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紅樓夢》裡的女人都是用什麼化妝的?
11
回覆列表
  • 1 # 粒粒七七

    《紅樓夢》裡的女人都是用什麼化妝?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好回答呢!先說說中國古代化妝品的代表,大致有:胭脂、鴨蛋粉、頭油、香囊等。這些在紅樓夢裡都有體現,比如小姐們身上的香味、胭脂等,都有描寫。下面我細細講一下胭脂。

    《紅樓夢》44回中有一段關於胭脂的描寫,說得非常形象。

    這種胭脂也不是一張,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鋪子裡賣的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上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足夠拍臉的了。”

    平兒依言妝飾,果然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哎,這個寶寶,比起女生還擅長胭脂之道,連俏平兒也得了他的秘訣,並依言而飾。不怪他老爸賈政要揍他呵!

    製作胭脂的原料,有紅藍、石榴、重絳、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豔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胭脂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石榴紅裙。不如你此時想到香菱那條被汙水弄髒的石榴裙沒?當然,也可用來製成胭脂。  

    想想紅樓的女子,再看看今天樣式繁多的化妝品。真該很慶幸的,對不女生們?

  • 2 # 風度mensuno

    脂粉在紅樓夢裡出現若干次,是那時候貴族女子的日常化妝品了,從中也可以一窺她們使用化妝品的姿態,以及生活狀態。

    在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兒理妝》中,有一段細緻的描寫:寶玉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拈了一根玉簪花棒,他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胭脂也不是成張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據說,這個玫瑰膏子的製作不是一般的複雜。從選料開始就講究異常,要於清晨將帶露初綻的玫瑰花朵摘下,選取色澤純正一致的花瓣,將其放入潔淨的石臼,慢慢舂研成漿,又以細紗製成的濾器濾去雜質,取當年新繅的白蠶絲,按胭脂缸口徑大小,壓制成圓餅狀,浸入花汁,五六天後取出,曬三四個日頭,待乾透,便製成了玫瑰胭脂。

    那時候的女子,很多時候都會自己親手“研發”自用的化妝品。大有“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慵懶和閒適,更有一種精緻個性化的審美滲透其間,如每人盛放胭脂的盒子都與胭脂品種精妙搭配。而這些胭脂的繁複製作,也映照著這些女子纏綿氤氳的寂寞春閨。

  • 3 # 白雲不勝愁

    從古至今,化妝都是女人必修的功課。現在的生產出來的隔離、粉底這些化妝品在古代並沒有。那麼古代女人都是用什麼化妝的呢?

    1.宮粉

    宮粉可是古代女人人手必備的一樣東西。主要由米粉、珍珠粉新增香料製成,原產於江南地區。白天一般略施薄粉;晚上入睡前則要塗大量宮粉於臉部、頸部、手臂,使粉和面板融為一體。據說長久使用可以使面板更加美白細膩。

    2.胭脂

    古代的胭脂相當於現在的腮紅,花開時挑選上好的花瓣經過層層工藝製成。古代婦人用的胭脂有兩種:一種加工成薄而小的花片,稱作“金華燕支”;另一種用棉線蘸取花汁製成,稱為“綿燕支”。這兩種燕支經過處理後成為脂膏。“燕支”也就寫做了“胭脂”。

    3.漚子方

    漚子方由中藥製成,再加上白糖,蜂蜜,硃砂面混合均勻裝入瓶中。用來塗抹面部和手部。和現在的護膚霜功效差不多。

    4.玉容散

    據說玉容散由16味中藥經過眾多太醫研究而製成,可以使面板更加美白滋潤,還有祛除斑點的作用。據說慈喜晚年就曾用玉容散祛除斑點。

    5.霍香散

    霍香散由藿香葉、香白芷、丁香、檀香等七味名貴中藥製成。具有祛斑美白、滋潤面板的作用。

  • 4 # 歐美音悅資訊臺

    最近呢,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化妝總造型設計楊樹雲,也在一檔綜藝節目裡,分享了當年為劇組做造型的種種幕後故事,局長聽得也是津津有味。

    楊樹雲今年已經77歲了,但他這輩子只做一件事兒,就是化妝,而他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87版《紅樓夢》。

