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萌萌媽媽董小華

    《迎二聖是致使岳飛被殺的結論是荒謬的!》

    關於南宋名將岳飛的死因,歷來是爭論不休。有人說是宋高宗借秦檜之手殺掉岳飛的,因為他堅持要迎回二聖 ,這是因為岳飛喊過“迎還二聖”的口號,趙構害怕徽、欽二宗回來之後,自己將皇位不保,所以這才必須要殺掉岳飛,然而事情真是這樣嗎?

    這種說法最容易被人接受,但絕不是問題的關鍵。

    因為這種說法充滿了邏輯與史學漏洞!很多人一提起岳飛,就會覺得他不識時務,對著一個皇帝提出要迎回他的前任,這不是作死是什麼? 有的朋友或許會說,趙構並不是真心想要迎回徽宗、欽宗,他不願意將皇位再讓出去,其實這個理由也很牽強。

    然而這個口號的最早提出者,恰恰是宋高宗趙構。這時候的岳飛不過是個九品小武官,哪有資格提這個堪稱是南宋國策的口號?

    歷史上確實曾出現過明英宗在丟掉皇位後又重新復辟的事情,但宋欽宗與明英宗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明英宗被俘前,在位時間長達十四年,雖然一度退位,但在朝中仍有一股潛在的勢力支援他,可宋欽宗只當了一年皇帝,與他親近的大臣都被金軍掠至北方,使他缺乏爭奪皇位的群眾基礎。而趙構在岳飛遇害時,已經當了十四年皇帝,朝中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根基相當穩固,欽宗就算回國也很難威脅到他的皇位。況且南宋與金國首次議和時,趙構迫於輿論壓力,還故意打出了宋欽宗的旗號,稱:“朕以梓宮和皇太后、淵聖皇帝未還,曉夜憂懼,未嘗去心,若敵人能從朕所求,其餘一切非所較也!”

    紹興九年(1139年),金宋原本達成了議和,其中的一條便是:金送還欽宗等及徽宗梓棺(徽宗已於紹興七年死於金五國城)。可見,趙構是不擔心父兄回來爭位的。 金國已經答應放宋欽宗回國,而趙構也做好了迎接準備,只是由於完顏宗弼在金國發動政變,撕毀了兩國的和議,此事才不了了之,可見趙構並不怕宋欽宗回國。

    另外,岳飛雖然曾經說過“迎還二聖”這樣的豪言壯語,但趙構絕不會因此怪罪岳飛。趙構即位後的第一封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這樣的話,可見趙構喊出這句口號的時間比誰都早。南宋初期,“迎還二聖”已經成為了一句日常用語,不但主戰派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就連主和派為了能給和談找到輿論基礎,也以二聖還在北國吃苦,只有和談成功才能接他們回來為藉口,可見這句話絕非是岳飛的專利。直到宋徽宗的死訊傳回之後,情況才稍有變化,當時金國不斷揚言要扶立宋欽宗或是他的兒子當皇帝,這就與趙構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因此南宋國內再喊“迎還二聖”的人開始大幅度減少,此時岳飛也換了新口號,他在《乞出師扎子》中稱,“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這就是把宋欽宗的成分劃成“天眷”,立場非常明確,就是堅決佔到趙構這一邊,可見岳飛並非只會打仗,不會講政治。

    “迎回二聖”事關南宋的政治軍事路線和皇家倫理,只有趙構本人才有資格提出,而且是必須提出,不然全天下人都會認為他缺乏孝悌之義。 因此宋高宗在自己的登基詔書中明確提出要“同徯兩宮之復”,這便是“迎回二聖”口號的前身。事實上,趙構並不是在登基那天做做樣子就算了,他在此後的詔書中屢次提起,給大家隨便列舉一段記載為證: 時世忠與劉光世、張俊相繼入覲,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足喜,惟復中原,還二聖, 乃可喜耳。”既然皇帝本人都提出了政治口號並念念不忘,那麼文武大臣自然要積極響應。首先就有岳飛的伯樂——宗澤,他在負責鎮守汴京的時候就多次上奏懇請趙構北上,親迎二聖還於舊都。此外,響應這一口號的還有張九成、韓世忠、連南夫,以及趙姓宗室趙士褭。更誇張的是,武官楊應誠甚至提出了“聯合高麗、迎回二聖”的主張,並被趙構任命為特使出訪高麗。 從這些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迎回二聖”是趙構率先提出、大臣紛紛響應的全國性政治口號,這是最基本的政治正確,為何什麼岳飛跟著喊就是找死呢?可見這個說法並站不住腳。

