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隧道2019
-
2 # 行道者啊亮
監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獄是原始人馴養野獸的 (音景)檻或者巖穴,到氏族社會後,用來關押俘虜,驅使他們勞動。國家產生之後,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監獄也產生了。
最初沒有“監獄”這個名字,夏朝叫“夏臺”(現在河南禹縣境內),是中央監獄的名稱,一般叫“圜(音喚)土”。商朝監獄叫“□(音遊)裡”(現在河南湯陰縣東北),還叫“圉”(音雨),是甲骨文中出現的一個字,意思就是“獄”。周朝時也叫“圜”或者“囹圄”(音零雨)。
周朝的監獄圜土中關押的犯人,要在監督下進行勞動,如果能改過自新的,重罪三年後釋放,中罪兩年後釋放,輕罪一年釋放。但是釋放後三年內不能被當平民對待。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監獄的規模已經擴大了很多,此時的監獄名稱也有了變化,叫做“圄”。到秦朝時,因為法律嚴酷,犯罪的人增多,所以監獄也比以前增加許多,郡縣基本上都有監獄。同時,為了適應需要,秦律的《囚律》中有了監獄管理方面的詳細規定。
監獄從漢朝開始稱為“獄”,漢朝的監獄更多更濫,除了中央監獄即廷尉獄外,還有各個官府自行設定的監獄。此時的監獄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如內宮、居室、保宮和請室等。地方上的郡縣也都有自己的監獄,當時全國共有兩千多所監獄。南北朝時的監獄體制基本上繼承了漢朝體制,但北朝除了監獄外,還挖地為獄,叫做地牢。
-
3 # 小鄉說歷史
從監獄的發展歷史來看,解放初是負責改 造戰犯,建國中後期逐步轉向關押和教育 改造違法犯罪的人,過去監獄大多從事農 場型勞動,所以也叫勞改農場,之前屬公 安部門管轄的時候稱之為勞改支隊,劃歸 司法部管轄後,成立監獄管理局時,並將 勞改單位更名為監獄。
-
4 # 無欲則剛
監獄,是古今中外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的通稱。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監獄還有很多別名。
一是叫做叢棘,據《易經》中記載:“系用徽繩,於叢棘”。可以推斷,這種囚禁俘虜和罪隸的場所,就是中國奴隸制早期監獄的原始形態。
二是叫做圜土,夏帝芒三十六年,開始建築圜土,用以監禁囚犯。所謂圜土,就是用土築成圓形的圍牆,故名圜土。
三是叫做狴犴,狴犴本來是傳說中的一種走獸,是龍的第四個兒子。它身型似虎,頭似龍非龍,似獅非獅,似虎非虎,剛猛有力,性喜訟,古時為了顯示監獄的威力令人懾服,常用狴犴作為監獄大門的裝飾。因此,在一些古籍中,狴犴也作為監獄的代稱,這反映了古代監獄象徵恐怖和重於警備的特點。
四是叫做夏臺,夏臺是個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禹縣以南,實際上是一個軟禁的場所。
五是叫做裡,裡是個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湯陰縣東北。裡,是殷商時代作為軟禁的場所。
六是叫做囹圄,囹圄是殷商、西周兩代監獄的名稱。
七是叫做獄,漢代把監獄稱作獄。獄,在中央往往以官署為名,如廷尉獄、刑部獄;在地方則冠以所治地名,如雲陽獄、淮南獄、長安縣獄。
八是叫做牢,牢是監獄的名稱。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牢字的本意是“閒也,養牛馬圈也”。閒,有防範的意思,故防範犯人逃跑的設施引申為“牢”。
九是叫做監,明代把監獄稱為監。洪武年間制定的收押、提訊例規中,也多把監獄稱為監。
十是叫做班房,晚清以來,有時也把監獄稱作班房。班房之名,起源於舊時壯、捕、皂三班御役中的捕班的公審房。清代的這種“班房制”,後來演變為羈押未決犯的“看守所”。
十一是叫做笆籬子,笆籬子是辛亥革命以後對監獄的一種俗稱。意思是監獄防範嚴密如同笆籬,咫尺而不相見。
十二是叫做習藝所,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根據山西巡撫趙爾巽的奏請,在各省通設的一種新的監獄體制。就是犯人在犯案地方按照處刑年限“學習技藝”,實際上是一種苦役制度。
-
5 # 半個南山人
古代的監獄在上古時就己經存在,只是監獄當時不叫此名,夏朝時叫“夏宮”,商朝時叫“圉”,周朝時“圜土”,秦朝時則叫“囹圄”,直到漢朝時監獄才開叫“獄”。清代的時候,監獄便成為古定的說法。
古代早期的監獄比較簡單,如夏代就是在地上控個圓形的土坑而已。
到了秦代,因實行的是嚴刑峻法的法家政治,監獄也開始變得完備。到南北朝時,為防止犯人逃跑,創造了地下監獄,也就是地牢。
唐代時,不同的罪犯則關押在不同的監獄裡。宋代時,各地各州設立了監獄。
-
6 # 學而時
監獄者,囚禁犯人之所也。古人稱謂監獄之詞語,見諸古籍者,約有二十來種。如下:
1,圄,《晏子春秋:諫》景公藉重而獄多,拘者滿圄,怨者滿朝。