    大家知道,在紅樓夢多達160個角色中,絕色女性就佔了三、四十個,她們都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要透過造型來區分她們,對化妝師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楊樹雲說,一開始,導演對他的要求就是:

    把《紅樓夢》化成古代婦女塗脂抹粉的生活藝術真實,不是考古、不是出土文物的再現,而是一部詩化小說的藝術形象再現。

    為了達到這樣的藝術要求,楊樹雲入組後,重讀了7遍《紅樓夢》,當時劇組裡有很多的紅學專家,他沒事就翻這些老專家們的紅學期刊,做足了功課才開始動筆。

    他先從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找到她們外在的性格特徵,再一個個加以區分,在各個環節和各個細節都不敢掉以輕心。

    楊樹雲以林黛玉和王熙鳳為代表,介紹了他是如何在她們的造型上下功夫的。

    在根據原著和對各種紅學研究的深入研讀後,楊樹雲首先畫出了林黛玉的人物造型設計手稿,試妝時,楊樹雲首先給陳曉旭摘眉毛。

    眉毛一根一根地往下拔,陳曉旭突然跟楊樹雲說:“楊老師,我不喜歡這個‘八字眉’。”

    楊樹雲笑了,說:“這不是‘八字眉’,這是‘罥煙眉’。”

    曹雪芹在書中寫道,林黛玉有“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似喜非喜的含情目”,為了這個“罥煙眉”,楊樹雲查了很多資料。

    《西京雜記》裡說到過卓文君的“遠山眉”,“淡而曲,望之如遠山”,所以這種灰青色的眉毛,是符合林黛玉的病態美和生理特徵的。

    改琦在《紅樓夢圖詠》裡,畫了一個弱柳扶風的林黛玉,沈從文跟楊樹雲說,“這就是林黛玉。”

    楊樹雲的用心設計,也得到了陳曉旭的認可。

    在拔完眉毛、梳完頭髮後,陳曉旭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說“楊老師,我終於找到了角色的感覺”。

    楊樹雲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造型細節。

    劇中,黛玉北上,到垂花門落轎,周瑞家的領著丫鬟迎接,轎子落下後,撩開簾,鏡頭不是特寫黛玉的臉,而是特寫了黛玉的手。

    楊樹雲說,他從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裡獲得靈感——賭場上寫的不是人們的臉和表情,而是所有伸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手。

    所以在妝發完畢後,楊樹雲花了兩個小時,來為陳曉旭的這雙手化妝。

    先用護手霜,再拍定妝粉,指甲前端還要塗上白色的指甲油。

    甚至,楊樹雲還為黛玉設計了一個小的銀色鑲珍珠戒指,作為她母親送的禮物,也象徵黛玉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希冀和追求。

    拍攝時,楊樹雲還在現場親自盯著監控,因為燈光打出來太楞太硬,楊樹雲還偷偷跑去要求燈光師,能不能補個反光板?

    經過這麼多的準備和努力,終於在黛玉第一次出場的鏡頭裡,呈現出了一雙令人過目難忘的纖纖玉手。

    楊樹雲還細心地考慮到,由於黛玉需要守孝三年,所以她在劇中需要化著孝妝,於是,他為黛玉設計了一根白色的簪子。

    雖然只是一顆白瓷珠,但這個簪子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有些劇迷稱之為黛玉的“生命之簪”,因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黛玉都戴著這根簪子。

    因為一直伴隨著人物直到臨終,這根簪子彷彿也有了生命。

    還有另一個經典的角色——王熙鳳,她的造型故事也是從眉毛開始的。

    《紅樓夢》裡描述王熙鳳是“柳葉吊梢眉”、“丹鳳三角眼”、“恍若神妃仙子”、“五鳳朝陽掛珠釵”。

    一開始,楊樹雲在後海掐了很多四月的小柳芽,但怎麼比劃都找不到“柳葉吊梢眉”的感覺。

    直到有天半夜,他想起了一部電影《烏鴉與麻雀》,黃宗英在裡頭的眉毛,讓他瞬間找到了靈感。

    王熙鳳的“柳葉吊梢眉”不就長這樣?

