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話科研
-
2 # 家居三所
題主問題涉及英語的實際與中國英語教學的大致情況
1. 英語語法,最主要的是時態與動詞、從句與連線詞、非謂語;其次就是形容詞;再次就是副詞、名詞;末次是冠詞與情態動詞等等。
2. 時態、從句與非謂語大概每個專案要2小時可以講清(基礎是初二,成人自學者大概是3個月左右吧),這部分10個小時是足夠足夠了
3. 冠詞與情態動詞,簡單的很容易。想稍深一點,得找個高手教,一般人教不了。
4. 其它專案,除了形容詞的比較級的複雜句式,基本可以無師自通。
拼命講語法就是中國目前的教學實際,為什麼這樣?除了教語法,其它的老師不會教啊。想開口?不會。想寫作? 一動筆就錯。不怕人家開懟,反正我所遇到的中學教師,沒有幾個寫一句20來字的英語句子不犯錯誤的。要麼直接就是語法錯誤,要麼乾脆不知如何表達,要麼高階一點的,寫出來的是中式英語...
回到題主問題,英語語法要不要精通?其實學通透英語語法,即學到英語專業8級的語法水平,也就是十幾二十小時的問題,至於所謂的精通,那得看“精通”到底是什麼層次,是能應用還是要去搞語法研究?然後就是評價的標準,比如就拿英專8級的語法要求來說,人家說的內容你都懂,人家在旁邊一點你也會,但可能你一用,那就錯了,這個算不算會這項語法?
現在的考試,基本沒有了純粹的語法測試,比如高考,也就語法填空涉及一點。但這項內容,學生3分鐘就可做完。因為那已經算不上是語法,而是題型八股。把這八股型稍稍研究一下,就是死套的題,與英語語法實際沒有太大的關係。
語法會影響句子含義,不會語法肯定不行。但得看什麼人教,如何教,也看學習者的學習目的。
-
3 # 好家長學院
讓小編略感觸動的一句話就是英語課一半以上的課時都在講語法。回想起來,確實有證可考,就是那密密麻麻的語法筆記,細思這些筆記應該一半是概念,一半是錯題,因為付出了大把時間,讓人覺得出力就得討好,頓覺達到精通,那也是痴人說夢了,為什麼呢?
因為目前語法教學,給學生的錯覺就是,花費了大把時間,不是精通也是深諳,實則不然。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法教學,總似用力過猛,卻又收效不高,免不了一種差強人意的感覺。 因為它擠佔了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從表面上看,語法學習如此重要,教師花費大把心血來應對,事無鉅細地講解練習,搞得最後,鑽研語法書細節的時間比原版閱讀的時間更長更甚,除了應試時明顯的幾道選擇題,覺得語法學習無外如此,其他到覺收效不佳。原因二所有教學任務不都得建立在課標基礎之上麼。這就要求教學時一面要強化聽說,一面可能要弱化語法,搞得語法學習最後不倫不類,更別提什麼體系章法了,對學生來說,接觸越早迷惘越早。
在課堂上,上什麼課,學什麼,本不是學生可以決定,但是對語言學習(二語學習)來說,語法確是捷徑也是必由之路。類比漢語,漢語語法我們就精通此道麼?不見得,做幾道高考語病改錯題就知道了。你以為的精通的不見得是精通,你以為的掌握可能不是真的掌握,語法學習關鍵的還在於,學什麼(學習哪些語法有助於基礎英語素養的養成)和如何學(採取何種方法學習語法知識以及應用語法規則),等你完美的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就不必糾結是否精通了。
-
4 # 早起睡個回籠覺
學英語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學不好英語只有一種原因,就是懶。
我見過太多學習努力的孩子了,沒有一個英語差的,只有幾個數學差的。
所以說英語可以說是最簡單的科目了,學不好就是懶。
給你個方法,每天半個小時聽力,小學隨便聽,初中高中聽考題聽力。一天半小時,保證你每次考試145分以上。
-
5 # 肖Douglas
學不學習語法,取決於學習英語的目的。
如果只是想學習些基本會話,出國旅遊時買個東西、問個路;能夠在玩的過程中溝通相對順暢,並不需要你掌握語法,因為高中階段學習的英語學習已經給大家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只需要背下來對應語境下的句子和短語即可。在這方面,外華人對於語法錯誤的容忍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要想真正達到和國外的客戶順暢交流,保證自己在書面溝透過程中不產生誤會而影響自己的工作。那麼掌握英語語法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你很有可能因為一個時態或詞性用而導致經濟損失。出國留學,想要在國外大學真正學到知識,能夠順利畢業,夯實的語法基礎是幫助你閱讀文獻,書寫論文的基本工具。不會語法,不精通語法估計畢業會有困難。 -
6 # 愛麗絲親子英語
