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沐霖啊
-
2 # 000Alex
首先感謝邀請。留學生活第一印象就是,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挑戰,各種第一次。第一次獨立在一個陌生環境,甚至陌生語言環境下面對生活。沒有父母幫你兜底,沒有同學甚至百度回答你的問題。但是現在回想起來,讀書期間我學到的知識反而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在讀書期間一次次的第一次,一次次的突破自己,一次次的發現自己,一次次的被社會接納,一次次的讓自己成長。還記得第一次到英國找住宿的保安幫我把30kg+行李箱搬運到頂樓的宿舍,還記得第一次朋友希臘,印度舍友。還記得第一次去學校,原來學校這麼美,比圖片還美得多。還記得第一次和tutor單獨聊,他那到處都放置書籍,並且書籍都有正在讀的標籤重點時候的震驚。還記得第一次和同學一起去預約銀行開戶,第一次去英國的超市面對看的中英文單詞,卻不知道這是什麼產品的尷尬。第一次打工被老闆罵英語差,後來第一次被老闆表揚。第一次異國他鄉想家。留學時間不長,但是卻徹底的改變了我的一生。
-
3 # 洛洛陪你看世界
1931年,美國曆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一書中提出:
“美國夢”就是夢想中的一片土地,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裕,更充實,並享有著適合其能力和成就的機會。
很小的時候,常常能在電影裡看到紐約港前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
那個時候,懵懵懂懂以為,那就是一個“美國夢”萌芽的地方,她對世界人民昭示著:每個人都可以投奔自由之洲,過上更好的生活。
直到真正出了國,慢慢的我發現留學生最怕的有兩件事.
第一,是生病,要去醫院看醫生。都說國內看病難,國外醫保多麼完善。確實,看病確實相當便宜,但真正到了醫院才知道醫生的效率有多低。
掛了號就讓你忍著痛坐那兒等,等7、8個小時都等不到醫生來,天都亮了血都流乾了傷口都黑了,最後乾脆走了算了。
第二,是突如其來的孤獨感。圈子太小,無法完全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形單影隻的狀態才是很多留學生的日常。
就我而言,我無聊的時候會自言自語講笑話給自己聽,最後覺得自己可以去演單口相聲;
坐校車的時候每次路過學校門口的那片草地,都多看那棵樹一眼,像是個萍水相逢的朋友;
我有一次和身邊的朋友聊起來孤獨感這件事,她說,這有什麼,七八十集的甄嬛傳,我也就看了20多遍吧。
所以留學生一點都不光鮮亮麗,充滿了與親人朋友離別的痛苦和與國外陌生環境的艱難融合。
關鍵是經歷了任何事情,無論狂喜或者巨悲時,你都要做好一個人獨自享受或承受的殘酷現實。
也許很多人會說,你沒有去無限接近你picture的美國夢,因為你沒有時間和能力去接觸你所面對的這個社會。
英文不夠好。
適應能力不夠強。
你依然是相對弱勢的一方。
你接觸的依然是你身邊最近的超市,最近的電影院。
你最熟悉的還是當初和你一起來美國的那個人。
在美國這個melting pot裡,人們很難很找到平衡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留學生覺得自己孤獨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到了快畢業的時候,我們開始面臨就業問題,和“留下”還是“回國”的抉擇。
美國看似為每個人提供了均等的獲取成功和實現自我的機會,其實能給到中國學生的機會並沒有那麼多。
找工作的時候,尋找一份能夠提供工作簽證的工作,是最主要的問題。
在很多次電話面試中,面試官告訴你,你非常適合這個職位,但當面試官得知你是留學生時,果斷結束了談話。
最後我們也漸漸練就“好生氣哦,可是還要一直保持圍笑”的本領。
對任何國家來說,當經濟狀況不好時,僱主都會優先選擇本國公民。
尤其是近幾年,美國的經濟始終不景氣,在這種背景之下,美國官方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力保本華人民的就業,而國際留學生的就業只能排在其次,甚至因此而被犧牲。
很多公司不願意或者沒能力再為國際留學生申請工作簽證,當一些僱主在招聘時公開表示不招募留學生,這對留學生來說無疑都是一個打擊。
留學的大染缸會把我們染成不同的顏色。
但是我身邊大多數的朋友就好像那部講述華裔家庭生活的美劇《初來乍到》一樣,歷經著闖蕩異鄉的艱辛,也面臨著未來的困境與抉擇。
父母除了提供金錢上的支援,能幫助的其他事情其實少之又少。
無論你是誰,大部分時候,都不得不獨自面對這個龐大而複雜的世界。
上世紀1990年前後,中國開始掀起了一股出國潮。
然而十年過去,進入20世紀,美國卻陷入失落的十年,中國則進入崛起和快速發展的十年。
但有趣的是,在過去十年中,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卻快速增長,並在2010年躍為目前在美國際留學生中最龐大的一個群體。
