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德51
-
2 # 白瑪深藍
最早一批國內網際網路使用者發明的網路流行語,確有開疆僻壤之功、攝人心魄之效。這種結合了漢字強大包容力、表現力和鮮明時代共性的語言方式,極大解決了一般人的表達困境,任何人都可借用,每使用一次,都代表自身在當時的價值觀、槽點、訴求方面輸出一份能量,這份能量又進一步促使它流行。
最早的網路流行語,多半是文字輸入錯誤引發的。打字手速快,觸發聯想,誕生一些讀音相近又含義不同的文字,但是又十分有趣,便將錯就錯推廣開來。
從早期的“神馬都是浮雲”、“醬紫”、“油菜花”,到後來的“藍瘦香菇”、“女漢紙”、“洪荒之力”,大家從這些諧音甚至歧義中找到會心一笑的樂趣,令溝通顯得有個性,富於幽默感,甚至能召喚一批志趣相投的夥伴,網路流行語功不可沒。
網路流行語在溝通的高效性方面有待商榷,但在形成群體認同感方面,無疑卓有成效。每一代網路流行語都對映、濃縮了當下的社會情緒熱點,也因此並非只流行於年輕群體,而是跨年齡、跨階層的普遍現象。
正因其偶發誕生、爆發流行的特質,內涵便經不起推敲和琢磨。它可以一時流行一時爽,卻很難一直流行一直爽。完成歷史使命,悄然身退,很快又有新的網路流行語登上舞臺。
隨著年齡、閱歷增加,三觀日趨圓熟,我們對曾經熱衷過的網路流行語,必將產生淡然甚至漠然的情緒。這是因為它過於“速食化”,與某個時代斷層的場景特徵、情緒掛鉤過於緊密,也將迅速時過境遷。
人是情緒化的物種,也是喜新厭舊的物種。縱然當初濃似鮮血的愛戀,也容易被時光和現實褪色,何況區區幾條網路流行語。
我們回頭去看曾經喜聞樂見的網路流行語,如今感覺幼稚。與其說是時代進步,不如說我們的內心已與曾經的自己告別。
社會向前發展,人的思維也在進步改變,曾經流行的,搞笑的網路言語也只是特定時間內的產物,曾經的流行語相當於我們的青春,用現在的觀點去衡量以前的網路詞彙是不合適的,大眾創新,每一年都有自己的熱搜榜詞,我們要接受它,運用它,保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