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我上小學時,因為個子小,有的同學經常欺負我。我的父親都我說,“再有人欺負你,你就和他們拼命,他們就不幹再欺負你了。”父親的話果然奏效,第二天一個同學欺負我,我就擺出和他拼命地架勢,掂個磚塊就向他砸去,那個同學見狀,嚇得抱頭鼠竄了。從此,同學們再也不敢欺負我了,我也為父親話折服了,並且堅信它的正確性。隨在年齡的長大,我發現父親的那句話絕對的錯誤,是對我的誤導,也可以說是三觀不正,是缺乏正確的世界觀,我現在明白了一切。同時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世界觀——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例如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但是人能相互幫助相互理解;

    人生觀——你覺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例如人應該為自己的家庭奉獻一生,為親人帶來幸福安定;

    價值觀——你認為做什麼是最有意義的,例如兢兢業業地鑽研一門學術或者掙錢買房是很有意義的。

    對我來說,在不對他人造成實際傷害的前提下,真正的三觀不正,只有一條:用自己的三觀去要求別人。這樣的人,往往也不是什麼惡人,相反,他們也許很善良。他們把三觀強加於人的動機也可能是出於好心:我的三觀才是正確的,說到底,還不都是為了你好!為了這個社會好!

    無論一個人的三觀多麼“邪”,只要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人,我都會尊重;無論一個人的三觀多麼“正”,硬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人,我都會反感。王小波說過:"任何一種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內,如果被濫用,都可以成為打人的棍子、迫害別人的工具。" 我想加一句,包括對“正三觀”的信仰,對“正義” 的信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時候,“正義”其實比“邪惡”更可怕。

    總結,只要你覺得自己正常,任何與你意見不同的人你都可以說他三觀不正。

  • 2 # 道德圖

    1、“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相信這句話大家從小聽就聽過,爸媽、老師經常用這句話教育孩子。小時候我深信這句話,覺得能吃苦是一個必須具備的品質,而且吃苦是一件驕傲的事情,只有能吃苦才能獲得成功。長大後我才發現,這個社會上最苦,也最能吃苦的往往都是社會的最底層人群,比如農民工、農民、小攤販、清潔工等。他們起早貪黑,吃最多的苦,掙的錢只夠過最普通的生活,更沒有成為“人上人”,而是社會的底層群眾,離成功差很遠很遠。

    小時候一直勵志要成為“人上人”,認為這才是成功。長大後突然覺得這句話有問題,為什麼一定要“人上人”,難道做個普通人是個錯?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人,註定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幸福,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做“人上人”?

    2、勤勞致富

    跟上一句話同理,我們發現最勤勞的人往往是收入最底層的群體。我們想一想,農民種多少糧食、多少菜能成為百萬、千萬富翁?農民工一天要工作多少小時能月入十萬?一天24小時不睡覺有可能達到嗎?我常常在想,騎著三輪車在我家樓下賣煎餅的大姐,大冬天晚上九十點還在出攤,她今天賣了多少煎餅,今天她多賣了一個小時,多掙了多少錢?她要賣多少年煎餅就可以實現致富?

  • 3 # 菩提非樹LW

    有哪些以前你很信服的話,現在你卻發覺三觀很不正?

    我以前特別信服如下三句話:“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覺得它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與意義,能激勵莘莘學子積極上進。

    這些詩句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

    原文如下:《勵學篇》

    宋 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註釋:黃金屋,就是泛指富貴滿堂、榮華富貴。

    顏如玉,指美貌女子。

    白話譯文:富裕的家庭不需要買肥沃的土地,讀書就可以獲得許多糧食。安家不用建造高樓,讀書便可以獲得富貴榮華。出門不要後悔沒有隨從跟,讀書可以使人獲得車馬跟隨。娶妻不要後悔沒有優秀的媒人來介紹,讀書可便人獲得美貌佳人。男兒想要實現自己的平生志願,需努力勤學讀書。

    創作背景:

