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闊談龍五

    李牧是被趙國自己給排擠了,然後架空了兵權,可惜最後沒能在疆場與王翦決一雌雄。其實李牧深通兵法,號稱趙國軍中之神。不見得會敗。

  • 2 # 黃煅

    根據《戰國策》記載,王翦在攻趙期間,並非如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一帆風順。秦軍遭到李牧和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吃了多次敗仗,還損失了大將桓齕。

    王翦身為名將自然是親身體會到了名將李牧有多難對付,再繼續硬剛下去即便能打贏也會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像王翦這種老狐狸式將領不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於是他便派人實行反間計,從內部攻破李牧,花重金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進讒言,說李牧要謀反,意圖在趙國滅亡後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

    王翦為何能順利的實行反間計呢?因為他清楚李牧對趙國忠心耿耿,定然會乖乖受死。果不其然,李牧獲得了類似莫須有的罪名,而且連當面向趙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但他感念趙王對他的知遇之恩,毅然引劍自剄。

    李牧

    李牧引劍自刎和其他將領還不一樣,正常人自然很容易,對他來說卻異常艱難。

    據《戰國策》記載,李牧當時患了一種病,胳膊伸不直,由於手短無法用寶劍刺透身體,他是用嘴含著劍尖,把劍柄抵在柱子上自殺的。

    原文:舉劍將近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徵之於柱以自刺。

    一代名將李牧就這樣艱難的自殺了,著實令人痛惜不已。

    趙王在自毀長城三個月後,王翦率大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輕輕的鬆鬆地滅掉了趙國。

  • 3 # 江湖小曉生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李牧和廉頗。這四個人裡面,最聰明最會做人的就是王翦,其他三個都是耿直Boy,除了打仗,啥也不懂。

    王翦每次打完仗,就跑去秦始皇那兒抱怨,表示自己腰也酸了背也疼了,實在是打不動了想要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增加幾棟小別墅,再來幾十個傭人服侍著就滿意了。

    他從來不貪戀兵權,總是主動交權,秦始皇對此非常滿意。此外他還主動跟秦始皇要獎賞,這就更讓秦始皇放心了。你一個啥也不要的人,總是立戰功這名聲也太好了,名聲太好對手握兵權的大將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王翦的一系列騷操作,讓秦始皇對他是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在對付趙國李牧的時候,王翦也是採取了很雞賊的辦法。

    正面打李牧太費勁了。

    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戰場上的指揮水平那是一流的。可是他也遇到過硬茬子,那就是李牧。

    李牧這哥們在北方打匈奴的時候,打出了一身雞血,十分亢奮地帶著滿腔怒火南下幫助趙王遷對付王翦帶來的秦軍。

    李牧打仗太聰明瞭,他和廉頗相類似,一直處於防守狀態,等找到了機會,再大舉出擊,保證做到戰必勝的效果。

    秦軍與李牧交鋒多次,全部以失敗而告終,如果再這麼打下去,秦軍雖然可以滅了趙國,可到時候秦國的損失也是相當巨大的。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史記》

    為此王翦向秦始皇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反間計。既然勝負的關鍵,在李牧這個總指揮身上,那麼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把李牧搞掉了,趙軍自然潰不成軍。

    反間計成就了王翦,卻毀了李牧。

    李牧是個耿直的將領,他哪裡懂這些花花腸子?王翦在趙國軍中不斷散佈謠言,說李牧有勾結秦軍的嫌疑,甚至想要引秦軍攻打邯鄲。

    趙王遷這個二愣子,一聽說這件事,立刻就火了,連忙派人跑去把李牧給抓了。為了防止李牧造反,趙王遷索性審都不審,直接將其殺害

    反間計成功以後,王翦當然是樂開了花,李牧死後,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王翦已經帶領秦軍攻入了邯鄲城,活捉了趙王遷,滅亡了趙國。

    所以說王翦實在是太雞賊了,在正面戰場上難以攻克李牧的防守,就採用這種手段來陷害李牧。可憐李牧精忠報國,卻落得這種下場。

    反間計在歷史上為何屢試不爽?