    再者即便迎回“二聖”也構不成對宋高宗帝位的任何威脅。宋朝的文官制度極度成熟,武將被壓制、皇族不領兵。自宋太宗之後,還沒有發生皇族爭位的事情。

    而宋高宗的名分已定,即便迎回了“二聖”,也只能被當成“太上皇”奉養。再則,宋徽宗已上了年紀,又系昏庸無能之主,在金兵南下的時候,已經撂挑子讓位給宋欽宗了。

    岳飛是最先停止“迎回二聖”的人,他眼中的“二聖”只是皇親 。在皇帝的帶領下,岳飛一開始也跟著喊過“迎回二聖”,然而隨著悄然變化的政治形勢,他敏銳地發覺了這個口號有失妥當,於是從紹興六年開始,岳飛再也沒有在任何場合提到過“二聖”、“淵聖”,其政治嗅覺可見一斑。在第二年春天,岳飛上了一道名為《乞出帥札子》的奏摺,其中寫道: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 這句話中的“太上皇帝”指的是宋徽宗,然而他已經死在了異域,因此是迎回他的梓宮。對於被稱作“淵聖”的宋欽宗,岳飛壓根沒提,直接把他歸入“天眷”(也就是皇親)的行列中了。很簡單,岳飛壓根不承認宋欽宗是皇帝,他眼中的欽宗僅僅只是金國的俘虜,被金人用來要挾南宋的砝碼,當今皇帝的倒黴親戚而已。一直到岳飛去世,他已經整整五年沒提到過“迎回二聖”的口號。 對於皇統的問題,岳飛有著非常明確的立場——就算是從金人手中迎回,也只能以皇室成員的身份回來而不是前任皇帝的身份,尤其是活著的欽宗。“天眷”一詞,直接否認了欽宗的法統,那麼趙構的統治自然就具有合法性。對於政治頭腦如此出眾、軍事天才格外矚目的岳飛,宋高宗非常青睞,對他非常器重,於是在幾年之間就擔任了太尉、樞密副使,並獲得“開府儀同三司”的極高待遇。

    對於迎回二聖,岳飛在奏章中也只是說迎回徽宗及其皇后的棺材,說白了迎回來的是死人,作為宋高宗的父親,說什麼也該把靈柩迎回來。但岳飛卻沒有提是否把宋欽宗接回來;岳飛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考慮到宋高宗的擔憂了。高宗在回覆岳飛時讚道:“覽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惟敕諸將廣佈寬恩,無或輕殺,拂朕至意。”意思就是說岳飛的奏章寫的很好,考慮的很全面;有這樣的臣下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行軍打仗的事你自己決定就行,我不干預,你只要約束好手下不濫殺無辜就行了。

    紹興九年,金宋原本達成了議和,其中的一條便是:金送還欽宗等及徽宗梓棺(徽宗已於紹興七年死於金五國城)。只是由於次年金人撕毀了條約,才未得以實現。可見,趙構是不擔心父兄回來爭位的。 徽欽二宗做為亡國之君(他們曾經統治的北宋已經亡了),事實上所有的政治資本已經消耗殆盡,在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中不再有任何的支援力量,在南宋朝野也不再有絲毫政治影響力,唯一的政治身份就是先皇帝(其實恰當點說他們身份應該天子的父兄而已),而他們的歸來的本身恰恰就證明了趙構的英明神武,證明了這位南宋高宗皇帝的合法合理和合適!這種找上門的功業,趙構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欽宗根本就沒有能力角逐大位。只要他們兩個沒有思維錯亂,連這個想法都是不敢有的!

