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而來andy
-
2 # 小軟70267287
我覺得這樣不好,這樣的結果就是弟弟會很不懂事,因為老覺得別人讓給他的是應該的,時間長了就會不斷的索取,還理所應當,認為自己小所有人就都該讓著。這首先就導致弟弟以後社交會出問題。在社會上哪有誰應該讓著誰,肯定會吃虧。然後這個弟弟性格上很大就會走向自私自利,太自私的人必定吃虧。這樣不就是害了弟弟啊。
-
3 # JackWong榮
不好,非常不好,會造成姐姐心裡不平衡,會覺得大人沒有像愛弟弟那麼愛自己,會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姐弟關係也不會太好,現實中、尤其是國內,很難公平對待,都偏向於小的,覺得小的更需要愛和給予,而對大的就相對少了許多!
-
4 # 趙哥156130073
小孩子的自私、貪是與生幾天來的天性,對這種天性家長切不可縱容勿視,應有意識地阻止和引導,讓孩子明白應該與不應該,扁祖和縱容必將是對孩子的誤導,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希望天下的家長們能教子得法、愛子有方,切記不要培養出“小皇帝”式的孩子。
-
5 # 雙虹緣
這樣挺好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好,大讓小!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要從小學會謙讓。比如孔融讓梨。其實,無論是姐姐或者哥哥都要給弟弟妹妹做出好榜樣,五、六、七十年代的人,缺吃少穿的,那個家庭不是一塊糖,大的讓小的吃,長大了不也都是一樣的親情甜蜜嘛,現在的小孩都普遍的自私,究其原因在於,現在的家庭孩子少,物質多,就算大的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小的,三分鐘熱度後,他們就誰也不喜歡了,最後就變成了一堆垃圾,父母覺得一件衣服或者玩具沒必要讓孩子們爭搶不如多買一個了事兒,這就造就了現在的孩子們,不懂得珍惜、愛惜、謙讓,因為父母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一件育兒大事兒,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就不是個事兒,最後結果就是養出來的孩子個個自私自利,心中沒有其他人,以自我為中心,自得其樂。一味地追求新穎的,自己淘汰掉的東西就直接扔掉或者隨便送給別人就一點也不心疼,沒有一點來之不易的感覺!更有甚者,一個月自己掙得錢不給父母交生活費,反倒不停的更換蘋果新款,父母也不加阻攔,只是說,你們只要能照顧好自己就行,沒錢了,揭不開鍋了說一聲,別在外面受苦受累就行。我們掙得多少都是給你們留著的!這是大多中國家庭的觀念和養孩子方式,你毋庸置疑,他們的觀念就是孩子太少了,養個孩子不容易,寧可自己累著苦著,也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結果把孩子養成了基本都是半成品,比如學霸不會自已洗衣服吃飯,自己的生活起居得父母照料,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為了家業反目成仇比比皆是!
其實,現代人都是在縫隙中求生存,倘若能學會相互謙讓,彼此珍重,愛惜,那麼社會風氣就不至於那麼悲涼,人與人之間就不至於那麼生疏,那麼無情無義了。
三毛說: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
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
6 # 韓伏1
