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禿頭少女Dean
-
2 # 晨仙汐
甄嬛倒酒時果郡王知道酒裡有毒,這就意味著甄嬛要替他死,他也知道皇上的猜忌,加上他知道甄嬛心裡是有他的,所以他寧願自己喝下毒酒,這樣就可以證明甄嬛和果郡王之間的清白。讓皇上安心,為了讓自己愛的人能活得更好而犧牲。果郡王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心中有甄嬛但是不能表現出來,只能默默的將這份愛放在了心裡,只希望看著甄嬛一切順遂就可以了。
-
3 # 娛影研究所L
我不會覬覦皇兄的女人,管她什麼美貌,才華,睿智,自己該守的忠義禮智信呢?
於忠,皇宮裡泛舟湖上的那晚便對皇嫂種下情根,還藏人家小像。
於義,你皇兄作為一個皇帝,對你已經很不錯了吧,當然我說的是他們被懷疑以前,雖然他們的父皇曾誇過老十七樣樣都好,騎射文采都在皇帝之上。皇上依然不對他拿心,時常叫進宮來,二人說話,下棋,閒聊。
大家可能會說,皇帝無聊,可無聊會找老十七是為什麼?
是因為心裡覺得親近,就像你悶的時候會找你的兄弟喝酒聊天一樣,那是真真的把他當兄弟,這不止是血緣上的,是真心覺得親近。
就因為這份親近,讓允禮可以和自己的女人屢屢相見。
於禮,似乎做的很到位,甄嬛出宮後,他百般照拂,對的,看到一個柔弱女子在外倍受欺凌,於人之常情,任誰都會幫。
可被皇兄厭棄的女人有很多,偏偏只幫甄嬛,幫就幫唄,還總是有意無意的表露心跡,說愛慕她,憐惜她,這對一個剛被情所傷的人得有多大殺傷力,哼,趁人之危!
當然了,蒼蠅不叮無縫蛋,但始終趁人之危不是一個褒義詞。
智和信終歸還是有的,以上那些說多了其實也不過是被情所困罷了。
說起這被情所困還有一個更慘的,可憐的皇帝,臨了的最後一句話“你們為什麼,為什麼都要背叛朕?”
這所謂的朕,除了高不勝寒的皇位便什麼都沒有。自小沒體驗過母愛,父皇也不寵他,沒人告訴他愛是什麼。
被甄嬛頂撞的時候,他震怒,他以為是因自己是皇上,不容他人頂撞,可局外人的你,可曾看出他惱羞成怒的樣子像極了一個犯了錯又不會表達的孩子?
甄嬛走後,多少妃子相繼受寵,試問誰又能佔據他留給甄嬛的心。
去碎玉軒,看到她最愛的髮簪都沒帶走。獨自靠在塌上,長長的靜默,誰能體會他當時的心痛。
再後來,甄嬛回宮後的曲意迎合,他看的真真切切,卻依舊對她好,可再好也沒有用了,因他的一時之錯,被人橇了牆角,他愛的人不愛他了,他愛的人憎惡他,厭棄他,所有人都說他涼薄。
果郡王生前死後都有人一直愛著他,是啊,父皇寵愛,母妃疼愛,這溫潤如玉的性子誰不愛?
再看皇帝,他多疑,涼薄,喜怒不定,不善言辭,是誰造就的,他本願嗎?他也不過是個可憐人罷了。
-
4 # 北辰的晨
《甄嬛傳》中果郡王很悽慘,愛爾不得,中毒而死,死後不得發喪,親生骨肉不能相認。可以說,如果可以選擇,真不想穿越成他啊。
劇中,果郡王深愛甄嬛,聽聞雍正強迫甄嬛去準格爾和親,私自帶兵去追和親隊伍,卻發現這是雍正的圈套,雍正發現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罰果郡王戍守邊疆。
雍正經常暗查果郡王和玉隱的信件,發現果郡王始終忘不了甄嬛,所以下令讓甄嬛毒死果郡王,甄嬛不忍心毒死果郡王,可果郡王早已知曉雍正的陰謀。
甄嬛打算喝下毒酒自殺,殊不知果郡王暗中調換毒酒並親口喝下,果郡王口吐鮮血,告白甄嬛才是自己唯一的妻子。甄嬛悲痛萬分,暗示弘曕和靈犀是果郡王的孩子。
果郡王卻叮囑甄嬛稱弘曕和靈犀只是甄嬛的孩子,希望甄嬛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好好活下去。果郡王死在甄嬛懷裡,甄嬛因賜死果郡王有功被賜予協理六宮大權,形同副後。
但雍正為掩蓋果郡王被賜死的真相,不允許果郡王府舉行葬禮,還不準哭喪,對外暗示果郡王離京了,最後果郡王的屍體被悄悄安葬在關外。
如果我穿越成果郡王,我會選擇悄悄幫忙,但絕不做跨越感情線的事。因為兩人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理法大於天,決定了胳膊擰不過大腿,果郡王的結局只能是悲慘。
-
5 # 一見觀影
如果我穿越成了果郡王,為了自己心愛的人甄嬛,我會用比當時先進的思維招兵買馬,廣納賢才,推翻雍正王朝。比如當時已經有了火藥,我可以用現在的知識做一些簡易的火槍和炸彈,這在當然絕對是殺敵的利器和招兵買馬的最好依靠。還可以利用現在製作食鹽的方法來積攢財富和拉攏民心,畢竟鹽在當時還是非常珍貴的,都是由朝廷直接管控。所以有了足夠的食鹽,就相當於掐住了朝廷的一條命脈。最後成功後,我會盡快把皇位傳給一個能管理好國家的人,帶上心愛的人和足夠的財富去遊山玩水,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
-
6 # 守護最好的你ing