    紹興五年,徽宗趙佶已死,僅剩“一聖”欽宗趙桓,趙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時,趙佶為撂挑子命人強架趙恆上位(進宮途中嚇暈了)。

    在宋高宗的生母韋后被金人放還時,宋欽宗挽住韋后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 趙桓哭求韋氏給趙構帶話“若南歸,願為一平民,絕不爭位”,可知其人亳無野心。

    宋欽宗的性格也比較懦弱,在兩宋之際,整個國家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以宋欽宗的才能與膽魄,即便宋高宗讓位給他,他都未必願意再當那個皇帝,更別用說去爭帝位。

    在宋金對峙初期,金國方面確實一直有留著宋欽宗威脅趙構法統、動搖中原人心的想法,這點《三朝北盟會編》卷215所載的兀朮臨終遺書和《大金國志》卷24宣宗紀裡都提過;但問題是第一這個牌其實並不怎麼好使,或者說趙桓的破壞力遠沒有金人想象的那麼大。因為作為失國之君,欽宗在傳統的道德話語體系裡已經失了大義名分,而趙構的登基則得到了哲宗廢后、欽宗的伯母隆佑太后的認可,還有殘存的宗室擁戴承認,所以趙桓並沒有取趙構而代之的正當性,兀朮遺書裡所謂的“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原禮法文化還遠不夠諳熟的女真貴族自己腦補出來的。更何況欽宗主政時間非常短,沒有自己的班底(就算有點也被金軍打散擄走了),所以就算回來以後有什麼想法,也沒有落實的資源和手段。 即便是明代的奪門之變,如果不是明代宗朱祁鈺先死了獨生兒子,又遲遲不立英宗之子為太子,自己後期還病重,明英宗也是沒機會的。說到底權力這個東西確實可怕如在柙之虎,一旦放出去就很難再收回來。何況欽宗這種撒手了這麼久,自己又在金國呆的心膽俱破已然是尸居餘氣的人。總之,趙桓本人對趙構的皇位幾乎沒有任何威脅,目前可見的史料又證明趙構自己對這一點也有充分的認識,而且還更進一步,特別想把他哥弄回來,所以這點顯然不是趙構不願意北伐的動機。

    綜上所述,岳飛因迎二聖而被高宗忌恨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因此上, 嶽黑說岳飛“迎二聖”是導致高宗殺岳飛,這不過是嶽黑閉著眼睛說瞎話的欲加之罪罷了。

  • 2 # 狼過峰

    北宋滅亡後,趙構在臨安繼位,史稱南宋,但是此時的南宋政權偏安一隅,軍事力量十分弱小,頻頻遭到北方的金兵入侵。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率領大軍南下攻宋,一路勢如破竹,宋軍皆不能擋,此時我們大家熟知的嶽王爺出馬了,帶領岳家軍接連打敗金軍,並且取得了著名的郾城大捷,收復了許多北宋故地,除此之外,他還上書宋高宗趙構,要求直搗黃龍,恢復故土。但是此時的趙構和秦檜卻接連下達12道金牌,岳飛只得回朝,不久後入獄,於1142年大年除夕之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於風波亭中。

    在我們後世人的眼光裡,一直認為岳飛之死,純粹是因為他不懂政治,當時趙構已經繼位稱帝,而岳飛卻一直宣稱要迎回二帝,一旦二帝真的回來了,必然會威脅到趙構的皇位,趙構也必然要騰出皇位。顯然在中國古代,皇位的吸引力太高了,趙構自然是不情願把皇位拱手相讓,那麼就必然要殺了這個整天口喊著要“迎回二帝”的武將岳飛了。但是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太科學的。

    當時金國將二帝俘虜到五國城後,其實是把他們兩個作為一張博弈的牌在打。大家都知道,趙構是生不出兒子,也沒有立下皇儲,那麼金國是打算在中原擁立宋欽宗或者他的兒子做皇帝,這樣便可以對趙構皇位的合法性造成威脅,作為帝王的趙構,是不可能沒有看到這點的。

    其次,岳飛雖為武將,卻也十分洞悉金軍的陰謀,於是在以後的公開場合不再提“迎回二帝”,支援趙構當皇帝。那麼大家可能會問岳飛為什麼以前一直鼓吹迎回二帝呢,其實這個口號並非是岳飛首先提出來的,而正是趙構提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以孝治天下,皇帝都公開要求迎回二帝,其他大臣能不跟著喊嗎?顯然岳飛還是知道政治的,懂得適時變換策略。

