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猴子軍師
-
2 # 遼寧楚航裝飾集團杜珂
研發新的武器對於戰爭不是決定性因素!也許會浪費些戰爭資源,但是都沒有到絕對性程度!二戰後期,就連納粹的內部厭戰的情緒都很高!再加上希特勒對戰爭的趨勢的錯誤認知導致戰爭最後的失敗!
-
3 # 戰爭之王
德國一直專注於新型武器的研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德國的戰敗,在這點上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二戰的本質是大規模的機械化戰爭,這就需要極為大量的技術武器裝備來作戰,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蘇聯等國,都製造了極為大量的各種武器裝備,而德國中後期開始研發的很多都是極為耗費時間的高技術裝備,不利於大量生產,而且本身的可靠性等也成問題,這對於其戰爭中的失敗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就拿最著名的德軍裝甲部隊來說,其中後期開始使用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等等這些裝備,雖然技術先進,但是普遍問題就在於浪費生產時間。這直接導致生產速度慢,不利於大量裝備,比如虎式及後來的虎王坦克,總產量還不到2000輛,而且只能裝備少量精銳部隊使用。
此外這些武器可靠性較差,早期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等不可靠,經常出故障,導致一系列的非戰鬥損失,這有進一步加劇了數量不足的問題。由於數量不足,到戰爭末期很多裝甲部隊甚至只有突擊炮,四號坦克等這些老裝備在硬撐。
而反觀蘇聯美國等國,其大量生產製造中型坦克,比如M4謝爾曼,T34,重型坦克等只是少量,這些海量的坦克,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盟軍的勝利。
再比如德國的空軍方面,其使用Me262噴氣式戰機看似十分先進超越時代,但是實際上可靠性很差,由於飛行事故造成的損失甚至比戰鬥損失還要大。而像英國也研製了噴氣式戰機,但是並沒有用於實戰,就是因為可靠性等問題。只有像德國這樣的逐步陷入絕境的才會如此鍾情於秘密武器來贏得戰爭勝利。
其實二戰中美英等國的先進武器也很多,但是很多都停留在了試驗階段,就是因為各方面的因素,還不如繼續使用此前的常規傳統
-
4 # 厲兵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對。德國是一開始就在全力研發新式武器,並不是在二戰末期才開始搞的。
德軍新式武器的原型樣機一般出現得比較早,但是量產服役一般都很晚,很多新式武器是在戰爭中後期才開始量產。希特勒絕對是個阻礙因素,二戰開場打的順風局,讓他盲目自大,認為現有的武器就能吞併地球,推遲了很多新型武器的量產。等到逆風局了,再量產新武器為時已晚。
圖一:並不是所有的高科技武器都是正確的,比如無用的卡爾古斯塔夫巨炮。
不打高科技戰爭,死得更快。德華人天生就喜歡玩高科技,打二戰之前就決定打高科技戰爭。不打高科技戰爭,只用低技術兵器拼產量,是拼不過的,死得更快。搞先進武器是需要時間的,開戰之前不去搞研發,到戰爭末期再研發,是來不及的,所以研發和生產原型機這一塊非常領先。
圖二:虎式坦克從1937年就開始研製了。
1937年就開始研製的虎式就拿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來說。1942年虎式坦克第一次上戰場,那簡直是驚豔全場,當時蘇聯和盟軍沒有一型坦克比得上強大的虎式坦克。虎式的火力和防護能力,不光是遠超T-34坦克,更是凌駕於KV-1重型坦克之上。虎式坦克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發的呢?實際上是二戰全面爆發前的1937年。
在名將古德里安的指導下,德國早就制定了未來十年坦克的發展規劃。早在1937年,德國就相信,一種30噸級的坦克,將會是戰場決勝主力。而到了1940年,在法國戰場上遇到了很難打穿的英軍馬蒂爾達步兵坦克,和法軍的B1夏爾重型坦克,於是立刻修改設計,在1941年就完成了虎式原型車,1942年投入戰場。
圖三:ME262竟然被希特勒強行改為轟炸機,坑到極點。
被希特勒耽誤的無敵戰鬥機。噴氣式戰鬥機ME262絕對是德軍應該拼盡全力,儘快生產儘快裝備的決勝武器,然而事實上並沒有。ME262研發的時間非常早,是1935年。早在1941年就造出了原型機,1942年就作為無敵的戰鬥機量產。但是ME262首次作為戰鬥機參加實戰是在1944年6月,8月才開始量產,年底才開始形成戰鬥力。
