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疾風驟雨初歇
-
2 # 鐵三角創業記
2020年最有前途的工作是什麼?大家好我是豔姐,我個人認為只要你認真去做了,不管是那種工作都是有前途的。你可以瞭解以下幾點行業。1、現在非常火的網際網路自媒體行業,隨著5G時代的到來,自媒體將是近來最熱門的行業。2、從這次疫情來看最穩定的就是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所以有能力可以考慮。3、未來中國教育行業也將是國家重點發展專案,所以教育行業也是可以考慮的。4、經過這次疫情社會大眾對醫療行業有了很大的改觀,所以醫療行業未來前景也是很有前途的。總之不管是那個行業只要你努力用心去做了,在這個大好時代只要遵紀守法都是有前途的工作。
如果將職業選擇、行業投資、長期增速這些都考慮進去,未來十年最好的財富賽道是哪個?
這個問題一直很難回答,2020年這個拐點是未來財富的基本盤,人力資本密集型的服務業,比如女性視角下的“泛美業”,都是機會所在。
但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一定要讓我挑一個2020年最具潛力的行業(職業),我會選“醫護行業”,或者說是“泛醫護行業”。
一個好的社會,是最好的人才流向醫護崗位的社會;
一個好的社會,是尊重生命價值的社會;
一個好的社會,是不姑息戾氣不縱容野蠻的社會。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意外。不說別的,各大高校醫學院都很難考,而且作為醫生的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醫,全中國只有3%的醫生會建議子女學醫。但還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就是在美國,醫生家庭的孩子首選學醫的比例是83%。
為什麼會差別這麼大?我為什麼選醫護作為2020年最具潛力職業?
01 “老齡”與“生命價值觀”帶來的新機會第一個維度是宏觀大邏輯,這個邏輯可以用萬元美金社會的兩個特徵概括:老齡化和生命價值觀的改變。
這些年大家談老齡化色變,這其實是工業革命後經濟高速增長、醫療水平飛速進步、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的結果。中國也是經歷了增長奇蹟之後,人均壽命才有飛躍,才開始出現老齡化問題。
2019年中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相應地,人口年齡結構也面臨兩個拐點:1)人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7歲,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更是達到了83歲;2)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2%,離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只有一步之遙。
按照14億人口算,中國的老年人數量有一億多,相當於半個美國的人口。這個數字比十年前差不多翻了一倍。這意味什麼呢?英國約克大學的兩位教授Hitiris和Posnett研究了醫療支出和老齡化之前的關係,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中國老齡化程度每上升一個百分點,衛生費用就要相應地增加2600多億[1]。這還只是算“直接”費用,如果再算上相關大健康方面的支出,你可以想象,翻了一倍的老齡化人口會帶來多大的新醫護市場份額。
除了壽命延長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隨著萬元美金中產社會的到來,華人對“生命”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變化。
以前,人口多,經濟條件也不允許,華人一直對“個體生命價值”看得相對輕,為了維護公共財物我們可以犧牲性命。再加上我們當時是一個相對年輕化的社會,對疾病、死亡沒有形成全社會的感知和恐懼,所以我們對“生命質量”也不是很在意。而現在,收入上來了,全社會不僅對“老齡”的感知力更強了,對“生命”“活著”的判斷標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和這個變化相對應的,是社群養老、上門護理、陪伴看護、病後康復等醫療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有資料估算,中國需要康復服務的人口超過1億,而目前全國康復醫學專業的技術人員只有4萬人左右。如果參照國際平均水準,再結合中國2萬家醫療機構的規模,康復治療師的市場需求至少是30萬人。這個巨大的人才缺口就是普通人逆襲的機會。
所以說,老齡化和生命價值觀這兩個變化,會使得人們對醫護行業的需求出現巨大的提升。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2019年,媒體輿論對醫患關係的判斷出現了新動向——大家對病人或家屬醫鬧的容忍度低了,對醫生的認可、同情和維護的聲音大了。這其實是特別正確的方向——如果輿論對醫護人員一直不利,那麼優秀人才就會流出醫護行業,那麼未來,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面臨的醫療資源會是什麼樣子呢?