    在中原故土還未光復的前提下,金軍又欲圖立宋欽宗做傀儡皇帝,而趙構自身又無子的情況下,自然趙構也是選擇要迎回二帝的。據史料記載,宋金和議後,宋高宗曾親自向金國懇求,請求將自己的哥哥宋欽宗放回來,但是金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清楚宋欽宗存在的重要性,一口拒絕。後來完顏兀朮在臨死前曾經對金國統治者說過,“如果趙構敢不聽話,那麼就把宋欽宗請出來,對他造成威脅,維護金國的利益”。

    筆者認為,趙構本身也是想迎回二帝的,但是金軍不放,這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因此岳飛在前期提出迎回二帝,並不是他真正遇害的原因,其原因恐怕還得進一步深究。大家都知道,在當時的南宋朝廷上,岳飛擁有一支強大的岳家軍,並且接連取勝,士氣高漲,岳飛在軍中威望甚高,趙構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祖先“陳橋兵變”的事件,自然也是十分擔心岳飛也會如此。其次,宋朝是一個典型的重文抑武的朝代,倡導與士大夫治天下,許多文人看到岳飛戰功赫赫,不免會心裡不平衡,遂生出陷害、或者袖手旁觀,坐視岳飛被害。

  • 3 # 簡愛小豬豬

    岳飛被殺主要還是因為他想迎回二聖,試想如果迎回二聖,一位是趙構的哥哥,按長子即位的傳統這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一位是趙構的父親那是先帝呀,這兩位任意一位回來,趙構的皇位還保得住嗎?所以呢我認為迎回二帝才是岳飛被殺的主因。

  • 4 # 黎家第一湯

    岳飛被殺,是防尾大不掉。

    第一次,拒絕出兵,皇帝請了多次。如果你是撐握生殺大權的人,這時已經不舒服了。

    第二次,連下十二道金牌才回,這個已經夠要他的命了。

  • 5 # 三葉草悅典

    有一種很庸俗的見解,就是認為宋高宗趙構害怕岳飛打敗金軍後,迎回二聖(徽宗和欽宗),從而失去自己的皇位,因此用莫須有罪名殺死岳飛。其實這是一種最大的誤解。

    第一,岳飛也好,其他宋將也好,根本沒有能力徹底打敗金軍,最多是擋住金軍南下的勢頭。當初六萬金軍南下,擊敗三十萬增援宋軍,破汴梁,俘二聖,引發靖康之恥,就充分說明金軍的戰鬥力。即所謂"女真滿萬不可敵"。讀史論史,首先必須要承認宋軍弱金軍強的現實。

    第二,即使二聖回來了,已不可能對宋高宗們皇位形成任何威脅。因為他們作為被俘之君,尊嚴盡失,被百官和百姓們既同情又瞧不起,誰都不會再擁立他們。另外,當時南宋朝廷由宋高宗於戰亂中再造,上上下下都是高宗的人,二聖回到南宋,只能是從金朝的囚籠進入南宋的囚籠,性命能否保住,都是一個未知數,怎麼會爭奪皇位。

    那麼,宋高宗要殺岳飛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有三。

    其一,岳飛的部下被稱岳家軍,其他將領如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的部隊就沒有稱韓家軍、劉家軍。這一方面說明岳飛的威信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岳飛的軍權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對皇權形成潛在威脅。

    其二,岳飛不大聽話,用十二道金牌才召回。按宋律,一道金牌召不回就是死罪,何況十二道。

    其三,岳飛干涉皇傢俬事,觸犯皇帝尊嚴。宋高宗有陽萎的毛病,不能生育,最後選了一位趙氏宗親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無生育能力,是宋高宗的隱痛。岳飛卻多次要求高宗從趙姓養子中立儲,既犯了武將干政的大忌,又觸犯了高宗的隱痛,焉得不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路由器出現4g、5g網路兩個訊號,手機電腦連5g而另一手機連4g會有影響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