這樣相當不好,家裡如果二個孩子一定一碗水端平,尤其男孩不能慣,棍棒底下出孝子,慣出來的男孩必定不成器,從小的說慣的沒有道德,不會孝順,為人自私,從大的說為害社會為害國家,人不吃苦怎麼會懂事
-
7 # 蘾吖頭26868983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個人覺得都是孩子為什麼要差別對待,禮讓是美德,但不是強迫性的,不能道德綁架,我兒子2歲,小姑子家孩子比我兒子大3歲,在家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兒子皮鬧有時會打哥哥一下,我婆婆不制止總讓哥哥讓著弟弟,每次的說那句:你不可以打小弟弟哦,他小不懂事你大了要讓讓,我完全不贊成這樣,兒子雖小但下手也沒輕沒重的,外甥也只要5歲,同樣都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為什麼都要讓哥哥讓而不教育小的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關於吃的,我兒子喜歡吃的他會抱懷裡好多,不喜歡吃的他踩腳底都不讓別人吃,關於這點我跟公婆溝透過多次,但得到的迴應都是:他還小不懂,大了就懂了……無奈的事我們生活壓力大我跟老公一起工作緩解壓力關於孩子教育這塊無法顧及周全,但公婆的教育方式跟我們又不在一個年代,總說孩子小不懂,不懂可以教,就好比孩子不會說話也是跟著大人牙牙學語的,所以每次婆婆讓外甥讓著兒子時我都會制止,同樣是孩子,你不能因為你小就可以剝奪別人應有的,如果說大小有不同的福利,那為什麼不說大了多吃點,小的吃不了多少,少吃點呢,所以東西都是一樣的,你吃完了自己的就不要惦記別人的,在家有人慣著你,出門誰慣著你。在家外甥礙於公婆會不情不願的讓給兒子,但如果走親戚到別人家,他吃完了要別人手裡的,人家孩子不讓,他就哭鬧不止,這樣會讓人厭惡,覺得沒教養,歸根結底還是大人的教育問題,不能養成這種自私行為,我兒子還有一種壞習慣,是喜歡吃什麼喝什麼只要你不給就哭,他一哭公婆就沒轍就妥協,就好比喜歡喝汪仔牛奶,喝完一個還要喝,直到 不想喝為止,不給就哭,久而久之他知道只要他哭就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當我發現這個問題時我會及時的制止,告訴公婆不可以,你們如果不制止這種行為以後有的受了,公婆說孩子哭心疼,是的,孩子哭心疼,作為媽媽我更疼自己的孩子,但不能明知對孩子不好還要一味的嬌縱他,這樣是溺愛,會害了他,所以,後來拿給他喝時會明確告訴他,只可以喝一個,明天再喝,哭也沒用,孩子他聽的懂也能讀懂大人的語氣看懂大人的表情,你是否認真他也明白 就好比他打你一下你笑嘻嘻的讓著他,他會肆無忌憚的接二連三的打,但你嚴肅對待,結局就是另一種了,(個人想法不喜勿噴,有點跑題)
-
8 # 女人花70645373
我不會讓姐姐的給弟弟,除非她不吃了,才可以,都是孩子,為什麼要姐姐強行讓弟弟,在你看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姐姐可能會記一生,也可能會影響她的一生。所以這傻事我是不會做的,當然她自己願意給,那就給了唄
-
9 # 為你踮起腳尖
這不是我們每個多胎家庭的特點嗎?
其實姐姐也是個孩子,她不會因為有了弟弟就長大很多歲,成為成人。融四歲能讓梨,那是故事,不是所以人都是孔融。所以請對姐姐寬容點,也不要給無辜的弟弟樹立一個競爭對手,讓姐姐對弟弟有敵意。
-
10 # 奔跑的辣椒總署
我就不喜歡長輩必須要老大讓著老二,這聽起來就很不爽。何況還是這種姐姐讓弟弟的,總覺得這弟弟太霸道了,被寵壞了。家裡的家長如果長期都這樣,容易滋生很多問題。恕我直言,這太重男輕女了,我就受不了。孩子之間應該是相互友愛的,怎麼可以厚此薄彼?作為家長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那麼以後別怪孩子們反抗。
-
11 # 酥心棒棒糖
很明確地說,我認為這樣不好!
