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小專家

    同學,你需要了解一下「語法術語」到底是怎麼來的——語法術語是語言學家根據語言的自然規律總結而產生的,而並不是語言學家一拍腦子隨便制定出的規則。當然,在發現規律之後,就會在教學環節中變成一種強制性的規則,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規則”是沒有理據可循的。

    對於動詞的及物性這一語法特徵而言,其劃分標準在不同語言間往往具有相似性語義已經可以帶來很強的提示功能,一般可以按照漢語母語者的思路去推測英語動詞的及物性。比如“吃”,一般而言後面必須要接某種食物,這就意味著英語eat是及物動詞(“我吃了”這種高度基於語境的例句不在考慮範圍內,看的是一般通法)。又比如“跑”,漢語中也很難找到後接賓語的現象(“跑路”屬於非正式用法,“跑車”是一種車而非動賓結構),這就意味著run(指“跑”時)是不及物動詞。(但還是要跟著語義走,run指“經營”則及物)

    至於有些比較亂的地方(可能是題主的困惑點)出現在短語動詞上(可以嘗試把短語動詞當成一個單詞中間分開的形式看待,而不是動詞+介詞這種由兩部分組成的)。比如take作“拿”、“採取”等解釋時為及物動詞,但對於take on“呈現”這種短語動詞,一般就會把這個take比較籠統地分析成不及物動詞——實際上,take on和take+on字面義“拿上來”(雖然也沒有這麼用的)沒有關係,即take on是一個整體。而至於原本不及物動詞變短語動詞時,這種字面義和實際義的差異會更明顯,如run across可按字面理解為“跑過”,也可按短語動詞理解為“偶遇”,兩者都是合法的,但“跑過”明顯由兩部分組成(或者稱為“動詞短語”,不是短語動詞,名稱有點繞),而短語動詞“偶遇”則可以看作是一個單詞。

    所以,撇開常見動詞(如go, take, get等)附帶的一連串短語動詞外,在及物性方面真正要死記硬背的只有少數個例。如漢語中可以直接說“參與某事”,但英語中participate必須要接in構成動詞短語,儘管participate本身就是指“參與”。

    P.S.但必須要提醒一點,用漢語語義和用法來推測英語及物性時,由於漢語動詞在主動、被動、使動三者之間常常沒有任何標記地活用,而被動(看上去)可以使及物變不及物,使動則可使不及物變及物,需要根據語境來判斷動詞的語態,這也會導致似乎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邊界又變得很模糊了——所以積累英語語感還是很必要的。以及,英語中有少數可以比較籠統地稱為“兼及物動詞”的東西,比如He breaks the glass和The glass breaks,都是合法的,但解釋起來比較麻煩,這裡不多探討,後者涉及的情況一般還是用被動態來說比較恰當些。

  • 2 # 外語那點事

    及物動詞(vt)和不及物動詞(vi)可以直接死記硬背,但是如果你按照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即使你不背及物動詞(vt)和不及物動詞(vi)的區別,你仍然會知道哪些動詞是及物動詞(vt),哪些動詞是不及物動詞(vi)。

    及物動詞:vt

    不及物動詞:vi

    這是它們在字典上面的符號。

    英語學的不好的同學不會注意到這兩種動詞的區別,英語學的一般般的同學有可能會去死記硬背這兩個動詞的符號。

    但是及物動詞(vt)和不及物動詞(vi)到底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呢?

    vt及物動詞,可以直接跟賓語,動詞的用法比較簡單,幾乎沒有相關的片語短語和固定搭配。

    vi不及物動詞,不可以直接跟賓語,如果要跟賓語就必須和介詞搭配所以相關的片語短語和固定搭配非常的多,意思也複雜。

    在高中階段我們知道背單詞是一定要背片語短語和固定搭配的,單詞的範圍就是3500詞,範圍很小,可是算上片語短語和固定搭配就達到了1.5萬個以上。

    在你有背片語短語和固定搭配的情況下,其實你不知道什麼是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你知道一個動詞的用法裡面有很多複雜的片語短語固定用法的結構,你自然就懂得這個動詞是不及物動詞了。

