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等生之路

    孩子的健康成長關注著每個父母的心,牽扯著每個家庭的幸福穩定。健康成長有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身體健康成長。二是,心理健康成長。可見,我們作為父母僅僅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心理與身體同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成長。

    孩子說長大想當小偷,可以去拿別人東西,怎麼回答?遇見這樣問題的家長不僅僅只有一個。

    第一、排除誤解。有個電影叫做《小鬼神偷》,幾個孩子精心策劃去偷錢,最後鎖定偷盜銀行,目的是要錢。這些孩子就不想學好是嗎?你看這就是誤解。真實原因是,他們去偷錢的目的是為治病。所以,要搞清楚,孩子說長大要去當小偷,目的是為了拿別人東西,他為了拿什麼東西呢,他要拿哪些東西呢,他要這些東西的目的是什麼?先搞清楚,確定不是誤會,而是問題,我們再來解決。

    第二、真實意圖。誤會解除,問題出現。交流是和別人產生連結的最直接方式,要和孩子交流。當小偷不是真實意圖,小偷可以去偷別人的東西,那個他可以得到的東西才是孩子真正意圖。我想這個東西,他一定非常渴望、非常喜歡!和孩子共情,比如家長可以說:是的,這個東西太有意思了。然後和他一起商量達成目標,其實可以有很多途徑可以得到這份心愛的禮物。比如:達到爸爸媽媽學習目標作為獎品,自己攢下零花錢,家務活換取靠勤勞致富等等。總之,一定要正方向行動引導,讓他動起來,而非語言上指責攻擊。這就是教育智慧。

    第三、反省自身。首先,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凡事有因果,孩子是果,家庭是因。家庭成員是多向的,考慮和孩子最親近的幾個人是否有這種喜歡佔小便宜,順拿順用的習性,家長有分寸,但孩子沒有範疇。其次,考慮是否總是不能滿足孩子需求,在經濟這塊對孩子十分緊扣,凡事有度,過枉而不及。當孩子認為爸媽是不會滿足他這個願望,已經在心底打下死結的時候,他只能寄希望於自己。可是自己明顯是弱者,只能另想他法了。

    最後,勿焦慮。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哪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偷拿過幾毛錢去買零食玩具呢,長大犯法沒?沒有。孩子能把當小偷這個想法當而皇之的告訴爸媽媽媽,你想,他是多麼單純又可愛?至少他是真誠並信賴父母的。這樣的孩子不會偏差哪去。只是家長聽到小偷這兩個字慌了神,而單純的孩子只想我要那個好玩的禮物!

  • 2 # 親親碩碩

    首先,問一下孩子,從哪裡知道“小偷”這個詞的,小偷是幹什麼的呢?孩子對事物的認知都是從日常接觸的人、環境中獲得的。他突然提到這個詞,肯定是近期有接觸過,我們需要了解他認知的過程和他的理解。比如,我家寶貝現在三歲半,跟爸爸玩的時候會突然說:“你是黃鼠狼,我要把你打跑!”,爸爸完全摸不著頭腦,問他為什麼是黃鼠狼,他就會告訴說,媽媽講的“卡梅拉”(《不一樣的卡梅拉》繪本)裡黃鼠狼要偷雞蛋吃,是壞蛋,要把他打跑。所以,當孩子跟你說“小偷”時,他一定是想到了他聽過或接觸過的某個場景,我們要引導他說出來,瞭解他的理解。

    然後,當我們瞭解孩子的認知後,要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來思考:小偷搶走別人東西后,別人會不會傷心?如果小偷搶走你的東西,你會怎麼辦?小偷會不會收到懲罰?當然,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是天馬行空的,或者是叛逆的,這時候要有耐心,堅持正確的引導,不管他嘴上承認不承認,他一定會聽進去的。我家寶貝就是,每次都嘴硬,不認可你說的,但下次遇到的時候,他是能分辨是非的,如果你做錯了,他會毫不猶豫的給你糾正。

    所以,家長們遇到孩子類似“不靠譜”的想法時,先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著急上火,耐心跟孩子溝通交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 3 # 生活似錦

    那你就順著孩子的想法幫孩子縷清思路。不打不罵,不疾不徐。給孩子說當小偷的確是一種職業,是靠偷竊別人的東西和錢財的一種職業。但別人能隨隨便便讓你拿走人家的東西嗎?換做是你,你樂意讓人憑空的把你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嗎?如果你未經別人允許,拿了別人的東西那是違反國法律的,輕的可能要拘留,情節嚴重的是要判刑的。無論輕重,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接受法律的制裁,無論拘留還是判刑,人就沒了自由。失去自由之後你見不到爸爸媽媽,更別說過正常人的生活。而且做小偷這行業也是一種高風險的工作。我說的不僅是作案時讓人抓個現行的風險,而且失業風險也很大。有一次我上街買東西刷微信的時候,一位老大爺告訴我,唉,現在小偷都快失業了,我問他此話怎講,他告訴我前兩天他買的幾個饅頭放在前面車筐裡,饅頭居然被小偷偷走了,老大爺接著說,他們沒有辦法偷別人的現金,人們現在幾乎用移動支付,身上不帶現金,所以我說小偷們幾乎陷入絕境了,連饅頭都偷了。另外告訴孩子小偷是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職業,我們每個人是在社會上走一遭,是要為社會做點貢獻的,是充滿使命感的。比如說醫生教師等,這些職業為什麼能成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呢?因為他照耀了別人,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而小偷不僅不給社會做貢獻,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麻煩。孩子你知道的,我們有的時候在大街上聽到,抓小偷,抓小偷,小偷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個行業被人們看不起,為人們所唾棄的一種職業。孩子如果問,我機靈,我不可能被抓住,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在做天在看。如果孩子順著這條杆往上爬,相信他自然會打消這個念頭。

