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  

      一、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六個原則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訓要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在促使孩子養成好的行為方面,家長可遵循以下六個基本原則:  1、及時的鼓勵。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最暢銷的兒童教育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就建議採用“記功簿”的方式,把孩子的好事記下來,獎勵小紅花或小紅星,對孩子的好事給予精神上的獎勵。精神上的獎勵更勝於物質上的獎勵,物質上的獎勵強烈而短暫,副作用大,小孩的一個物質願望滿足了,很快又會有第二個。而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能帶來幸福感和動力。  2、有利的環境。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適當環境,儘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好的環境的行為。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軟體方面,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俗,創造寬鬆、民主、對話、交流、溝通的人文環境,喜愛探討、鑽研的學習情趣,和睦的親子關係等。硬體方面,居室燈光的設計、字畫的張貼、書籍的購買、衛生的打掃、物品的擺放等要體現的和諧、舒適,讓家成為親子雙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溫暖的港灣。  3、耐心的引導。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馬上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4、良好的示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家長要帶頭克服一些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無論家裡的生活和居住條件如何,只要勤快,家裡就能做到清潔、整齊。最好有家裡的規章制度或“約法三章”。如親子論輪流做好居室的清潔衛生,不亂堆放物品,不睡懶覺,不說粗話、髒話,不打罵指責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音相製品,不抽菸、不隨地吐痰等。差的習慣要用好的規範來矯正。如列好作息制度表,做到早睡早起。另外,規定好看電視的時間和節目內容,協商好共同讀書、娛樂的時間。家長和孩子都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  5、堅決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  

      二、把掌握的育兒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紮紮實實的運用起來。  俗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很多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往往嫌麻煩,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看到小孩的“不良行為”,總忍不住立刻火冒三丈,惡語攻擊,甚至直接體罰。過激的行為和長期對孩子尊嚴的侵犯,只會有2個結果,要不孩子慢慢產生對你很深的反感和牴觸,要不只會讓孩子凡事謹小慎微,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  藉口"忙",對小孩的優良行為視而不見,麻木不仁,缺乏良性親子互動,讓你對孩子的教育少了很多良性引導方法,往往就只能剩下說教與責罰。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兩種方法的嚴重不足。  圖省事,事事代勞,事事專權,強硬剝奪孩子自己摸索的願望和權利。不但不能讓孩子學習到自我成長的方法,孩子還難以體會長輩教導的意義是幫助還是管束。沒有餓過肚子的小孩,是不可能體會到家長讓他們定時吃飯的苦心的,同樣沒有碰過壁的孩子,是不可能體會家長希望孩子努力學習的苦心的。  還有就是家長開始還能努力去做,時間長了,就堅持不下去,對孩子的行為的引導也就得過且過了。  尹建莉就說過:小孩的教育,也是家長的自我修行。  家長不去做,不堅持做,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空談。

  • 2 # 貓瞄喵

    一、生活有規律

    按時作息,講究衛生,衛生習慣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講好公共衛生的教育,讓孩子養成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

    家長要儘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時間裡的一致性。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已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與意志力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些小件的衣物鍛鍊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發展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瞭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養成主動做一些家務勞動的生活習慣時,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已增強了很多。

    三、學會節儉

    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開運動會、去春遊拿10元、20元還嫌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家長沒有注意對孩子節儉這一習慣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節儉是寒酸的表現。其實想一想一個從小不知道節儉的孩子,長大了又怎麼會節儉呢?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第一要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支配這些錢,如果提前花完,不補,不預支,讓孩子學會節制、學會理財。家長引領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當然,家長首先不能進行攀比。可以嘗試讓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嚐一下賺錢的艱辛,這樣他就不會亂花錢了。

    四、上網要有度

    家長要在看電視、上網上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多讀書,用行動產生說服力,這樣的糾正效果會更好。

    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導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遊戲,這樣來避免孩子去玩那些充滿暴力與色情的遊戲。同時要多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這樣孩子就不會把注意力只放在玩遊戲上了。在孩子玩遊戲之前,要與孩子一起制定玩遊戲的規則,切不可因孩子一時表現好了,家長一高興,就可以允許他上網或超時上網,這樣是把上網玩當成獎品了,他們對遊戲的興趣也就被刺激得更濃了。對於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長要多一點耐心,要慢慢指導孩子在玩遊戲中自己學會控制,最好不要與孩子形成管制與被管制的關係,要讓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好習慣。

    五、待人有禮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有的孩子客人來了不知道問候,甚至還有的孩子滿嘴髒話,而家長往往以我這孩子真不懂事就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要知道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在一個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狡猾,質樸就會成為粗魯,寬厚就會成為諂媚。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習慣之後,他就不覺得這是一件錯事了,更不會去改正。要讓孩子穿衣整潔,並養成愛護衣服的習慣。

    教育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先敲門,不亂動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時,學會讓坐、請茶、送客,且不影響大人之間的交談;到公共場所要愛護環境衛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師長等。

    六、養成讀書好習慣

    閱讀要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可以是一些帶圖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電視劇的劇本。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之後再去讀一些大部頭的書。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讀,在陪讀一階段之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讀。

    當孩子做功課磨蹭時先不要催他寫,而是由著他,並記下他的用時,然後與他一起分析做這些功課到底需要多少時間,這多用的時間他可以做多少他感興趣的事,這樣少用時,快寫會讓他體會到多少快樂!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磨蹭將會使自己失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機會,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他就會自覺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實現了孩子自己學習的目的。

  • 3 # 睿心媽媽

    有人說,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從這句話當中,就可以看出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第一,我們家長應該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有人說一百個優秀老師,抵不上一個稱職的家長。從這句話當中就可以看出,一個優秀的家長給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因此,平時我們家長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二,做家長的應該向孩子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具體內容。比如說生活習慣,要按時作息,不能挑食。再比如說,學習習慣,要養成課前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做到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等等。還要告訴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能夠主動幫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在學校積極參加衛生掃除等等之類的。另外比如說你文明禮儀的習慣,要注意說話文明,不能說髒話,粗話怪話,一見到老師家長被同學鄰居都應該主動打招呼,等等之類的,另外還要注意儀表的整潔。要做到每天晚上,把自己的鞋子打理乾淨,每天出門前,要看自己的衣服褲子穿的是否周正,用優美的儀表呈現在他人面前,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第三,家長還要加強對孩子行為習慣督促檢查,對孩子做的好的方面,及時的加以肯定,對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方面,要加以修正。

    只要我們做家長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加強了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將來一定會有美好的前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來沒在一起,最終沒在一起,哪個更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