    趙匡胤因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製定了貶抑武人參政國策,全國地方長官一律任用文臣。而宋承五代長期的戰亂,讀書人少。所以朝廷為實行既定國策,就必須一方面廣開讀書人登仕的途徑,一方面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於是宋真宗趙恆御筆親作了此《勵學篇》。

    本文雖然一直被公認為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勸學詩,但

    時過千年,我覺得此詩三觀不正。理由如下:

    本詩功利思想十足,字裡行間告訴讀者:讀書若金榜題名,則名、利、色俱來。功利化思想極為嚴重。

    我不否認人生需要名、利、色,但如果只是為此而讀書,讀書人就會走上邪路。讀書就成了助紂為虐,害己害人的事情。

    我認為讀書的終極目標如下:首先是發展自我,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一定勞動能力,能自食其力的人。其次是提高自我,讓自己成為一個身體更健康,心理更健康,有智商,有情商,能適應社會的人。

    再次完善自我,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一顆真誠心、善良心、感恩心、責任心的人,懂得自信,自律,自尊,自強的人。

    第四是兼濟天下,讓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一個有益於家人,有益於他人,有益於單位,有益於社會的人。

    以上觀點,權當拋磚引玉!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十五日

  • 4 # 騎著板凳養豬

    前幾年前的好人榜,有的進監獄了。前幾年口若懸河的官員,叫我們不要忘本,我們聽了他們的話,結果他們進監獄了。醫生,還有老師,我以前也相信他們,我現在寧可相信世界有鬼,也不在相信他們了。回答完畢...

  • 5 # 我是Emma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不知多少人因為鬥破愛上了網文

    不知多少少年因為這句話愛上了鬥破

    少年心中的世界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對映到網文上也一樣如此

    歸根結底納蘭嫣然有什麼太大的罪惡麼

    不過一個嚮往自由戀愛的小姑娘

    最後的最後還不是原諒了對方?

    這句話最初的立場就是歪的

  • 6 # 雲過留思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用到國際關係上,是合適的,因為國家是集合體,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前提。不能以個利益代替大眾利益,不能以個人感情凌駕民眾感情。

    但這句話,這些年一直被濫用,被廣泛應用到人際關係上。站在這個關係上,是不是三觀不正呢?因為這句話當了個人背信棄義的擋箭牌、成了品德低劣的遮羞布、作了卑鄙暗算的通行證、模糊了是非善惡的明辯性。

    眾生有情。當你作為一個個體與他人交往的時候,道義情義是原則底線,如果你只講利益,不講情義,最後一定會變成孤家寡人,沒有人願意和一個為了利益而不講底線的人交往。

    利益無處不在。親人朋友、同事夥伴就那麼多,你傷了一個就少了一個。因為利益而失去這樣的感情,無疑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但現實中就有一些坑親殺友的人出現,就吃窩邊草的事發生。我不知道這些人受沒受這句話的影響,但這句話被濫用,明顯帶上了“為利益可以六親不認的”錯誤引導。

    利益無處不在。但與人共事協作時,真誠守信是原則底線。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才能路越走越寬,如果為了私利而攀高踩低、拆臺暗算,時間一久,必定會被眾人孤立。沒有人願意做“農夫與蛇”中農夫,“東郭先生”與狼中的先生。

    利益無處不在。無論你是為學為商,都要恪守公平道義、互利共贏。如果總是見利忘義、不守契約,一定會遭人唾棄,斷絕往來。沒有人敢和一個變臉翻船的人的同舟共濟。正所謂“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這世上有些話本身沒毛病,但用非所處就成了謬誤。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人,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言警句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彷彿他們的錯誤和醜行還正義凜然似的,有時間大家可以扒一扒,有多少名言被拿來文過飾非、遮醜擋羞的。

    世界很複雜,因為人心千變萬化,但世界也很簡單,只要你秉持良心和責任。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辨別不出美醜,而是我們明明知道卻沉默不言,更可怕的是,我們也偷偷的參與了幾把。

    2020年1月16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下才算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