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家林書畫

    這個是欣賞水平的問題,時代在進步,畫脈也在變化,創新者走在前面,守舊者落後,欣賞沒跟上,印象派特別是梵高就是這種情況,比如我,大部分喜歡我年輕時畫的,以後畫的就不喜歡,賣相也不好。

  • 2 # 孤品414

    這個問題,東西方都存在。究其原因,一是評論者沒有達到相應的認識高度,或者缺乏前瞻性;二是畫家本身只顧埋頭作畫,專注於藝術,無遐去包裝去宣傳。才導至後世逐漸發現其價值。就拿當今的中國來說,一流的作品深藏閨中,二流的作品炒作宣傳,三流的作品滿大街閒掛。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出現標題所說的“後來才成為名畫”。

  • 3 # 就想這樣子

    這種情況的確很多,梵高、莫奈、維米爾,其中梵高和維米爾的遭遇最為相似:都是一生只賣出一幅畫,都是窮困潦倒,英年早逝(梵高37歲自殺,維米爾43歲病亡)。

    原因有外因和內因。

    外因是當時的社會侷限性,一種新的畫風尚不能為人們所接受,圈子文化在哪裡都流行,再好的馬都需要喜歡他的伯樂,再好的畫家也需要知己,且這位知己還要有一定的話語權。梵高死後他的家人和朋友堅持不斷的努力才使他的畫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維米爾就沒那麼幸運了,在他死後差不多兩個世紀,才被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杜爾發現,並竭力尋求整理他的遺作公佈於世,才使這位埋沒了近兩個世紀的偉大風俗畫家再度光照史冊。

    內因則是來自畫家自身,藝術家用生命在創作,他們不會為了需要而去畫,只會賣畫給欣賞自己作品的人,不幸他們沒有遇到。再者當時還沒有經紀人出現,沒有人可以為畫家提供炒作和包裝,所以畫家們默默的做畫卻不能為人所知。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孤獨的,浮躁的社會難出偉大的匠人。

    你同意嗎?

  • 4 # 真相很簡單

    歷史是由書寫者決定的。

    它有點像什麼呢?

    像拍電視劇。

    藝術家,就好像是演員。

    演戲的演員那麼多,誰是好演員呢?一個演了幾十年都沒人注意的老演員是好演員嗎?不好說,他可能是最頂尖的演員,但就是沒演出來,可能陰差陽錯,一輩子就過去了。

    可是,如果忽然有這麼一個機會,他接拍了一部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戲,結果,戲意外火爆了,所有的人都注意到這位演員,都說他了不起。這部戲和這位演員就都寫進了歷史,成為描述這段歷史時跳不過去的一段。

    這樣,這位演員就是名家了。

    和默默無聞逝去的那位演員,在演技上,他們有區別嗎?沒有。區別在哪裡?區別在於一次偶然。這個偶然也許發生,也許不發生。

    我們前面說的是一位有實力的優秀演員,但實際上,他可能並不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只是機緣巧合,忽然爆火,也成為歷史繞不過去的演員,也寫進了歷史。同樣,這也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藝術家就是這樣,一顆了不起的種子,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夭折;一顆劣質的種子,也可能順利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甚至被配在聖殿裡,被人供奉。

    這就是藝術可能發生的故事,它從來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而科學。

  • 5 # 驚龍軒

    不僅僅是油畫,很多藝術領域的作品都存在類似的現象,一開始不受人認可,甚至引來口誅筆伐,一段時期過後才被大眾和藝術界所接受,並且備受推崇。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藝術思維始終在變化,審美習慣也會隨之變化,對於那些有著創新思維的藝術作品需要一個過程來改變大眾的欣賞習慣,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後印象主義”大師梵高,雖然年僅37歲便自殺去世,繪畫生涯不過區區10年而已,卻是公認的繪畫藝術天才。梵高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傳世,其中就包括現在被奉為經典的35幅《自畫像》和11幅《向日葵》。

    不過,梵高生前一直窮困潦倒,他的畫風就轉變的太快,以至於在當時不被人們認可,只好孤芳自賞。據說梵高生前唯一賣出過一幅作品,還是當畫商的弟弟為了安慰梵高找人代購的。

    諸如梵高這樣的油畫家不勝列舉,被稱為“現代主義藝術之父”的塞尚也與梵高的經歷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塞尚的畫作雖然也力圖創新,卻沒有完全打破傳統,所以其作品的命運並不像梵高的畫作那般不堪,還是能得到部分的認可。

    最幸運的藝術大師莫過於畢加索了。畢加索運用傳統的繪畫技法創立了打破傳統的“立體主義”風格,他將塞尚的“現代藝術”完善起來。這樣既有繼承傳統,又有創新,從古典主義到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等,畢加索的畫風變幻莫測,但是總能得到藝術界的認可和推崇,不能不說他是個充滿智慧的神奇的藝術家。

    但是,能像畢加索這樣,既能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思維,又能在創作的同時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實在是鳳毛麟角。

    21世紀中國的年輕畫家們,同樣也會面臨像梵高和塞尚他們同樣的困擾。一方面力圖創新,接受新的藝術思維;另一方面又想迎合市場、迎合大眾審美習慣,遊離在二者之間很難取捨。

    不過,現在的年輕藝術家們還能借助於西方古典藝術的視角去觀察中國的人和事,能夠用藝術的視角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這對於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還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繪本和圖畫書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