    自古以來,只要用到反間計,基本上沒有不成功的。因為人心隔肚皮,多少英雄好漢,就是因為遭到了君主的懷疑,最終沒什麼好下場。

    比如說明末清初時期的袁崇煥,好好回來勤王,在家門口擊退了皇太極的人馬。結果被崇禎召入京城,二話不說就給凌遲處死了。還有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時候,廉頗防守三年都沒讓秦軍佔多少便宜。秦昭襄王便用了反間計,告訴趙王廉頗這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他們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結果趙孝成王果然把廉頗給換下了。楚漢相爭的時候,陳平設下反間計,故意誇大範亞父的作用,以此讓項羽對范增產生懷疑。結果項羽果然疏遠了范增,使得范增負氣離開。

    所以說反間計的成功率很高,因為軍權在古代是很不容易操控的東西。一旦將領們擁兵自重,那君主很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推翻了。

    帶兵之人,要是沒點情商真不行。

    很多人覺得軍人就應該憨厚耿直,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軍人更應該懂得情商的重要性。王翦顯然就是情商很高的人。

    他掌權期間,不管是秦始皇也好,那些流水的宰相也罷,他們對王翦都非常敬佩,為什麼?因為王翦實在是太會做人了。

    類似王翦的人,在唐朝還有一個郭子儀。郭子儀不光打仗漂亮,也非常會做人。打完仗就交權,皇帝有危難,自己二話不說就衝上來護駕。所以郭子儀能夠安享晚年,他們家族也能夠在中唐榮耀一時。

    同時期的李光弼,功勞不在郭子儀之下,可是他就很不會做人。一直手握大權在地方上,大有割據稱雄的意思,結果被人告發,他也沒辦法為自己伸冤,最終鬱鬱而終。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史記》

    李牧雖然在戰場上是一流猛將,帶兵打仗沒什麼對手。可是他沒有處理好自己和趙王遷之間的關係,單純的君臣關係,很容易讓李牧身陷囹圄之中。為此李牧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總結:王翦有點損,李牧有點憨。

    用宋小寶的話來說,王翦就是個損色,他太不仗義了。都說英雄惜英雄,可是王翦面對李牧這樣的英雄,居然出了這麼卑鄙的招數。

    相比較而言,李牧就有點憨了,他光知道打仗,不知道什麼叫做君臣關係。趙王遷絲毫不信任他,他是不是也要從自己身上找點原因呢?

    參考資料:《史記》

  • 4 # 熊貓先生觀天下

    反間計,李牧軍事指揮能力不比王翦差,個人認為甚至比王翦還強。

    但是打仗不光只看臨場指揮能力,還要看戰場之外的關鍵影響因素,王翦敏銳的判斷到趙王遷對李牧指揮重兵作戰的不安全感。

    於是重金收買趙國的權臣郭開,讓郭開給趙王遷打小報告,說李牧要投降秦國,並引秦軍攻打趙國老巢邯鄲,這可嚇壞了趙王遷,他馬上派人去了李牧的兵權,由於害怕李牧造反,不由分說直接就把李牧給咔嚓了。

    這下可把王翦樂壞了,三個月之後,秦軍養精蓄銳之後輕鬆擊敗趙軍,俘虜了趙王遷,滅了趙國

    從李牧的悲劇可以看出,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趙王遷就是李牧的豬隊友,另外也可以看出,王翦實在是太雞賊了,天意如此,也是無可奈何啊!

  • 5 # 肖邦老師的課堂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軍事家,他與白起,李牧,廉頗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率軍滅燕趙楚等國,成為秦始皇滅六國的最大功臣。電視劇《大秦賦》中也提到了他的功績。但是,李牧是趙國名將,他深得士兵和百姓愛戴,有著很高的威望。他率軍打敗匈奴,抵禦秦軍,在宜安之戰中使秦軍慘敗,因此受封武安君。那麼王翦是如何打敗李牧的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趙國由於連年征戰,因此很多地區出現饑荒,國力也衰弱了。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王翦率幾十萬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遷就命李牧為大將,司馬尚為副將,率全軍抵抗秦軍。王翦一看,趙軍主將是李牧,就知道,想戰勝趙軍不容易。於是王翦向秦王嬴政建議用反間計,嬴政同意了,並派奸細進入邯鄲,用重金收買趙國的郭開。