作為一名澳洲海歸,曾世界五百強外企的英語培訓老師,英語自學二十多年的英語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學英語究竟要不要語法?我的看法是要視你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程度,你是處在英語初級水平、中級水平還是精通階段,來決定你是否要側重語法學習。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我初一開始學習英語,學了三年啞巴式英語,中專三年因為側重專業課,則完全丟了英語,幾乎已經忘了這門語言,直到大學,我才重新撿回來。可想而知,這時候,我的英語完全沒有語法的章法可言。但幸運的是那時我上的是有外教授課的英文課,外教生動活潑的教學,重新激發了我學習這門語言的熱情。
外教教英語的方式和中國老師截然不同,從來沒有刻意講授過語法,但在平時和我們的課堂遊戲,互動練習裡,會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讓我們感受到語法,比如過去式、現在時和將來時的區別,都是很淺顯的語法知識點,這些全都透過日常口語對話練習、寫作練習來完成的。可以說,我完全沒有系統學習過語法。
這個學習英語的過程猶如小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一切都自然習得、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興趣去學習。以我為例,我覺得單純學習語法理論毫無趣味,枯燥,而且效果不好。我排斥做語法題,或者那些測試語法知識點的題目。其實,回想一下,我們小孩子學習說話時,有去學習過語法嗎?都是在不斷的聽和說的過程中,不斷模仿學得會的。而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初級學習者,你若從最感興趣的部分入手,學習速度一定比你依賴正規課堂教學,要快得多。喜歡閱讀,就從閱讀開始,喜歡說口語,就從和別人大膽說開始,喜歡英文歌曲,就從學唱英文歌開始,喜歡看英文電影,就從大量觀看英文電影開始,吸收學習英語的速度,進步的速度,一定會事半功倍。
有些句子的結構在一開始時顯得奇怪、難懂,但經過不斷聆聽和閱讀,熟能生巧,最後就習慣成自然了。偶爾,你會參考語法書解答語言學習的困惑。但有時,那些語法講解,有用,有時候卻又未必。那些枯燥乏味的無法規則或說明,往往只能記住一會兒,過不了多久又忘了。最後,還是要不斷去練習、適應英語這門語言,才能改進語法。
彆強迫自己去刻意學習和了解語法的規則,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大量閱讀或聽力或口語練習上從興趣入手,調動自己的主動性,英語初級學習者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別被語法規則所束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展開學習,再進入下一階段更深入的學習。讓自己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比被動學習要好很多。
而我真正開始學習語法,是為了出國,考雅思學英語的階段。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同學,這時候系統學習一些語法知識點才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雅思寫作部分,寫長句,寫複雜句型,尤其更加考驗你的語法掌握程度。比如雅思口語部分,你會使用一些虛擬語氣,也會為你的口語加分,顯得地道。
所以,我的建議是,初級英語學習者,興趣最關鍵,英語聽說讀寫四部分,從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入手。中級學習者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點足矣。高階學習者再系統學習掌握一些複雜的語法。根據自己的學習階段來定奪。
-
7 # 一句話精通語法
語法是交通規則呀,你說重要不重要,你看別人口若懸河地說英語,貌似語法不重要,但是老司機都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外他們的規則是天生而來的,所以老外給你講不通語法的來龍去脈。
我是研究英語聽力的,特別喜歡研究英語“聽說讀寫”之間的邏輯關係、相互作用、制約機制,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語法對於初學者和最終成型極其重要,對遊蕩於中間的人不是很重要,因為中間環節都是輸入,就像吃飯不用懂火候和配方調料一樣。
-
8 # 劉老師空中英語課堂