忽然間,我們有了一份從未體驗過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獨立感,也有了一份作客他鄉,不必履行當地居民義務責任的特權。
處在中美兩不受制的社會真空地帶,
一方面享受著空前的“自由”,
一方面滋長著尋找自己在這個大舞臺上合適位置的焦灼。
到了近幾年,駱家輝、林書豪的成功為“美國夢”增添了更多的個人註腳:不論階級出身,只要努力奮鬥,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其實對於漂洋過海的留學生而言,海外紮根並不是那麼容易。
離開父母和家鄉,獨自開始的“美國夢”是漫長的奮鬥過程。
即使是那些真正留下的少數人,也有不少在主流社會的石縫中生存。
當馬雲在納斯達克敲響開市的鐘聲,在美國的華人們彷彿再次感到只要站在這片土地上就俯瞰了世界。
然而,虛華背後,真正屬於我們的世界卻只有一隅。
所以留學生的美國夢裡,不管它是不是浮躁的,浮華的,甚至浮誇的,它永遠離不開“孤獨”、“獨立”和“成長”的必修課。
走的時候是苦的,回憶是甜的,想起是酸的。
沒有什麼值不值得,沒辦法,但你不能回頭。
-
4 # 牛小歪
為了鍍金混個海歸名號並且家境優越的留學生活比較好過一點,但也只限於不入流的高中與社群學院,正規本科及研究生是學業一關也混不過去的。真心要學點東西,無論是否準備回國,留學生生活總體是相當艱苦的。以學業為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平均八十分以下,即等級B以下就不能畢業,到了期限請你走人。前年,因學業問題,美國就清退了8000多中國各級留學生。自費留學,家境只是中上的,一年四五十萬的費用也不輕鬆!書中自有黃金屋~你本科績點很好,拿到全獎,除了學費生活費,幾年下來買部中檔車沒有問題。
-
5 # 小海龜港灣
作為英國留學生 留學3年總體感悟如下
1 克服孤獨。
2 學會做飯
3 論文壓力大
4 不要跟華人一起混
5 多旅遊 多讀書
6 多去參加party
7 圖書館健身房佔據你的50%以上的生活
8 想畢業沒那麼容易
9 真的能學到東西
10 讀書第一天,就要考慮回國和還是留下並且早做準備
海龜港灣 袁傑
-
6 # 木沐休
留學國外,要向清末民初志士提倡的那樣“師夷長技以制夷”,學好本領,回因報效國家,關健在回,回則利國利民,不回則與賣國投降一般。
-
7 # 藤博士留學
1、孤獨
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課學習,就不知道該幹什麼。大學教育很獨立,選不同的課,碰到不同的同學。上完課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溝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幾個中國同學。更多的留學生,身邊沒有深交的同國籍朋友,加上週圍是個陌生的語言環境,難打進別人的圈子,容易產生自卑感和邊緣感。久而久之,難以排遣的寂寞讓他們變得很孤僻。孤獨的環境中,最需要親友的關心。處理得好的人,單調的生活成了學習的最佳環境。
2、學業
寬進嚴出高淘汰讓人崩潰
在,許多學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還有的學科甚至高達40%,成績不及格,也就失去了畢業的機會。這給許多揹負著親人朋友深切期望、遠涉重洋來到海外求學的學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出去之前,要做好準備,吃苦的準備,接受壓力的準備。
3、語言
國內學的英語出國用不上
語言的障礙,也給很多留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英國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個賣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聽很難聽懂。而我們在國內學的大多是美國發音,但在英國的普通生活中,常見的卻是五花八門的口音。分析不同國家英語有差異。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留學生,需要融入當地文化,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這又給只學了標準英語的留學生帶來了困難。
4、文化
中國乖學生被認為沒出息
在中國,老師一般強調權威的結論;但在英國,老師則強調論證過程。英國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如果留學生出國之前,能有系統的培訓,告訴他們到國外可能遇到的情況,讓他們有所準備,那他們將可能少走許多彎路。
現實的壓力面前,留學生們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態:出去前客觀看待,出去後從容面對,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會也應該積極引導,去除光環,也減少壓力,迴歸它應有的本位!
