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聽說這個名詞,查了一下,意思好像是“愛上劫匪的人質”。 為什麼會這樣?你見過這樣的人嗎?
36
回覆列表
  • 1 # 雙魚座喵寶

    剛拿到這個題目,我是懵逼的,首先百度了一下,知道了題目說的是啥意思,又咬著筆桿子絞盡腦汁的想了半天,感覺這個題材確實不好噴,找不到點在哪裡,無從下手,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小便,你贏了!

  • 2 # 若在櫻樹下

    這就是如今喜聞樂見,死宅最愛的ntr嗎 ￿￿￿￿￿￿￿￿￿￿￿￿

  • 3 # 終點的風

    其實就像說你喜歡一個她很噁心厭惡你的一個女神,追不到就強上,大不了坐監獄,出來後繼續,然後再強上,一直強上。。。也不無道理。人對美麗的食物固然欣賞,但是對醜陋的東西也會產生一種畸形的美感,就像生活過於平常平淡,但是突然出來一個很刺激的事件,可能開始會噁心反感恐懼,慢慢地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化學反應,會有種不同尋常的快感和享受。

  • 4 # 嘰歪哲理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這四個條件下,人們就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 5 # 三甲醫院網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習慣了黑暗,你便會為黑暗辯護"!

    褪色的暴力: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傷羈絆,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背景介紹

    1973年8月23日,兩名劫匪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劫持了三女一男四名職員為人質。警察隨即包圍現場,於二十八日突擊成功,救出人質並擒獲劫匪。人質在警匪對峙的六天中,生死完全由劫匪決定,人質為求生而認同劫匪,向媒體和政府總理帕爾梅呼籲撤走警察和滿足劫匪要求,這是合乎正常人心理的行為。人質獲救以後,生命威脅解除,卻繼續認同劫匪,向媒體和法官讚美劫匪,感謝劫匪不殺和善待之恩。一位女人質竟和其中一名劫匪訂婚。

    近幾十年來劫持人質在全球越演越烈,“斯德哥爾摩症狀”頻頻發生,例如美國報業鉅子赫斯特的孫女Patty Hearst 被左派恐怖組織辛比由尼斯解放軍(SLA)綁架後自願入夥,並參加持槍搶劫銀行,所以世界心理學界對這一現象的熱烈討論至今不衰。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體驗。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強化和懲罰是行為建立的關鍵。強化是指跟隨在一個行為之後,並使該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增加的條件;懲罰與之相反,是指跟隨在一個行為之後,並使該行為出現的可能性降低的條件。

    在人質被挾持的過程中,剛開始人質可能會反抗,這個時候犯罪者往往會對其進行訓斥、威脅、甚至是毆打等身體上的傷害(正懲罰),或者是使其不能正常進食喝水等(負懲罰)。而如果人質不反抗,比較順從犯罪者,這時他往往會得到一些小恩小惠,久而久之,人質會放棄反抗。如果犯罪者再施以一些小恩小惠,人質對犯罪者的畏懼害怕就回大大降低。

    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吃有喝,就像人類以食物為引誘可以馴服狗一樣,人在本能上也逃不脫這一點。人效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當人遇上了一個兇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

    關於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綜合症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角色認同防衛機制的重要範例。

    當人質被犯罪者挾持時會處在一種焦慮狀態。為了緩解焦慮,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一些防衛機制。防衛機制很多,主要有:壓抑,退行,合理化,投射,反向作用,轉移,昇華等。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中,體現更多的是合理化和反向作用。該症狀中人質已經是被加害狀態,更多地強化悲慘境遇的觀念無疑只會加深自己的痛苦,所以人質往往會把這種境況往好的方面想,使其“合理化”。若此時犯罪者再給與一些小恩小惠,他們就更加強化了這種心理。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臨床表現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1.人們會體驗到對他們突如其來的威脅,他們註定會失去生命。

    3.微小的善意,像被施與食物之類,暗示了一種“對給予生命的本能的感激”。

    4.人質們會感受到對看押者有一種原始而充滿力量的好感。他們會去否認是這些人造成了他們處境。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人使他們能夠活下去。

    其實這個原理也不難解釋,因為當人質處於被劫持並失去反抗能力的處境時,自己就已經默認了被殺害將是必然結局,在此狀況下,只要劫匪還留著自己一條小命,事實上就會被潛意識認為是一種開恩的表現,如果對方還給自己吃給自己喝,給自己營造相對舒適的生活環境,那麼別人眼中的惡魔,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上帝了。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診斷

    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會經歷以下四大曆程:

    1.恐懼

    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害怕

    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

    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

    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如何避免淪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受害者?

    事實上,不是每個被綁架者都會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情結。美國FBI曾經對4700個人質綁架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有73%的人質沒有出現這種症狀。研究認為,強烈的道德感、堅定的信念和一種捫心自問的反思, 可以降低或弱化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產生。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治療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治療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首先要幫助受害者認識自己,發展受害者的個人潛能。然後幫助受害者建立積極的心態,不輕易屈服於現實,瞭解加害人的軟肋伺機發起自衛性反擊。

  • 6 # 魔鬼冷知識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現象。所以我在這裡用了“徵”而不是“症”。

    這個詞源於一次人質劫持案,被綁架的人質在命懸一線的時刻,很聽話的配合罪犯以求保命。漸漸地,人質發現罪犯其實人不錯,不僅沒撕票,還對他們多加照顧。

    在這段和罪犯朝夕共處的日子裡,人質開始相信,討好罪犯是他們唯一活命的方式。結果,在警察營救人質的過程中,人質選擇幫助罪犯。因為,人質覺得自己好像“愛上”了罪犯,甚至對罪犯被捕心懷內疚。