語法是一定而且必須要學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上小學之前,因為孩子詞彙量不大,很難用學校的教學方式講授語法,只能透過不斷的說話讓孩子記住所說的話,重複的多了就會記住說話的方法,這個階段的語法更多是實踐。等孩子正式上學了,才會系統地學習語法。語法是語言的規則,還是應該學會、學好。
-
9 # 初中英語誦讀
先從我的學習經歷談起,我從1983年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到現在已經2017-1983=34年了,和英語接觸的時候可能比很多人的年齡還大,小學中學學的絕對是啞巴英語,等到考大學到北師大就讀學公共外語時,看到人家北京生源的口語非常吃驚,於是大學裡苦練朗讀,進步神速,我個人覺得這段經歷很像俞敏洪和李陽,只不過沒有人家那麼大的成就。
從事英語教師以後,在兼顧考試的同時,一直重視對於英語口語的培養。
我個人的觀點是:在當前的中考高考內容簡化的形勢下,加上引入口考,淡化語法是大勢所趨。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視語法,因為英語畢竟是外語,得需要語法的框架來組織起來。
-
10 # 早話英語
01
很多零基礎的朋友,覺得學英語不用學語法,因為從小到大,都被語法題給折磨得死去活來了,什麼狀語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和虛擬語氣,被這種術語搞得頭昏腦漲,而且覺得學語法很枯燥。
但是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句話單詞明明都認識,為什麼我就是無法理解這句話呢?
現身說法,我們舉一個例子: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a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有同學說了,蛋老師,裡面還是有生詞啊,那我就把生詞的意思都給你標註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理解這句話。
abruptly 突然地;desire 慾望;consider考慮;novelist小說家;scientist科學家;record記錄;concretely具體地;texture質地、紋理。
好了,這段話的生詞也解決了吧,但是我想問你看得懂這句話麼?
02
再來談談一般英語學習者對語法的誤解吧:
誤解一:語法規則記憶很枯燥,我根本就不想知道那些術語;
誤解二:語法不重要,我就想說一口流利英語,語法好不好沒關係;
誤解三:外華人說英語的時候,根本就不講究語法;而且他們也不學語法。
下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正解一:語法是語言學家在大量語料庫中總結出來的規則和規律,而且賦予了他們不同的術語和頭銜,這些就是我們經常耳熟能詳的“賓語”“介詞”“冠詞”“定語從句”“非限制定語從句”“虛擬語氣”“強調句”.....媽呀,乍一看確實枯燥乏味,一堆術語,嚇死寶寶了。
但是蛋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語法是說話規則,那說明大多數語法規則(個別除外)都是約定俗成的說話方式,遣詞造句的組合方式而已,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況且考試也不考這些術語;口語表達中,我們更不會刻意去說這些術語。所以學習語法,並不需要按部就班,死記硬背。如果你覺得語法很無聊,那說明你缺少發現有趣的眼睛。
舉例:
--"Do you often 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
--"No, I usually wear a jacket."
這則笑話充分運用了雙關(pun)的修辭手法。in the nude到底怎麼理解?pictures in the nude還是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pictures in the nude是 “裸體畫”;而draw pictures in the nude是“不穿衣服作畫”。而回答者理解成“你不穿衣服作畫麼?” “不,我常常穿個夾克(作畫)。” 如果你不懂語法,那你就看不懂這個笑話。
正解二:語法對於口語很重要嗎?如果不重要的話,就不會出現下面這些尷尬:
(1)“第三人稱單數”不加s,比如he like to do some sports. (he難道是雙胞胎?)
(2)過去的事情用一般現在時,比如:I am born in 1990.(這是要見鬼了,時光倒流了嗎?)
(3)男女不分,比如,my brother is 19 years old, and she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你兄弟去泰國變性了?)
