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子創作者

    首先這個人歷史人物沒有正面和反面一說的,都是為了權利和自己利益。

    先說曹操,都說曹操唯才是舉,但也是有範圍的,高位還是士族的圈子,靠的還是穎川士族,他唯才是舉針對的是軍事基層人才方面的。在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由知名大儒評定人才,曹操的評語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但曹操不吃這套,基層人才三教九流,但是高位還是前朝士族之後。

    再說袁紹,袁紹比袁術有腦子,但他排錯隊了,打從他扶持劉虞那一刻就等於向劉協宣戰了,袁紹和劉協(或者說劉虞和劉協)只能活一個,不管劉虞是不是被迫的,而且劉虞名聲確實很好。說到劉虞

    我們轉向劉備(這段稍微有點腦洞了,當做故事看),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中山大商蘇雙,張世平這倆號人物,他們是販馬的,但漢朝明文規定不允許走私馬匹,他們馬賣給誰?公孫瓚!但公孫瓚不能明著買,只能暗地裡買。但走私也是需要有人保護商路的,這需要人來做。公孫瓚有很多同學,但其他同學都是世家門第,早早的做官了,只有織蓆販履的劉備合適,於是蘇雙,張世平出錢,劉備招攬小弟,招攬來了殺人犯關羽和屠夫張飛。於是公孫瓚組建了“白馬義從”,之後滅掉了劉虞,之後公孫瓚滅了劉虞,顯然是站隊在劉協身後了,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所以這也是劉備講義氣同時喜歡結交豪俠的原因吧?其實我有點好奇,整天和“肉食者謀之”打交道的屠夫張飛這種白領階級怎麼會和劉備混到一起?大概是黃巾之亂太亂了,把肉食者搶成了貧民了,他只能落草了。

    至於孫權,打從他父親開始就一直在江南地區倒騰,也就是吳憑藉地理優勢打勝了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並且挺到了最後,否則孫堅,孫策的事蹟不會比馬騰韓遂,劉璋張魯的故事精彩。

  • 2 # 文言國學

    三國是東漢末年的故事,漢朝沿襲孝治天下,義為準則,關羽處處體現的是一個義字,華容道更是將義字進行了體現。徐庶為救母身向反面的一方,姜維為救母親可以不為生死。

  • 3 # 歷史的行程

    董卓董仲穎可能是三國裡頗為典型的反面人物,但細細想來,又有頗多無奈:

    董卓出身於西涼軍閥,早年頗有軍功,後趁何進、袁紹在誅殺宦官集團過程中處置失當而入主京都洛陽,他本來是想建立一個新秩序、成為伊尹、霍光的。但:

    團結世家大族,除蔡邕外幾乎無人買賬;致力於重塑中央權威,而地方豪族卻紛紛擁兵自重。

    事實上,自東漢建國伊始,中央政府就高度依賴地方豪族的全力配合,黃巾起義也是地方豪族合力撲滅的。董卓進京動搖了東漢劉氏政權的最後威信,各路野心家紛紛粉墨登場,歷史的程序已容不得董卓再來做伊尹、霍光了。

    在多重壓力下,董卓像個孩子一樣,本著我得不到,你們也休想染指的精神,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暴虐無比,自己也身死族滅,為天下笑,不亦悲乎!

    所以說,與歷史的程序相比,個人的力量過於渺小,時勢造英雄,誠非虛言。

  • 4 # 杏林帥哥

    曹操應該是《三國演義》中,反派人物的男一號。羅貫中老先生把曹操黑得不要不要的。

    曹操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所以,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歷史記載,曹操殺人的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從政的四十多年中,只要是認為對自己不利的人,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一律格殺勿論!

    但就是這樣一個殺人如麻的人,卻因愛將典韋、謀士郭嘉,多次失聲痛哭,尤其為了典韋,哭的傷心至極,遠比哭愛子和侄子,從中可看出,曹操對賢臣的真實感情。

  • 5 # 中行偃1

    答:老將安能扶二主?張任忠勇死猶生。高名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

    《三國志·李嚴傳》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

    《益部耆舊雜記》: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覆敗。禽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乃殺之。先主嘆息焉。(張任)

    簡單解釋一下:劉備率軍進逼綿竹,劉璋任命李嚴為護軍,都督綿竹諸軍抵擋劉備,但李嚴卻率領部下投降劉備,綿竹落入劉備之手。張任和劉璝退至雒城,與劉璋之子劉循共同在此抵禦劉備的進攻。其後,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勒兵戰於金雁橋,卻戰敗被擒。劉備聽聞張任之忠勇,令軍士勸降張任,張任厲聲答道:“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於是被殺,劉備為之嘆息。

    這裡提到了兩個好漢!一個是泠苞、一個就是張任。雒城之戰打得非常激烈!《三國志·龐統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劉循率領張任、劉璝奮力反擊,擊斃龐統!《三國演義》中,泠苞先後與魏延、黃忠(30合、10餘合)戰平。張任二度與張飛戰平。還先後差點活捉劉備、張飛。