    在有記憶片語短語和固定用法的情況下,即使你不知道不及物動詞的概念,你只需要知道它的用法,在考試的時候你就不會做錯了。考試主要考的就是這些動詞和藉詞在搭配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意識變化,從理解以及搭配的準確度上去考察你的知識掌握程度。

    對於成績特別一般的同學,我們給出來的策略是:

    先背單詞背單詞的時候,只要知道一個單詞,是不是動詞就行。然後再背片語短語和固定用法,透過掌握好動詞的用法,避免死記硬背。

    片語短語和固定用法方面推薦背《高中英語1.5萬考點》。高考真題中出現的各種片語短語和固定用法,包括但不僅限於動詞的用法,命中率超過98%。

    而且是在08年上市以後,內容不更新的情況下,連續13年保持98%的穩定命中率。72頁的紅色本子,可以用睡眠記憶法2個月背完一輪。然後迴圈複習,記住50%就能過130,記住80%就有機會突破140。

  • 3 # 散木17

    學英語背詞性,背及物不及物都是最笨的方法。這東西也要背難怪大家學外語這麼累。這是根本無需背的東西。掌握句法結構,掌握各成分之間的關係,一眼就看出它是及物還是不及物,比如:He persuaded me to give up smoking. 他勸我戒菸。謂語動詞persuaded後面有賓語,那麼它就是及物動詞。

    再比如:He is swimming across the river. 這句話中,謂語動詞is swimming沒有賓語,所以它就不是及物動詞。

    那麼怎麼判斷有沒有賓語呢。超級簡單。你看謂語動詞後面的成分能不能被what代替就可以了。如果能被what代替,那就是賓語,如果不能,那就不是賓語,而是狀語。

    比如:I ca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I forgot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這句話中主句謂語動詞came後面就不是賓語,因為我們不能把to school換成what,說成來什麼。但可以換成where,說成來到哪裡。

    再比如:I saw a man stealing a wallet from an old lady. 這句話中的謂語動詞saw後面的成分就可以被what代替。因為我們可以說,看到了什麼。

    所以,不要花時間背及物不及物,要花時間研究句子結構。

  • 4 # 中小學心理教育

    還有些動詞的及物動詞語義和不及物動詞語義不同,比如pronounce做及物動詞的時候有「發…的音」和「宣佈、宣告」兩個意思,但是在做不及物動詞的時候,只能是「宣判、斷定」的意思。

    對於大多數動詞來說,如果它有及物與不及物兩種用法,語義基本上還是一致的,像上面的pronounce那樣及物的語義和不及物的語義有重大差別的都是因為這是個多義詞——而且pronounce的「發音」和「宣判」兩個語義也是有聯絡的,可以說「發音」是本義,「宣判」是引申義。

    大多數動詞,根據中文語義基本上就能判斷及物不及物,也就是說這個詞義在中文裡面是及物的,那麼對應的英文單詞也就是及物的,不及物同理。但是也有少數例外,比如:doubt是「懷疑」的意思,「懷疑」在中文裡面是可以及物,比如「我懷疑你」,也可以不及物,比如「我懷疑」,但是doubt在英文裡面只能是及物動詞,後面必須有賓語,所以「我懷疑」必須翻譯成「I doubt it」——其中的it指代前文說的某件事。

    小結:想要判斷是否為及物動詞,可根據中文詞義判斷。

    2.

    如果是在上下文當中,其實可以根據有無賓語、如何加賓語來判斷。所謂及物動詞,是一定要加賓語的;所謂不及物動詞,是不能直接加賓語的——如果要加賓語,只能先加介詞,然後再加賓語。

    SVi + PO = SVto(動詞和介片語成動詞片語)

    He looked after me. = He + look after + me.

    SVi + PO = SViC(PO做動詞補語) He looked after me. = He + looked + after me.

    所以在上下文中,後面直接加了賓語的自然就是及物動詞,後面沒有賓語以及先加了介詞再加賓語的就是不及物動詞。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在於很多時間動詞和賓語中間有一些其他的插入性成分會影響判斷,僅舉一例:

    A person who agrees to serve as mediator between two warring factions at the

  • 5 # 赤老師教外語

    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多讀多看多積累。

    好像死記硬背很厲害的樣子,不要動不動就死記硬背。要靈活運用。

    況且,很多時候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可以相互轉化。

    背,不如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止於至善,這句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