好了,這還只是錯誤的冰山一角,以上三種語法錯誤,幾乎人人都會犯,那如果你不學語法的話,你會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正解三:外華人不學語法嗎?那我問你,我們學中文學語法了嗎?No,沒有。因為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不需要學語法;之前我說過了,語法是語言約定俗成的規則和規律,如果你長期浸泡在一種語言環境中,你自然而然就習得了這種語言,而且知道如何遣詞造句,這就是語言學上的Acquisition(語言習得)。
但是我們高中語文考試題就有糾正語法的選擇題,想必很多人都不能選對,為什麼?因為正確的書寫語法規則是需要學習的;習得的部分只是口語表達而已。
所以,你可以看到,外華人學中文為什麼需要學習語法了吧。因為他們說話的方式和遣詞造句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這是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導致的。同理可得,我們學習外語的時候,就需要學習他們如何造句,如何用單詞和單詞的組合準確地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成年人學語法是解決英語怎麼說的問題,因為成人不同於小孩,可以透過語言環境習得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模仿能力和聽辨能力已經很弱了。但是成人的歸納總結、邏輯能力比小孩強,所以可以透過語法規則進行語言剖析和理解,從而說出正確語序的句子。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語法術語都是國外語言學家的著作中的翻譯版本,而不是華人自己定的。
劍橋大學有出一本語法書
叫《English Grammar in Use》
當然全英文,適合基礎不錯的學生看
03
如果把英語比作是一座高樓大廈,那單詞就是我們能看到摸到的磚頭和瓦片,那語法就是我們看不到的混凝土和鋼筋水泥,如果沒有了這些,你背再多的單詞也是枉然,因為你不能如何準確使用單詞造句,說完整正確的句子,更何談提升你的口語呢?
-
11 # 清隱伽藍
在英語學習中,要不要學語法,語法應該學到什麼程度是一個爭論不斷的問題。比起練口語,背單詞,一直以來,語法似乎都得不到重視。觀察一下,身邊背單詞,練聽力的人很多,但在學語法的真沒幾個。 我知道是你們覺得語法不重要,果然還是天真了,語法非常重要。 堅實的語法是英語水平進階的充分必要條件。但現實情況是,不少人對語法學習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甚至忽視語法學習。 曾經有一種論調認為,語法是不需要專門學習的,我們只需要大量輸入,進行“浸泡式”學習,就會有“語感”,語法會自然內化,一切發生得如此和諧自然,毫不費力。你看歐美國家的人沒有學習語法,不是也能說出寫出語法正確的句子嗎?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1.兒童學習母語和成年人學習外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即使是在歐美國家,學生也是需要學習語法的。 對於兒童學習母語來說,依靠自然的語言輸入是可以掌握正確的語法規則的,但是這一點放到成年人身上卻並不起作用。在語言學上有個子集原則(Subset Principle)可以用來解釋這一現象: 兒童在剛開始學習母語時經常會造出錯誤的語法結構(比如 Who is him? 這樣的句子),但這種語法錯誤他們在成年人的語言裡是接觸不到的,也就是說,他們在周圍的環境中只接觸到結構正確的正面語料,接觸不到錯誤的負面語料。經過一段時間後,兒童就會自動放棄錯誤的結構,接受正確的結構。 跟兒童不一樣,成年人在學習外語之前已經有了母語基礎,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語的影響,比如會用概括或類比的方法來學習外語。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造出錯誤的結構,他們也會認為,母語中是這樣說的或者目的語中有類似的結構,所以這種結構是可以接受的。成年學習者會認為,在外語學習中還沒見到這樣的結構,不代表外語中沒有這種結構,這種結構也許以後能夠見到。受此影響,他們會繼續使用錯誤的結構而難以自動糾正過來。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實證研究表明外語學習中單靠語言輸入並不能保證語法習得。語言學家對加拿大的浸入式課堂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外語學習者即使接觸了大量的語言輸入,仍然會犯很多語法錯誤,比如時態和單複數問題。也是說,對於外語學習者來說,語法一定是要專門學習的,靠大量輸入培養起來的所謂“語感”往往並不靠譜。 即使是在英語國家的課堂上也有專門的語法課,隨手在谷歌上搜一下,你會找到無數針對母語人士設計的語法教學資料。歐美國家有不學語法但英語流利的人嗎?有,但我們把他們叫做文盲,大約就是街頭小混混和德州鄉村大叔的水平。 語法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語法不好對英語學習帶來的副作用是隱性和全方位的,它可能不會像聽力和閱讀表現得那麼明顯,但卻會制約聽說讀寫的全面提升。拿閱讀舉例,不少人會碰到“每個單詞都認識但句子就是讀不懂”的情況,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語法不好。