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視界

    導讀:明光宗朱常洛是個非常悲慘的皇帝,只當了短短一個月皇帝,就連屬於自己的年號都沒用上,就駕崩了。朱常洛的意外死亡,在當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也留下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紫金城疑案之一,史稱紅丸案。

    朱常洛登基只一個月就死亡,死因成為歷史疑案

    紅丸案:光宗皇帝病重,服用兩粒所謂仙丹,立即死亡

    1620年8月,明光宗朱常洛病重,躺在床上根本起不來。知道這個訊息的鴻臚寺丞李可灼,就找到了他的領導首輔大臣方成哲,說當年有位神仙,給了他能包治百病的仙丹,他願意獻給皇上。

    可問題是李可灼既未學過醫,更不知道藥的成分。所以,被方大人直接攆走。可這事被皇帝身邊的人知道了,還告訴了皇帝。此時的朱常洛也是病急亂投醫,一聽說有仙丹,立馬就召見了李可灼。

    沒想到這仙丹一吃完,還真見效,皇上立馬能下地走路了。就這樣過了一晚,皇帝不知道抽的什麼風,又嗑了一粒。這粒仙丹的效果更好,沒過幾個小時,皇帝兩腿一登就奔了西天了。

    難道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第一粒藥丸透支了皇帝的體力,迴光返照;第二粒再猛催皇帝的身體功能,再加上皇帝本來就虛弱,這一吃下去就一命嗚呼了,這聽起來還真是有點玄乎啊。不過,皇上吃了兩粒仙丹紅丸後死了,那是事實。

    兩粒仙丹讓朱常洛送了命,一時間天下大亂

    嫌疑人之一:鴻臚寺丞李可灼,皇帝是吃了他的藥丸死的

    皇帝死了,這李可灼就有了重大嫌疑。可是後來李可灼被審訊的時候,他說我就是一個送藥的,當時讓我進宮送藥的是皇上,吃不吃也是由皇上他老人家做主,跟自己沒關係。也就是說,他把這責任推給一個死去的人,這讓大夥完全不能接受,情緒上的也越來越憤怒。

    朝廷官員都非常憤怒,但是對於李可灼的說法又無法辯駁。於是,朝廷從另一個角度著手,什麼呢?就是仙丹的來歷。所謂仙丹紅丸,其實就是紅鉛金丹,又稱三元丹。歷史上對這個紅丸就沒個準確的製藥方法的記載。但是在大明王朝,跟這紅丸有關的皇帝並非只有光宗皇帝,像有名的嘉靖皇帝,當年為了煉製紅丸,那也是煞費苦心。

    有人說這紅丸其實是春藥,但也有人說是這個確實是仙丹,可以保長生不老。但到底是什麼?全部都取決於用藥的時機和分寸,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界限,那到底是藥是毒,誰也說不清。如此一來,那還真不好下定論,說李可灼送來的這個仙丹不是藥而是毒。

    再細細想,當時皇帝大人的這個身體狀況確實比較特殊,虛的很。而且皇上體虛這種情況居然是人為造成,那這麼一來,大臣們就發現了二號嫌疑人,那這個人又是誰呢?秉筆太監崔文升。

    李可灼進獻的仙丹毒死了皇帝,他成為嫌疑人

    嫌疑人之二:秉筆太監崔文升,皇帝的病是由他診治

    秉筆太監,是幫助皇帝起草詔書檔案的貼身太監。這崔太監能力還很強,什麼都會,甚至說皇帝如果突然頭疼腦熱,來不及叫太醫,他也得幫忙治。並且,崔太監還掌管了御藥房。

    皇室的醫藥都由御藥房來管理。明朝明文規定,皇帝和后妃如果有病的話,太醫院只負責診斷開藥方,那麼配藥送藥都有御藥房負責。所以,這位崔太監那可是掌管著皇上身體的重要人物。

    當時的皇上,因為過度勞累,身子骨不怎麼好,又吃了過量的補藥,反而使得身體越來越虛。於是,崔太監的就化身為醫生,給皇上的把了把脈,立馬就開了個方子,並且胸有成竹的說,“我這方子一劑下去,保好。”

    這麼神奇啊,那他開的是什麼藥呢?後來有好事的人,向崔大夫一打聽才知道,好傢伙,原來是瀉藥。那怎麼還敢給皇帝用瀉藥呢?