    我之所以提及張任,倒是因為張任是徹頭徹尾的成都人!真正的益州人是非常敵視劉備的。黃權、嚴顏、泠苞、劉璝、王連、張裔等等。而投降叛變的李嚴、費觀、費詩、吳懿等都是東州人。

    張任、泠苞們的抵抗失敗了,卻寧死不屈。

  • 6 # 劉坤忠120

    三國裡面以劉備集團延續大漢為正統{演義),以曹操集團為反面,曹操以漢相自居,名議為大漢清掃宇內。為黎民百姓,也為自己。比曹操更反亂的是董卓,淫亂朝綱,欺壓百官,生靈塗炭,但董卓出一身涼州,雖為異類卻是豪爽。。。最最反面的人物是袁術,沒有什麼優點,一無是處。生性譎詐,還自己作死。袁家四世三公,不思報國,竊據神器,僭越稱帝。憑與孫策用兵交換的傳國玉璽,屬下的閻象、楊弘、韓胤三位二流謀士,紀靈、橋蕤、張勳等七位二至三流將領。南陽、穎川、淮南富庶的四戰之地,就枉自稱帝,遭到天下人反對,被劉備、孫策、曹操、呂布聯合消滅。。。袁術還是有他的亮點,也就是腦殘,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沒有一流的安邦定國之謀臣,沒有一流的能征慣戰的大將,保境安民的勇士,自己做亂稱帝,不是找死嗎!不過袁術字公路,名符其實,遭歷史的車輪碾壓,為魏蜀吳鋪墊,遺臭萬年。

  • 7 # 夏雨風

    三國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

    我"的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殺文士楊修,殺儒生孔融,從不心慈手軟。

    但曹操同時也是惜才如命。拉籠忠義的關羽,釋放敵將張遼,從士兵中提拔樂進。

    曹操親手寫的《求賢令》,渴望五湖四海的人才,表露無遺。

    三國呂布是天下第一武將,同時又是三姓家奴,貪婪成性。但對女人卻十分尊重,對自己的愛人愛不釋手,卻從不侵犯他人的家室。不似曹操打到那,霸到那。

  • 8 # 歷史盛典

    三國時期,烽火連綿,名流迭起,因演義,所以現代對此時期津津樂道,也因演義,使得太多三國迷將之分化正反面人物。

    在三國演義之中,正面如蜀漢,反面如曹魏,不正不反如東吳。其實大爭之世,曹操未必是反,劉備未必是正,假如劉備真的一統天下,他真的會將江山讓給漢獻帝嗎?我看未必,所謂的匡扶漢室不過是一句口號罷了,其實都是在角逐自身的霸業。

    可是,你知道嗎?因演義的演化,三國時期最典型的反面人物,其實並非曹操,而另有其人。他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自三國演義出版以來,他就成了父母教育不成器子女的最頻繁的人物。

    沒錯,正是蜀後主劉禪

    扶不起的阿斗,這是歷史對劉禪最主流的評價。他的反面,正是在這種評價下不斷滋生。試想,一個人不成器到什麼程度,才會如何扶都扶不起?

    對於他的扶不起,主流觀點在於,即便是有諸葛亮,乃至在其後的蔣琬、姜維等名臣所輔助,劉禪還是丟了江山。親小人,遠賢臣,把諸葛亮的囑託當做耳邊風,一吹即過。更經典的典故,也在於,當蜀漢被滅之後,當劉禪被帶到洛陽之時,那個樂不思蜀的故事。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世人對劉禪的評價發生了些許變化。從昔日的負面形象,開始往正面人物轉變。從一個傻乎乎的阿斗形象,向大智若愚的方向轉變。

    親小人,遠賢臣?別逗了,這只是他駕馭臣子的一種手段;樂不思蜀?別逗了,這只是劉禪為活下去找尋的最好方式。如果他說“我不快樂,思念蜀地”司馬昭還會不會讓他活下去都不好說了。

    正面還是反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劉禪有正面的元素,也有反面的元素,正面如他能夠數十年掌控蜀漢權柄,蜀漢在劉備死後又存在了40年,似乎顯示了劉禪也並不是那麼的平庸。反面如他則是親近奸臣黃皓,這都是他的組成成分。一個人的性格,總是複雜的,總會有多面性,所以,當他的評價在發生變化時,這也證明了,人們看待問題的全面性。這是好事。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評價劉禪時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南朝史學家裴松之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可見歷史上的劉禪並不只是三國演義之中的那個昏庸至極的君主。終劉禪一世,無論是顧命大臣諸葛亮,還是後來的蔣琬、費禕、姜維,基本上都能夠正常的行使職權。從這一點上來說,劉禪是一個無能皇帝不假,卻也算不上是一個壞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女在沒有公正委託情況下與他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是否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