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待退休人員

    三期四期都是無法治癒的,只能等死。公證遺囑繼承,不要相信那些說自己活了十年的,都是雞湯。十個癌九個死,還有一個不是癌。

  • 2 # 健康身心1

    自身因素很重要!切除病燥點,後期就是化療,!都是消耗體力能量的,如果及時調理補充能量恢復體力,注意營養能量滿足,良好心態,可能就康復,這一節點過去了!

  • 3 # 腫瘤專家姜爭

    臨床上,大部分早期直腸癌患者,病灶較小時,往往是無明顯症狀的,可能是在體檢做腸鏡時發現,或者出現了輕微便血、腹瀉的情況就診時發現,如果已經有明顯的便血、排便次數增加、黏液膿血便等情況,病情發展多已到中晚期。

    當腸鏡下發現腫物,懷疑直腸癌時,需透過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腫瘤標誌物)、查體(直腸指檢)、影像學檢查(直腸核磁、全腹及胸部增強CT、鋇劑灌腸、PET-CT等)、病理活檢等來確診,同時明確直腸癌分期。

    直腸癌分期,一般是根據【TNM】進行分期。

    其中【T】表示原發腫瘤侵犯、浸潤深度,【N】表示腫瘤是否有淋巴結轉移,【M】表示腫瘤是否有遠處轉移,可參考下圖,一般分為4期,即Ⅰ、Ⅱ、Ⅲ、Ⅳ期,準確的分期可以瞭解腫瘤進展,同時制定最佳治療方案,以及指導預後。

    對於臨床零期、Ⅰ期直腸癌,醫生在告知患者及家屬時,多會說是早期直腸癌,或者零期也被稱為原位癌,此時腫瘤細胞侷限在直腸壁黏膜,未出現擴散,癌腫浸潤深度未到直腸壁肌層,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可以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術後不需要化療,5年生存率在90%以上,復發轉移率較低,術後定期複查,做好日常護理,可長期生存。

    不過需注意,雖然早期直腸癌手術治療後,預後較好,復發轉移率較低,但也不是絕對,只是一個具體的機率,具體每個患者壽命多長,因人而異(可能受心態、環境、飲食等影響),但從臨床資料來看,大部分早期直腸癌患者壽命和普通人無異。

    對於Ⅱ期直腸癌,如果腫瘤體積較大,可能會侵犯直腸壁肌層、漿膜層,甚至腸外臨近組織、器官或穿透腹膜,但無淋巴結、遠處轉移,一般根據浸潤深度,又分為ⅡA、ⅡB期。

    Ⅱ期直腸癌可透過手術直接切除,達到根治目的,若術後病理還是Ⅱ期,可不進行放化療,定期隨訪複查即可,如果伴有高危因素,如腫瘤分化差、脈管神經浸潤、清掃淋巴結數目少於12個、切緣陽性或不明、術前有腸穿孔、腸梗阻等情況,術後需要輔助化療。

    簡單說,部分Ⅱ期發現較早,可以當早期處理,術後不需要放化療,部分Ⅱ期需要按Ⅲ期處理,尤其是T3、T4的直腸癌,首選治療方式為:術前新輔助治療+根治性手術+術後放化療,5年生存率在60%-80%,總的治療效果較好。

    但不管是哪期直腸癌,術後都有一定機率出現復發轉移,雖然早期復發機率較低,但也不能輕視,術後也要做好定期隨訪複查,以及日常飲食、生活、心態調理。

  • 4 # 胃腸吳青

    癌症的複發率並沒有精準的資料的,相比而言,早期的復發機率較低,但無法完全排除,建議患者按照醫囑接受規範化進一步治療就好。

    因為早期直腸癌術後是否會復發應結合腫瘤大小、腫瘤分期、手術切除方式、術後鞏固治療方案以及患者的體質,生活飲食護理等方面都有關,早期直腸癌手術是常用的方法,而且早期手術治療預後較好,術後只要做好各方面的防復發工作,定期檢查,是可以儘量的減少復發機率的。

  • 5 # 肛腸醫生馬秋影

    我是一名長期從事肛腸疾病診療工作的醫生,如果大家對我的醫學科普感興趣,可以點選右上方關注,謝謝!早期直腸癌到底是哪一期?