果郡王死 ,還能保住甄嬛, 如果甄嬛替他死, 兩個人都活不了, 這點果郡王很明白。允禮即便我心裡的風一直吹向你 , 我也必須逆風而行。
果郡王不也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嗎,他知道如何自保,可他只想保全自己的愛。
“我的一切都在合婚庚貼裡說盡了,只有你,再也不會有別人了。” 果郡王真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
長相思和長相守
本是先帝為舒妃打造,該是笛屬先帝,琴屬舒妃,撇開位份不講,先帝和舒妃為夫妻。
但二人並未長相守,先帝早舒妃而逝,舒妃出宮修行帶走的是長相守,果郡王常吹奏。
皇帝贈長相思與甄嬛,甄嬛出宮也只帶了長相思。甄嬛後來內心認定的丈夫也該只有果郡王一人,但果郡王飲毒 。
其實這部劇從開頭甄嬛和皇上在雪夜相遇就說明了悲慘的結局——果郡王拿到了甄嬛的剪紙,皇上看見了甄嬛本人,暗示了果郡王只是得到了甄嬛的一個替代品(浣碧),皇上得到了甄嬛的本身。
說他處處留情,我覺得這個人是真的善良,不管是救葉瀾依還是救被咬的異國皇子,只是出於他本性裡的善,他又沒有隻救女子,而且對救過的女子沒有非分之想(當然甄嬛除外,誰叫她這麼招人喜歡呢)
說他蠢,要帶兵去救甄嬛。這個人蠢嗎?他可一點不蠢,皇上的對他的忌憚、他所展現的風流閒散、包括賜毒酒時和甄嬛說的每一句話,都表明了這是一個聰明人。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蠢事?
就是因為他心心念唸的女人是甄嬛啊,人在感情裡會迷失,會喪失理智,女人可以“愛情腦”,為什麼男人不可以,他全心全意的愛她,聽見她有一點危險他都受不了,腦子就熱了,不計後果了,這時候去救甄嬛難道不是自尋死路?他這麼聰明的人會不知道?他“蠢”,是因為他至情至性,他無法掩飾那份熾熱的心。
果郡王為了讓甄嬛退燒,雪夜自己跑到雪地躺著凍得生病好多天,卻還不願意休息,窩在窗榻等甄嬛醒來,一聽浣碧喊立馬跳下來,他對其他女子會有這種反應嗎,不會;他會為救的其他女子做躺雪地的事情嗎,不會;他會換毒酒嗎,不會。
他們的感情線不多,但每每看見我都能體會那種愛而不得的心痛,你為這個人痴為這個人狂,你卻只能遠遠看著她,她一旦有危險他就不自控了,這不是愛情是什麼?
這部劇從宮鬥劇變成感情劇,看的越多越感覺裡面沒有贏家,每個人都悲哀——皇后愛皇上,皇上愛純元;華妃愛皇上,皇上算計她;甄嬛最初愛皇上,被廢送進寺廟;好不容易被果郡王打動交出真心,又命運捉弄回到了宮中;果郡王愛甄嬛,卻只能引毒酒自盡保全她;皇上愛純元,被皇后害死了,皇上愛甄嬛,甄嬛卻把真心付給了果郡王,連孩子都不是他的;浣碧愛果郡王,果郡王一心只系甄嬛;葉瀾依愛果郡王,卻只能替他守護他心愛之人,最後為果郡王報仇後割腕自殺。
每次劉歡的歌聲響起,都覺得這歌詞寫的也太好了吧
舊夢依稀,往事迷離,春花秋月裡,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漂來又浮去,
君來有聲,君去無語,翻雲覆雨裡,雖兩情相惜,兩心相儀,得來複失去,
有詩待和,有歌待應,有心待相系,望長相思,望長相守,卻空留琴與笛,
以情相悅,以心相許,以身相偎依,願勿相忘,願勿相負,又奈何恨與欺,
得非所願,願非所得,看命運嘲弄,造化遊戲,真情諾諾,終於隨亂紅飛花去,
期盼明月,期盼朝陽,期盼春風浴,可逆風不解,挾雨伴雪,催梅折枝去,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遠去無痕跡,聽梧桐細雨,瑟瑟其葉,隨風搖記憶,
梧桐細雨,瑟瑟其葉,隨風搖記憶。
最悲涼不過愛而不得,而人世間很多情,都是愛而不得的結局,這人間若得不到至愛之人,死就變成一種解脫了吧……
不同的女人愛果郡王是出於不同的原因。
浣碧愛果郡王因為果郡王在她受辱時給予安慰,同時果郡王身份高貴可以滿足她的野心。葉瀾依愛果郡王是因為救命之恩和跨越階級的尊重。孟靜嫻是因為果郡王優秀的外在形象和內涵氣質。
至於瑛貴人,果郡王是她一直照顧飲食起居的,更多的是貼身丫鬟對英俊少爺的一種痴心妄想。
只有甄嬛,她與果郡王心意相通是精神伴侶真心相愛。所以說理解果郡王這個人物為何在劇中會有那麼多女人愛慕他是不能跳出古代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巨大壓迫這一大環境的,就像放到今天很多人不能理解賈寶玉有什麼好的那麼多女孩兒都圍著他,在女性被壓迫已經成為日常的時代一個愛護女性尊重女性的男人,自然會成為首選,更何況還沒得選。
回覆列表
哈哈哈,那麼我在甘露寺凌雲峰那邊就直接帶走甄嬛,去他什麼王爺皇權,有我心愛的甄嬛就OK。或者讓人曝訊息說甄嬛die了,然後廝守一生,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