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汾淮居士

    我認為:《春江花月夜》這首唐詩的聞名之處有三個原因。其一:此“詩名”最原始的命名者仍是隋煬帝,他一生作了兩首。唐代的詩人們如:諸葛穎作了一首,張子容作了二首,溫庭均作了一首。但他們的格局,不是狹小就是脂粉氣過濃。遠不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異彩奇發,而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其二:由唐至今,得到過歷代詩詞大師,巨匠名人們高度的評論和肯定,而更加出名。反而將《春江花月夜》的創作權,從隋煬帝名下強歸於張若虛了。其三: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換一韻,共換了九韻。隨著全詩的轉換變化,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地靈活運用。令我一唱三嘆!感覺到強烈的優美且絕佳。“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餘音撓梁三日不絕”,再讀之後想還再讀,尤其是含有哲理的名句。汾夕河畔。

  • 2 # 三七姑娘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被稱為“孤篇蓋全唐”的名詩,康震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也說過,它是盛唐詩跟初唐詩的分界線。

  • 3 # 談美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是初唐詩歌的頂峰。此詩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

    (一)張若虛其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1] 他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 寫真 摯動人的離情 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二)賞析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多麼漂亮,流暢,優美,輕快呦! 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與悲傷,一種“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憧憬與悲傷。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寫道,少年時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那種輕煙般的莫名惆悵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對無窮宇宙,深切感受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少年時代對人生,宇宙的初醒覺得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對自身存在有限性的無可奈何感傷,惆悵與留念。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範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它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於同一首詩的空白。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詩,頂峰上的頂峰”。

  • 4 # 手機使用者回答提問

    <迷惘>

    紫紅霞光染泰山,

    朦朧峻嶺霧茫茫,

    身處密林疑仙境,

    不知歸途在何方?

  • 5 # 安琪養好花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

    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春江花月夜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6 # 大峰上雨

    先謝謝大家欣賞! 詩詞是什麼?我認為詩詞是個人情感的集中表現。當然也是透過文字、發音來表達的。但是不管怎麼說,不能把詩詞“當真”。就是說一個事情你想透過詩詞來全面表達、還想表達清楚,那你一定錯了;一個事情什麼都上來,那不是詩詞,是說明書、是操作法。有人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全唐”?我反對,我堅決反對!如果《春江花月夜》壓全唐?那就說明唐朝詩人都是笨蛋;可能嗎?當然,《春江花月夜》寫的很美,但是不能說壓誰壓全唐了;正所謂“文無第一”嗎。很簡單,一個事情或者說一段事情需要那麼多文字解釋說明嗎?是故意還是不故意呀?如果說是故意,那麼簡單的事(就算景色描寫)讓古人費了那麼多筆墨,效率何在?精彩何在呀?難道說越多越精彩嗎?那精又怎麼理解呀?如果說那些描寫的段落都是正確的,請問哪個是重點哪個又是中心思想?就是說你想表達的是什麼?別人看了又怎樣去理解吶?囉嗦至極!想面面俱到,最後什麼都不是對不對?如果說作者不是故意這樣寫,很難說服別人,也更說明你是很難說清楚的對不對?一條江,一個月晚;一件事,只能是一個主題一個思想(人的精力與情感問題,就是說情感越突出越集中;詩詞說白了就是文化人的情感語言精煉化外露;另外此詩“情感”重疊重複、甚至沒有必要,我判斷不是一人作品,應當是後人逐漸“積累完善”的,這點大家要注意);大景色描寫是需要色彩或者是筆墨論證的,而論證過程越多越複雜越是失敗(詩詞不需要科學驗證,所以不能太細化寫實)。如果把很多很多東西都虛構描寫美化進去,那它就不是個東西(應當說不是具體東西);因為幾個事實都往一起堆砌其結果就都不是事實了!這是中國典型的“書呆子”做法!就因為與事實相差很遠自己還不清楚,還努力為之,不是嗎?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意志想象高於一切更高於現實;如果把這些思想及文化轉化為行動,中國永遠是“感性世界”;中國詩詞就是“感性事件”,過於繁瑣龐大,容易影響爭奪現實社會。如果作者是一種長篇詩詞美的追求(早期人類可以這樣,因為對人類起源過程等等認識不清,可以作為一種崇拜或者追求而長篇描寫,就是說早期詩詞可以看做“神話”而可以長篇大論似的描寫存書),那它告訴人們大眾的就是“虛幻主義”的兒戲思想;崇拜越深,影響越大,最後化作神,就與人爭利了!因為老百姓受到此影響會脫離現實的,那樣就進入到一種“病態文學社會”;我們再看看今天中國的文學價值觀都有什麼?武俠、功夫、仙神、穿越、搞笑、神劇等等等等。不想再說了。今天我又得罪一大批人物,還有歷史人物也得罪了。哈哈、哈哈!!!