    原來在中醫理論中,服用了太多的補藥,屬於上火。所以用這個瀉藥清火,那也算是對症下藥。根據當時史料記載,這位崔大夫下藥的時候有點用力過猛,後果很嚴重。光宗同志服藥之後,一晚上拉了幾十次,原本身體就差,這麼一搞,第二天他就臥床不起,算是徹底消停了。

    秉筆太監崔文升掌管御藥房,成為嫌疑人之一

    這麼看來,崔大夫看病大體上沒錯,就是用藥重了點。但那些大臣不管啊,全都衝著崔大夫來了。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光宗死得這麼快,那是由於瀉藥弄的。雖然這些瀉藥不是什麼毒藥,平常人的吃一點的也不要緊,那你要知道皇上那時候的身體本來就不行了,瀉藥一吃,完完全全的就透支了呀。

    可崔大夫卻說自己冤枉,就算有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給皇上下毒,完全是誤診。他也沒有想到皇上的身子骨如此虛弱。可是一句誤診就能夠擺脫嫌疑嗎?顯然沒那麼簡單。崔文升掌管御藥房這麼多年了,對看病用藥還是知道不少的。再說了,他面對的那是皇帝,那是用藥重了點就能解釋的嗎?

    於是,這些大臣們趕緊上奏摺,說要殺了害死皇帝的人。可他們忘了崔太監可是宦官。在明朝的司法制度,對於宦官的處罰是要皇帝親自發落。可現在光宗皇帝死了,得等他兒子朱由校當皇帝的時候來決定了。可是朱由校才16歲,在宮中的這個派系爭鬥中,他最終選擇了沒有懲罰這個崔文升。

    這太監的那還真是命大,這都能逃過一劫。但其實,崔文升沒有被定罪,最高興的是另一個人。這個人心裡清楚的知道,就憑她和崔文升之間的關係,那要是定罪了,等於坐實了自己一半的罪責。到時候朝廷這幫老傢伙,再翻出“妖書案”和“梃擊案”,那自己搞不好,那也要送命了。

    鄭皇貴妃是最想朱常洛死的人,她是最大嫌疑人

    嫌疑人之三:鄭皇貴妃,一個處心積慮想要搞垮朱常洛的人

    崔太監雖然沒有死,但不等於崔太監就沒有了嫌疑,馬上就有人想起了他背後的這個人,說他很有可能是整個紅丸案的幕後主使,而崔太監只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那這個人是誰呢?鄭皇貴妃。

    崔文升當年是鄭皇貴妃的貼身太監。最關鍵的是,鄭皇貴妃有足夠的動機要殺害光宗。那他為什麼要殺害朱常洛呢?原來,鄭皇貴妃生下過一個兒子。在此之前,她仗著自己受寵,一直想讓萬曆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為此,朝廷上還分出兩大派系,可爭來爭去,最後結果還是鄭皇貴妃輸了。

    但鄭皇貴妃這樣有野心的人,能輕易的罷休嗎?於是,當萬曆快要不行的時候,鄭皇貴妃軟磨硬泡讓萬曆下了一道遺旨,講明一旦萬曆死了,鄭皇貴妃必須晉升皇后。如此一來,等萬曆死後,她就成了太后。那麼鄭皇貴妃自己的兒子就成了嫡子,也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合法的,具有權威性的皇位繼承人。而光宗就喪失了當皇帝的合法性。

    明白了嗎?鄭皇貴妃的這個小算盤打的是真精。萬曆被鄭皇貴妃忽悠的同意了,嚥氣之前,萬曆將這事交代給朱常洛,朱常洛也答應了。可是萬曆皇帝一死,朱常洛登基以後,這天下就是他說了算,之前的恩怨還擺在那呢,這鄭皇貴妃封后的事,那可就不認真辦了,最後一拖了之。

