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愙盦藝語

    沈先生的書法可以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早期以楷書為主,據稱,沈先生早年學黃自元,按在世作品,此後受褚遂良影響甚深。

    晚清民國以來,學“碑”成一時風潮時尚。但是從上圖來看,筆勢側出,且中路震顫無度。以此來說功力不足。“壽”字豎筆起處,橫鉤竟無筆法可言。再如“仁”字左豎下段,字口之外有溢墨。這些都暴露出落筆隨意,有失嚴謹。從體勢上來講,似歐非歐。有意擺脫臨本束縛,但是又不得其法。

    以此圖來看,褚遂良的味道被忠實的表現。單就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來說,早在70-80年代書目文獻出版社的《故宮博物院週刊》就有學者從多角度論證其偽作之嫌。按技法而言,此作,線條提按無度,孱弱乏力,轉折多端。臨之,或貽誤。

    沈先生天命之年以後,喜作行草書。此作堪稱佳作。

    從三件作品的線條特徵看,翻筆不靈,轉折柔潤,牽帶絲連,就當屬軟毫或長鋒筆所為。以此觀之,沈先生似喜歡婉轉書風,這與他詩人兼教育家身份相匹。

    但是相比同樣喜歡柔毫作書的董其昌來講。有講多不足。

    此圖為董其昌名作。從“山”、“連”等字豎筆。“白”字首點和橫折筆畫的起筆處。中鋒允正,即使連屬之處,亦能作到自如轉換。筆畫連綿處,內含筋骨,轉折處如折“釵股”。

    啟功先生多得力於《智永真草千字文》。平素臨池之功頗勤,《詩文聲律論稿》更是用小字清抄稿本出版。

    一生留有金石題跋較記甚多。雖然關於他的書風非議很多,但是他於書法線條美的展現是勿庸置疑的。

    從線條的硬度,到滋潤的墨氣,甚至被譏為“一捆柴”。但是這正是來自於他對碑的深刻領悟。因此他才有“師筆不師刀”的感慨。

    同樣,相比於啟功先生,被譏為“俗書”也情有可原。因為俗書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沒有師承關係,也就是說,臨摹功夫不夠,偶現杜撰之嫌。

  • 2 # 使用者安貧子

    沈尹默以不斷臨書,摸索書法用筆。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所寫的二王管窺所見等著作,對普及書起著巨大作用。在近古以前筆法口口相傳,雖有論述也多虛無飄渺之詞,使人不得要領。只有沈老無私用自己的實踐體會揭示之。其功跡前無古人。書法用筆本來各體雖有差異,其理相通。借一把鑰匙開許多門也許有想不的效果。諸君以為何如。

  • 3 # urna風之度0

    中國書法分三大派系。

    一是大眾派,也稱“俗書”。如秦檜體、館閣體、黃自元體等等。

    二是裝飾派,也可稱“北派”,如魏碑、歐體、顏體、柳體、米芾體、王鐸體、鄭板橋體、趙之謙體等等。

    三是自然派,也可稱“南派”,如二王體、楊凝式體、褚遂良體、張旭體、趙體、董其昌體等等。

    *

    裝飾派重技,帶有裝飾性特徵。魏碑的刀法,歐體的墊肩垂露腳,顏體的骨節,柳體的積木,米芾的刷字,鄧石如尹秉綬趙之謙的加粗,鄭板橋的石鋪。都是人工化的裝飾美。這種裝飾美帶來公共性審美取向,適合做匾額、招牌、碑刻等。

    由於有裝飾性、人工性,相當於帶有面具,所以追求重拙大、篆籀,等外在形式,就缺少個人性情情緒的真面目。總體來說,裝飾派的字重型輕意,形態有蒼勁厚重之風。

    就像一個人,總端著架子,具有廟堂之嚴,卻少生活之氣,即沒人間喜怒哀樂味道,沒有真實人格,所以難以實現個人的自由。

    像歐體、顏體、柳體,帶有裝飾性,化為行草極其難。連顏真卿也不得不去掉多餘的裝飾,師二王而入行草。

    *

    沈尹默早期的字,陳獨秀批其骨太俗。就是說,太追求面子,缺少二王的靈性自由的骨子,更談不上超脫之氣質。

    沈尹默楷書師從褚遂良,學北碑而以二王書法,其實就是決定了其成就不會太高,缺少個人性情嘛。

    魏碑,就像一個“正方形”的輪子,如果裝在飛跑的汽車上,肯定不行。必然會產生濃郁的“人工匠氣”。

    當然,當招牌,吸引眼球可以。吸引心靈,太難。

    現在的楊再春先生、周慧珺先生都逃不過這種宿命。

  • 4 # 三腳貓集結號

    在現在流行手機、電腦敲字的環境下,書法低位遠遠低於以前,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打字漸漸疏於練字而字跡變醜,比比皆是我就是其中一人,所以尤其佩服能堅持練書法的人,深入研習創書法的人更不用說了,無論立足點是什麼,沈老的精神值得學習的,尤其是對於優良傳統的堅持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精神,這點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 5 # 狂喜淡墨a

    學北碑,啟功也同樣走的書路。沈尹默與啟功都是大書家,折射了書墨的內蘊,必有參進碑帖融合。

    這是成熟的學習書法的方法。都理解,帖學盡流暢,比如行、草,皆是帖學體現的暢然狀貌。

    北碑皆為隸書轉為楷狀的筆畫,依然具有古意,狀貌朴茂,筆畫結體萬千姿態。

    大家知道周慧珺善行書,草書,都是摻進了碑學筆意,顯得書墨不具油滑之感,而是增加了姿態的奇倔,古意。豐滿了她的書墨筆畫線條。

    這已經成為所有書學者的共識,自古就有常識,清代碑學盛行,趙之謙何紹基鄭板橋的行書,都參進了篆隸。

    近代魯迅的筆墨,就是直接入北碑味道,行書特別蒼勁有力,姿態別具。

    故碑帖結合,利於筆墨的流暢之韻與遲澀之古意。達到典雅而朴茂。

    總之豐滿書墨線條。故判斷,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借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氣大眾邁騰豪華版和cc低配版,哪款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