舉個例子,如果比較結構沒學好,"He can no more drive than I." 這個很簡單的句子可能都理解不了。 再比如: 1.He is a gentleman, who never breaks his word. 2.He is a gentleman who never breaks his word. 上面這兩個句子,你能讀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嗎? 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他是個君子,從不食言”,第二個句子的意思則是“他是個從不食言的君子”。這就是限制性從句和非限制性從句的區別,如果不注意這點,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會寫出 "This is my mother who loves me very much" 這樣奇怪的句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This is my mother, who loves me very much",可以試著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的區別) 往更宏觀的層面上講,語言是一套系統,而語法則是這套系統的規則。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些都建立在掌握好規則的基礎之上。 一提起語法,最容易被人聯想到的應該就是“規則”了,你的腦海中此時可能出現了“現在完成進行時應該用 have been doing, 情態動詞後面應該用動詞原形”這樣的規則。長期以來,書本上,課堂上也都是這樣教的,所以我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印象:語法==規則,語法是黑白分明的,沒有中間地帶。就像在寫程式碼,一旦不符合語法規則,編譯器一定會報錯。 但實際上,語法只是語言規律的總結,它並不像數學公式一樣,無法撼動,一成不變。語法中也存在不少“模糊地帶”,允許出現“特例”。在谷歌上搜索"controversial grammar rules",你能得到1,300,000條結果。 "Hopefully, I"ll win the lottery this week." 這個用法你一定見過吧? 但實際上即使是這個用法也有爭議,因為 Hopefully 是副詞,而副詞應該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者動詞,但 Hopefully 在這裡顯然不符合這條規則。連著名的牛津詞典都提到了這一點: 這有點像魯迅所說的“世界上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語法也是如此,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它來源於語言,隨著語言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長久以來,很多人學語法都只停留在記住規則的層面上,死記硬背將一堆語法規則記住,然後用來應付考試(似乎課堂上也是這麼教的)。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只記住了規則,但並不知道怎麼應用規則,導致英語學得很死板。 我們前面說過,語法來源於語言,最終也要回到語言中去。具體到實際的應用中,就是要聯絡語法規則使用的語境。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個場景,主人公對著工人說: Will you be starting work on the room today? You see, I hope to use it for a meeting tomorrow. 你一定學過一般將來時和將來進行時,知道一般將來時可以用 will 來引導,將來進行時的形式是 will be doing ,那麼有沒有想過它們之間的區別?為什麼這裡是 "Will you be starting work on the room today?" 而不是 "Will you start work on the room today?" 因為 will be doing 有一個應用場合是用來表示禮貌地詢問他人的計劃,安排等 (You can use the future continuous rather than will to sound particularly polite when you ask about people"s plan),再結合對話場景可以發現,主人公用"Will you be doing... "是為了更加禮貌地要求工人去幹活。 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法,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那就是: 形式&意義 形式就是上文提到的語法規則,比如現在完成進行時應該用 have been doing,情態動詞後面應該用動詞原形。但大部分語法書以及課堂教學都停留在這一點。 在熟悉語法規則的基礎上,更加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則的含義(比如 will be doing 用來表示禮貌地詢問他人的計劃),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並使用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看語法書或者上語法課是不夠的,因為它們最多能教給你語法的規則(形式),但每個規則背後的含義還是要靠你自己去慢慢理解和感受。 