    鄭皇貴妃選八個美女侍候朱常洛,要搞垮他的身體

    朱常洛不僅搶了自己兒子的皇位,還把自己的太后夢了給斷了。因此,鄭皇貴妃和朱常洛的樑子算是結下了,她能不恨這個皇帝嗎?因此大臣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光宗皇帝的死都是鄭皇貴妃一手造成的。

    那這鄭皇貴妃她到底做了什麼呢?原來,朱常洛和他老爹萬曆都有個毛病,喜好女色。於是,鄭皇貴妃就命令手底下的太監,從民間千挑萬選了八個美女送給朱常洛。朱常洛非常開心的收下了,可問題馬上就來了,朱常洛才登基十天,身體就不行。

    新皇帝,白天都得忙公務,按理說晚上他應該好好休息啊。這可是史書上有記載,說“夜間連幸數人”。那結果怎麼樣?書上也有記載,說“聖容頓減”。這個皇帝歲數也不小了啊,是早上也忙,晚上的還一個勁兒的折騰,他根本就沒好好休息過,那這身體還能好嗎??那現在咋辦呢?吃春藥繼續挺著唄。

    所以,朱常洛就進了大量的春藥。不過的春藥在過去可不這麼叫,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補藥。於是,皇帝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到後來那直接就躺在龍榻上起不來了。

    各嫌疑人都無法定罪,紅丸案最終成為歷史疑案

    紅丸案結局:沒有證據,無法定罪,最後變成了歷史疑案

    最後,我們來捋一捋所有的事,先是鄭皇貴妃獻了八大美女,使得光宗身體告急;再到崔文升開瀉藥,徹底拖垮光宗;最後是李可灼進獻仙丹,這明明就產供銷一條龍,一下子就把皇帝弄死了。

    現在作案的動機有了,所做的事情也擺在這兒,那你說這到底是不是鄭皇貴妃的陰謀呢?可是您要說是,又確實拿不出直接的證據。而當時的新皇帝朱由校呢,又才16歲,面對紅丸案的三位嫌疑人,他根本就拿不定主意,沒辦法,最後只好採用了廷議的方式來審理這次的“紅丸案”。

    這件事已經上升到廷議的地步。很明顯,這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的刑事案件,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即使使用了廷議,最終的結果還是很難決定。而在朝廷幾大派系的爭奪中的,與紅丸案有關的幾個人,最後也只是遭到了貶職,流放而已。

    很多年後,宦官當權,竟然還提拔了紅丸案中的人。而對於鄭皇貴妃並沒有任何的處理判決。朱常洛的死,到底是仙丹紅丸所致,還是因為自己縱慾偷歡,咎由自取,誰也說不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紅丸案似乎也已經塵封於紫禁城內,成為明朝的一大疑案。

  • 2 # 酒鬼丁大虎

    歷史疑案,我認為也沒有什麼陰謀,皇帝想強身健體,增強效能力,江湖術士投其所好,導致皇帝死亡,不見得是什麼毒藥,因為皇帝服用完畢還精神了好一陣,最後死掉了。

    不知道是慢性毒藥,還是功能有所好轉,過分透支體力,給累死了!

    總體來說,歷史疑案,基本無法解釋真相!

  • 3 # 黑白文史mcn

    紅丸案是明朝三大奇案之一,有人說紅丸是春藥,也有人說紅丸是用處女經血製成,那到底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明末三大迷案之“紅丸案”始末

    “明光宗朱常洛到底是因何而死的?“紅丸案”為何成為迷案”?

    紅丸案,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光宗服後死去。有人懷疑是神宗的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眾矣。

    朱常洛即位,鄭貴妃擔心朱常洛會因前嫌而報復自己,採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勾結朱常洛所寵幸的李選侍,請求朱常洛立李選侍為皇后,李選侍則投桃報李,請朱常洛封鄭貴妃為皇太后;一是向朱常洛進獻美女,以取悅於朱常洛。朱常洛對於鄭貴妃送來的美女,照單全收。據《明史 》的說法,鄭貴妃送來的美女數目是8名;《明史紀事本末》說是4名。但無論如何,喜愛美色的朱常洛面對美女,自然是夜夜縱樂。本來就因為生活壓抑而虛弱的身體,驟然要承擔如此多的政事,又貪戀美色,“退朝內宴,以女樂承應”,“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是基 本上累垮了。到八月初十日,身體就不行了,召醫官陳璽診視。八月十二日,一心想做一個好皇帝的朱常洛拖著病體接見大臣。大臣們見到皇帝形容憔悴,“聖容頓減”。