和提倡男女平等一樣,我覺得也應該提倡“姐弟平等”、“兄妹平等”、“姐妹平等”、“兄弟平等”這樣的觀念才對。
一、年長的哥哥姐姐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是應該的,但是要看情況。
在這裡,反對“讓”的觀念,不代表我不認可兄弟姐妹之間的互相照顧。年長的照顧年幼的,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目前很多家庭,習慣性“犧牲”年長的兄、姐的利益,無條件去滿足年幼的弟、妹的需求。比如我有個朋友,她是姐姐,母親一味地催促她找個有錢人嫁了,目的不僅僅是希望女兒能有個經濟保障,更多地是期望女兒嫁出去收回的彩禮,可以支援弟弟去買房、買車、娶媳婦。我朋友的這種例子不是個別現象,簡直到了司空見慣的地步。
二、年教會孩子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中國一直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就是個典型的“幼敬老”、“小老大”的故事。姐姐“讓”弟弟,只是因為在個體上存在差異,比如分擔家務的時候,弟弟因為年幼,動手能力不及姐姐快,所以弟弟可以相對少做一點。但是目前很多家庭,大多就變成姐姐“理應”讓著弟弟,弟弟可以去玩,姐姐把家務都做完。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使年幼的弟妹不知道自己在家庭當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如標題所說,姐姐弟弟都有果子吃,弟弟吃完如果姐姐願意再給弟弟分一點,這是姐姐對弟弟的愛護,這是本份,是應該的。可是姐姐不願意給弟弟分,家中的長輩強迫其給弟弟分一點,這就是強求,長此下去,姐姐心很累,弟弟也會養成“我最小,你們都應該讓著我”的想法。這對姐弟兩個的手足之情、個性人格的培養都是沒有好處的。
在這裡,我想強調的不是年長的兄、姐不應該“讓著”年幼的弟妹。關鍵是在於,無論年長、年幼,家長們都應該教育孩子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
12 # 子謙媽媽育兒經
這樣做對兩個孩子都不好。
弟弟會習慣認為地球是圍著他轉的,習慣了讓姐姐讓著他,這樣對他未來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記得一個朋友說,她上大學那會,寢室裡有個女生要睡下鋪,非要和她換,她不願意,那個女生竟然說,你比我大,應該讓著我。
孩子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大的讓小的,可是未來在校園,在職場,沒有人會因為你小就讓著你,需要靠自己的實力去爭取。
一味的讓姐姐讓弟弟,會讓姐姐覺得委屈,為什麼沒有考慮她的心情,她想不想給,自己 想不想吃,沒有人考慮,只因她比弟弟大,就要忽視自己跌感受,成全弟弟。漸漸的孩子會失去自己,總是一味的忍讓,性格怯懦,自卑。未來面對職場競爭,她又如何爭得過別人,
-
13 # 三衝士
做為長輩這麼做要說對就對,可也說不對就不對。一方面,姐姐讓弟弟,學會愛弟弟關心弟弟的教育是對,可令一方面,給弟弟長個臭毛病的,他以為家裡的人,再大點範圍說所有的人都要讓他才是對,那麼給慣的長大了以後到哪都會得罪人,不受歡迎的,最後發展成混世魔王都有可能,要真是弟弟長大變成那樣,長輩的弱愛不是害了弟弟一生嗎?所以說長輩叫姐姐總讓弟弟是不一定是好事。
-
14 # 沛澤媽讀心理
對此我深有同感,因為我就是老大,家裡弟弟妹妹、堂弟堂妹一大堆,那時候都是老大看小的,弟弟妹妹摔跤了,或者與弟弟妹妹發生矛盾了,長輩們往往不問青紅皂白,就責備老大,“你是大姐,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句話我最討厭聽到了。
其實,這樣做,不論是對大的,還是對小的,都不好,父母不問所以然,就責備老大,老大心理肯定不服氣,也會覺得父母偏心小的,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對小的孩子來說,有父母撐腰,會變得張揚跋扈,甚至會故意欺負老大,在父母面前花言巧嘴。
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對兩個孩子儘量做到公平,買吃的都是兩份,他們發生矛盾了,我不會去幹涉,除非來找我,我會就事論事,誰錯了就是誰錯了,不會因為誰是老大,就必須要做出讓步,不要覺得老大總無原則地讓著老二就是好事,這會讓老大沒有主見,養成軟弱的性格。
-
15 # 真心爸媽
長輩總叫姐姐讓弟弟,弟弟吃完了自己的果,還叫姐姐的給弟弟,我認為這樣不好,對兩個孩子都不好。
1、這種做法裡包含兩個錯誤的傳統觀念:重男輕女、大的讓小的“重男輕女”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是不好的觀念,但很多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都比較根深蒂固。
