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結果可以說是決定性的,趙,魏,燕,齊前期幫劉邦,後期中立,不是韓信打敗他們背楚向漢的機會也很大,所有的諸侯國不站項羽這邊都能理解,項羽最好的兄弟,最得力的手下都背叛他,等於季布,龍且,范增封侯了也背叛他,那還怎麼打? 其次英布不背叛項羽,如果帥數百親信,精銳鐵騎,和龍且統帥親銳,韓信那五千士兵背水一戰,玩命都難幹掉他們兩個帶幾百人,大部隊又在後面,畢竟再怎麼背水一戰漢軍中沒有有能力和英布,龍且對打的人,
5
回覆列表
  • 1 # 蘇沉船

    英布不幫助項羽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英布起兵之時追隨的是自己岳父吳芮,雖然英布在鉅鹿之戰為項羽立下大功,被封為九江王,可是英布終究跟吳芮較為親近。吳芮在楚漢相爭時,支援劉邦一方。

    項羽在稱霸以後,流放義帝楚熊心到郴縣,並讓英布和吳芮去襲殺楚熊心。這一舉動讓項羽激怒了楚國舊臣,導致項羽的核心力量都是他們項氏集團成員。吳芮在長沙時跟張良接觸,有意導向劉邦一方,英布雖沒明確表明立場,但項羽在當時已成眾人之敵,英布為求自保合情合理。

    韓信和陳平都分析過項羽勢力內部形勢,韓信認為:“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羽確實不肯給眾臣賞賜高官厚祿。陳平設計離間項羽和范增、鍾離眜,就是散佈項羽不肯給他們封王的謠言,項羽信以為真,覺得真是因為沒給他們封王,而令范增背楚向漢。

    劉邦雖然動不動就辱罵部下,可是他對部下封賞從不吝嗇,從韓信、陳平、王陵等轉投劉邦就能看出兩個勢力的用人的區別,人才在項羽一方找不到晉升渠道,自然而然轉投劉邦。

    項羽引起眾怒多因分封和殺害義帝,眾人是受楚國號召反秦,號召諸侯的名義人是楚懷王,一旦劉邦打出為楚懷王報仇的口號,項羽只有自己吃虧。項羽透過分封分化諸侯,並且殺了義帝,導致諸侯各國也彼此弒主相攻。項羽封臧荼為燕王,讓臧荼殺死舊主韓廣,臧荼稱霸燕地,並不擁護項羽,因為他知道項羽故意讓他們自相殘殺。

    趙國的陳餘、張耳皆是趙國功臣,陳餘統領趙國兵權作戰有功,就因為沒追隨項羽入關中,項羽沒給陳餘封王。導致陳餘和張耳交惡,陳餘由此怨恨項羽,跟田榮、彭越聯手對付項羽。

    項羽又把齊國分封為三,把沒有實力的田氏貴族封為齊王。偏偏齊國最強的田榮沒有封王,一怒之下自立為王,起兵反抗項羽,吞併了三齊。田榮的起兵是關鍵,正是因為項羽忙於討伐田榮,才讓劉邦時間攻佔關中,領兵東出。

    紅色勢力在當時都是項羽的敵人,藍色為中立,綠色為西楚勢力。劉邦復出關中後,又攻取河南地區,將昔年秦國與六國爭雄的疆土複製到了漢國。浙南和福建地區的東甌、閩越雖還是部落勢力,卻也加入了劉邦一方。

    天下諸侯群起圍攻項羽,其實都是項羽自己所造成,作為實際上的盟主,殺害了名義上的盟主,給予諸侯的分封又並不公允。

    韓信背水一戰是擊敗了陳餘的趙軍,跟項羽的楚軍沒關係。韓信是在濰水之戰擊敗龍且,那是在齊國境內的戰役,項羽在同時正跟劉邦在陳地對持,並不在一個戰區。

    當韓信滅了齊國以後,可以說大勢已定,韓信從北進攻西楚,劉邦主力在西部集結。英布、周殷叛楚,對威脅西楚南部,形成三面夾擊的大戰略。就算項羽能在戰術中取得勝利,也難以改變戰略的劣勢。況且項羽也不見得在戰術上擊敗韓信,單憑英布未必能挽回劣勢。英布的倒戈加速了西楚政權覆滅,依舊佔有很關鍵的作用。

  • 2 # 遙望燕園

    清末民初的小說家蔡東藩將龍且、季布、鍾離眜、虞子期和英布列為項羽帳下五大將軍,熟悉楚漢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個叫虞子期的人,實際上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但另外四個,可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歷史中的。

    四位將軍中,只有英布一人被項羽裂土封王,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后,把天下其餘的土地分為十八塊,英布是項羽帳下將軍中,唯一一個得到封地的,分到的土地是淮南,都城就設在英布的家鄉,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六安。

    分封儀式結束幾個月後,所有被封王的諸侯紛紛撤出秦都咸陽,在項羽、英布等人剛剛回到各自的都城後,齊地的田榮不服項羽分封,擊敗項羽分封的三個齊王,統一了齊地,自稱齊王。

    面對田榮的挑釁,項羽很生氣,後果自然也就很嚴重,他親率楚軍,殺入齊地,幹了田榮。

    項羽出兵前,給英布下達了從軍的命令,但英布竟然說自己病了,只派了幾千士兵到項羽帳下聽命,這讓項羽很惱火,而後,在項羽的都城彭城被漢王攻破後,英布竟然作壁上觀,隨後更在漢使隨何的勸說下,直接投了漢王劉邦,項羽待英布算是不薄了,為什麼英布不但不在楚漢相爭的初期幫助項羽,反而投了項羽的對手劉邦呢?