    一天夜裡,內廷送來了一道緊急公函,原來是泰昌帝有病亂投醫,昨天竟擅自斥退太醫院醫官,而請內侍崔文升給他看病。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陰虛腎竭,還以為是邪熱內蘊,下了一副洩火通便的猛藥。結果,朱常洛一宿腹瀉三十餘次,危在旦夕。這下子,闖了大禍,朝廷上唇槍舌劍,吵聲罵聲不絕於耳。

    這次亂用藥嚴重損害了朱常洛的健康,到八月十六日,光宗傳旨:“朕以頭目眩暈,四肢軟弱,不能動履,待宣御醫。”病情已經嚴重到需要臥床休息的地步了。皇帝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到八月十七日,他再召太醫官及閣部諸臣,說:“朕日食無一盂粥,申旦不寐,奈何?”已經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眼看病危了。

    正值此時,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仙方稱能治皇帝的病,被方從哲等斥退。不想這事被皇帝知道了,已經知道自己病危且對太醫完全失去信心的泰昌皇帝像溺水之人見到救命稻草一樣,不顧大臣勸阻,堅決要服藥。

    到八月三十日中午,李可灼進一粒紅丸,泰昌皇帝服用後,自覺症狀明顯改善。“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明史•韓爌傳》)日晡(申時,下午3~5時),李可灼又進一丸。

    次日(九月初一)卯時,泰昌帝駕崩。這天,他繼承皇位整一個月。

    天啟二年(1622年),朝廷將崔文升發遣南京,將李可灼遣戍邊疆。

    關於泰昌帝的死因,有人說是服紅丸而死

    也有人說與紅丸無關;有人說舊病未愈,有人說是勞累所致;有人說是惑於女寵,是鄭貴妃有意加害;有人說是用藥差誤。有的大臣因李可灼進紅丸功,議“賞錢”;有的大臣以“李可灼罪不容誅”,議“罰俸一年”;有的大臣以“可灼非醫官,且非知藥知脈者”議上,將其遣戍;直到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上《三朝要典》,遂免可灼遣戍。李可灼這個案子,一直爭吵了八年,成為天啟朝黨爭的題目之一。

    紅丸到底是什麼,這也是一個引起爭議的問題。

    有人認為,李可灼進的“紅色丸藥”就是紅鉛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藥。春藥屬於熱藥,皇帝陰寒大洩,以火制水,是對症下藥。李可灼把春藥當補藥進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後塵而已,只不過他時運不佳。

    也有人認為,那紅色丸藥是道家所鍊金丹。用救命金丹來對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則名利雙收。

    據記載,這紅丸製法極點苛刻:須取童女初度月事盛於金銀器傍邊,加上夜半第一滴露水、再參與烏梅連煮七次。然後參與松香、沒藥、辰砂、南蠻松脂、尿粉等物拌和均勻,以火提煉七七四十九日,終究才構成固體,製成丸藥製品。

    依據《明實錄》記載:從嘉靖二十六年二月到四十三年正月,嘉靖從全國各地挑選了1080名11到14歲少女,這些沒有成年的小姑娘,後來都成為了嘉靖假造紅丸後的“藥渣”。嘉靖指令她們不得進食,只能吃桑、飲露水。有些人在吃下催經藥物發生血崩而逝世,還有一些宮女在被取走經血以後,被殺人滅口,後宮成了她們的墳場,不抵禦就只能等死。

    三百餘年來,史學家設想了種種答案,但沒有一種令人信服,因此紅丸一案成了千古之謎。

    有更多精彩回答,如:胡雪巖臨死前說“白虎勿近”白虎是什麼?西遊記女兒國真的有嗎?青樓女子生活?日本“帝銀事件”?阿房宮有多大?“試婚格格”是什麼?等有趣的歷史問答?請關注@黑白史 ,帶你瞭解歷史的故事。