    妝面清淡,但冠壓群芳的王熙鳳,就這麼誕生了。

    聽完楊樹雲的講述,我們才知道87版《紅樓夢》就連造型背後,都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

    回想當年的經典之作,再看看現在影視劇作品裡隔三差五的穿幫,局長真是忍不住唏噓。

    現在別說手給你化兩個小時妝了,就是臉,估計也只給你畫20分鐘,就趕著讓演員上場了,為啥?因為在劇組裡分分鐘都是錢,化妝師貴,場地貴,演員的工時更貴。

    當年的人們啊,對傳統和自己的事業充滿敬畏之心,難怪能成就經典。

  • 5 # 美麗暢想2

    《紅樓夢》裡的女兒們很幸福啊。呵呵呵,化妝品可都是純天然的,用上等的玫瑰花蕊等加蜜做成的胭脂膏子當口紅,又香又甜,引得寶玉想爬到丫頭臉上去啃…搽臉的茉莉粉,薔薇硝,沖茶喝的有玫瑰露和伏苓霜…等等。寶釵常吃的冷香丸,是用十二種白色的花蕊加蜂蜜做成的,這些大觀園女兒們被這些東西養的不但美貌,而且身上都散發著花香,怪到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見到女兒心清氣爽……每天用這些東西,如果在今天她們也是走路帶香人見人愛,…

  • 6 # 少讀紅樓

    紅樓夢是為女兒作傳的,既然寫到了女性,自然不能不提妝扮,女孩子化妝的歷史由來已久,中國女性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時期就有了,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了,紅樓夢裡亦有多處文字提到了女孩化妝。

    第八回裡,寶玉去學堂前去辭黛玉,原文說:寶玉忽想起未辭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來作辭。彼時黛玉才在窗下對鏡理妝……這裡明確說到了黛玉晨起後,正在梳妝打扮,但並沒有提到黛玉都用了哪些化妝品。

    黛玉對鏡理妝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一些詩詞。北朝民歌《木蘭辭》中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北宋蘇東坡悼念亡妻的詞《江城子》中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些詩詞中的描寫,說的都是古代女子化妝時的情形。

    此前的第五回,寶玉到秦可卿房裡睡覺,提到了一處典故,也說到了古代女子的妝扮。說的是“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這個典故說的應該是晉武帝之女壽陽公主的故事。

    《太平御覽》記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梅花妝又叫落梅妝,是古代女子尤其是唐朝女子最喜歡也是最流行的妝飾,說的是女子在化妝時,於額上貼一片梅花或其他形狀的花飾,以此襯托姿容。

    二十四回裡,鴛鴦去叫寶玉,有一段關於鴛鴦妝扮的描寫:脖子上戴著花領子。寶玉便把臉湊在他脖項上,聞那香油氣,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膩不在襲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賞我吃了罷。”

    由此可見,鴛鴦也是精心化了妝的,她脖子上應該是塗抹了一種香油,嘴上抹了胭脂,而這正是寶玉的“最愛”,此前他去賈政書房,碰到金釧兒,金釧……笑道:“我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這會子可吃不吃了?”

    胭脂是紅樓夢裡提及最多的女性化妝品,寶玉辭黛玉的時候,也說過“好妹妹,等我下學再吃晚飯。和胭脂膏子也等我來再製。”可見寶玉對女孩用的胭脂是情有獨鍾的。

    那麼什麼是胭脂,胭脂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製作的呢?除了抹在嘴上,還能用在哪裡呢?四十四回平兒理妝,應該是紅樓夢裡描寫女孩化妝最詳細的情節了。

    寶玉看平兒的妝有些花了,就讓她去擦些脂粉,原文是這麼寫的:

    寶玉忙走至妝臺前,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又笑向他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

    從這一段可見女孩用來擦臉的化妝品的主要成分有兩種,一種是鉛粉,一種是紫茉莉花種,以及擦在嘴上的胭脂,統稱為“脂粉”。塗抹之後,它能讓人更白更香,還能滋潤肌膚,且易塗抹,不敷粉。

    什麼是鉛粉呢?鉛粉又叫鉛白,是古代女子用來搽臉的一種白色粉末妝物質。古詩中曾記載“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冠剪黃綃帔紫羅,薄施鉛粉畫青娥。”同時,鉛粉和胭脂等還可以作為畫畫的顏料使用。