    讓郭開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背叛趙國。結果趙王遷不調查,就相信了謠言,派趙蔥和顏聚取代了李牧和司馬尚。可是李牧接到命令後,拒絕服從命令,這讓趙王遷認為他是真的反了,結果趙王遷設圈套抓獲了李牧,並殺了他。結果三個月後,王翦率領的秦軍打敗了趙軍,趙蔥戰死,顏聚逃走,邯鄲被秦軍攻佔了,並俘獲了趙王遷,趙國滅亡了。

    王翦沒有和李牧直接交戰,而是用計,想讓趙王解除李牧的兵權,結果趙王把李牧殺了,這下,王翦就沒有對手了,於是很快滅了趙國。可見趙王很昏庸,趙國不被滅,也不可能了。

  • 6 # 威武華夏

    戰國時期有4大名將,也被稱為四大戰神,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說來也巧,四大戰神分別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這也非常好的反映了秦國和趙國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兩個國家。

    更加有意思的是,後三位戰神的戰術風格非常相似,都是以防守反擊見長,而白起擅長的是圍殲戰。

    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都是典型的防守反擊專家,他們的特點是:不打無把握之仗,能打則殲之,不能打則守之。李牧作為廉頗之後,趙國最後一代名將,把防守反擊戰術運用的更加爐火純青。

    作為王翦最頭痛的對手,李牧是怎麼被殺掉的呢?

    反間計。

    作為一代名將,王翦是一個頭腦非常聰明的人,不僅精通兵法,而且深諳政治。他的一個優點就是:活學活用。

    從之前的秦國用反間計把廉頗替換為趙括,到後來的白起被秦王賜劍自殺,無一不是反間計的成果。這次在碰到硬石頭李牧的時候,王翦也成功地運用了反間計,真可謂是糟老頭子壞的很。

    一邊,王翦先是假裝給李牧寫信欲求和,李牧並不是一個好戰之人,和平談判也是他的願望,於是乎,兩個人你來我往書信不斷。

    另一邊,王翦收買趙王身邊的寵臣陷害李牧,說李牧拒戰不出意於謀反。趙王聯想到之前抗擊匈奴的時候,李牧也是抗令不遵,於是真的相信了陷害李牧的讒言。

    “通敵”的信件加李牧的戰術體現,再加以往擁兵自重的嫌疑,趙王果斷捕殺了李牧!

    2.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是後話,也是為了佐證王翦善於學習,頭腦靈活的特點,李牧和廉頗防守反擊這一招,被王翦運用到了攻打楚國的身上,一戰滅楚國!

    3.趙括後遺症。

    經過白起坑殺45萬人之後,趙國國力大衰,雖然後期經廉頗和李牧的整頓,軍隊戰鬥力有所恢復,但是與此同時,秦國的實力更加大增。而趙國國力並不強,只是軍隊實力還行,這樣並不能支援太長久的防守反擊戰。國家實力不對等,防守反擊策略也只能暫時苟延殘喘。在北有匈奴,西有秦軍的夾擊之下,縱使趙國有廉頗和李牧共同抗敵,最終也難有迴天之術,在昏庸趙王遷和寵臣郭開統治的趙國,能多活兩年也就是萬幸了。

  • 7 # 歷史紫陌閣

    秦國攻滅南韓六年前,就已經對趙國發起了進攻,王翦為攻趙主將。不過由於趙國有名將李牧坐鎮,秦軍不僅多年未能攻破趙都邯鄲,還被李牧多次率軍擊退,導致秦國損失巨大。

    即便在公元前230年趙國發生大饑荒,秦軍乘機再舉大軍攻打趙國也沒能一舉攻滅。當時王翦和李牧對峙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還是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王翦這才勢如破竹,攻破趙都邯鄲城,俘虜了趙王遷。

    接下來我們回顧一下“秦滅趙之戰”的經過。

    引言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秦國舊都雍城蘄年宮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即將掌權親政。當時長信侯嫪毐擔心自己和太后趙姬的苟且之事東窗事發會被秦王誅殺,於是盜用秦王玉璽和太后璽調動士卒發動政變,史稱“蘄年宮之變”。

    不過嫪毐之事早已被秦王嬴政覺察,並已查明屬實,為了防止嫪毐作亂,秦王事先在蘄年宮和咸陽宮佈置了精兵,最終嫪毐大敗,被處以極刑,並誅滅三族,一眾黨羽也皆獲刑。由於此事牽連相邦呂不韋(嫪毐是由呂不韋獻給太后),秦王藉此事免去呂不韋的相職。