2,圉,同圄。《漢書》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圉空之隆。
3,囹圄,囹圉。二詞意同。《韓非子:三守》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
《史記:秦始皇本紀》虛囹圉而免刑戮。
4,圓門,圓扉,圜扉,圜與圓同,門與扉同,三詞意同。古代獄門以圓木釘成,故曰圓門圓扉。江淹文,下官抱痛圓門,含冤獄戶。劉長卿詩,誤因微祿滯南昌,幽系圓扉晝夜長。
5,圜土,《釋名釋宮室》獄,又謂之圜土。土築表牆,其形圜也。
6,圜室,圜牆。參見5條引《釋名》。瞿佑文,時孫碧雲,藍古春二高士同在圜室。司馬遷《報任安書》幽於圜牆之中。
7,法室,《呂氏春秋》至為無為,淺智者之所爭則末矣。此白公之所以死於法室。
8,牢,本指牲口欄圈,後喻監獄。司馬遷《報任安書》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
9,獄,士官,均臺,蔡邕巜四代獄之別名》唐虞曰士官,夏曰均臺,周曰囹圄,漢曰獄。
10,牢獄,《漢書蕭望之傳》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
11,牢戶,焦延壽《易林:大過》牢戶之冤,脫免無患。
12,牢扉,《舊唐書崔隱甫傳》由是自中丞侍御史已下,自各禁人,牢扉常滿。
13,獄戶,陸機文,復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14,獄犴,犴獄,岸獄,岸通犴,三詞意同。桓寬《鹽鐵論》是以法令不犯而獄犴不用也。韓愈詩,何況親犴獄,敲榜發奸偷。楊萬里文,某初至,見岸獄充盈,而府庫虛耗。
15,狴犴,一種傳說中的猛獸,古代常雕其像立於監獄門口,後作監獄代稱。揚雄《法言》狴犴,牢獄也。
16,狴牢,參見15條引《法言》。李商隱詩,手封狴牢屯制田,直廳印鎖黃昏愁。
17,縲紲,縲絏,二詞意同,均是拴捆犯人的繩索,借指監獄。《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論語公冶長》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
18,嚴棘,叢棘,古時監獄四周佈滿荊棘,以防犯人逃逸,故稱。巜後漢書寇榮傳》不復質確其過,置於嚴棘之下。嚴棘,謂獄也。《易經坎卦九五》系用徽纆,置於叢棘。
古代監獄之名稱,見於古籍者,大約盡於此矣,上列有幾條是一條二詞三詞,總數超過二十了。希博雅諸公有以補充之。
-
7 # 中國經史典故研創詩圈
古典昭今者,即《詩音華·中國經史典故詩集·三百首》研撰人:
古代對監獄的古稱如下:
(1)叢棘:史前奴隸社會,即五帝和五帝以前,古囚禁犯人場所,四周用荊棘堵塞圍起,以防逃脫而故名。源於《周易·坎》:“系用徽繹,窴於叢棘。”
(2)夏宮或夏臺:大禹建立了第一個王朝,相適應就產生了中央監牢名夏臺。
(3)圉或圉園:商朝時代,原夲為養馬場地,後來囚犯增多,除了中央監獄“圉園”外,各地域就用養馬地代做牢獄,後來圉或圉園代稱牢獄。
(4)圜土:周代監牢的稱呼。源於《周禮·秋官·大司寇》:“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職事焉。”
(5)囹圄:秦朝和秦以後至漢朝時對監獄的稱呼。源於《史記·汲鄭列傳》:“........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亦稱“囹圉”。
(6)狴犴:源於《法言·吾子》:“狴犴使人多禮乎?”傳說中的獸名,形狀似虎,古代牢門上面繪其狀,後因代稱牢獄。這個稱謂是從三皇五帝至今對監牢的形象而文言的雅稱。
(7)獄或監獄:漢代以後至今對監牢的一般通俗稱謂。
(8)雲陽(獄):源於《史記·秦始皇紀》:“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後因代稱行刑場或牢獄所。
——古典昭今(詩音華)編輯
回覆列表
《唐律疏議》記載:“皋陶造獄。”皋陶是四千多年前傳說中的人物,舜帝時期,曾被任命為刑法官。他是掌握刑罰,發明建造監獄的首創者。中國古代監獄中都掛有皋陶的畫像。
獄是原始人馴養野獸的檻或者巖穴,到氏族社會後,用來關押俘虜,驅使他們勞動。國家產生之後,監獄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也產生了。
監獄最初不叫監獄,夏朝叫“宮”,商朝叫“圉”,周朝叫“圜土”,秦朝叫“囹圄”,直到漢朝時,才開始叫“獄”。明朝法律又稱為“監”,從此監獄連稱,成為一個固定的名詞。而監牢則是民間的俗稱。
秦朝的時候,不僅京城有獄,地方也開始設獄;漢朝時,監獄更是名目繁多;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又開始掘地為獄,發明了“地牢”; 唐朝時,州縣都設有監獄。
古代監獄主要是用來關押待審、待決人犯的。如明清時,罪人定罪以後,死刑不必再說,流刑犯押送到外地,徒刑犯押送到驛站,笞、杖刑執行完畢罪犯就可以釋放,並不需要在監獄中執行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