02 醫護行業:職業與財富的大賽道所以,不管是從人口結構還是社會認知上來看,2020年之後,醫療服務的溢價只會越來越高,可以說得上是醫護職業的新紀元。
除此之外,我看好醫護行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從職業特徵本身來分析,醫生、護士也是被低估和錯判的職業。
比如說,你肯定已經注意到了,醫生是一個生命週期很長,而且年資溢價很高的職業——也就是俗稱的“越老越值錢”。由於人力資本折舊的原因,大部分職業在10-15年之後,薪資水平就會進入瓶頸甚至下降,而除了教授之外,只有醫生這個職業在15年之後薪資水平還會繼續隨著年限上升。實際上,40歲才是醫生的成熟期,50歲更是技術、經驗、體力綜合狀態的巔峰,醫生的職業壽命持續到70歲之後都不是新鮮事。而我要你注意的是,這個特徵,對於“百歲人生”的現代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溢價。
還有,醫生還是一個知識溢價很高的職業。一般行業,從碩士到博士,收入水平是沒有太大變化的,總體而言還有下降,中國博士的平均收入大約只有碩士的70%左右。但是醫生不同,博士的薪資能比碩士高一倍。比如說浙江有一個地級市醫院,碩士畢業生起薪8-9萬,博士則是20萬以上,還給100萬的住房補貼,以及幾十萬的科研啟動基金和安家費。所以,醫生妥妥是一個“高知識溢價”的職業。
但是有人說,醫生學歷門檻太高,對普通資質或者貧寒家庭的孩子來說距離有點遠——其實這是資訊不對稱的結果,除了做醫生之外,醫護行業內部還有很多“逆襲”的機會。
比如說某些職業學校的護士專業,不僅在沒畢業的時候就會被各大機構搶定,薪水也遠超普通白領,還能解決北京戶口。另外,還有像華山醫院等北上廣的明星醫院,一般都是海歸和國內頂尖醫學院畢業生的夢想歸宿,競爭慘烈。但是,像神外康復科裡也有大量年輕的醫生來自山東、安徽等不知名的普通醫學院。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康復治療人才的需求量太大了,而供給太小,所以成就了逆襲機會。
2019年,美國發布了未來十年的潛力職業排行,前十個有七個和醫療護理相關——隨著中國進入萬元美金的中產社會,這個趨勢同樣也將發生在中國。
03 “泛醫護”財富機會最後我特別想強調一點:有人會覺得,我沒有學醫,或者沒有從事醫療行業,是不是就錯失這樣的財富機會了呢?
當然不會的。醫護健康行業絕對是未來特別大的行業——這裡牽涉到的財富機會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說,你是不是會認為,我搞製造業的,怎麼可能在這個行業掘金呢?
當然可能。現在醫療行業其實越來越工程化和資料化。比如說治療腫瘤的奈米手術刀,這肯定是醫療行業,可是這也是精密儀器和材料工程的集合——由於要在超高溫下作業,這項工作對奈米材料的要求極高,稍微一點點走形,就會導致整個手術的失敗。所以,材料行業、精密儀器行業等很多企業都在全力以赴攻克這樣的難關。除此之外,人工關節、各種支架,甚至醫用手套等等,這些都和製造業緊密相關。
這只是一個例子,類似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我還有個朋友就發現,醫院急診部常年人滿為患,尤其是患者家屬沒有地方過夜。於是他就想辦法做了個“共享陪護床”,業務量很好,利潤也非常高。
所以,最後我希望你記住:醫護是2020年最具潛力的職業,而泛醫護行業,是任何專業的人都可以去發掘的機會,只要你肯花心思,就有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