    我們接著來看這一段文字:

    然後看見胭脂也不是成張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倒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寶玉又將盆內的一枝並蒂秋蕙用竹剪刀擷了下來,與他簪在鬢上。

    這段文字寫的是平兒往嘴上搽胭脂,現在的女孩子都叫“抹口紅”,以前沒有口紅這麼方便的化妝品,只有胭脂。

    胭脂又分為“面脂”和“口脂”,上面一段說的就是平兒用的“面脂”,這裡就是“口脂”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面脂類似於今天的水乳霜這些化妝品,口脂類似於今天的口紅、唇彩這些化妝品。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古代女子出嫁,理妝時,最後嘴裡都會含上一個紅紙片,這個紅紙片就是製作好的成張的口脂。寶玉這裡的口脂不是成張的,而是放在小盒子裡的,是他親手淘淥的胭脂膏子,是膏體的,用水化開,塗抹起來更方便。

    而且這種胭脂不僅可以搽在嘴上,還可以打在腮上,這就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腮紅”了,可見古代的胭脂比現在的口紅功能要多,現代的口紅可不能往腮上抹。

    這種胭脂可以讓人看起來更美,更香豔,而且噴噴香,女孩子都喜歡,所以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黛玉發現寶玉腮上的胭脂時,他曾說“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剛替他們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點兒。”

    胭脂又叫“燕脂”,有一種說法是燕脂源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故名燕脂。還有一種說法是胭脂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的古稱)妝飾臉面,以此得名。

    不管是哪一種起源,都可見胭脂這種女性妝粉悠久的歷史。

    除了胭脂,女孩子裝飾,還有佩飾,這個原文對王熙鳳的描寫很詳細,可以作為女子妝飾的代表進行分析。黛玉進賈府一回,這些描寫王熙鳳脖頸以上的裝飾:“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

    由此可知,古代貴族女子,頭髮是有髮型的,且配以簪環等飾品,脖子上一般也會戴金鎖、項圈、麒麟等飾品。鳳釵、金簪、瓔珞等配飾,都是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常戴之物,秦可卿死亡刪節中曾提到“遺簪”,迎春戴的“金絲鳳”,平兒手上的“鐲子”等物,都是女子必備的飾品。

    除了這些,額外的還有文中提到的時新花卉,比如寶玉剪下來給平兒戴傷的並蒂秋蕙,應該是一種比較名貴的花,這一點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有直接文字描寫。我們且看原文:

    李紈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興,倒進來了。我只當還沒梳頭呢,才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說,一面碧月早捧過一個大荷葉式的翡翠盤子來,裡面盛著各色的折枝菊花。賈母便揀了一朵大紅的簪於鬢上。因回頭看見了劉姥姥,忙笑道:“過來帶花兒。”一語未完,鳳姐便拉過劉姥姥,笑道:“讓我打扮你。”說著,將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

    由此可知,除了日常的脂粉,簪環這些,古代女性還喜歡佩戴一些時新的花卉,不僅年輕女子如平兒等人喜歡,就連賈母這樣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婦女,也都喜歡佩戴,這也算是老少咸宜了。

    從平兒理妝可知,古代女子跟現代女子一樣,如果妝容亂了,是隨時都要補妝的,這是儀容,不能亂。不僅平兒,黛玉也是,黛玉她們拿劉姥姥玩笑一回,眾人笑作一團,黛玉的妝容有些亂了,寶玉就給她使了個顏色。我們且看原文:

    寶玉和黛玉使個眼色兒,黛玉會意,便走至裡間將鏡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見兩鬢略鬆了些,忙開了李紈的妝奩,拿出抿子來,對鏡抿了兩抿,仍舊收拾好了,方出來。

    因為大家玩笑,黛玉原本好好的妝容,這時候兩鬢有些鬆了,在寶玉提醒下,她就去了李紈房裡,用了李紈妝奩中的抿子,把頭髮重新又收拾好了。

    那麼什麼是抿子呢?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是梳子,不完全是這樣,這個抿子是古代女性抹頭油時用的小刷子,這屬於化妝用具了。李紈這樣青春喪偶,不怎麼化妝的女性都有妝奩,寶釵黛玉等人可想而知了。

