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Zzjame
-
2 # 小小思維家
誤區1:為了攀比選擇興趣班
許多家長覺得別的孩子學這麼多,那我的孩子不學會不會有點丟臉。於是,報著攀比的心態,為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殊不知,根據孩子的實際興趣愛好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選擇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誤區2:隨著孩子的“三分鐘”熱度進行報班和退班
許多孩子看著電視上別的小朋友們表演唱歌自己也會想去學唱歌,看著別人彈鋼琴很厲害自己也很想去彈鋼琴。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往往只是出現了“三分鐘”熱度,而並不是真正的興趣。
誤區3:忽視孩子的年齡,要求過高
孩子的學習效果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效果不同。應該先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層的特點,放慢學習程序,循序漸進。
誤區4:興趣班如同趕場,累了孩子,苦了父母
有的孩子週末一天下來,比平時去幼兒園上課還要忙。適當減少孩子的興趣班數量,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容易讓孩子感到疲勞、膩味,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不願再學習。
誤區5:父母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1、報的興趣班越多越好。很多媽媽本著學得越多越好,朝著打造一個全能型孩子的目標去給孩子報班,英語、畫畫、唱歌、彈琴、跳舞、樂高、跆拳道、機器人……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把孩子塞滿,結果呢?
2、人比人氣死人。給孩子報班,不是為了學知識,也沒根據自身孩子的特點能力和愛好,而是跟身邊的小朋友比拼,盲目追趕。同學報什麼,就跟著報什麼。
3、只看廣告不看療效。興趣班名目繁多,鼓吹得天花亂墜,只一味看廣告,而沒有深入瞭解和體驗,虛有其表,導致孩子學習寸步難行,等於沒學。
4、沒有規劃沒有耐心,亂點兵,這個月學一個,沒有看到效果,下個月重新報另外一個……
5、為了選名師名機構,千里迢迢趕場,把父母和孩子都搞得特別累,結果孩子精力透支,提不了神,也學不進去。
解決方案:
1、制定長期的計劃
從學業需要及孩子長期發展來選興趣班,建議興趣、能力與學業相結合。
2、勞逸結合,搭配得當。
比如選一個學業相關的如英語,因為關係到將來學習、考試等等,也跟日常社交有密切相關;
選一個興趣特長的,比如畫畫或者音樂,將來有一技之長傍身;
選一門戶外活動的,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有助於身體發育。
……
3、要穩定,有耐心,不要三天兩頭換一次。
我有個朋友,家裡小孩學二胡,二胡難學難精,學了一年之後依然沒有起色,媽媽說要不放棄了吧,爸爸堅持學下去,到第二年終於入門,順利過級。
4、要看方法。
如何挖掘孩子的興趣,順勢引導,而不是填鴨式、強迫式。
5、並不是所有的名師名機構就好。
也不要輕易看表面廣告。瞭解多一點,看機構和實際的操作,比如是否一對一,是一對少,還是一對多,這個非常關鍵,有的機構是一個老師對二三十名學生,實際上跟學校教室差不多,面對這種多學生興趣班,老師能夠分攤到孩子的關注實際上少得可憐。另外就是看體驗課和實際課程,有的體驗課一套,實際課一套,嚴重縮水
6、多聽朋友家長和孩子的口碑。
熟人口碑往往比廣告更靠譜。
-
4 # 愛心談育兒
對於孩子參加興趣班的事情,通常會有這樣幾個誤區:
第一,聽別人說教得好,盲目聽信。
有的家長會因為聽信別的家長的話,就輕易給孩子報興趣班,結果學了幾天,孩子不喜歡就再也不願意去了。
第二,為了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有的家長會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那個條件去學,就希望孩子能夠圓夢,不去管孩子的興趣在哪兒,有沒有這方面的條件。
第三,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在《遇見幸福》中女主角問爸爸:你知道我為什麼二十幾歲就結婚,想早一點兒離開這個家嗎?為什麼你想讓我上大學,我就非得上職專嗎?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就讓我跳舞,講故事,接著就聽著大家誇我,多漂亮啊!跳得多好!感覺象個小丑,只為了滿足你們的虛榮心。
總之,要想孩子能夠真的願意去學,一定要與孩子溝通好,並且找到學習的目標,我的孩子在學習國畫,老師說:要背古文的經典,古詩增加文化,會對繪畫有更好的理解,要會寫毛筆字,在題款時用,我們要孩子學習初期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認真學習,傳承這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找到好老師不容易,找到一位能夠既教給孩子做人,又教孩子才藝的老師更難!
在給孩子選擇老師時,一定要了解老師的人品和脾氣,有的老師真的很有才,可是,在教孩子時沒有好方法,只有批評,孩子沒了興趣,全是壓力,想要堅持下來就不容易。所以,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一定要有一個大的目標,選擇一位有德有才的老師,才能為孩子打下好的基礎,真喜歡一項才能,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學習!
回覆列表
大多數父母都會給孩子報興趣班,希望藉此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下面就來看看興趣班常見的誤區。
誤區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 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 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誤區2:報太多興趣班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週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週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後他可能對什麼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專案。孩子如果在哪個專案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
誤區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 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於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 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