  • 7 # 葉其榛

    同時,這首時其寫作題材寫作時期是一首宮體詩,但是卻脫離了宮體詩的桎梏,不再侷限於豔情紅妝,而是融入哲理的思考,為唐詩歌的寫作繼往開來,聞一多先生暫它是“宮體詩的自我救贖”

  • 8 # 生死有多遠

    詩如其名:美。

    最難得的是素顏的美。

    沒有騷首弄姿的華麗詞藻,沒有引經據典的晦澀難懂。觸景生情,思考人生,表達愛情,一氣呵成。洋洋灑灑三十六句,在古詩詞裡已算長篇了。但卻樸素生動,毫無斧鑿之痕。通俗易懂中彰顯出詩人非凡的功力。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好詩如月。人所共見。

  • 9 # 目西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

    春江花月夜,可以說是開了,全唐詩,詞,理,意興三者起飛境界的先河。

    詞極優雅,理極深邃,意興又極高。

    這首詩用海上明月共潮生開篇,以落月搖情滿江樹結尾,描寫了月升與月落一整夜的情景,就說明了遊子,一夜未眠,看著天上那輪明月的思考。人先看到的是景,江天一色的景緻,而這個一也成了統領全篇的重點。

    古人和今人,同看一輪明月,比處與彼處又共看這一輪明月,事件萬物共同籠罩在這一輪明月下。

    鴻雁長飛光不度,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輪明月就在天上掛著,無論你做什麼都逃不出它的光芒。

    而這月光又是那麼的美,沒有任何的悲傷和喜悅。

    只是年年之相似的照耀人生代代無窮已。

    當我門站在這樣的月光下,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同藉著這皎潔的圓月,逐月華流照與君相交。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十五將至,圓月再升,而人卻在過完年後,相互離去,能讓我共同傳達感情的只有這輪圓月,明晃晃的掛在天上,不喜不悲。

  • 10 # 老街味道

    問題:《春江花月夜》這首唐詩為什麼這樣聞名?

    前言

    要說《春江花月夜》非常聞名,還要看什麼時代,這首詩在明朝以前一點也不出名。為什麼現在這麼出名呢?程千帆先生有這樣一句話:“

    在文壇上,作家的窮通及作品的顯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的甚至具有決定性”。

    簡單來說,一首詩無論好與不好,是否出名還是要依靠很多的偶然因素。從另一方面說,好馬還需要伯樂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在今天聞名天下,是因為又4個貴人。

    一、第一位貴人 北宋郭茂倩

    郭茂倩是北宋鄆州人,他編撰了一本《樂府詩集》,其中收錄了幾個詩人的《春江花月夜>.

    第一位是隋文帝楊廣,他有兩首《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化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

    第二位是隋朝諸葛穎,《春江花月夜》  

    花帆渡柳浦,結纜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覆船樓。  

    第三位是唐朝張子容,《春江花月夜》 

    林花發岸口,氣色動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裡,宜照浣紗人。  交甫憐瑤佩,仙妃難重期。沈沈綠江晚,惆悵碧雲姿。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  

    第四位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後略

    第五位是晚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

    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千里涵空照水魂,萬枝破鼻團香雪。漏轉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蠻弦代雁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裡。後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

    這五位詩人中,張若虛留下來的詩最少,只有兩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除了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被收錄後,一直到明朝就再沒有人提起了。因此很多人認為,這首詩之所以被郭茂倩注意,僅僅是因為郭茂倩認為這是一首樂府詩而已。

    二、第二位貴人 明朝李攀龍的《古今詩刪》

    距離張若虛過世700年以後,明朝高棅在《唐詩品彙》中收錄過此詩。

    時光又過去了100年,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從李攀龍的《古今詩刪》開始,不斷被各種唐詩選本所收錄。可以說"後七子"的領袖人物李攀龍是張若虛的第二個貴人。

    隨後比李攀龍年輕幾十歲的胡應麟《詩藪》中也提到了這首詩,這是第一次在詩話中出現。

    三、第三位貴人 晚清王闓運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出自《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什麼是西洲格調?《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抒情詩: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王闓運認為這張若虛的詩為:宮體之巨瀾也。

    他認為這種改造後的宮體詩,對於後來李賀、李商隱以及宋元的愛情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用現在的話說,這是脫離了”低階趣味“的宮體詩,不再是齊梁時代簡單描寫肉慾的豔情詩。

    王闓(kǎi)運(1833—1916),曾國藩的湖南同鄉,年輕時曾在肅順家裡任教。民國三年受袁世凱聘入國史館任館長,編修國史,兼任參議院參政。王闓運半生講學,大畫家齊白石、傳奇人物楊度和"戊戌六君子"中的楊銳、劉光都曾經是王闓運的學生。

    四、第四位貴人 聞一多

    聞一多寫《宮體詩的自贖》不知是否研究過王闓運上面這段話, 很像是把這句話展開了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話,把張若虛的這首詩推上了頂峰:

    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 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結束語

    其實這幾位貴人沒有一個人說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後來的人以訛傳訛,把聞一多和王闓運的兩句話摻和到了一起,造出了一個”孤篇蓋全唐“的說法,在前人眼裡的一首”宮體詩“突然成了全唐詩的頂峰。

    假如這首詩真得那麼好,以至於”孤篇蓋全唐“,從唐到宋、元、明朝前期,有那麼多大詩人,有浩如煙海的《詩話》、《詞話》,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起並且評價過這首詩,真是匪夷所思。

    可見,一個人的出名或者一個作品的出名,真得具有很多偶然因素。結束時,我們可以再回味一下程千帆先生的話:

    在文壇上,作家的窮通及作品的顯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的甚至具有決定性”。

    梵高有的是,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在我們眼裡,他的畫還一文不值。

  • 11 # 主流灰太狼

    張公文韜塞浩蒼,俯瞰塵世悟陰陽。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照陌上桑。

    月華流照君已沒,魚龍潛躍水猶寒。

    人事代謝如晨露,千載回眸已惘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鴨脖店該如何營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