    其實不僅黛玉用過李紈的妝奩,後文尤氏也用過李紈的妝奩,我們且看原文:

    李紈忙命素雲來取自己的妝奩。素雲一面取來,一面將自己的胭粉拿來,笑道:“我們奶奶就少這個。奶奶不嫌髒,這是我的,能著用些。”李紈道:“我雖沒有,你就該往姑娘們那裡取去。……”尤氏笑道:“這又何妨。自來我凡過來,誰的沒使過,今日忽然又嫌髒了?”……銀蝶上來忙代為卸去腕鐲戒指……

    這裡說的是尤氏理妝,從對話裡可知,尤氏在理妝時是不大講究的,很多人的妝奩脂粉她都用過,且她佩戴的有鐲子和戒指等物,也是古代女性妝扮的“標配”,湘雲也曾送襲人等人戒指,平兒、湘雲等人也都有金鐲子,寶釵也曾戴貴妃賜的紅麝串。

    從丫鬟口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李紈雖有妝奩,但其實並沒有多少脂粉。因為她是寡婦,只宜清淨守節,素面素衣,不能打扮的太豔麗。而黛釵三春這些未出閣的女孩,以及她們身邊的丫鬟,衣服妝扮則明顯要鮮豔的多。

    那麼賈府這麼多女孩,脂粉都哪來的呢?除了寶玉偶爾淘淥的胭脂膏子,其實很多女孩的脂粉,都是從外面買的,是寶玉所說的“市賣的胭脂”,這一點在探春理家一回提到了。

    五十六回探春說道,她們每月的頭油脂粉要花二兩銀子,這二兩銀子夠劉姥姥一家生活一個月!可見在古代,大家小姐用的化妝品已經是奢侈品了。當然,探春這話的意思是說費用重疊,而且買來的胭脂,都是以次充好的,不是正經貨。可見,古代的化妝品,已經有假貨了。

    賈府女孩們用的脂粉,其實不用額外出錢,都是官中報銷統一發放的,我們看平兒是怎麼說的:

    平兒笑道:“這有個原故:姑娘們所用的這些東西,自然是該有分例。每月買辦買了,令女人們各房交與我們收管,不過預備姑娘們使用就罷了,沒有一個我們天天各人拿錢找人買頭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頭買辦總領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與我們的。

    像賈府這樣的豪門貴族,小姐丫鬟眾多,如果都私自買脂粉,就亂了套了,只能透過官中,集中採購,然後按需分發,但這些買辦從姑娘們用的脂粉裡,都能貪銀子,可見油水之大。

    說到油,探春說頭油,這也是古代女性的化妝品之一,前面說的黛玉用抿子攏頭髮,這個抿子就是女子用來刷頭油的化妝工具。古代女性在頭髮上刷頭油,是為了固定頭髮,使之不亂。

    我們看古裝劇會發現,以前的女性頭髮都梳的非常好看,且一絲不亂,大多都是用了頭油的緣故,就固定頭髮的作用來看,頭油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定型啫喱水,它不僅能夠使頭髮一整天不鬆散,且還能讓頭髮有光澤,更美觀。

    寶玉生日時,湘雲就曾說: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寶玉與蔣玉菡等人吃酒時,蔣玉菡也曾說: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由此可知,桂花油是古代女子常用的一種頭油。

    在漢代之前,頭油的原料主要取自動物脂肪,如豬脂等,通使西域之後,胡麻引種入中國,於是胡麻(即芝麻)所制的香油,就成了頭油的主要原料。前面說道寶玉聞鴛鴦脖子上的香油,應該就是抹的這種油。

    現在想想,如果我們用香油來當頭油,還往脖子上抹,是不是覺得怪怪的?現在的女性化妝品中的油,如橄欖油等,一般都是用在面部,當作卸妝油來使了,其實如果用來護髮,也是非常好的。

    說到頭髮,古代女性洗頭也不像我們現在那麼方便,都有高階的洗髮水,原文五十八回,說到了芳官洗頭。寶玉讓襲人拿東西給芳官用,襲人就去屋裡拿了洗頭的東西出來。

    說著,便起身至那屋裡取了一瓶花露油並些雞卵、香皂、頭繩之類,叫一個婆子來送給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鬧了。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古代女子洗頭的東西有:花露油、雞蛋、香皂、頭繩。這是女子洗髮必備的四樣東西。