  • 4 # 一笑老莊屈李

    最直接的辦法,帶孩子去派出所,讓警察叔叔告訴孩子當小偷會有什麼後果。

    有時候講道理太空洞,來點實在的更管用。

  • 5 # 線上老師吉祥

    一、引導換位思考,讓孩子理解這件事到底好不好。

    例如:

    “這麼好,那大家都當小偷,好麼?”

    “別人也當小偷,拿你的,好麼?”

    二、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明確此事不可為。

    視孩子年齡,選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約法三章”。

    例如:

    “所以大家都不喜歡小偷,做小偷是違法的,小偷只能關進監獄裡!”

    三、高雅興趣愛好引導,將對“小偷”的興趣或注意力轉移掉。

    四、發揮榜樣的力量,例如:樂於奉獻的榜樣事蹟引導。

    最後,平時行為監督!

    切不可滋生壞的行為習慣。

  • 6 # 學困生老四

    關於“孩子長大夢想當小偷,可以拿別人東西嗎”這個問題,如何回答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第一:首先不要生氣,一定先否定,小偷不是一種職業,而是對有偷盜犯罪行為的人的一種稱呼,然後就是國家對偷盜是如何量刑的。

    第二:讓孩子講講他理解的小偷是什麼樣的?然後可以和孩子探討當小偷這個觀念是從哪裡來的?好多孩子看了很多電影或者媒體對小偷的大幅誇張描寫,很多把小偷都寫成義盜,所以可能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第三:可以再次和孩子確認以後想當小偷麼?如果孩子回答還是這個,那麼可以讓孩子先體驗一下做小偷的後果。

    第四:假設孩子已經是一名小偷,那家長可以扮演警察,在家裡正式的模擬一個法庭,對孩子進行“審判”,最後再讓孩子進入“監獄”(家裡某個房間),按照監獄的管理模式,讓孩子真正的體驗一天坐牢的感覺,相信就會給孩子留下一個真正的印象。

    第五:孩子的教育,往往情景設定去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比言傳效果要好出很多。

  • 7 # 一起前行3399

    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因為他見了一些公車上的扒手,路口一些四肢健全端個小碗兒拿個雞毛撣子給人擦個車窗子就能要到錢的人

    這些人可能一開始也是有跟孩子一樣的想法,就是用力的去爭取不如直接去要去偷來的容易,於是他們就去要去偷了。

    針對孩子的這種說法,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用驚詫擔憂

    孩子說這樣的話,只能說明孩子還單純好奇有想法,我們千萬不要上來就“你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還當小偷,白養你了”之類的批評

    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先與孩子產生共情,不用努力就能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

    然後跟孩子一起進行一下頭腦風暴,對於偷盜行為,國家法律是否允許;如果被抓到,懲罰措施是怎樣的;人們是否喜歡這些偷盜之人;人們對待他們的態度是怎樣的;這些態度與眼光是否令人舒適;如果不用勞動靠偷來生存,那麼正常情況能偷到什麼;又有哪些東西是透過偷盜方式無法獲取的;這些無法獲取的東西對一個人的來說重要不重要

    跟孩子討論了這一些之後,孩子知道了,人除了需要金錢與物質,還需要尊嚴,自由,思想,智慧等一些別人偷不走的東西,這個時候再問孩子長大了是否還願意去偷去盜,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再堅持,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是很堅定的認為將來偷盜是一個不壞的職業,那也不妨開心地祝福他,請相信將來他註定做不了偷盜者。

    我們在笑這個孩子的想法時,豈不知我們自己有時也有這種想法,不想努力,總想圖個方便走個捷徑,雖然我們對直接偷人錢物有些不恥,但是我們卻在做著類似於深圳那位胡老師所做的,拿篇別人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啊,拼湊篇論文來發表之類的,好象沾了點文化的邊,拿了別人的就不算偷似的

    不管怎樣,無論偷什麼,偷錢偷物偷人偷知識偷文憑,說白了,只要是偷來的,那都不是自己的,都是可恥的。

    我們自己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吃自己的飯,用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也要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去碰。

  • 8 # 學業有專攻

    在法治社會,我們應該正面引導孩子去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理想,用正能量的名人如韓紅,終南山,成龍等做榜樣,讓孩子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就迎刃而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的偶像是誰,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