    目前,國際上最為通用的惡性腫瘤分期系統是TNM分期(*T:腫瘤原發灶的情況;N:淋巴結受累情況;M:是否存在轉移)。

    根據這個標準,T,N,M確定後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總的分期,即I期,II期,III期,IV期等。如下圖所示:

    Ⅰ期,IIA期就是早期直腸癌,這個時期癌組織限於粘膜層或粘膜層下(T1、T2),並且沒有淋巴結轉移(N0)。

    直腸癌分期與患者的生存時間息息相關,正如下表所示,不同分期的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有著巨大的差別,結腸癌和直腸癌Ⅰ期5年生存率分別為92%和87%;而其Ⅳ期的5年生存率就分別只有11%和12%了。

    術後復發機率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難治的,因為它易擴散和轉移。

    做過手術的直腸癌患者,約有30%-50%會出現腫瘤復發的情況,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等等。但總的來說,腫瘤本身的分期和分化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早期直腸癌患者們來說,早期的病變和高分化的癌瘤術後復發轉移的機率較小,只要接受標準化的治療,根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術後2-3年是複發率最高的時期,定期複查,檢測術後情況才能有效防範復發

    1、術後建議每3個月複查一次,一共複查2年,聽從醫生建議,大概需要查CEA、Ca19-9等;術後2-5年,可以每半年複查一次。

    2、術後3個月或者半年進行首次CT複查,其後每年複查一次。

    3、術後半年內還要做腸鏡,其後每年都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 6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2018年5月5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直腸癌的存活率,不僅與腫瘤的分期有關,而且與腫瘤的組織學分類也有很大關係。至於能存活多久,目前尚無定論。醫學上只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術後治療效果。

    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後,不管分期如何,總的五年生存率都有65%左右,而早期直腸癌術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80%-90%。

    這裡以一組資料圖分析:

    據大樣本臨床資料分析,直腸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分別為:Ⅰ期93%,ⅡA期85%,ⅡB期72%,ⅢA期83%,ⅢB期64%,ⅢC期44%,Ⅳ期8%。

    也就是說,早期直腸癌,若是不出什麼意外,存活5年還是大機率的事情。5年之後沒有復發,可以定性為臨床治癒,以後只要定期複查就可以長期生存。

    既然是早期直腸癌,那麼也就意味著,腫瘤未出現周圍侵犯和遠處轉移,生存率就要看腫瘤的組織學分類。常見直腸癌的組織分類為管狀腺癌和乳頭狀腺癌;腺鱗癌較少見;未分化癌更少見。

    如果是腺癌,經多個醫療中心的大樣本臨床研究,以上的生存率是配合術後化療的出來的。術後輔助化療能明顯提高早期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化療後複發率很低。腸癌的化療,並沒有想象中可怕,很少會掉頭髮,不會疼痛。比較多見的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而已,不用太過擔心。和壽命增加比起來,化療的一些不良反應,完全可忽略掉!

    如果為後兩種,那麼術後預後會非常差,有大機率復發可能。

  • 7 # 腫瘤專科醫生

    直腸癌早期?這通常是指1期和2期,能活多長時間?如果積極規範治療的話(為什麼要強調規範治療?因為治療不規範的現象不少見,比如,手術,放療,化療沒有合理安排,甚至有的把應該做的放療沒做,術前或術後輔助放化療做得不規範等),早期直腸癌有可能治癒,也就是說,可以長期生存。當然,沒有說百分之百,是說有可能,而且機率也不低,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影響治癒機率,比如上面說的治療規範程度,比如,是否有高危復發風險因素,比如,同樣是早期,1期和2期也是不一樣的,機率上1期會更好些。

    術後復發機率大嗎?這和上面說的機率機率大嗎是一樣的意思,治癒機率大,也就是復發機率小,治癒當然就是不復發,復發就不能叫治癒。注意:儘管臨床上以五年生存率作為臨床治癒率,但真正的治癒當然是指以後都不復發,五年不復發,十年不復發,二十年不復發,可能嗎?當然可能。通常五年後復發風險機率明顯下降,復發的很少,所以為了研究統計需要,以五年大致算作是臨床治癒,但不是說,活過了五年就是肯定不會復發,這是理解錯誤。

    最後要再次強調規範治療的重要性,因為直腸癌有不少是沒有按規範來治的,比如本該術前放化療,沒有做,而是直接手術,術後本該放化療,只做了化療或什麼都沒做,有的醫生把直腸癌等同於結腸癌來治,傻傻沒分清。

  • 8 # 普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結直腸癌是常見的癌症,總的來說,直腸癌的發展速度較慢,是一種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的癌症。根據病情的早晚,直腸癌可以分為一二三四期。早期直腸癌一般指的是一期或者二期的直腸癌,三期屬於區域性晚期腫瘤,四期已經出現遠處轉移,屬於晚期癌症。