“大的讓小的”,是一種普遍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其實這種觀念的負面影響也大於正面作用,它會壓抑大孩子的天性、造成大孩子的失落感,也會讓小孩子因為總被讓著而比較唯我獨尊,更會造成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2、這種做法對兩個孩子都很不好總是讓大孩子讓著弟弟妹妹,本來就會造成大孩子的不滿、小孩子的驕縱,再加上重男輕女的因素,會讓姐姐出現更嚴重的心理不平衡,一些女孩子可能會委屈求全,另外一些孩子則可能做出激烈的反抗,引發嚴重的後果。
前陣子在網上看到一個案例,一個姐姐和弟弟發生一些口角,深夜趁父母不在家,竟然殺死了弟弟。而事情的起因,正是父母長期重男輕女,偏愛弟弟、壓制姐姐。
3、如果可能,遠離這樣的長輩確實,長輩的生活經驗豐富,有些話是很有道理的,但並不是長輩的所有觀念,都是對的、好的,做父母的需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能任由長輩的錯誤觀念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建議孩子的父母如果可能,遠離這樣的長輩,不要長期在一起生活,不要讓長輩的這些錯誤觀念和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4、如果不能選擇遠離,就要制止長輩的這種做法當然,有些情況下,父母沒有辦法選擇遠離這樣的長輩,那麼就需要跟長輩溝通,讓他們理解,這樣做對兩個孩子都沒有好處,讓他們停止這樣的做法。
總之,不論是哪種情況,做爸爸媽媽的,都不能聽任長輩的這種錯誤觀念影響到孩子。
-
16 # 黑門拾穗
不好。長輩很多都護犢子,尤其是老二是個男孩,更是“我的眼裡只有你”,好像姐姐天經地義就該犧牲自己的所愛所好,一下子就要長大了一樣,難道姐姐不也是孩子嗎?
1.孩子就該享受孩子的權利,如果本來就是每人一個,姐姐不需要讓給弟弟,因為姐姐也需要感知她是被愛著的,尤其是有了弟弟後,全家人都會把重心轉向弟弟,姐姐會有被弟弟搶走愛的感覺,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更需要感知愛和公平。小的時候我家雖然不是這樣,但是那個時候經濟條件一般,經常吃不到蝦,每次買到或者釣到蝦,媽媽就要我讓給弟弟吃,我喝湯,長大後,一直覺得很受傷。
2.如果一味讓姐姐遷就弟弟,會培養弟弟自私自利,吃獨食的習慣,覺得別人讓給他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讓給他反而要被怪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飛揚跋扈,蠻橫計較,受挫承受力差。
3.長輩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收到損失。因為父母不均衡的愛,會導致姐姐心理失衡,對父母有看法,又因為不會表達,會長期潛伏在內心,時間長了會對長輩和父母有看法,不認同不喜歡不接納他們,那麼孩子大了,也很難接收長輩和父母的管教。同時被嬌慣的弟弟對於長輩和父母會更加任性,因為想要就可以拿到,不想要也會得到,父母在弟弟面前會缺少權威,常此下去,弟弟會無法約束,更加放肆。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21世紀了,封建思想該改一改了,讓孩子感受到正面的,均衡的愛,是長輩和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
17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當然不好,這很明顯是故意偏袒,重男輕女。而且,一直給孩子灌輸大孩子要讓著小孩子的思想,要讓姐姐犧牲自己來成全弟弟,容易讓孩子有種被冷落被無視的感覺,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不好。
我雖然有個弟,但父母還是比較公平的,沒有這麼管我們。倒是我有個鄰居,她是家裡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她們四姐妹要一直讓著弟弟,吃的用的玩的,都是弟弟先挑,弟弟滿足了,才輪到他她們姐妹。所以她一直很討厭她弟弟,覺得是他讓自己和妹妹們不受父母的重視。而且她自尊心特別強,一直爭強好鬥,希望以此引起父母的關注。長大後的她覺得自己太偏執,但已經很難改掉自尊心特別強的問題。
所以,一定不要讓家人有這種思想這種行為,當發現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制止。如果一直讓姐姐讓弟弟,不僅會傷害到姐姐,讓她沒有安全感,沒有被重視感,以後容易叛逆,甚至性格缺陷。而且,一味被滿足的弟弟,也很容易待寵而嬌,將來遇到不被滿足的時候,承受能力不行。
回覆列表
好個屁,這種長輩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的典型,總是這樣的話,會給姐姐留下陰影的,會讓弟弟以為所有的長輩都更寵愛自己,會把弟弟的性格變得飛揚跋扈的,典型的熊孩子養成,以後的結局不會太好。姐姐會變得自卑,無足輕重,性格懦弱,扶弟魔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