    至此,秦王嬴政剷除了呂不韋和嫪毐兩大政治勢力,掌握朝政大權。之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根據歷代“遠交近攻”的策略,最終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經過商議後,趙國成為秦國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秦滅趙之戰

    雖然秦國確定了進攻目標趙國,但由於沒有恰當的出兵理由,於是用間諜挑起燕、趙兩國戰事,這不僅有了合理出兵理由,還能乘趙國國內空虛之機,和燕國形成夾攻之勢,從而達到速勝目的。秦國便以“援燕抗趙”為藉口,對趙國發起了進攻。

    秦滅趙之戰前期(李牧未參戰)

    《史記·趙世家》記載:“悼襄王九年,趙攻燕,取貍陽城。兵未罷,秦攻鄴,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繆王遷立。”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了貍陽城。在趙軍還未返回趙境之際,秦王派將軍王翦、桓齮、楊端率軍攻打趙國鄴城,為此拉開了秦滅趙之戰。同年趙悼襄王去世,其子趙遷即位,即“趙幽繆王”。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併為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

    王翦一開始並沒能攻取鄴地,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接著又進攻閼與(當年秦昭襄王就曾出兵攻打過閼與,結果被趙括的父親趙奢擊敗,之後再次攻打閼與,依然未果,可見閼與並不容易拿下)和橑楊,還是沒能攻下。

    於是王翦就將三支軍隊合併統領,然後下令遣返俸祿不滿一斗以下的軍吏,從十個人中選撥出兩名精銳留在軍中,因此留下來計程車卒全都是軍中精銳。之後王翦率領這支軍隊攻取了鄴地、閼與、橑楊和安陽等地,之後這支軍隊由桓齮統領。以此可見王翦的軍事才能和實戰指揮能力確實不凡。

    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呂不韋去世,前去致哀的官員,俸祿五百石以下者處以流放,六百石以上除了流放,還被剝奪爵位,為此牽連了很多官員,加上這一年秦國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因此沒有對外用兵。

    《史記》記載:“幽繆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公元前234年,秦王派桓齮率兵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趙將扈輒率軍救援,結果扈輒兵敗,秦軍斬首趙軍十萬,之後桓齮乘勝追逐奪取武城和平陽,並斬殺了扈輒。之後趙國名將李牧出場。

    秦滅趙之戰中期,李牧多次擊退秦軍

    桓齮率軍從上黨越過太行山繼續東進,又攻佔了趙國赤麗、宜安兩座城邑,繼而進攻趙國腹地邯鄲,秦王嬴政還親自前往黃河以南督陣。趙王遷為此急調在北方代地雁門郡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率軍邊軍主力南下反擊秦軍,之後便發生了著名的“肥之戰”(也稱宜安之戰)。

    肥之戰

    《史記》記載:“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

    李牧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率軍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此時秦軍連戰連勝,士氣正盛,李牧認為趙軍不易取勝,便採取固守避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多日拒不出戰。

    桓齮認為秦軍長途跋涉,戰事不利於一直拖延,便率秦軍主力進攻肥下,意圖使趙軍脫離堡壘前往資源,從而在野戰中將其擊潰,但李牧並未中計,反而乘秦軍兵力薄弱之際,一舉攻佔了秦軍大營,俘獲留守秦軍和全部輜重。

    李牧判斷桓齮必會率軍回援,於是緊接著部署一部分兵力正面阻擊桓齮,並將主力配置於兩翼進行鉗攻,這種戰術類似於現代的“鉗形攻勢”,可以迫使敵軍拉長戰線,兩面作戰,從而避免“利劍攻勢”帶來的阻力和損傷。

    在李牧圍魏救趙、釜底抽薪的一套組合拳下,號稱野戰天下無敵的秦軍遭遇慘敗,只有秦軍主將桓齮率領部分軍隊撤退,李牧也憑藉此戰獲封武安君。

    番吾之戰

    不過秦國遭此大敗後,並未放棄繼續攻打趙國,於次年(公元前232年)再次出動大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軍隊從鄴地北上,意圖渡漳水(河北石家莊市平山縣南)襲擾趙都邯鄲,另一路軍隊由太原,攻取狼孟,繼而東進攻打趙國番吾要地(河北邯鄲市臨漳縣西南)。

