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臻微言
-
2 # 好書碧淘淘
劉備被蔡瑁追殺,幸虧所騎的盧馬才得以逃脫,誤打誤撞跑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莊上。那時水鏡先生就對劉備說:“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劉備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諸葛亮出山,果然雄圖大展,成功奪取荊州成就其根本。諸葛亮又為劉備推薦了“鳳雛”龐統,只不過鳳雛命短,入蜀時戰死。那“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中的“子初孝直”是誰呢?子初即劉巴,字子初。孝直,即法正,字孝直。實則這兩人在某些地方甚至超過諸葛亮和龐統。劉備曾言: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諸葛亮則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可見劉備和諸葛亮對劉巴的評價有多高。另一位法正擅長軍事謀略,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是其後劉備行軍打仗的主要謀士。尤其定軍山一役,法正,黃權設計大破夏侯淵軍,並斬其首級,徹底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將曹軍驅逐出漢中。不過四人當中,除了諸葛亮,其他三人都去世得太早,龐統自不必說,劉巴與法正去世之時正值蜀漢政權初立,他們去世,使得蜀漢失去了兩個頂樑柱,此後蜀漢僅靠諸葛臥龍一人苦苦強撐,最終蜀漢也沒能得天下。假設兩人能再活幾十年,歷史可能改寫也未可知。
-
3 # 菸斗的傳說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的是諸葛亮、龐統的才華謀略極高,有其老師水鏡先生替自己學生打廣告的嫌疑,當然臥龍、鳳雛自身具備的實力不可小覷。
但《三國演義》中劉備兼得臥龍、鳳雛,卻只擁天下三分之一,又從何說起?
其實,謀士有其才,劉備卻不能盡其用,這才是諸葛亮、龐統悲劇的原因。
當初,不管是對諸葛亮的“三顧茅廬”,還是對龐統的禮賢下士,劉備在人才的招攬上確實誠意滿滿。但會不會用人才,又是另一回事。
劉備取西川時,龐統獻上、中、下三策,劉備偏偏採納下策,間接造成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射殺,可惜了經天緯地的鳳雛。
劉備為報關羽、張飛之仇,自認征戰天下多年,偏不帶諸葛亮徵猇亭,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身死白帝城。擁有臥龍而不用,可嘆。
此後,劉備留下的兒子“扶不起”,處處掣肘,令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功敗垂成,最後星隕五丈原。
得千里馬,卻用來拉車,這是劉備不能得天下的原因。
-
4 # 舊夢難尋MAX
世有奇才,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者,諸葛亮,字孔明,乃是劉備於南陽三顧茅廬而求的軍師,此人是一個能仰觀天下,胸有韜略的人才,未出草廬,便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奇策,即取荊襄,佔川蜀,攻漢中,西連諸夷,東和孫權,北抗曹操。計策再好不是也要人來實行不是,當時的劉備實力很弱,連一塊屬於自己的城池都沒有,腳下的新野也是劉表借給劉備的,也正如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言“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這也難為孔明和劉備了,一點一點的攢置家業,開始了苦逼的創業之路。
荊州自劉表死後,便被其二兒子劉琮投降曹操,獻了出去,曹操為了一統天下,消滅劉備和孫權,攜百萬之眾,大勝之勢趁機駐兵於赤壁,劉備為了活命,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謀取聯合抗曹,諸葛亮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舉兵抗曹,在周瑜的指揮下大破曹軍於赤壁,曹操狼狽逃過許昌,劉備和諸葛亮於東吳鬥智鬥勇終於取得了荊州的控制權,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地盤