  • 4 # 讀史自省

    紅丸案,與梃擊案、移宮案是明朝宮廷三大疑案。這三起事件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紅丸案的錯綜複雜

    紅丸案的主角是泰昌皇帝朱常洛,其實紅丸案,並不是單一的案件,它是梃擊案的延續。其實案件的起因就是關於萬曆皇帝繼承人問題的鬥爭,也是明朝的國本之爭。

    (圖為泰昌皇帝朱常洛)

    梃擊案的過程是這樣的,明朝的禮制是皇長子繼承皇位,當時萬曆皇帝,比較喜歡他與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想立福王為太子。然而卻遭到了各方面勢力的阻撓,於是鄭貴妃瘋漢張差闖入太子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驚動朝廷,最終皇長子朱常洛不追究鄭貴妃的責任,梃擊案也不了了之。鄭貴妃策動梃擊事件,因東窗事發使鄭貴妃勢力大衰,萬曆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泰昌帝之死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所以習慣把他叫作泰昌帝。

    (圖為鄭貴妃)

    而鄭貴妃為了保全自己,就取悅泰昌帝,從侍女中挑選了8名能彈會唱的美姬進獻給泰昌帝。

    《國榷》記載:鄭貴妃"進侍姬八人,上疾始憊"。《罪惟錄》也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泰昌帝因過度縱慾,即位五天後就得了腹瀉之疾。泰昌帝服用了一位與鄭貴妃關係密切的太監崔文升所進的藥物,結果病情加劇。八月廿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一顆紅丸,光宗服後獲得暫時的舒適。黃昏後再食一顆,到半夜去世。此即為紅丸案。

    《明史·韓爌傳》日晡,李可灼又進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駕崩。泰昌帝之死的幾種說法

    泰昌帝的死亡,在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兇手。但是透過蛛絲馬跡,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幾大懷疑物件的:

    (泰昌皇帝朱常洛影視形象)

    給泰昌帝服瀉藥的內侍崔文升,最初曾在鄭貴妃屬下任職,後來才由鄭貴妃轉薦給泰昌帝。崔文升竟敢用瀉藥摧殘先皇,其背後必有人指使。但是史書中也沒有確切記載是鄭貴妃害死泰昌帝的。

    由於泰昌帝是服下紅丸後死的,而首輔方從哲卻在泰昌帝死去的當天,擬遺旨賞了進獻紅丸的李可灼,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有御史奏疏:從哲縱無弒君之心,卻有弒君之罪。欲辭弒之名,難免弒之實。

    泰昌帝寵妃李氏陰謀奪權。李選侍十分受泰昌帝的寵愛,李選侍一再要求皇帝立她為皇后,但是光宗始終沒有答應, 他怕李選侍一旦被冊封為皇后,她便可以透過自己撫養的朱由校,間接地控制朝政。後來移宮案中李選侍的目的暴露出來了,差點成為了,明朝的慈禧太后。

    紅丸案距今已有 三百餘年了,史學家設想了種種答案,但沒有一種令人信服,因此紅丸一案成了千古之謎。留給後人的只有無限的猜測和遐想了。

  • 5 # 小象觀魚

    “紅丸案”的發生在朝廷內外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聯絡以前發生的“梃擊案”,這件事必然又懷疑到了鄭貴妃的頭上,一些人認為崔文升進藥是受鄭貴妃指使,欲置皇上於死地,計謀未遂後李可灼又進“紅丸”,“紅丸”必是毒藥。另一些人則認為朱常洛身體本贏弱,又縱慾過度,服了崔文升的藥腹瀉後又吃了李可灼所進“紅丸”,這個“紅丸”的成分以鉛為主,副以參茸,皇上已元氣大傷,因此用藥後不堪藥性,因而歸天。可是新登基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卻草草收場了此案,將崔文升發配到南京,李可灼充了軍,罷免了未曾力阻李可灼進藥的內閣首輔方從哲。如此的處理方式又使滿朝大臣爭論不休,可是正當朱常洛的死因懸而未決之時,又一件謎案:“移宮案”發生了,於是“紅丸案”就暫時被擱在一邊,最後不了了之,成了明宮又一大疑案。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史稱晚明三大疑案。