-
8 # 皮皮皮爾森先生
我跟你一樣,我是去加拿大留學的,下個月就走。人都是群居動物,哪有人天生喜歡孤獨?但是出了國你會發現,還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好,再國外,騙你的都是華人。自己一個人有時間看看書,學學習,孤獨了就跟家裡影片一下,挺好的,也缺少了很多鬧心事啊
-
9 # 蔓莓愛游泳
以美國為例,在你畢業拿到證書後,將影印件和領事館網站上要求的其他檔案快遞給紐約總領事館相關部門,其中必須附有回國機票的影印件證明。申請日期必須在你回國機票生效之日的前三個月內寄給領事館,寄早了也同樣不受理。在大約40天之內領事館會把留學生回國證明的正副本寄回給你。回國後副本保留好,正本及其影印件、以及成績單拿去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翻譯後提交申請,大概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就能拿到國家認證證書了 。不過以上一切前提就是你在回國之前在當地總領事館辦理了留學生回國證明,並在回國後一年內遞交認證申請,如果這兩個條件您已經不滿足的話就沒可能了
-
10 # 義哥說教育
留學生在不同的國家的生存狀態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有些國家允許留學生打工,有些國家不允許留學生打工,有的國家在限制留學生打工時間,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那我就來說說我的經歷吧,我是2016年在美國訪學和兩個讀碩士留學生共租一棟別墅,下面我就來說說他們的生活狀態。
第一,學習時間跟我合租的兩個學生專業,分別是小學教育和心理學,兩個都是剛剛一年級過來讀碩士的,有一個是預科班。他們每天作息時間都非常有規律,每天早上大概七點多鐘就會乘公交學校,因為當地的公交車只要有這個大學的學生證和員工卡,就可以免費乘坐,所以他們一般都會趕早晨七點多鐘的公交車到學校,晚上一般是8點左右回家,也就是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在學校。
第二,飲食習慣留學生大部分對於美國的飲食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習慣,一般來講在美國的頭一兩個月可能還能吃一點,漢堡,pizza,火腿腸等等這樣一些食物,但是時間一長就都覺得不行了。所以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會自己做飯,特別是這種在校外租房子住的學生都會自己做飯,但是每天由於學習的時間又很長,學業很緊張。他們吃飯的,一般都會在前一天晚上將第2天中午的飯做好,然後早晨去學校的時候做成盒飯,中午熱一熱就吃了,應該說還是比較辛苦的。
第三,學業壓力在美國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課前閱讀,在美國讀書,一般老師不會講特別多的東西,都需要學生提前將所學的內容學習好,然後在課堂上主要是進行討論式教學。所以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講,特別是中國的學生壓力非常大,一個星期讀的書的頁數大概是三五百頁這個樣子。再次就是各種測試非常多,在美國讀書,幾乎就是三天一小考,5天一大考,這得考出來指的是小論文,每天幾乎都會有各種小論文要求,所以跟我合租的學生幾乎每天晚上八九點回來之後還要寫,到晚上12:00~ 1:00都是非常正常的。
-
11 # JOHOME全球房產
英國不太瞭解,倒是比較清楚加拿大溫哥華的。
在溫哥華,早上可以吃煎餅果子喝豆漿,奶茶店也是很多的,想喝什麼點什麼。
溫哥華的華人比較多,作為大型的移民城市,溫哥華,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美食聚集地了。
基本每個超市都能買到中餐的一些必備調料...沒辦法,畢竟大型中國城。我在國外的時候,還真沒怎麼因為我的中國胃發愁過。
這裡你能吃到各個國家的正宗美食,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的日料韓餐越南粉不提,溫哥華還有道地的義大利菜,法國菜,印度菜,中東菜,希臘菜,泰國菜,南美菜......如果你是一個美食家,那你的味蕾絕對不會無聊。
讀書的話,建議你在大一大二就思考好一個問題 - 四/五年之後,你是想工作還是想讀研做學術?一定要思考清楚,因為這對你之後的大學安排很重要。
如果準備做學術,那我非常以及及其的不建議你打工 - 除非是進實驗室給導師幫忙這種能套關係又科研相關的工作。
打工是非常耽誤學習的時間和經歷的,而且也會因為繁忙的schedule錯過每週和教室親密會晤的時間 - 畢竟和教授關係不鐵,成績不好,你的研究生學校也不會太好看的。
至於準備畢業就工作的朋友們,入學之後志願者做起來,最好是能參與到組織工作當中的志願者工作,然後大二之後就開始找起來Co-op(實習),這個是一定不能錯過的東西,有沒有Co-op經歷基本直接決定你畢業後找工作的困難度和找到的工作的質量。
有的人可能沒畢業就已經拿到了return offer,不得不說省時省力。
人際關係相處,我看很多人提到並說外華人在場不要和朋友說中文,也有人噴這一點 - 但我覺得這個分場合。
比如你在餐廳和你朋友吃飯,旁邊很多本地人外華人,那無所謂的,你說你的也不會有人在意,這種時候兩個華人說英語反而才怪怪的。
但是!如果是小組作業,組裡有外華人在的話,最好是不要說中文。
原因很簡單,你設身處地想一想,你如果和兩個印度人組隊,或者兩個南韓人組隊,他們倆嘰裡呱啦用母語說了一通把你晾在一邊你是什麼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就算說的不好,也要努力說,這邊大部分的人都還蠻包容的,起碼會禮貌的聽你想說什麼。
小組作業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隨機組隊碰到豬隊友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當幸運之神降臨,你遇到了人生中最合拍最給力的隊友之後,請不要放過他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一起拿課一起繼續爽下去好麼!
希望你留學快樂吧!
今年9月份即將去英國留學,雖然學校還沒選,但一些學校的offer已經拿到。準備了幾年,突然到了這個時候開始了恐慌,心裡無比的矛盾。又想出去看看,但又害怕一個未知的生活。
回覆列表
如果你是問疫情期間的生活,作為一名歐洲留學生我自己拍了一個vlog可以參考一下。當然如果問日常,那就是該上課上課該休息休息,大學真的課業很重,週末做做兼職。或者休息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去去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