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禪雜談
-
2 # 玩石頭先生
中醫實際上應稱傳統醫學,世界各國都曾經發展使用草藥,動植物的汁液、骨、皮,金石等治病救人,中國就分蒙藥、藏藥、苗藥等,歷史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醫藥歷史悠久,並不斷髮展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理論到實踐的典籍,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中華之瑰寶。
西醫應稱現代醫學,雖然時間不長,但他集全世界的新理論、新方法,新藥特藥,也包括使用中成藥,並使用了所有人類的科技、裝置,集人類社會之全部精化,不分門類門派,互相學習交流,迅速成為治病救人的主流。
反觀中醫墨守成規,門派林立,“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互相拆臺,有一些祖傳秘方就驕傲自滿,老子天下第一,不願接受新事物,更不會藉助現代科學技術和裝置,在生活節奏加快,環境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就明顯落伍,慢拍。
中西醫結合,也就是傳統與現代醫學能無縫銜接,攜手共進才是真正的醫道。
當前在效益驅使下,西醫還會獨領風騷。中醫藥講究慢工細活,行中醫賣草藥養家都困難,只能是甘拜下風,須有政策鼓勵支援才能發揚光大。
隨著人口老令化比例越來越大,人們的老年病及疑難雜症會越來越多,對中醫藥的依賴會越來越多,像日本一樣,國家也會更重視中醫藥,政府會從政策、法規等方面鼓勵支援中醫藥發展壯大。
-
3 # 高銘川號湖舟
中醫有他的侷限性。
中醫理論是根據周易、五行相生相剋原理治病救人的。用“望、聞、切、問”這種方法診斷病情。當科學不發達的時候,中醫有著它獨特的優勢。隨著科技進步,一些先進的檢查裝置,檢查結果更為直觀精準。大一點的中醫院也都引進了這些裝置,檢查中過程過分依賴裝置,“望、聞、切、問”四大法寶也就很少用了,隨著老一代中醫的退隱,那些依賴裝置新人,“望、聞、切、問”的能力水平必然下降了。望聞切問在各種裝置面前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這是診斷階段的侷限。
治療方面,中醫理論講究的是因人施治,一人一方。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同樣的病,未必是一個治法,用的藥方也會有所不同。這是嚴格中醫意義上的治療,也是中醫的精髓。同樣的病,不同的人,用真正意義的中醫療法治療就非常麻煩。這是治療階段的侷限。
藥理方面。西醫的任何藥物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將藥物的毒副作用,標註的一清二楚。而所有的中成藥,副作用當中都寫著尚不明確。原則上講,這並不是科學態度,也是中藥為什麼不能走向世界的真正原因。是藥三分毒,中藥10000%有的副作用。而一些民間的大騙子,常把”這是中藥沒有毒副作用”掛在嘴邊。這是可恥的行為!這是在信用方面受到限制。
各方面的侷限性,註定中醫沒有西醫發展的迅速。
有一點可以肯定,中醫的針灸、推拿、正骨等物理療法還是很好的。
-
4 # 修身格物致知
七嘴八舌,沒一個人說重點。
西醫,準確的應該叫:現代醫學!
為什麼發展快?因為背後有飛躍發展的現代科學做支撐。現代醫學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處處都有現代科學的存在。
別隻以為科學就只有機器,儀器。如果這樣認為,平時又自以為了解西醫,喜歡評頭論足的話,請先給自己個肯定,你肯定了自己是個喜歡顯擺自己愚昧無知的人!