而這個過程主要是靠閱讀來完成。在閱讀中能夠不斷重現語法點,並且閱讀提供了一個很具體的語境,這樣才能理解和應用。這一點和記單詞很類似,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背過的單詞最終還是要回到語境中去。也就是說,語法學習的具體思路是: 看語法書學習基本的語法規則 ↓ 在閱讀中重現語法規則,結合語境理解規則的含義 ↓ 回顧語法規則,查缺補漏 ↓ 在閱讀中加強對語法規則的理解 理論上這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過程,因為語法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我們只能儘量做到更好。 學習語法規則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這個階段其實透過看書或者上課都可以解決,認認真真看書做練習,要記住規則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講語法規則的書大同小異,認真啃下去結果都差不多。如果要推薦一本的話,我手頭上這本英文版的《劍橋高階英語語法》對一些我們平時容易忽視的語法點進行了很細緻的講解,非常值得一看。 比起學習規則,更重要的是理解規則的含義,而這些是書本教不了你的,只能靠自己。要多思考,也要多練習。 多思考說白了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保持語法意識,在閱讀中碰到不常見的用法,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並且透過查語法書或者上網尋找答案(你碰到的幾乎所有語法問題在谷歌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多練習並不是指為了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閱讀練習或者單項選擇練習,而是包含在日常的英語使用中,比如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作為一種語言輸出活動,你在寫作過程中需要確定每個語法規則的正確使用,需要不斷查證,質詢,比較,透過這個過程讓語法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總結 語法基礎對英語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語法基礎能提升閱讀寫作等能力,但外語學習中語法無法透過大量輸入而自然內化,需要專門的學習。在語法學習過程中,除了記住基本的語法規則之外,還要結合語境理解每個語法規則背後的含義,並且透過閱讀,寫作等方式不斷練習,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語法水平。
-
12 # Jasmine萌寶愛英語
我覺得,要想學的特別紮實的話,還是有必要學一學,如果只是想日常交流,那可以背一些句子。比如基礎一般的,可以看看動畫片,學學日常口語。
-
13 # Alex桑達
好問題!這問題代表了一個大類別的疑問。
先回答問題:沒有“一定”這一說,當然可以不學語法。但是(但是這個詞太牛逼了,哈哈)…且看寫文分解:
對於一門學問/知識,有兩個層面的東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是我們需要的結果,比如說1+1=2;“所以然”也許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比如說1+1為什麼等於2(嚴格說來,這個比喻並不恰當,但也並不妨礙我們理解)。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關注的只是那個結果而已,而並不關注其中的“所以然”,換句話說,“不知所以然”並不一定妨礙我們“知其然”。
我們可以把學習知識的方式分為兩大流派:一類是學院派,有著嚴格的體系/理論/方法論,按部就班穩紮穩打;還有一派姑且稱為江湖派(野路子)最大的特點是“不按常理出牌”,講求的是快速實用。比如說:一個選擇題有ABCD選項,學院派的老師的講解方法是:這道題選B,因為題目的要求是balabala,ACD三項不符點在於balabala…;江湖野路子的“老師”會這麼告訴你:這道題就是選B,你記住就好,以後看到這個題目就算這個答案!哈哈,我打賭各位上學的時候肯定碰到過這種老師…雖然這種老師是會被人鄙視的,因為學校裡面不應該出現這種野路子流派。
回到問題本身來講,這是實話,真不一定需要學語法。一天學都沒上過的人照樣可以在人前侃侃而談,他學過語法嗎?並沒有!英語也是一樣,你可以不學語法,只要你記住每個單詞的每一種用法與變化,就OK啦,反正學語法的目的也是在於最終的應用不是麼?問題在這裡:不學語法可以掌握英語,但是學了語法會讓你掌握的過程變得很簡單!語法是什麼?是前人總結出來的一套關於如何正確語言文字的一套規則,掌握這套規則可以讓你更方便快捷地掌握這門語言。邏輯上來講,學語法只是學習英語的一個充分條件而已。你去跟一個沒怎麼上過學的英國佬討論語法,人家肯定一臉懵逼地鄙視你到死:搞那麼複雜幹什麼,根據我們的習慣,這個題就是選B!
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玩法!