    要準確把握“紅丸案”背後的陰謀,要三個疑案聯絡起來一塊看:

    “三案”的核心是帝位的爭奪

    圍繞帝位,各派系分別站隊,帝位之爭既各方打擊異己爭權奪利的手段,從更廣層面看,則是明朝為最大限度膨脹皇權而廢相這一制度設計的必然結果。“三案”是專制皇朝的標本,實際上反映了明朝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統治集團內鬥的殘酷,皇權的高度膨脹,讓明代的朝臣內鬥、宦官專權和後宮干政的現象都相當突出。

    “三案”除了其背後明顯的閣臣內鬥、宦官干政等制度問題,也有個人主觀方面的偶發性因素,“三案”的主觀偶發因素正是萬曆其人。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明朝十六帝當眾享國最久,他拖沓懶散不理朝政達二十年,還極為貪財,明朝經過萬曆的統治,基本已無回天之力。萬曆是生母李太后、太監馮保和首輔張居正三人塑造出來的一個皇帝。三人聯手除掉高拱,結成政治聯盟,客觀上也讓晚明有了一段政治穩定期,張居正的改革也得以推行。李太后此人出生小商人家庭,貪財喜算計,萬曆完整地繼承了這一點,而張居正能力出眾勤於政務,也讓萬曆養成了對別人的高度依賴性,對朝政沒興趣。張馮二人死後,萬曆無所顧忌,除了隨意抄大臣的家搞錢,還公開受賄,史所罕見。張居正之後對萬曆有影響的首輔申時行,此人雖然有能力也勤政,但過於精明,喜歡迎合萬曆保全自己,朝政無太大建樹。申時行之後,萬曆便躲進深宮,閣臣們見一面也難,朝政荒廢。這樣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在立儲問題上同樣猶豫不決,直接導致“三案”出現。

    萬曆不喜歡沒能生育的正宮王皇后和劉昭妃,懷上皇長子朱常洛的是他臨幸過的宮女,後冊封為王恭妃。萬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生,萬曆移愛其生母鄭貴妃。鄭貴妃相貌最好,心思聰明,萬曆愛屋及烏便想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群臣反對,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建儲之爭。萬曆為了立朱常洵為太子,先後耍了“待嫡”(強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萬曆本身都並非嫡子)和“三王並封”(朱常洛 朱常洵 朱常浩三人同封王,以示地位平等)的花樣,長期的建儲之爭把明末的朝臣分為三派:人數最多的是習於傳統禮制,保衛皇長子的正統派群臣;另一派則是站在鄭貴妃身後,一心想投機鑽營討好皇帝,人數雖不多,但是頗能迎合現任皇帝的心思;第三派則是少數幾個手握實權的重臣,以申時行為例,他們為了合乎輿情和正統派表現得無異,但關鍵時刻卻又搖擺不定。此後立儲一事,有發生了朝臣羅織罪名等許多事來,加劇了朝廷內鬥,被立為太子的朱常洛正統派視鄭貴妃一黨為敵,鄭貴妃勢力則想盡辦法鼓動萬曆廢太子,終於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站在太子一方的萬曆生母李太后去世後,次年便發生了“梃擊案”。

    圍繞帝位和門派的爭奪讓三案成了明末政治鬥爭的一個重要話題,成為所謂“忠黨”“奸黨”相互鬥爭的武器。魏忠賢上位後,又上演了“紅丸案”和“移宮案”。天啟帝上臺後,被魏忠賢和天啟的乳母客氏控制,在此前“移宮案”中被打為奸黨的魏忠賢要翻案,除了殘酷迫害東林黨和不迎合自己的大臣,還暗中編纂《三朝要典》等書,東林黨的重要人物鄒元標、高攀龍、李三才都被寫成了“三案”的罪魁禍首,楊漣和左光斗也被以“黨同伐異招權納賄”下獄,“三案”所圈定的主要人物,也都被定罪。

    崇禎帝即位伊始便消滅了魏忠賢勢力,“三案”得以平反,想當個中興英主的崇禎帝雖然較為成功地處理了很多諸如“三案”一類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是明朝大勢已去,多年積弊回天乏術。