    一期直腸癌:

    這是最早期的直腸癌,腫瘤沒有浸透直腸壁,治療效果極好,單純手術切除即可,複發率和轉移的機率都非常的低,術後不需要放化療,治癒率在90%以上,治療效果非常棒。

    二期直腸癌

    二期的直腸癌,包括了T3和T4,這時候腫瘤已經侵犯了整個腸壁,甚至長到了直腸周圍的組織中,例如女性的陰道和子宮,男性的前列腺,精囊。二期直腸癌的複發率較高,按照標準的治療方案,二期直腸癌應該先做放療,等到腫瘤縮小之後,再做手術,手術後再做化療,這樣可以降低區域性複發率。如果接受這種標準化的治療方案,二期直腸癌的區域性複發率低於10%,總的5年生存率80%以上。

    總而言之,早期直腸癌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複發率和轉移率都是比較低,只要接受標準化的治療,根治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要喪失信心,聽醫生的意見,好好治療。

  • 9 # 儉德醫家

    中醫藥診療是直腸癌術後常用方法之一。近20年有關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報道較多。我們對中醫藥預防結直腸癌術後復發轉移作用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表明,與單純採用西醫常規處理相比,中醫藥能降低結直癌術後復發轉移率,改善術後患者生存質量,提高五年生存率(臨床治癒率)。其作用機理主要是增強免疫,抑殺殘存腫瘤細胞及微癌,誘導及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等,這些作用可能與調控相關基因,阻斷或調節相關通路有關。

    筆者臨床應用中醫藥辨治1、2期直腸癌早期術後掌握的主要適應症為:①病理診斷為低分化腺癌,且年齡小於60歲者;②術前癌腫較大(T3),尤其是侵犯周圍組織臟器或區域淋巴結轉移(T4)、癌栓形成者;③區域性症狀如肛門、腰骶、小腹墜脹疼痛,腹瀉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④自願並強烈要求服中藥調理者。之所以建議採用中醫藥治療,①②是因為復發轉移機率較高,治療目的是抗復發轉移,療程一般1一3年,前2年連續服藥,第3年間斷服藥。③的治療目的是控制或減輕症狀,提高病友生活質量。如果①或②患者區域性症狀嚴重者,常兼顧用藥。

    在繼承湖湘歐陽氏雜病流派第一代核心傳承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歐陽錡教授辨治結直腸癌學術經驗基礎上,筆者透過多年臨床和科研,逐漸形成對結直腸癌“先天溼熱體質,加之起居不慎,溼熱內侵腸胃,羈留不去,或嗜食辛辣油膩厚味,溼熱內生腸胃,蘊久成毒,溼熱邪毒瘀結成瘤,久則脾胃氣陰兩傷”發病、病因、病機的認識,由此提出“解毒祛溼,健脾和胃,祛瘀散結,兼顧氣陰”的治法與組方擇藥的原則,篩選總結出自擬“解毒理腸方”(臭牡丹、龍葵、黃連、法夏、陳皮、鬱金、白芍、木香、土茯苓、土貝母、石見穿、白朮、黃芪、女貞子、甘草),臨床辨證及對症加減。

    辨證方面,一般以虛、實偏重辨證為主。偏於溼熱瘀結者,加蒲黃、敗醬草等;偏於氣陰不足者,加黨參、生地等。常見對症處理如肛門小腹墜脹疼痛明顯,加隔山消、大腹皮、玄胡、烏藥等;腹瀉,加葛根、石榴皮等;納差,加麥芽、雞金等。

    臨床可根據腫瘤型別及分期加減。如低分化腺癌,可加重解毒抗癌藥如蛇舌草、半枝蓮預防復發轉移。亦可根據直腸癌轉移的好發臟器間斷性加宣肺、舒肝、壯骨、益腦之品。術前腫塊較大者,前3一6個月加重散結消瘤之藥。

    據筆者檢索的相關文獻和多年的臨床觀察,直腸癌1期及2A期(T3)中高分化腺癌,術後2一3年內的復發轉移率在10%以內;2B、C期侵襲周圍組織範圍較大者(T4)和2期低分化腺癌,復發轉移率可達30%左右。復發轉移率高低還與手術方式、施術者水平、合併病症、行為心態等多因素相關。合理的中醫藥干預和生活方式、心態情緒的指導,可降低一、二期直腸癌術後5一10%的復發轉移率。

  • 10 # 胃腸醫生廖曉彪

    直腸癌早期能活多長時間?