語法解決的語言學習中的結構問題,類別性問題,同樣是選擇題:語法老師會結合時態語態語境搭配等等一堆知識點,告訴你B就是正確答案;另外來個懵逼的直接說:就是選B,語感很順。
-
14 # 鄉村小舞臺
雖然說現在不注重語法教學,但是從真正的教學工作中,我覺得學點語法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和答題的正確率。
我教英語30年了,過去主要以教句型語法為主,考試題型簡單,現在不注重語法,這兩年我教是小學就按照國家的精神,不強調語法的運用,讓學生加強語感訓練,多讀,多背書上的課文。最後我發現學生的應變能力並不好。特別是用詞的正確形式填空和連詞成句做的很糟糕。後來在測試結束之後補講了語法知識。再出幾道相似的題目,學生的效果好多了。可見學習語法很有必要。
學習語法是我們黑夜的指明燈。他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讓我們能夠透過不同的句式排列單詞順序。
學生最頭痛的就是連詞成句題,這道題如果我們不講解句子的結構。學生就不明白這一盆散沙的單詞如何用線穿起來?那麼,這裡所說的線就是句子結構。
所以說五種簡單的基本句型在初中才學到。在小學教學中貫穿這種理念,學生做起題目來就明白如何處理好這些單詞。那個單詞在前那個單詞在後學生就知道了。
陳序句的排列順序是
主語+謂語動詞+賓語+時間+地點。
plays ,boy ,after, football,the,school,
主語你就是句子裡的人或物。the boy 就是人,因此可以做主語放在句子最前面,謂語是做事play football這裡還有一個時間哦after school
因此大家就能寫出The boy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
在接下來練習三道題目幫助學生靈活掌握。
1 making ,the students ,are ,snowman,look,a,on the playground.
2 climbing,tree ,the ,is ,monkey,the
3 can,see,flowers,we,beautiful,in,spring.
問句的順序
特殊疑問詞+be/can/do/does+主語+謂語動詞+賓語+時間+地點+?
going,are,where,you,?
這裡有問號,先找疑問詞where
再找be /或者情態動詞/助動詞+主語+謂語動詞+?
Where are you going ?
再訓練兩題
1 get,do, you ,up ,Monday ,on,when?
2 season,like, best ,which,do,you,?
對於選擇題來說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單詞搭以及語法如果語法沒學好,這類題準確率不高.
比如用詞的正確形式填空。這裡就考察學生的語法知識。
對於聽力部分的內容當然,只要靠語感和記單詞,基本上沒問題。
而後面的短文閱讀題一要學生細心,二要掌握解決方法,這一類題目與語法知識沒有多大關係。
經常看看英文動畫或者泛讀一些英文故事對於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解題能力有很大幫助。
而且動畫英語故事短篇幾乎不注重語法知識,所以說裡面會有一些生詞。但是結合畫面,學生能很快掌握。
最後的書面表達如果我們不學習語法知識。寫出來的句子哦正確率不高,不學語法知識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句子是對還是錯,沒有方向。平時我們進來的單詞或者是短語。那只是一些素材至於這些素材如何排列組合,用線穿起來,那這個規律就是語法,句法。
因此我們學習不用太注重語法,但也不能不學語法,要想快速成長,做題得分率高,還是需要學習語法知識,加強精讀與泛讀,才會有更好的收穫。這是來自一線老師的工作經驗。
-
15 # 創業實戰商學院
個人認為,學習英語是要學習語法的,尤其是,這不是考級。 不過語法的精通程度看你的個人需要。 就如你所說的,你想做外貿,那就意味著你要和客戶進行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口頭交流包括一些基本的句子(這也算是語法),你可以不去區分主謂賓,但是你一定要能把一個句子完整說出來,所以這方面,你學一些常用句型就可以了 但是書面表達呢,就你說的email,太中式化的話,一來可能引起誤解,二來,可能讓老外覺得你很沒水準,所以儘量不要犯太多的語法錯誤。一句話,語法還是要學的。 學好語法其實不難,找本合適的語法書,潛心看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
16 # pengshangui
個人覺得如果是要考級的話,語法肯定要學習。如果單純只是為了交流,管它什麼語法不語法的,能說到對方明白就行。
-
17 # 中青文閱讀
不一定要學語法,尤其是針對小朋友。
根據親身經歷推薦一個更實用的方法。
一個月前,旅居美國的好友回國,我和她見面,順便聊起了孩子英語學習的困難,也是想借機向她討教一些經驗。
她很是熱心地為我推薦了美國兒童英語啟蒙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自然拼讀法,這是英語國家孩子英語啟蒙的必備課,貫穿了幼兒園直至小學的英語教學。
這種自然拼讀和音標學習很不一樣,就是孩子不需要學習音標,先學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這樣即使碰到陌生單詞,也能順利地拼讀出來。