    本屬宮廷內部事務的“三案”波及廣遠,直接關係明朝國運,是明末門戶之爭的直接體現,到了偏安一隅的南明,“三案”依舊被人利用。清軍南下之際,南明入閣輔政的馬士英,還啟用了諸如阮大鋮、楊維恆等很多崇禎時期名列逆案的人,糾結黨羽和史可法對抗,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在武昌起兵東下“清君側”,討伐馬士英等人的罪名就是他們要翻逆案、重修《三朝要典》,南明小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相互傾軋耗盡了明朝殘存的所有能量。1645年清軍消滅南明弘光政權;1646年滅南明隆武和邵武政權;1662年滅南明永曆政權,除了大順和大西殘餘的農民軍在持續抗清之外,明朝徹底從歷史上消失。

  • 6 # 風正輕搖雨自飄

    這件事情發生的很突然,在任命了幾個東林黨人擔任政府要職後一天,38歲的皇帝突然患了重病。京城充滿了關於暗殺陰謀和與此關連的宮廷密謀的謠言。

    事情的記載:皇位競爭者福王的母親鄭貴妃擔心光宗記仇,特進美女四人,原來備受冷落的光宗一時不免貪淫縱慾,宴後接連御幸宮女數人,元氣大傷,臥床不起。司禮監秉筆兼御藥房太監崔文升進大黃涼藥,光宗服後一晝夜腹瀉三四十次,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至內閣,自稱有“紅丸”仙藥。內閣大臣調查用藥效果後,認為不可輕用。李可灼透過熟識的中官向光宗啟奏並說得頭頭是道。光宗病重亂投醫,用奶調和紅丸服下,身體感覺不錯,想吃東西,恐藥力不足,光宗在黃昏又服下一丸,但不幸於次日九月初一凌晨死去,享壽三十九歲,在位僅二十九天,此即為紅丸案。

    如果說這背後有陰謀,那麼就應該是光宗死後獲得利益最大的人。光宗之死對東林黨人是極為不利的,東林黨人支援朱常洛登上皇位,正志得意滿的等待光宗慷慨地報答他們,所以不可能是東林黨人所為。

    鄭貴妃、李可灼、崔文升這樣明目張膽的做太明顯了,鄭貴妃因此事遭到東林黨人指責,李可灼下獄究問,流戍邊遠,崔文升發遣南京,參與其中的都沒有得到好處。他們的本意應該是想治好了光宗,能夠更進一步,但事與願違罷了。此時皇子年幼,更不可能參與陰謀,雖然人們總是和後來的移宮案一起談論此事,但兩件事情牽扯不到一起。

    這樣看來宮廷內外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紅丸案背後所謂陰謀值得商榷。

    拋去陰謀論,這可能就是光宗本身從備受冷落到一步登天,樂極生悲,因淫慾元氣大傷,服用瀉藥置病情加重,紅丸道家煉製,現在我們知道里面含有鉛汞硃砂等成分,健康人服用多了都會致命,何況對於如此虛弱的光宗。

    紅丸案之所以在明朝後期時時提起,搞得撲朔迷離,不過是政治場上互相攻擊的工具,也成為朝臣之間互相攻擊的題目,紅丸案真相不重要,把對手搞翻在地才最重要。

  • 7 # 真正鱷魚不哭

    明末三案本質上是文官和皇權的鬥爭,案情本身反而無足輕重,大家關心的是文官能否逼迫皇權讓步。

    紅丸案就是明光宗朱常洛當了多年苦命太子,好不容易熬死了老爹萬曆皇帝,登上皇位。但他的身體很快也撐不住了,太醫用藥一直沒有大起色。後來一個叫李可灼的小官進獻“仙丹”(紅丸),第一次光宗服用效果不錯,精神煥發,第二次服用不久就死了,僅在位一個多月。很多人懷疑這是謀殺!