    以上劇情包含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最主要的幾個因素:

    被綁架的人質命懸一線

    命懸一線的意思是,我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從此你已被我控制。弗洛伊德學派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為了保命或者保住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東西,人類的天性可能會讓我們選擇乖乖就範。施虐者往往會採用威脅的方式,讓你相信只有聽話才能活命。

    但是,除了生命威脅,情感威脅的殺傷力也不小。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感上的威脅不止源於施虐者,威脅感也可能是自己給自己的。

    用丹和傑德舉個例子(故事內容純屬虛構):傑德喜歡丹很久了,在TA心裡早已認定,除了丹,沒人能帶給自己愛情。所以,失去丹這件事就成了傑德最大的威脅,TA小心翼翼地經營著和丹的關係,生怕搞砸。

    人質發現罪犯其實不錯

    因為被虐者身處威脅中,非常絕望無助,所以一點點光明就可以點燃所有希望。施虐者偶爾給一些甜頭,被虐者就會感激涕零。根據研究,容易感動的人更容易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還是繼續丹和傑德的例子:丹其實並不喜歡傑德,所以無論傑德怎麼努力,丹都沒有很熱情的迴應。但是,丹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找傑德陪著自己,也許出於感動,丹會對傑德說一些好聽的話。

    這個舉動讓傑德欣喜若狂,TA更加相信,只有丹才能帶給自己幸福。偶爾,丹也會說說自己的故事,向傑德描述自己的不幸。傑德很心疼丹,覺得丹其實很需要自己。

    討好罪犯是唯一活命的方式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會讓受虐者有一種“不安全感”。受虐者覺得,施虐者對自己的態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表現夠不夠好。所以,哪怕施虐者折磨受虐者,受虐者也會選擇忍氣吞聲,站在施虐者的立場上,幫他們辯解。

    因為只有保證施虐者心情好,受虐者才不會受到威脅。如果有人出現想要幫助受虐者,受虐者會拒絕這種幫助,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的利益和這些人撕破臉。

    丹和傑德出場:在外人看來,丹和傑德的關係很不平等。傑德可能要花兩百分的力氣去討好丹,才能換來丹兩分的“回報”。

    傑德凡事都站在丹的立場上,如果丹有了新歡,傑德會知趣的保持距離,如果丹分手了,傑德會沒日沒夜的陪著丹。傑德的朋友勸TA開始一段新的感情,但是,“不能失去丹”變成了傑德的心魔,TA認定,得不到丹是自己不夠好。

    人質以為自己“愛上”了罪犯

    這裡的“愛上”我打了引號,因為受虐者不是真的愛上了罪犯,而是和罪犯產生了一種情感聯絡。這種聯絡讓受虐者被困在虐待關係中無法自拔,因為他們的自尊,自信和全部的心力都被耗盡了。

    受虐者堅定地認為,只有停留在這段虐待關係中才是自己唯一的選擇。所以,受虐者自我催眠一般,只選擇只看到施虐者的好,把所有麻煩都歸結為自己的問題。

    丹和傑德最後一幕:傑德為丹所做的一切終於感動了丹。丹同意和傑德在一起。可是沒過多久,丹提出了分手。傑德覺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

    因為傑德覺得,不管丹曾經對自己怎麼不好,TA都還有希望,而現在,丹的離開就是剝奪了TA唯一的選擇,是把那個“不可能擁有愛情”的威脅毫不留情地拋到TA面前。傑德萬分痛苦,覺得自己別無出路。

    以上四點,就是受虐者如何一步步迷戀上虐待關係的。而傑德和丹友情出演的例子,只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一種延伸。我既不能說丹是施虐者,也不能把傑德貼上受虐者的標籤。只是從心理的層面,傑德的心路歷程像極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四個階段。

    可能在現實中,我們都部分扮演過丹或者傑德的角色,但是我們並不知道,自已以為的小曖昧可能會給對方帶來嚴重的困擾,而自己篤定的專情只不過是心魔在作祟。

    研究表明,如果一件事讓你覺得很困難,很不舒服,甚至很羞辱,你可能反而會更鑽牛角尖,想要把這件事“拿下”。研究者還說,在一段虐待關係中,受虐者往往投入的更多,所以也就越難“放下”。

    可是,這種心魔只是人類的認識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我們並不是沒有降魔的辦法。如果你喜歡寫東西,不如試試敘事療法(Narrative Therapy)。

    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的經歷像寫故事一樣寫出來,但是,你需要站在不同的視角去重構你的故事,進而發現自己認知中不全面的地方。

    希望為情所困的朋友可以在死衚衕裡掉個頭,走出來。

    擴充套件閱讀: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研究

    病因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與Clark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

    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這件事激發了社會科學家,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而後來的研究顯示,這起研究學者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驚訝的普遍。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體驗。

    專家深入研究:人效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

    當人遇上了一個兇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

    關於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綜合徵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角色認同防衛機制的重要範例。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臨床表現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這四個條件下,人們就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診斷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會經歷以下四大曆程:

    恐懼

    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

    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

    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

    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治療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

    治療斯德哥爾摩首先要幫助受害者認識自己,發展受害者的個人潛能。幫助受害者建立積極的心態,不輕易屈服於現實。瞭解加害人的軟肋伺機發起自衛性反擊。建立限制加害人作惡的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孩子上輔導班學習成績還是一般,要不要繼續給他報輔導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