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樣正確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習傳統,正確解讀。
11
回覆列表
  • 1 # 油麥郎

    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處、背景我就不說了,要不長篇大論的,也沒有願意看。直接說這句話的意思:共患難的夫妻,其中一人去了,活著的人回憶起以前的點點滴滴,總會比一般夫妻之間的生離死別更加地感到傷心與難過。  這是作者對亡妻深切的懷念,對亡妻不嫌自己貧窮委身下嫁,與自己同甘共苦這份真情的深切懷念。關於如何正確理解傳統文化精髓,我也很迷茫。

  • 2 # 坯逆翹楚的盜閒居

    “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唐朝著名詩人元稹懷念原配妻子韋叢的作品《遣悲懷三首》,具體為其中第二首的末句。

    《遣悲懷》【其二】 唐·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譯文

    往昔曾經戲言我們身後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說的展現在眼前。

    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的針線盒我珍存著不忍開啟。

    因懷念你我對婢僕也格外憐愛,多次夢到你我便為你焚紙燒錢。

    誰不知夫妻永訣人人都會傷懷,想起許多往事令人極度地傷悲。

    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於公元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後兩人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監察御史時,韋叢不幸染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元稹哀痛難抑,陸續寫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詩,其中最有名、最為世人所傳誦的就是《遣悲懷三首》:此三詩重在傷悼,以淺近通俗的語言、娓娓動人的描繪,揭示出人類生命過程中一種常見的悲劇性——願望與可能之間的時空錯位。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真正“哀”的並不是“貧賤”,而是相濡以沫之愛妻死後的“百事”——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

    綜上所述,現在社會每每引用“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句,基本都把重點放在貧賤上,這雖屬誤讀,也無可厚非,但心裡要清楚知道,那顯然不是原句的本意,也就是了。

  • 3 # 縱嘗炎涼難續春秋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句話說的是都知道夫妻生離死別的傷心事都會經歷,但是從貧窮困苦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其中一個離去之後,想起以往經歷過的種種往事會更覺心酸心苦心疼,天人永別,陰陽相隔,卻只能回憶。

    在這裡,我只想說,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必須正本清源,迴歸到源頭來學習,不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這樣反而誤解傳統文化精意,自己學藝不精,反而批評玷汙先賢的思想文化是汙世之作。

    我還想表達一個觀點,現在自媒體平臺很多,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表達自己觀點的地方。但是有很多半瓶子大破嘴,大噴子,為了一己之私,發表一些違心之論,只為博人眼球,賺點小錢,結果連他先人祖宗都開始罵起來了!

    你自己學藝不精,理解錯了先人意思,反罵先人是王八蛋,究竟誰是王八蛋?一部論語都沒讀全,反而亂下評語,說孔子不是,孔子的話你理解了嗎?混賬東西,宵小之輩,留點口德給你後人吧,也尊敬點我們先人吧!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思想豐富,蘊含寬厚,多少聖人賢者受其受其滋養而成長,又有多少聖人賢者又讓其發揚光大!!!!!!!我等宵小之輩,不可妄議其是非!即使是錯誤,也是因為我們的時代變了,具有時代意見!我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看這個世界,我們沒有他們強大,反而是他們撐起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平面設計多少歲會有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