    花露油,應該跟桂花油一樣,是頭油,洗頭之後用的;雞卵就是雞蛋,雞蛋清可以用來洗頭,蛋清中有頭髮生長所需要的核黃素、尼克酸等微量元素,是一種很好養分。洗頭時將蛋清均勻地塗抹在頭髮上,輕輕按摩,對頭髮大有好處。

    頭繩自然是扎頭髮用的,現在用頭繩的女性少了,以前貧窮的時候,女孩都是用頭繩扎頭髮。《白毛女》中就說到楊白勞給女兒買了一截紅頭繩,這在以前,是女孩最喜歡的頭飾。

    香皂自然是用來洗臉的,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洗面奶。湘雲第一次進賈府時,就說到了用香皂洗臉的情節。黛玉和湘雲洗了臉,翠縷端了水要潑,寶玉攔下了,原文有這樣的情節:紫鵑遞過香皂去,寶玉道:“這盆裡的就不少,不用搓了。”再洗了兩把,便要手巾。

    可見古代女子洗臉,用的都是香皂。香皂最早出現在宋代,可以用來清除面板上的汙垢、油脂等,清潔能力比一般洗面奶都要強。香皂在今天,最大的作用,也許就是用來洗手了。

    說到手,就不能不說指甲,指甲也是女孩妝扮的重要部位,神奇的是,紅樓夢裡就已經有人染指甲了。原文五十一回,晴雯生病,寶玉請大夫來看,原文有這樣一段話:那大夫見這隻手上有兩根指甲,足有三寸長,尚有金鳳花染的通紅的痕跡,便忙回過頭來。

    從這段話裡可知,晴雯是染指甲的,且是大紅指甲,用的材料是金鳳花。金鳳花生長在熱帶地區,屬於薔薇目,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入藥,種子是有名的中藥,有活血通經的效果。

    現在女孩染指甲用的自然都是指甲油,什麼顏色的都有,什麼形狀都能做,美其名曰“美甲”。小時候,農村女孩子喜歡用一種植物染指甲,她們叫“指甲花”,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種叫“美洲商陸”的植物,汁水是紫紅色的,根和果實都是有毒的,但根可入藥。

    可能比較少的是關於女性眉毛和耳飾的描寫,黛玉進賈府時,寶玉說黛玉“眉尖若蹙”,又解釋為“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這裡提到的“黛”即是古代女子用來描眉的化妝品,現在女孩子都有“眉筆”。

    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詩句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粉黛指的是女子用的化妝品,代指年輕貌美女子。還有唐代朱慶餘“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說的也是女子描眉的情形。

    關於女性耳飾,比較顯眼的是寶玉生日時,對芳官的描寫,我們且看原文:

    頭上眉額編著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一根鵝卵粗細的總辮,拖在腦後。右耳眼內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

    這段話裡,說到了芳官的髮型,以及她戴的耳墜,竟然左右不一樣,右耳是一個小於塞子,這應該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耳釘;左耳卻掛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紅耳墜,也是新鮮有趣。由此可知,這些女孩應該也都是描眉戴耳飾的。

    綜上,我們看,古代女子的化妝品,還真不少啊,從頭髮妝扮到指甲,什麼化妝品都有。佩戴的飾品,諸如簪環、鐲子、戒指等,以及時新花卉,無所不有;用於面部和口部的脂粉,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買現成的;耳部有耳飾,描眉有黛;脖子上掛的金鎖、項圈、麒麟等不一而足;就是洗臉、洗頭都有專門的香皂、雞蛋、頭油、頭繩等,都是全套的。

    現在的女孩有化妝盒,古代的女子有梳妝檯,有妝奩,化妝品一樣不比現在的女性少。甚至於以前的手工做出來的脂粉,比現在的很多化妝品要好太多了。

  • 7 # 潤楊的紅樓筆記

    《紅樓夢》裡的女孩子個個有妝奩,每個人都有很多化妝品。她們“雲髻峨峨,修眉聯娟”,她們略施粉黛,人面桃花。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紅樓夢》裡的化妝品。

