導師,倒不如自己走。

    ——一直覺得,現在的中國,各種橫行的教育機構,健身的,外語的,國學的,都是騙子。想想裡面的許多老師年紀也就和我相仿,當年他們唸書時被無情碾壓,如今搖身一變居然成了老師,也真不害臊。與其讓他們教,不如我自己學罷了。

    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

    ——這是句大實話,可是沒多少人信。華人都喜歡見效快的東西。最好今天追女生今晚上床、今天買股票馬上漲停,大家做什麼事都像在做官,只追求眼前的政績。可悲可嘆。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所以悲劇往往更容易被人們所記住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

    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怎麼獲得更有效率,我才不說出來呢:)

    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為什麼沒人趕扶倒地的老人了?為什麼沒人見義勇為了?也許只有聰明的華人,才能理智地如此冷酷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偏偏某些人,特別喜歡這麼幹。比較傑出的手段,就是開會。每次看到那些個大腹便便的傢伙在臺上唾沫星子橫飛,就想到了一個詞 — “謀殺”

    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又想到我們的“金牌情節”了(詳見本文比“處女情結”更要命的,是“金牌情懷”)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這段我不評價了。因為我想寫的話,足夠小黑粉投訴我100次。

    超越時代者,必難見容於時代。

    套用學生時代的作文裡常用的一句話,先生雖然不在了,可是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遺憾的是,時代在變了,先生連活在我們書本上都做不到,他還怎麼活在我們心裡呢?最後的最後,其實,他依舊只是一個人在吶喊。。。

  • 5 # 古月寨歷史

    1,魯迅是潮男,有圖有真相

    2,北大校徽魯迅設計

    3,魯迅幽默:你們抓的是周樹人,何我魯迅有何相干

    4,周樹人不止魯迅一個筆名,起碼有一百多個

  • 6 # 古月寨歷史

    1,魯迅是潮男,有圖有真相

    2,北大校徽魯迅設計

    3,魯迅幽默:你們抓的是周樹人,何我魯迅有何相干

    4,周樹人不止魯迅一個筆名,起碼有一百多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對《溫病條辨》褒貶不一,《溫病條辨》到底算不算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你是如何看待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