不久後,獲得了龐統的投靠,在諸葛亮和龐統的建議下,劉備準備入主川蜀,可惜龐統在征戰川蜀的戰鬥中,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劉備痛失一臂耶,後和曹操決戰漢中,取得勝利,拿下了漢中,此時在劉備集團的不懈努力下,可以說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佔據著天下之腹荊襄,養兵之地川蜀,兵精將廣,糧草富足,眼看著憋屈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大展手腳的時候,關羽死了,荊州丟了,張飛也在準備征討孫權的時候,被部將殺害。劉備痛失關羽,張飛,怒不可遏,不顧諸葛亮等群臣的勸阻,執意攻伐江東,在夷陵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所敗,而後死於白帝城,真可謂成也劉,關,張,敗也劉,關,張。
自此以後失去荊州,蜀漢實力大損,諸葛亮雖有天人之才,也未能扭轉乾坤,統一天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因為糧草不濟,失敗了,諸葛亮兢兢業業,一輩子也沒能實現蜀漢的統一天下,活活累死了,可悲,可嘆!不是諸葛亮不夠強,只因劉備太荒唐。
-
5 # 魏永臣550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重在得一上,而不是得臥龍或鳳雛其中一個人物的意思。“得一”即得道,因為“得一”必須得道,因“一”的來源就是道,也即“道生一”。“一”就是最先進的前所末有的人類生產製造技術,“道”就是自然事物的特性,只有新發現的自然物質特性才能產生出前所未有的先進技術,也即“一”。這就是有了先進技術,可以創造出眾多的物質財富和促進経濟發展,有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就是安天下的重要條件。因此,“安天下”不是紅口白牙說空話說安就能安的,說平就能平的!劉備沒有得天下,大概就是沒有得道,沒有得一,沒有掌握先進技術,缺乏物資基礎和武器實力的緣故。
-
6 # 讀書少的林凱
原因大致有幾點吧。
1.戰爭的走向本就不太可能單以一人或幾人就能決定的,乍一聽好像劉備既有臥龍鳳雛,又有五虎上將,貌似很強。可實際呢?魏吳兩方,哪一方不是人才濟濟?
2.天時地利人和,劉備佔了哪一樣呢?貌似都不佔吧?當時的中原和江東(特別是中原),皆為富庶之地,且人口充足,而蜀地雖險,可在其他方面實在乏善可陳。(其中的地利等因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差距)說到人和,屬地之中的老百姓更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歸心過。
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這句話的人是否有真的瞭解天下大勢呢?還是隻是坐井觀天呢?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歷史本就存在太多的偶然因素。就比如基督教,誰能想到當初的一個小教派,能發展到如今這般規模呢?
以上種種,劉備沒能得天下,很難理解嗎?
-
7 # 古今中外多少事
這是和劉備的性格有關。
劉備的性格屬於那種懦弱、糾結、老好人那種的。
不過最要命的還是他的死要面子。自私成了他的短板。
浪費大好資源在波雲詭譎的政治戰場,心慈手軟可以為自己贏得難得的名聲,可以讓很多有志之士爭相歸附。
但是一味的仁慈和拿不定主意,不主動出擊,只會造成賢臣謀士的資源浪費。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句話確實不錯。
光看諸葛亮初出茅廬,便能讓劉備團伙在短短几年躋身三大集團勢力之一就可見一斑。
著名戰役更是數不勝數。
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舌戰群儒,六次北伐。
效果確實不錯,讓劉備迅速的發展壯大。
自己死要面子,讓他人活受罪到了該找根據地的時候,劉備本可以名正言順的入主荊州,也算是對劉表的報恩,但是,軸,太軸了。
非要說不能趁人職位,什麼不符合仁義道德。
其實一個人在某些情況下是要靈活變通的,要不然就會招來很多麻煩。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劉備借荊州,有了後來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有了關羽被殺,有了張飛被殺,有了劉備的伐吳,有了白帝城託孤。
筆者想劉備的底線也是不能不仁不義,但是呢太在乎面子了。
如果能適時斬釘截鐵,就不會有後面一系列讓人看著又著急又無奈的事情發生了。
得到鳳雛也是這樣。
在取益州的時候,本來一開始按照鳳雛的計策,效果最好,動作最快,而且師出有名。
但是劉備又在乎面子,不採納。
結果呢,換來日久見人心,劉璋忌憚劉備,要暗殺劉備。
鳳雛為了事主至忠,只好用自己的性命來為劉備換來了師出有名。
不覺得這樣的代價很大嗎?
