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哥帶你爬山去

    越親近的人越在乎對方,越在乎對方就越容易發現對方的毛病,然後希望對方改好自己看不慣的地方,但這樣就越容易造成對方的反感,對方就會對你有所隱瞞,就會造成猜忌,猜忌越是在乎越會惡化,結果就會造成傷害······

  • 2 # 使用者5165783294946

    我最親的人,都非常愛我,他們都希望我過的幸福快樂,從沒有給過我痛苦呀,更別說折磨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的人呀?

  • 3 # Fine曾

    【我們習慣將不幸福的責任推給離我們最近的人身上】

    高一那年,是我青春叛逆期集中爆發的一年,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和我住一起,照顧我的飲食起居。

    我們兩人租住在一個三十平米左右的大單間裡,做飯的灶臺,吃飯的桌椅,兩張大床,一個大衣櫃,幾個木箱子…雜亂無章的塞滿了這個房間。功能區之間(臥室、餐廳、廚房)沒有磚牆或者木板分隔,扯塊布往上一掛就算隔開了。還好我們都不打呼嚕也不磨牙,不然肯定有人要睡不香甜。

    身在其中,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做飯的時候。因為沒有任何排氣裝置,就全靠門窗對流,煎個魚或者爆炒個菜,必定油煙滿屋。晚上睡覺的時候,你都能從被子裡聞到昨天中午飯菜的餘味。衛生間是公廁,每層一個,四戶人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十幾個人共用。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時常讓我感覺焦躁不安,要原地爆炸。比如:我在這邊做作業,奶奶就在另一旁做飯,相距不足兩米,除了空氣外就再沒別的間隔。鍋碗瓢盆碰撞時發出的雜音讓我思路全無,等飯做好了,我卻一題都還沒做完。再比如:早上上廁所,時常得在外面排隊等個五六分鐘,要進去時恨不得戴個防毒面具。

    但是,又無力改變,太清楚自己的家庭情況了。現在想想,喜歡室內設計並且現在真正進入這行的因果,就是從這裡熬出來的。

    接著,時常帶著這種焦躁不安的心情,外加學習上的壓力,我變得像一堆乾材,稍微有點火星子彈過來,立馬就著,燒的噼裡啪啦的。而愛嘮叨做事又心急的奶奶,彷彿是打火機的化身。整整一年,我們之間發生了無數次爭吵、拌嘴,大大小小的矛盾就像雷雨前的烏雲,怎麼撥都看不見一絲光明。

    甚至在內心深處我會想著:如果不是奶奶在這做飯帶我,我是不是就不用住這種地方?現在受的這些罪都是這個人帶來的…

    不過,每次吵完,我又心生愧疚,覺得自己是個狼心狗肺的人。想想:六十歲的親奶奶(身體硬朗,腿腳麻利),天天給你買菜做飯,洗衣服曬被子,你不但不感謝,還天天嫌棄她囉嗦,惹她生氣。這孫子放得可真夠孫子的……這樣愧疚感,奶奶也有,每次吵完都是她主動跟我說話,然後兩人又和好,靜靜等待下一次爭吵的爆發。

    可那時候就是好不起來,甚至有時候還吵到鄰居過來勸架。那種尷尬場面現在想想都臉紅。

    陳奕迅在《可以了》中唱到:愛與恨總是一線之隔。我想,正是那個最親的人,因為離我們最近,所以這根線也總是被彼此觸碰。但,就像公共遊泳池裡,橫在泳道間的那根串著泡沫球的救生繩,雖然隨著水波盪漾,有時不小心還絆手絆腳,影響我們暢遊。但一旦我們遊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的時候,放心大膽地去抓住那根繩子,因為它定會穩穩撐著你,並將你安全帶上岸。

  • 4 # 使用者9641504071038

    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再好的人也會有不足之處,一家人一個單位的人在一起朝夕相處共事或共同生活,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對方的短處和不足,由其是自己的親人之間,發現對方不對的地方或與自已的觀念不一致的時候,就會互相指責,批評,產生家庭矛盾。輕者生氣吵架打架,重者反目成仇,對搏公堂,老死不相往來…。有句老話叫"青官難斷家務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好多家庭矛盾真的無法分清誰對誰錯,即便能分清對錯也不能全怪那一方。

    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處理親人之間關係會怎麼樣呢!把孩子當成有獨立人格的社會上的一位朋友,你會怎樣和他(她)交流呢?把你對孩子的付出不加任何附屬條件怎麼樣?多一些勾通少一此責備就會好多了。

    其他親人之間如果變成仇恨,不如看淡一點,當成社會上一位朋友,多少還有血緣親情在不是?不要認為父母哥兄姐妹一定要為你付出多少,成人以後,別人幫助是人情,不幫是本份。親人之間說話也不能口不擇言給親人帶來傷心和痛苦。

    家庭親人親戚同樣須要互相尊重包容。說話處事同樣須要分寸。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一下,自己多擔當一些責任,對親人多一點關愛少一點責備,就會少許多痛苦和傷害,多一些溫暖和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人該怎麼選擇咖啡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