    頭油

    大觀園裡的女孩子無論主子還是丫頭都用頭油。最常用的是桂花油,其次是花露油。

    寶玉生日時,湘雲的酒令就是: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

    蔣玉菡說酒令時也說道: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

    可見當時常用的是桂花油。

    芳官洗頭,襲人給她拿出來花露油。這花露油應該跟桂花油一樣,是頭油,洗髮之後用的。

    香粉

    大觀園裡常用的香粉是鉛粉和茉莉粉,稍好一點的是銀硝更好一點兒的是薔薇硝。薔薇硝還有有治療春癬的作用。

    蕊官託春燕送一包薔薇硝給芳官。當春燕把薔薇硝交給芳官的時候,偏巧被賈環撞見,賈環伸著頭瞧了一瞧,又聞得一股清香,便要討一點送給彩雲。芳官心中因是蕊官之贈,不肯給賈環,要拿自己的薔薇硝給賈環,偏巧自己的不見了,就另拿了一包茉莉粉來搪塞。

    賈環得了硝,興興頭頭來找彩雲。賈環【嘻嘻向彩雲道:"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檫臉。你常說,薔薇硝擦癬,比外頭的銀硝強。你且看看,可是這個?"彩雲開啟一看,嗤的一聲笑了,說道:"你和誰要來的?"賈環便將方才之事說了。彩雲笑道:"這是他們在哄你這鄉老呢。這不是硝,這是茉莉粉。】

    因這茉莉粉替去薔薇硝,趙姨娘到怡紅院和芳官大鬧一場。

    怡紅院裡的粉在平兒理妝一回有描寫。

    寶玉忙走至妝臺前,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又笑向他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胭脂

    大觀園裡最會做胭脂的要屬寶玉。寶玉曾經在放學後給黛玉做胭脂;還經常給丫頭淘漉胭脂膏子,偶爾還沾臉上一小塊,有時會被黛玉發現。

    大觀園裡的胭脂可以當口紅也可以當腮紅。

    胭脂也不是成張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倒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美甲

    醫生給晴雯看病時,發現晴雯有兩根指甲,足有三寸長,尚有金鳳花染的通紅的痕跡。看來大觀園的女孩子用金鳳花染紅指甲,達到美甲的目的。

    畫眉

    紅樓夢裡雖然沒有寫眉筆,也沒有寫如何畫眉,但是寶玉一見黛玉就說,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

    古代對眉毛非常重視,新媳婦婚後要問夫君“畫眉深淺入時無”,眉毛的妝容有很多種。例如黛玉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鳳姐的“兩彎柳葉吊梢眉”;探春“俊眼修眉”。

    大觀園的女孩子們透過畫眉和塗脂抹粉達到“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效果。

  • 8 # ld依荷聽雨

    我是依荷聽雨,看到這個題目,想起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他在書中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看著這些文字,把《紅樓夢》中的女子都想一遍,符合生命化妝的,好象只有黛玉一人。

    小時候的黛玉只是聰明清秀,稍大點,就是“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的少女。寫黛玉的美,雪芹用盡心機。他給黛玉高貴的出身,寫她痴情如湘妃,神態似西施,舉止如飛燕,情愁似易安,勇敢如鶯鶯,聰慧絕倫勝比干。雪芹賦予黛玉一顆比凡間聖人還多一竅的心,讓她有機會去體會兒女真情,讓她在大觀園中去體會生命與自然的融合,去體會大觀園中一草一木,一風一語,併為之動情,為之吟詠歌唱。黛玉為燕子留門,教鸚鵡唸詩,為殘荷求情……這樣的黛玉,本身就是一首詩。我都不知道用什麼文字讚美她。讚美黛玉的文字,我最喜西園主人的評點。他這樣評點黛玉的形象:“林顰卿者,外家寄食,煢煢孑身,園居瀟湘館內,花處姊妹叢中,寶釵有其豔而不能得其嬌,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雲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韻,寶琴有其美麗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鳳姐有其麗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