現代醫學,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沒有工業革命,沒有工業化的支援,現代醫學,甚至現代科學都發展不起來。而社會工業化是評估一個國家硬實力的標準。
有了工業化基礎,現代科學就蓬勃發展起來了,特別是數、理、化方面。現代醫學中隨處可見數理化的存在,基本也是隨著數理化的發展亦步亦趨。
同時,大框架下,還有很多學科分支,除了內、外、婦、兒、藥、護、檢驗幾大類,還有心理學、神經精神病學、生物化學、細胞學、組織學、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胚胎學、倫理學、微生物學、口腔、麻醉學、影像學、放射治療學、物理治療學、核醫學、公共衛生學、行為醫學、預防醫學、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此段可略過)。還有很多小分支。都有無數大量的科學,醫學,甚至社會學、哲學人員在參與工作研究。如網狀分佈,任何一個學科有突破性研究發展,都能資訊共享,連鎖式帶動和支援其他學科發展。也可以帶動其科學領域發展。就如最新興的量子力學,以後也會應用到醫學上。
醫學發展並不與醫療同步。至少在人體上應用,會經過很多環節,證實客觀可靠,收益大於代價和風險,才會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但人體實驗阻力和代價很大。阻力主要來自人權、倫理、宗教等方面。
從以上可以看出你們口中的西醫在不斷髮展,同時不斷吸收其他科學和學科的成果,為已所用。能發展不快嗎?
現在有句話:科技帶動社會進步!科學改變生活!其實也在帶動現代醫學進步和使現代醫學不斷新陳代謝,不斷捨棄,不斷髮展。唯一不變的就是,離不開人!
現代醫學沒有準確的“元年”,大概也就一兩百年發展史。
而我們的中醫。很遺憾,發展在近代中斷了。我們傳統醫學的優勢在於,曾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也曾隨著古代的社會發展在進步完善。特別在戰亂年代,總能出現醫學大家,因為戰亂時,人命很賤,也沒有倫理、宗教那麼多阻力,人們得病都想活下去,也就容易得到大量的人體、活體做標本來完善醫學研究。同時,古代人在生產生活中學會與自然共存,逐漸掌握了各種動植物礦物的“脾性”,併為我所用。都為傳統醫學奠定豐厚的基礎。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很長,應該與中國大地上的人類歷史等長。就如神農嘗百草,就是用自己來做各種藥材的人體實驗。神農不會是一個人,是千千萬萬個醫學藥學先輩!
人們喜歡比較中西醫。其實沒有意義。一個是閱歷經驗能力豐富的年長者,一個是創造力巨大,前途無限的年輕人。不應該去比較,不應該敵對,應該同心協力為人類健康謀福祉!唯一的意義就是為從業者帶來客源,帶來利益!也為商人和騙子帶來賺錢的良機。居心叵測!
最後,奉勸大家,在社會瘋狂徵收智商稅的今天,面對什麼都要理性看待。別輕易被人綁架站隊。要有自己的觀察分析求證。也別因一時,一地,一人,一物來武斷全部!是好是壞最終承擔的只能是自己!
-
5 # 使用者9028666046796
中醫在中國歷史悠久,而且是沒有負作用的治療方式,有利於防治,雖然沒西醫來的快,但是做好健康養生加以預防,是最好的選擇。
-
6 # 易演傷寒論作者
中醫早在漢代以前很成熟了。也正是因為成熟太早,後面只是學習前人這個上古卷軸,所以顯得不如西醫那樣每天都在革新,每天都在新發現和否定自己的昨天。這就是為何中醫不像西醫那樣日新月異,推陳祭新的緣故。
然,中醫的歷史長河裡,最完善境界最高的學術體系,莫過於《傷寒論》。遺憾的是,只是有些人打著醫道名譽行駛背經離道之實,這也正是《傷寒論。原序》醫聖批評的那些人。仲景之前是有醫道完全可以“念求經旨,演其所知”的。治病是可以延續“易經”提示的最佳捷徑一劑知二劑已,效如桴鼓。遺憾的是,仲景之前這種上古醫道已失傳,仲景應該是得其真傳,故著《傷寒論》。醫道傳承大致分兩個派系。
回覆列表
一個四十歲的成年人和一個四歲大的兒童,在三年五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覺得兒童成長變化很大。
中醫是一個曾經成熟完善的醫學體系,但自漢代以後,不斷地被誤讀誤解,越來越走向歧路,直到今天的面目全非。中醫的發展不是往前走,而是要往回找,中醫的發展是需要先去找到並傳承那個曾經成熟完善的醫學體系。現在的中醫,就象一個病重的四十歲的成年人,沒有了當初的輝煌,但仍然還有一點力氣。
西醫作為一個正在建立中的醫學體系,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她的發展更多地是體現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上。看似發展很快,但作為一個診斷和治療體系而言,她是十分幼稚而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