她說,用自然拼讀法啟蒙英語學習是最“經濟”的方法。
根據皮亞傑兒童認知理論,孩子在2~7歲時處於前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直觀形象的思維更發達一些,換句話說就是見山只是山,只對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有感覺,抽象思維比較弱,而且生性愛玩,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專注力不夠高。
自然拼讀就是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因為英語字母與字母組合與因素80%以上是有對應關係的,基本都符合拼讀規則,只要能夠充分利用有趣的課堂活動以及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就能有效激發起孩子早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能夠見詞就拼,聽音就寫,最終有效引導孩子自主閱讀和寫作。
快速讓小孩子英語入門的法寶——《美國兒童自然拼讀啟蒙課》
-
18 # 伊熙偉MrE
無論是應試還是口語,語法是必須要學習的,只是傳統的語法學習方法不合理,結果造成對於語法的掌握停留在“假掌握”的程度。
語法三問:
1.很多人能背出語法理論,但是一寫就錯,為什麼?
2.很多人語法單選沒問題,可為什麼一張口he,she不分,單三各種錯?
3.但是,有很多人背不出語法理論,但是寫出了漂亮的英文作文,為什麼?
西方人也學習英語語法,所以當我們聽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沒有語法錯誤,(Trump)除外,而且有更多高階用法,英國首相的演講更是考究。但是歐美人學習英語語法的方式和華人有本質不同,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語法和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totally different,在母語環境中學習是錦上添花,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很可能變成生搬硬套,這和自然拼讀的學習是一樣的。
我們學習語法的方式首先是講理論,背理論,做題,這種懂都是表面的假懂,有人說,我只要能做對題就行,課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的作文中有那麼多邏輯錯誤?難道非得等到非得改變chinglish的時候才意識到嗎?
如何真懂?
1.大量段落背誦積累語感,尤其要多聽和模仿,把發音練好,沒有對於語言充分的感知能力,無法懂得語法背後的內涵;
2.深入學習語法的英文講解,透過英文理解英文,培養正確的英語邏輯;
3.大量分析長難句,把理論用於實戰;
4.大量做題,不斷總結。
-
19 #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美國的流浪乞丐,他學過“語法”?英語不照樣溜溜的!
因此,不學語法,一樣能學會英語。
但是,我們幾十年的英語教育,卻把80%以上的精力都用來教“語法”了。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南轅北轍?
當然不是!因為,母語學習和二語習得的機制是有很大不同的。
幼兒在出生時就已經在頭腦裡預裝了一套學習第一語言(母語)的機制,只要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就可以透過生物本能學會相應的語言。因此,母語學習基於無意識的生物本能。然而,隨著母語的逐漸輸入,母語的語言機制就會反過來塑造兒童的大腦。當母語的語言框架在幼兒的大腦中形成以後,大腦原有的那一套學習機制就會自動刪除。在學習外語時,基於的將是母語的認知框架,而非生物本能。因此,在學習外語時,就無法再依靠本能去有效掌握。而學習語法規則,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談論到這裡,就涉及到了開頭的問題。我們的英語老師教語法那麼厲害,為啥學生的英語還那麼差勁?甚至很多老師雖然熟讀語法,但是交流卻仍然有困難?
因為,英語不僅僅是語法,還有口語、聽力、邏輯、文化等多種因素。而且,學習英語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每天都會遇到新的知識點。
總而言之,學習英語務必要好好學習語法,但同時也要多聽、多閱讀、多開口,不斷加大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才能將英語掌握得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考試得精通。這些基本的語法未未來使用英語奠定了基礎。大學及研究生、博士階段,工作後,更多的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英語。
以答主為例,大學期間英語學習的重點是聽力和口語,很少再去琢磨語法。博士及在美國訪問期間,也是以學習地道的表述為主,很少再去摳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