    《史記》記載:“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

    從以上地圖來看,秦軍這是準備南北夾擊邯鄲,如果進展順利,趙國將會陷入十分危險的處境。

    不過李牧認為邯鄲之南有漳水和趙長城作為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進,便採取南守北攻,然後逐個擊破的方針,命副將司馬尚在邯鄲之南據守長城防線,自己率主力北向反擊秦軍。之後李牧主力和另一路秦軍在番吾附近相遇,為此兩軍展開了激烈戰鬥,在趙軍猛攻之下,秦軍再一次遭遇大敗。

    之後李牧跟蹤追擊,將北路秦軍驅逐出趙境,隨後立即率兵回援邯鄲,與副將司馬尚部一起反擊南路秦軍,而漳河沿岸的秦軍得知北路大軍已經潰退,感覺難以獲勝,兩軍稍微接觸後便撤軍退走。李牧再一次擊退秦軍,番吾之戰以趙國獲勝告終。

    秦王嬴政對“肥之戰”和“番吾之戰”慘敗大吃一驚,他沒想到趙軍竟然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同時也感佩李牧的軍事才能。但秦軍受阻也讓秦王感到困擾,為此不得不召集文武近臣商議攻趙的對策。最後商議的結果是戰略上與趙軍相持,等待趙軍疲憊,然後一舉戰勝。

    由於攻趙受阻,秦國便兩線作戰,並將主攻方向改為南韓。

    秦滅趙之戰後期,李牧遇害,王翦滅趙

    《史記》記載:“幽繆王六年,大飢。”

    公元前230年,當秦軍攻滅邯鄲時,趙國在這一年遇到了嚴重旱災,發生了大饑荒,為此導致趙華人心浮動。秦國穩定韓地形勢後,便立即轉用兵力大舉進攻趙國。從公元前236年第一次進攻趙國以來,這已經是秦國第五次攻打趙國。

    《史記》記載:“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乘趙國大飢之機,命王翦、楊端和率軍從兩個方向進攻趙國。王翦帶領上郡的軍隊攻取趙國井陘,楊端和帶領河內的軍隊包圍趙都邯鄲,和王翦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準備一舉攻滅趙國。

    趙國方面還是由名將李牧和副將司馬尚率軍抵抗,在李牧避戰不出,固築堅守的方針下,秦軍多次進攻未能取勝,為此兩軍形成相持之勢。由於趙國有名將李牧坐鎮,秦軍對峙一年多後還是無法攻破邯鄲城。

    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趙將李牧

    王翦知道趙國有李牧坐鎮,秦軍就無法在戰場上速勝,便建議秦王再行反間故計除掉李牧(之前長平之戰,秦國曾用反間計使趙國用趙括換掉老將廉頗)

    《史記》記載:“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

    於是秦國送重金給趙王寵臣郭開,讓他實行反間計,在趙國散佈謠言說李牧和司馬尚意圖勾結秦軍反叛。趙王遷聽聞這些謠言也不加調查證實,當即便委派宗室之人趙蔥和將軍顏聚取代主將李牧和副將司馬尚。

    李牧為了國家社稷和趙國軍民並沒有接受命令,率軍繼續和秦軍抗衡,趙王便暗中派人設伏殺害了李牧,司馬尚雖然沒有遇害,但也被廢棄不用。

    李牧遇害後,趙國軍心渙散,部隊解體。這是因為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因此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愛戴,在趙國有著崇高的威望,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李牧一死,趙國軍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

    《史記》記載:“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李牧一死,王翦便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國主將趙蔥。公元前228年,王翦率軍攻破趙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和副將顏聚,秦國將找地設定為邯鄲郡,趙國亡。

    結語:

    趙國是戰國後期在實力上僅次於秦國的超級強國,不僅有數十萬精銳軍隊,還有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將領,比如趙武靈王、趙奢、廉頗、李牧、司馬尚、龐煖等,其中李牧最為著名。但自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國君主多為無能之輩,對奸佞之臣言聽計從,即便有千百個李牧,趙國最後也難逃滅亡。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寄尚顏》古詩詞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