    其實,英布和龍且、季布、鍾離眜很是不同。

    我們注意到,龍且在楚漢相爭時期率二十萬楚軍救齊,但竟被韓信、曹參打了個全軍覆沒,季布、鍾離眜雖活到了楚漢相爭之後,但二人都是孤身逃亡,並沒有一支完全忠於自己的隊伍,這些細節都指向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季布、鍾離眜加入項家軍時,應當也是孤身加入的,跟韓信加入漢軍一樣,憑的是本事,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

    但英布就很不同了,據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英布跟劉邦、陳嬰等人一樣,是率眾投的項梁,而英布又和劉邦一樣,具有相當好的軍事才能,所以英布才能在鉅鹿之戰中立下大功,並且,英布對於楚軍來說,功績非常大,按照太史公的說法,楚軍之所以能在所有諸侯軍中取得最好的成績,就是因為英布能經常以少勝多。

    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布,項羽未必能在鉅鹿擊敗秦軍,進而奠定他的霸主地位,如果沒有英布,或許在鴻門宴上被鉗制的,就不是劉邦,而是他項羽了。

    英布功勞是如此之大,項羽不封他為王,是說不過去的,如果不封他為王,他很可能直接就帶著他的兵,倒向老同事劉邦了。

    說得更直白一些,項羽之所以封英布為王,實際上是想拉攏英布並繼續利用英布的軍事能力,這也是項羽在討伐齊地時向英布徵兵的原因——項羽擔心僅憑楚軍,無法搞定齊地。

    但是,從英布這的角度來看,他深知項羽的在分封時埋下的雷,他知道項羽的終極目標是一點點地吞噬掉所有不真正臣服於他項羽的諸侯,齊、趙、漢,都是項羽的目標,而這三地的諸侯,軍事實力都不弱,項羽跟他們拼,未必能勝。

    萬一他項羽失敗了,怎麼個話說,他英布把全部身家都壓在項羽身上,跟項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跟項羽一起品嚐失敗的苦果?不不不,但凡是稍微精明一點的人,都不會這麼幹。

    但英布也不能直接宣佈中立或反對項羽,因為項羽勝的機率還是很大的,所以英布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一邊給項羽派兵,一邊稱病,靜待形勢的發展,如果形勢對項羽有利,他英布就抓住機會,和項羽一起,幹一把大的,如果形勢對項羽不利,他英布就自保,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跟英布想到的差不多,項羽深陷齊地,陷入齊華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抽身不得,更要命的是漢王劉邦率五十六萬諸侯聯軍開進彭城,項羽眼看就要玩玩了,要不是劉邦疏忽大意,項羽不可能靠三萬楚軍精銳翻盤,垓下的悲劇將提前在項羽身上上演,到那時,英布的選擇,怎麼看怎麼對。

    至於英布後來選擇投靠劉邦,原因也很簡單。

    項羽怨恨英布不在關鍵時刻幫他項羽,以項羽的為人,這仇早晚得報。英布在項羽帳下幹了那麼久,對項羽的為人,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英布不投靠劉邦,和劉邦結成聯盟,把項羽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而是眼睜睜地看著項羽在楚漢之爭中勝出,他英布將第一個被項羽收拾。

    這時候,如果你是英布,你怎麼選?你自然會選擇加入到劉邦的陣營中,千方百計的滅了劉邦啊。

    只是英布有些低估了項羽的狹隘之心,英布這邊剛剛答應加入劉邦陣營,項羽那邊就跑過來報復了,隨後殺光了英布的妻兒,項羽的這番操作,讓英布和項羽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英布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回到項羽的陣營了,項羽的對手,又多了一個。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黥布列傳》

  • 3 # 路衛兵

    楚漢之爭對於項羽來說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他當初分封的18路諸侯沒有任何一路聽他調遣,也沒有任何一路幫助他,不只是九江王英布。

    項羽戲下封侯是一種利益再分配,18路王者起兵的目的跟陳勝一樣,都想著自己稱王,心裡本沒什麼共主,尤其是名義上的義帝被廢之後。作為人生贏家之一,英布衝鋒的信念支撐也是年輕時有人說他“當刑而王”。如今他受過黥刑成了黥布,也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家當,再起紛爭首先會想自己的利益,犯不上為誰去拼。

    18路諸侯中,項羽自認為和他關係不錯的有3個,即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和英布的老丈人衡山王吳芮,殺義帝就是讓他們三個辦的。但這三人跟項羽顯然貌合神離,收拾田榮英布好歹還派了幾千人意思意思,那二位則毫無動靜。另外,殺義帝這麼隱秘的事最後嚷嚷得盡人皆知,很值得玩味。

    英布本是秦末一支獨立隊伍,做過強盜跟過吳芮,還投靠過陳勝的屬下呂臣——倆人一度重扛張楚大旗,後來呂臣被章邯打敗才又跟了項梁。論資格他不比項羽差,項梁立楚懷王時自號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而項羽只是個裨將。他後來受項羽節制也是項羽殺宋義之後的人事順承,說明不了什麼問題。英布其實和劉邦一樣,並未進入項氏集團的核心,封王也不一定感恩項羽,楚漢之爭作壁上觀也就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有佐助參與的戰鬥都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