總結:矛盾體綜合徵是劉備的致命弱項劉備是一個矛盾體,他可以斬釘截鐵的三顧茅廬,卻要優柔寡斷的借荊州。可以大張旗鼓的進取益州,卻非要用絕世謀臣的性命來換取師出有名。
自私與大度並存,才是劉備手握臥龍鳳雛這對王炸,卻依然輸了的根本原因。
-
8 # 暢享江蘇
臥龍和鳳雛都是著名謀略家。當時候,天下諸雄爭霸,民生塗炭。湧現了很多霸主!在開始之初,劉備力量相對薄弱。可是,曹操、孫權各霸一方,兵馬強壯,糧草充足。在天下霸主中,劉備力量顯得尤為薄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中原且戰將千元。謀士眾多。劉備雖有臥龍鳳雛,可力量薄弱。一時之間。難以戰勝曹操。孫權,擁有江東。土地富饒,人傑地靈。作為草根出身的劉備。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戰勝孫權勸,劉備只能聽從鳳雛意見,進入川蜀之地,以待時機。在此期間鳳雛戰死。諸葛亮。雖然有勇有謀,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可無奈。曹魏之強大。最後只有鬱鬱而終。這就說明一個道理。無論帝王,還是民間百姓,都必須順從自然。即使臥龍鳳雛才智超人,可無力改變天下之趨勢。
-
9 # 四為堂主人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話是這樣說,臥龍鳳雛二人也都確為大才,可是劉備二者都得到了卻不能奪得天下,這是為何?
問題在於,老天不是這樣安排的,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是也。
一者,曹操氣數未盡,且曹劉實力懸殊。對手強勁,翻盤不易。
二者,龍鳳二人壽命不濟,一個落鳳坡,一個五丈原,大業未成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奈何奈何!
-
10 # 暮安菊花枕
諸葛亮和龐統關係並不是很好,很多時候,觀點相悖。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兩個心不齊,而又互不服氣的人發揮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就是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沒有那麼出神入化,很多戰爭妙計都是羅貫中賦予和強加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一般出兵打仗都很少帶諸葛亮,這時諸葛亮主要負責糧草等後勤保障。六出祁山是劉備死後諸葛亮發動的,都是以失敗告終,可見其真正的軍事才能。龐統軍事上確實厲害,可惜壯志未酬。額外,一個大局並不是有一兩個人都能決定的,戰爭需多方面的綜合考慮,蜀魏兩國國力懸殊很大,魏華人才濟濟,經濟繁榮,人口眾多,這是蜀國不能比的。
回覆列表
這是三國演義小說中司馬徽對劉備的論述,告訴他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注意這裡說的是澤一可安天下,那麼臥龍和鳳雛有哪些優點呢?
首先說臥龍諸葛亮本身呢,它是有宏觀的戰略性,而在戰術層面上呢,確實執行力不強,後來呢,我們看到荊州的失守啊,就能看出諸葛亮在戰略上的弊端,而且從荊州和漢中兩條道路來北伐,這對於軍事來說呢,是分兵的,後來毛澤東主席在評論這一點的時候也說出來了,分兵兩路呢,這是兵家大忌,
其次那麼鳳雛呢,它是屬於在戰術層面,確實很高,而且鳳雛早逝,確實也造成了劉備集團的損失,鳳雛曾經論述,荊州不可久留。而劉備沒有執行放棄戰略,後續導致了劉備失掉了荊州的這一戰略要地,並且在東征吳國過程中損失慘重,直接導致了蜀國國力的消損。
以說從這一點來說呀,不是說臥龍鳳雛沒有能力,而是劉備在戰略上還是從本身的實力上犯了一系列的戰略性的錯誤,最後導致了沒有得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