為什麼會白白耽誤了近三年的時間呢?這是因為希特勒的瞎指揮,希特勒剛開始認識不到噴氣式飛機,對於螺旋槳飛機的絕對優勢。等認識到了,又命令讓ME262改行去當轟炸機。實際上希特勒會插手一切先進武器的研發,控制慾望太強,然而指揮得越多,耽誤得就越多。
圖四:鼠式坦克跟古斯塔夫巨炮都不是啥好玩意。這算是病急亂投意。
最高領袖插手新武器設計不是什麼好事。再看看蘇聯和盟軍,T34和M4這樣的坦克,在虎和虎王面前就是低技術的戰五渣。然而巨大的產量會吞沒一切。科技樹雖然一開始不如德軍領先,但是追趕速度非常快。畢竟有德國在前面花了老大力氣,去吃第一個螃蟹,美蘇能省掉吃螃蟹的功夫。
另外幾位領袖跟希特勒相反,傾向於讓軍隊和科研機構自己負責新武器。斯大林雖然也偶爾會插手新武器的研發,但是他更關注戰局,設計局反正是在刺刀下幹活,搞不出來新玩具,就勞改營的幹活。而美國總統羅斯福除了原子彈以外,幾乎不怎麼插手。這是正確的做法,自己不懂,就不要瞎BB。讓專業人士去幹專業的事情。
回覆列表
⒈卡爾臼炮
重型卡爾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出名的德軍重型臼炮(臼炮是指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卡爾臼炮600毫米的巨大口徑和短身管豬鼻式炮管成為其典型特徵,卡爾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
據說德華人制造這樣的巨型臼炮竟是為了打破法國馬其諾堅固防線對德軍的圍困和束縛。卡爾臼炮全長11.15米、寬3.16米、高4.78米,重達124噸。卡爾臼炮最大速度可達10公里每小時,最大射程40公里。從1940年到1941年,卡爾臼炮總共生產了6門,分別叫“亞當”、“夏娃”、“多爾”、“奧丁”、“洛奇”、“迪沃”。只聽這些名字,就知道個個都是神仙下凡,無可阻擋。由於卡爾臼炮操作過於複雜,至少需要將近二十個人才可以完成。在卡爾臼炮使用的時候,裝彈前要先將炮管平放進行填裝,待到開炮時候再將其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卡爾臼炮設計之初是為了突然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但是由於法國迅速投降,卡爾臼炮並沒有被派上用場。之後,卡爾臼炮被希特勒調往東線戰場,據聽說卡爾臼炮一發炮彈就摧毀了蘇軍的布瑞斯特堡。不知是其太脆弱,還是這個大傢伙真的太厲害了。之後,卡爾臼炮陸續參加了“華沙起義”、“阿登戰役”等。等到德國被攻陷後,卡爾臼炮也都被隨即銷燬了。
⒉弧線步槍
弧線步槍,初見這種樣子的槍覺得和現代的拐彎槍差不多。要是追溯起來,拐彎槍就是由二戰時德國研製的弧線步槍慢慢演變過來的,但是當時的弧線步槍遠比現代的拐彎槍變態的多。
現代的拐彎槍也只是不暴露作戰人員的身體,從而起到了保護的作用。但弧線步槍卻可以幫助士兵躲藏在角落裡、掩體下、牆壁後、沙發後等一切你想不到的地方,偷偷摸摸的進行射擊。而這大概就是弧線步槍的可怕之處,可以隨時從各種地方擊中你。但弧線步槍也不是無懈可擊的,最大的弊病就是當弧線型發射出的子彈撞擊到槍膛側面時,會導致子彈和槍膛分離,從而使子彈在槍膛內爆炸。據說,弧線步槍最多隻能射擊三百發子彈,之後就報廢了。而這,也就大大降低了其實際使用效果。
⒊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是由德國保時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設計的超重型坦克,戰鬥全重達188噸,是至今為止最重的坦克,中國99式坦克戰鬥全重也不過50多噸。
不過也正是由於車身極重,機動效能低,使得鼠式坦克的越野能力極差,最終也只生產兩輛,隨後這個專案也流產了。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費迪南德·保時捷教授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即任命保時捷為總設計師,負責研製一種類似蘇聯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傳聞蘇聯當時正在研製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因為坦克的笨重的體形,所以這些超重型坦克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鼠式坦克車長12米多、3.6米寬、高3.66米,可以容納5到6個乘員。火力方面,配備1門128mm的火炮和1門75mm的同軸副炮。據說,鼠式坦克可以從兩英里之外輕而易舉地摧毀當時任何一輛戰車。這也就是其可怕之處,不過幸好沒有被真正投入使用。