    黛玉才貌絕倒天下裙釵,而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性情又讓她為世俗所不容。何況她還違背傳統理念,與紫鵑情如姐妹,與寶玉心靈相通?黛玉的敏感悲情和寶玉一樣,來源於一份對天地萬物草木生靈的共情與悲憫。他們都是自然之子,都有一顆赤子之心,都是一樣的不合適宜,不被世人理解,不被世俗所容。只有他們,才互相懂得,因為感同身受,所以才會一起賦詩、一起葬花,一起為落紅流淚。正因為如此,寶黛的前世今生都因此情而證心,成就知己之愛。也正因為如此,黛玉成為大觀園女兒之美與純淨的代表。代表理想世界的大觀園被毀,大觀園純淨與美好總要遭到玷汙。既不為世俗所容,那就與大觀園一起毀滅。黛玉淚盡而夭亡,正如她的詩一樣。黛玉用生命維護她聖潔的美和純真的情,而寶玉,最終也懸崖撒手,通靈寶玉也迴歸青埂峰下。

    用生命化妝的黛玉,化出性純情專,成功的讓古今讀者為她折服,為她傾倒。用生命化妝的雪芹,寫出一流文字,成功的得到讀者超越時空的理解和共鳴。

  • 9 # 洛洛文化

    自古至今,女人從未停止追尋美膩的腳步婀娜,從原始遺址壁畫上妝點的痕跡到戰國以焦柳枝畫眉,再延續到唐朝盛行的鵝黃和粟米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研磨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等。而追溯到離近代最近的清朝妝品和妝法,則可從《紅樓夢》擇取幾例窺其迷離真容……

    茉莉粉寶玉忙走至妝臺前,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又笑向他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

    紫茉莉,俗稱白粉花,地雷花。曬過的花籽除殼將白芯剝出,磨碎兌以珍珠、金箔、銀箔、麝香、龍腦香等細末過篩後於玉簪苞中蒸制陰乾。或灌於玉簪花苞中,函盛瓷盒內,養出經久香氣,此粉能祛斑、養顏且馥香無比。

    胭脂膏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鋪子裡賣的胭脂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裡,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豔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採擷初綻“紅藍花”以石臼玉杵反覆杵槌,用細紗濾汁液,入蒸餾花露。再入牛髓、豬胰等物熬製,使其溶為稠密潤滑的胭脂膏;或取玫瑰嫩苞一瓣瓣地挑揀出砂紅之色,淘洗陰乾加白礬磨汁濾淨佐以純花露,把裁製好的蠶綿五六層疊浸其中,十餘天后待其飽滿汁厚而蒸出,隔玻璃晾曬即成。用時,小指蘸水取胭脂化開,或用玉搔頭於胭脂綿上一轉,以點唇。其中甜香濃澤不必說。

    薔薇硝史湘雲犯了"杏斑癬",向薛寶釵眾人尋討得薔薇硝,賈環靠近來瞧,聞到一股清香,就從靴筒掏出紙來道"哥哥,給我一半。"香氛的它魅力還在於既清癬又美膚。

    野薔薇花搗碎以香料、花油等材料燻蒸,曬乾後碾成粉末與銀硝礦粉混合,這藥妝抹在臉上,能袪癬止癢,活絡美肌。

    澡豆和香皂紅樓夢一節吃完蒸螃蟹後,鳳姐隨聲喚丫鬟呈上來"菊花葉、桂花蕊薰的綠豆麵子"滌手,浴洗後皎潔留香。

    澡豆可用豆麵子與檀香、龍腦、丁香、佐上桃花等鮮花乾貨碾碎成粉末,再兌入珍珠粉等名貴粉屑,洗手淨面皆可。進階到清朝香皂大行於世它是用雞蛋清、豆屑、蜂蜜等與皂莢肉及白芷、白附子、白殭蠶等多味草藥並香料調和,形成凝團;或用研磨豬胰配香料熬時入砂糖,以純鹼代豆屑,熔融後壓制成球塊狀,製成純天然“胰子”。能淨白除垢,使肌膚潤膩生香。

    這幾枚清潔保養兩不誤,既"護膚"又"美膚"還有"顏值氣質"的天然妝品,真是"色香味"俱全。看上述精湛絕倫的內造點滴,儼然已醉倒其中……有歌曰:"如果能重來,我想回古代"……

    慚愧淺嘗輒止,然感君一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有注意力嚴重不集中的孩子,爸爸媽媽們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