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老春開聊

    領他讀一下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裡面有關於物品擺放的句子,告訴他古人就是這麼做的,我們現代人也應該這麼做。或者跟他說,優秀的人都會把自己的東西擺放整齊,不亂扔亂放。再或者,擺放整齊有獎勵,亂扔亂放有懲戒。

    我個人建議以上三種方法結合使用。

  • 2 # 育兒筆談

    年紀小的孩子亂扔東西,是階段性的探索表現。

    如果是幾個月大的寶寶,剛開始學會拿東西時,他會透過扔東西,找東西的實驗,來探索掉了的東西的去向。等他大概8個月以後,他對這項研究已經瞭如指掌,便會放棄扔東西的探索,轉去探索別的領域。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扔東西,家長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不應該去禁止,從而抹煞孩子探索的天性。

    如果較大一些的寶寶仍然喜歡扔東西,此時的寶寶已經會思考,那麼他極有可能是想透過此法來引起大人的關注。此時你應該考慮一下,是否你對寶寶的關注少了?是不是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寶寶進行互動?這種情況,你可以順勢與寶寶玩一些丟東西的遊戲,同時鼓勵寶寶自己找回並撿起扔掉的東西。這樣既滿足了寶寶被關注的需求,也教會寶寶扔東西后應該撿起的好習慣。

  • 3 # 晨曦一族

    所有在育兒路上奮鬥的爸爸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養育孩子,既有很多幸福,又有好多辛苦,有時看著淘氣的孩子滿心歡喜,TA們是那樣活潑可愛,可有時,小傢伙卻總是給人添亂,讓你不勝其煩,比如,亂扔東西。

    有專家說,孩子2歲前亂扔東西是寶寶在學習階段,智力在發展,但若過了2歲還亂扔東西,那就得想想辦法了。

    下面就分享一下培養孩子責任心,不亂扔東西的好方法:

    1、讓扔東西變成親子游戲

    設計各種扔東西的遊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如投籃。我一朋友就給她家兒子買了個小籃球架放在客廳,讓兒子扔球,有時還和兒子一起扔,看誰投進的球多,但前提是過後必須把所有球都撿回來放到盒子裡。

    2、區分哪些東西不能扔

    寶寶兩歲以後已經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能扔,比如,花瓶。

    3、把任務變成遊戲

    要求孩子一個玩樂活動結束之後,收拾乾淨了再開始另一個。如果是像拼圖等一起完成的遊戲,就一同收拾,讓收拾也成為遊戲的一部分。比如,用計時器,看誰先收完;或者變成一個學習機會,例如,指出不同形狀或顏色去歸類玩具。

    4、可利用講故事和唱歌來說明整理的必要性

    例如給孩子講“吃完東西或遊戲完以後由於不收拾整理,而被垃圾埋沒了的王子的故事”、“火車和汽車有來有往,抽屜也要有拉有關”、“給人添麻煩就是給自己添麻煩的伊索寓言”、“一邊唱在幼兒園學來的歌,一邊進行收拾整理”等等。

    5、收拾開始前預做提醒

    可以給孩子兩分鐘、從玩樂到收拾間的心情轉換,告訴孩子他接下來必須做的事情,例如,搭完這組積木,我們就要開始收拾!

    6、為孩子的行動提供方便

    多準備讓孩子夠得著的衣鉤、衣櫃,他們常用的東西要放在容易取得到的地方。另外,可以把孩子的玩具分類貼上色紙,標上明鮮有趣的記號,明確哪些玩具應該由誰來負責。除準備用來裝書和玩具的大箱子外,還可準備容易存取的大抽屜或低層書架及書箱。

    7、及時表揚

    如果寶寶主動幫家長收拾玩具或衣物,家長要及時表揚,使他們知道這個動作是多麼的了不起,認可孩子的付出,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保持下去。

    8、家長做表率

    時刻記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千萬不能亂扔東西。

  • 4 # 漫步育兒路

    這個問題首先要辨清“扔”的性質。

    如果是兩歲半以下的孩子,這個行為多半是由於他們天然的探索欲,而不具備行為習慣特質。

    也就是說,他們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想知道扔這個動作會帶來什麼結果。這是孩子探索空間的初始動作,是一種有益的探索,也是孩子發展的正常現象。

    我們要理解這種發展的需求,寬容以待,不能由此論斷他們行為習慣不好。

    當然,寬容並不等於縱容,我們不能由著孩子亂扔,否則,造成經濟損失不說,還會破壞孩子的界限感——讓他們誤以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他們服務的。

    比較好的做法是:

    大人先對家中物品進行區分,把不能扔的物品收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衝突。有意識地和孩子玩投擲的遊戲(比如:把小布球扔進玩具籃裡),既滿足孩子扔的願望,又鍛鍊他的手眼協調能力,為下一步引導他歸位做準備。當孩子扔了不該扔的物品時,大人不要斥責孩子,而要用行為給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把它撿起來,再當著孩子的面輕輕地放回去,同時告訴孩子“要輕輕地放”。如果孩子正好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兩歲左右),那麼,這時的“扔”多半帶有自我標榜和示威的性質——

    告訴你“我已經長大了,我是個有想法的個體了,我不會任你擺佈了”。 為了讓你明白這個意思,他的做法是常常和你對著幹,把“我不”掛在嘴上。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讓他別亂扔東西,他偏亂扔。

    這是十分惱人的階段。但這些行為標示的是孩子的成長——從沒有“自我意識”到有“自我意識”的成長。 所以,我們不必為此大動肝火,而要慶幸孩子長大了。

    然後,放下對他的要求和對收拾這個問題的執著——你不在意了,他再槓著就沒意思了。

    真相是:這只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你不去強化他的對抗,這個階段很快會過去。

    如果孩子已經過了上述的階段,那麼,亂扔東西就是行為習慣的問題了。

    不過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不是他們習慣不好,而是大人沒有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所以,與其責備孩子,不如想想如何幫他養成習慣。

    可以設計有趣的情景遊戲,吸引孩子參與其中,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物品的歸位。比如:拿一個玩具籃,和孩子玩投籃遊戲,順便把玩具收拾到一處去。可以規劃物品的擺放區域,分門別類地設定醒目的放置位置,降低孩子收拾物品的難度。可以循序漸進,從容易收拾的物品入手,一點點地引導孩子收拾,直至完成所有物品的歸位。可以和孩子分工合作,幫助孩子收拾歸位,降低收拾的難度和要求。大的孩子可以和他討論不願收拾的原因,共同商討解決之道。 最重要的是,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大人都要先做到用完物品即歸位。

    因為行為示範是最好的教育,大人做到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潛移默化。大人做不到,對孩子也沒有說服力。

  • 5 # 心理諮詢師鍾小蕘

    孩子總是亂扔東西,首先還得從家裡練習,家長也得起到榜樣作用。,第二,還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孩子的年齡在0-6歲期間有個空間敏感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空間的探索和認識,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內容都有所不同 :

    主要表現:1.喜歡移動物體、扔東西、壘高,把裡面的東西倒出,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

    2.喜歡鑽進不同大小的空間感受,喜歡爬上爬下,跳、跑、旋轉,攀爬。

    現在這個解決方法主要是針對年齡偏大一點的孩子亂扔東西的問題:

    1、花時間訓練 ,這個步驟分為4步:

    A、大人做,孩子看

    B、大人做,孩子協助

    C、孩子做,大人協助

    D、孩子做,大人看

    看似簡單的四步,家長容易犯的錯誤是喜歡對孩子做的方式方法加以評價,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2、鼓勵

    當孩子在完整的收拾玩一次玩具,或者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再亂扔東西了,家長要給與孩子鼓勵。

    3、小步前進

    我們不要要求孩子學了一次後就能做到不亂扔東西,我們要的是孩子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都做到比前一天有進步,家長又給予適當的鼓勵,孩子會更有信心。

  • 6 # 芝麻育兒

    當孩子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說明寶寶已經發展到了足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指做撿起和鬆開的動作,像其他技能一樣,她正是需要重複的練習才能完全掌握。有的時候,扔東西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科學實驗”:“如果把這個扔掉會怎麼樣呢?它會去哪兒呢?”這個時候的寶寶,對看著東西掉在地上的過程非常著迷,尤其是著迷與物體由於撞擊而破碎的情形。

    大多數的寶寶扔東西的技能會激怒家長,但是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是否可以奏效:

    1、 冷處理,通常,如果寶寶知道某些特別的行為會讓家長苦惱,他們反而會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不妨試試對Ta的行為不予理睬,做出根本不會妨礙你的樣子。

    2、 把寶寶放在地板上,當寶寶扔東西的情緒上來,可以嘗試把Ta放在地板上,讓她可以隨心所欲地扔完再撿起來。當然,一般被放在地板上,孩子基本上就不再會對扔東西感興趣了。

    3、 結束用餐,如果在吃飯的時候亂扔食物,家長要迅速的把食物拿走並結束用餐。

    4、 鼓勵在適當的地方扔物品 讓寶寶練習把東西扔到某個容器裡,例如把積木扔進籃子,把信件投入郵筒,把玩具放進玩具箱等等

    5、 玩“撿東西”的遊戲,有時候寶寶會對別人丟的東西感興趣,可以嘗試和她一起玩撿東西的遊戲,例如:看看多快能撿完地上的玩具,或者音樂停止前你能撿完這些小球嗎?

    6、 注意安全,這裡要特別提醒一下,家裡的玻璃製品、陶器、瓷器等易碎的物品,一定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次熔斷,損失慘重,美股還有翻盤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