⒋彗星
這裡的彗星並不是我們天文學中的彗星,而是德國研製出的一種執行火箭發動機的戰鬥機。因為火箭發動機可以使其打破地球常規飛機速度,據說試飛期間曾達到時速700英里,所以德華人將其命名為“彗星”。
從其飛出的速度來看,我們可能會覺得它的外形會比較修長,比較適合飛行。但實際的“彗星”確是一個小胖子,看上去稱不上奇醜無比,但無論如何也不符合一架飛機,尤其是一架戰鬥機的外形設計理念。但“彗星”是一個靈活的胖子,它可以輕鬆的圍繞著當時其他軍隊的噴氣飛機飛行。後來由於缺乏製造這種飛機的特殊材料,德國不得不關閉了這個專案。
⒌古斯塔夫巨炮
古斯塔夫巨炮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最駭人聽聞的武器了。據說古斯塔夫巨炮剛生產出來時候也是計劃用其攻破馬其諾防線的,可是法國已經投降了。
古斯塔夫巨炮全長42.97米、寬7米、高11米多,重達1.3噸。其一枚穿甲彈就重7噸多,一枚高爆彈重4噸多。組裝它需要動用60節車皮的裝置,近2000名人力和6周的時間。即便是掌握這些資料,也無法想象出這門巨炮的尺寸,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古斯塔夫巨炮在一生中經歷13天作戰,向敵人怒射了48枚炮彈。1942年6月5日,德軍開始進攻初塞瓦斯托波爾,古斯塔夫巨炮就參與了炮轟行動。直到初塞瓦斯托波爾被攻陷,共有50多萬枚炮彈飛入這座港口城市。古斯塔夫巨炮並沒有用來攻擊平民目標,它的第一次開火指向的是一組距離它25000米的海岸炮,古斯塔夫巨炮共發出了8發炮彈就摧毀了它。
⒍弗裡茨X導彈
弗裡茨X導彈是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制導武器之一。弗里茲X導彈總重1570千克,彈長3.2米,彈體最大直徑562毫米,採用了十字形機翼,翼展1.6米。該彈彈尾組合控制翼採用環形結構,有4個用無線電遙控的舵面,後面配有5個發光筒,以利於飛行員能精確判斷“弗裡茨X”無線制導炸彈的位置,對其航向進行調整干預。
弗裡茨X無線制導炸彈於1939年開始設計,1942年進行試驗,1943年的月產量達到300枚。其中100枚用於訓練,另外200枚投入實戰。至1944年停產,弗裡茨X無線制導炸彈一共生產了2500枚,真正投入實戰的只有100枚。 弗裡茨X導彈可謂是戰果累累,盟軍1943年9月在薩勒諾登陸時,一枚弗裡茨X擊中了美國海軍“大草原”號輕巡洋艦,近200名水手因此喪命,該巡洋艦也在船廠裡進行了12個月的大修。在一次戰鬥中,一枚弗裡茨X命中並貫穿了“怨戰”號的六層甲板,另有兩枚在艦旁海中爆炸,破壞了艦體側面的防雷突出部,致使“怨戰”號進水5000噸,一個鍋爐室被毀,9名船員死亡,被迫在馬耳他大修了9個月。除此之外還重創義大利“義大利”號戰列艦、美國“薩凡納”號巡洋艦等。
⒎吸血鬼
吸血鬼是二戰時德國開發的一種夜視儀,德華人用它裝備了最先進的突擊步槍STG44以及其他槍型。
⒏核武器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背後的關鍵過程——核裂變,最開始是由德國科學家發現的,隨後納粹開始嘗試將其武器化。
但是由於納粹多年的高壓統治,導致許多人逃亡國外。這其中就包括許多優秀的科學家,最終這些人被美國成功利用了,並率先研製出了核武器。現在想想,如果核武器真的被納粹研製出來了,那歷史恐怕要被改寫了。
9.太陽炮
最後要說的是德國的“太陽炮”,光聽這名字就挺嚇人的。其設計原理是利用太陽製造大規模殺傷,德軍希望使用這種武器焚燬敵方城市或者將海洋部分海域變成沸水。這個專案無疑是具有毀滅性的,同時也根本不可能實現。後來德國科學家確實參加了該專案工作,但據推測他們至少需要半個世紀到一個世紀的時間,所以也不會投入二戰戰場。
這個看上去比較科幻小說的計劃,最初是由德國物理學家火箭學家赫爾曼-奧伯特在1923年提出。到了1957年,他仍堅信這種太空鏡能夠成為現實。他在文章中寫道:“我提出的太空鏡與小男生用於將Sunny反射到教室屋頂,形成一個光圈的手鏡差不多。如果突然將Sunny反射到老師的臉上,可能讓老師產生不快。我曾經做過很長時間的老師,很清楚這種事情。”站在現代的角度,人類目前的能力估計也開發不出類似“太陽炮”的武器。所以,不得不佩服德國科學家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