    醫學上判斷預後的標準不是絕對的活多長時間,而是5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衡量惡性腫瘤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指的是接受腫瘤治療5年後患者的存活比率。而直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50%以上。

    而早期直腸癌又主要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僅僅侷限在黏膜層的黏膜內癌,因為黏膜層沒有淋巴管,很少會發生淋巴結轉移,進一步發生血道或者遠處臟器轉移的可能性就更低,此類病人透過合理的治療,五年存活率遠遠高於50%。

    另外一種早期直腸癌叫黏膜下層癌,黏膜下層因為有比較豐富的脈管,所以黏膜下層癌可能可以發生淋巴結轉移或者血道轉移,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可能就是50%以上而小於黏膜內癌的五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就是指同期患者腸癌的病人有100個,其中50個以上的病人活過五年,也就是所說的治癒。

    直腸癌的治療分期不同,預後是不同的。所以,有不適症狀時儘早檢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直腸癌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直腸癌術後復發機率大嗎?

    直腸癌手術之後如果是病理型別比較良好,在 I 期、II 期的直腸癌,術後一般很少發生復發,只要術後能夠結合放療、化療以及免疫組化的生物治療,這些都可以降低手術後的復發,復發的機率在20%以下。對於病理型別分化不良以及III期、IV期的直腸癌,手術後發生復發和轉移的機會相對比較大,可能術後復發的機率會達到60%甚至80%左右。因此對於直腸癌患者來講,要想預防手術後復發,就要做到早期發現直腸癌早期診斷,診斷後及時果斷地採取一些手術治療方案,並且根據病理型別選取其他輔助治療方案,這些都有助於減少手術後的復發。

  • 11 # 普外科李家大夫

    直腸癌早期的生存期還是非常理想的。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一直倡導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早診、早治的原因。按國際抗癌聯盟(UICC)結直腸癌2017年第八版的TNM期,直腸癌早期,也叫直腸癌Ⅰ期:T1N0M0或T2N0M0的患者。

    腸癌臨床病理分期

    早期直腸癌通常是能夠手術治癒、不用化療的直腸癌,五年生存率超過90%。由此可見,腸癌術後復發機率並不大。

    但還是有10%的機會有可能術後復發,其實這也與目前醫學診斷水平的侷限性,導致直腸癌腫瘤分期錯誤有關。比如,患者實際上已經出現淋巴結的轉移,但由於未檢查發現,也就是實際上患者已經是T1-T2N1M0或 T1N2aM0的直腸癌Ⅲa期。術後當成早期直腸癌,未加以化療,結果就導致患者術後早期復發與轉移,預後不好。

    腸癌的分期與五年生存率

    由上圖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腸癌由正常細胞變成腸癌是個慢性過程,當然由腺瘤細胞進展為腸癌的過程中,往往也不是隻有一個細胞會惡變,只要腸癌的致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其他進展為腺瘤細胞一樣有進展為腸癌的風險,這也就是說,得了腸癌並根治後,我們仍然要注意避免腸癌風險因素,否則復發腸癌也不是沒有可能。

    直腸癌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就碰到過這樣的病例,有位年輕直腸癌患者是十年前做的手術,當時也是偶然機會發現早期直腸癌,及時做了區域性手術切除。手術後患者也按診療規範未做化療等術後抗癌,小夥子人不肥,但他是個媽媽男,什麼都媽媽的。他家家境非常好,有家庭性企業,平時在家他媽做主,他媳婦在家說不上話。他媽也是個極品,總覺得兒子做了癌症手術,身體虧損得厲害。天天給兒子吃靈芝雞湯、甲魚、海魚等各種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結果不但未被補好身體,反而於術後第六年出現直腸癌復發並轉移。後來雖然多方求醫,直腸癌復發也沒有活過三年就走了。教訓實在深刻!

    因此,得過直腸癌早期的患者,從體質上來說,是有直腸癌的癌症體質,相對一般人有更大風險得直腸癌。因此,早期直腸癌患者,術後要避免接觸大腸癌的風險致癌因素。減少再得癌的風險。另外,也要注意術後的病情隨訪觀察。目前腸鏡檢查是術後隨訪腸癌區域性復發最好的檢查。而糞便腸癌DNA檢測,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檢測腸癌細胞、腸腺瘤細胞的方法,有助於我們減少得腸癌或早期發現腸癌風險因素。

    總之,直腸癌早期通常是能夠治癒的,因此生存期比較理想,並且復發直腸癌的機率也非常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認前很喜歡耽美小說,現在越來越不喜歡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