    就此案而言,因為沒有人真正檢驗過紅丸究竟是什麼藥,所以也無法斷言那位進藥的李可灼究竟是什麼動機。就常理來說,李不太可能蓄意弒君,他一定明白皇帝出了意外,追究起責任他是逃不掉的,除非他是死士。而此人事後依然過得優哉遊哉,甚至還等到天啟皇帝來貶謫他,不像有堅定意志之士。

    所以更可能是一個意外,李可灼進紅丸只是投機,他也沒想到會出人命。朝廷各派都拿這說事,主要還是為了爭奪利益。

  • 8 # 初心如舊

    明宮離奇的紅丸案背後,究竟有啥陰謀?

    《紅丸案》是著名的明末《梃擊案》、《移宮案》三大迷案之一。這三件迷案,分別發生在萬曆皇帝、萬曆兒子,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孫子,明熹宗朱由校時期。

    明朝到萬曆皇帝(1573年-1620年七月)朱翊均的時候,前十年,經張居正變法,重用戚繼光等,大有中興圖強之勢,但後期,張居正被清算,新法被廢除,國家危機四伏。在東北關外,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後金,嚴重威脅明王朝統治。在北京的後宮裡,圍繞皇帝寶座,一樁樁勾心鬥角、相互拆臺的鬧劇,卻不斷上演,紅丸案就是其中之一。

    萬曆皇帝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這樣,繼位的太子朱常洛,等萬曆騰出位子,登上皇帝寶座時,已經快四十歲了。當上皇帝本來就遲,還只幹一個月,就拜拜上路了,重新整理了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爬上最高位,呆一年撒手人寰就夠短暫,沒想到朱常洛竟然十二分之一。朱常洛身體本就很差,由於常時間被邊緣化,精神空虛,成天花天酒地,縱慾無度,掏空身子,也再所不惜。朱常洛的正妃郭氏,病逝較早,但朱常洛身邊,還有四位品級低的妃子,稱作選侍。

    這年的八月末九月初,一天晚上,朱常洛突然拉稀,肚子疼得厲害,還伴著頭疼。一位叫李可灼的大臣,手裡拿一顆紅丸,進獻皇帝,自稱是祖傳秘方,百病都能治好。朱常洛看了這紅豔豔的藥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吞了下去。也別說,第二天,朱常洛果然精神煥發,紅光滿面,像換了個人。朱常洛十分高興,把李可灼大大表揚一番,叫李可灼再進獻一顆。但這第二顆卻不友好,當夜吃了,立時就疼痛難忍,拼命掙扎,御醫們全束手無策,時間不長,朱常洛就一命嗚呼了。所有人都搞不清,皇帝為啥就這麼暴斃,由此,這神秘的紅丸案,就成一個千古之迷。

    李可灼,萬曆皇帝時,任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內閣首輔方從哲曾經推薦。方從哲(?-1628年),字中涵,萬曆十一年進士,曾任國子監祭酒、吏部左侍郎。萬曆末年,出任內閣首輔。要說這紅丸案有啥陰謀?得簡單說下前面的梃擊案,這一案的核心就是皇位,也就是太子接班人選誰?

    朱常洛是長子,但萬曆中意的是,寵妃鄭貴妃所生的朱常洵,也就是後來在洛陽,被李自成殺掉的福王。

    萬曆四十三年(1615),一箇中年男人,手執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的慈慶宮,見人就打,眼看就要進入太子房間,多虧警衛及時趕到,把這人抓了起來。經刑部審問,這人真名叫張五兒,連帶出龐保、劉成兩位太監,這兩人都是鄭貴妃宮中太監,萬曆來到鄭妃宮中,把供詞摔給她,鄭貴妃忙跪下求饒,萬曆也就下令只殺掉龐保、劉成、張五兒了事。經過這件事情,鄭妃雖逃過懲處,但朱常洵當太子也就黃了。

    就紅丸案涉及的直接人物,李可灼、方從哲來看,應該是帶累的、無辜的,主要應是朱常洛太虛,紅丸本身含有汞、鉛等重金屬,朱常洛經不起這麼折騰,一下子就暴斃了。所以,“紅丸案”要說內幕,肯定與皇位繼承有關,但由於萬曆裝糊塗,不願再深究,最後也就稀裡糊塗,以殺三個替罪羊放下了這件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戶5、6月份收購小龍蝦暫養冬季賣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