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峰山人
-
2 # 驚叫網
要找到適合的高效學習方法,首先要理清什麼是高效學習和高效學習方法,這不是一個概念。
高效學習是把學習效率最大化的意思,是一個體系,它包含了:
9個把握和1個養成1、9個把握
時間的把握(什麼時間學習或者學什麼效率最高,大腦記憶黃金期等等)、環境的把握(比如25度的室溫最適合學習,怎樣的燈光最適合學習,最能集中精力的學習地點,甚至是地點的切換等等)、狀態的把握(集中注意力的專心程度,身體狀況的變化,學習的意欲、動機和動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等),還有諸如學習方法的把握,學習技巧的把握(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不是一回事,更偏向於記憶技巧),學習過程的把握,目標計劃的把握,能力的把握,最後是情緒的把握(限於篇幅,這裡都不一一介紹了)。
2、1個養成
學習習慣的養成,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
也就是說,高效學習方法只是高效學習體系中的一個點或者說一個面。
什麼是高效學習方法?
高效學習方法,通俗點來說,就是“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記住並理解大量的知識,並保證得以活用的方法”,而簡單說的話,就是“把最根本的學習步驟——輸入和輸出、還有反覆學,同時能融入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學習無非是理解,記憶和活用,所以本質上就是記憶的3步驟:刺激(知識的輸入,可透過強化”五感“的刺激,更快更多地接收情報資訊)——>儲存(記憶,用輸出+反覆來“真”理解—不要看似懂了,但是實際考試時又做不來了,和變成長期記憶)——>想起(經大腦整理分類儲存的知識,在要用到時能迅速拿出來用,透過關鍵詞備忘錄、筆記,聯想等一些方法能想起起來更容易)。
像我們都熟知的“高效的“費曼學習方法”只是”知識輸出”方法的一種,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是學習技巧,而不能稱為學習方法,而類似費曼的輸出方法還有很多。
還有番茄時間管理法等也只是學習技巧的一種。
其他諸如看,讀、聽、寫等都只是基本的學習方式,也稱不上學習方法。
所以,高效學習方法必須具有的條件就是如上所述,“輸入和輸出、還有反覆學,同時能融入學習過程中的方法”,輸入和輸出可同時做,也可分開做,但是必須是“輸入”完,馬上接著“輸出”。
推薦一些簡單的高效學習方法
所以最簡單的高效學習方法就是
1)“邊看、邊讀、邊把看到的重要內容在紙上亂寫,同樣一段內容重複多次”(看·聽是學習方式上的輸入——進入大腦,想起·朗讀·抄寫是學習方式上的輸出-從大腦中出來,看聽讀寫同時做)。
或者看一遍後,切換成朗讀一遍,同時想起重要內容記下等都屬於高效學習的方法。
2)看完一段課文後,再看第二遍時,遮住標題以下的內容,想起要點,想不起來在回頭閱讀,再想起,沒問題時,看書,把重要的地方大聲讀幾遍。
3)最推薦的是索尼腦科學研究所的大腦科學家的茂木健一郎(1962年~,ソニ(索尼)ーコンピュータサイエンス研究所上級研究員、東アジア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開發的倍受好評的高效學習法「鶴の恩返し勉強法」(白鶴報恩學習法)。
步驟:
1)首先從教材上移開雙眼,回想剛才看的內容,邊理解邊寫下內容的要點。
2)然後邊看著寫下的內容要點,邊大聲朗讀出來(或者使用記憶獵豹記憶輔助儀輕聲跟讀模擬原聲的大聲朗讀刺激聽覺,可獲得同樣的效果),重複多次,並在其他紙上寫下來。
3)要點是邊大聲讀出來的同時記下文字內容,重複多遍。
這種方法是透過看聽讀,理解、想起、和寫的各方式的並用,刺激到各種和記憶相關的神經迴路,同時能做到輸入和輸出和反覆,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
-
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目前學習方法非常的多,如果再具體到不同的學科,又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針對性的學習方法。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適合所有人的。比如就預習來說,大多數人普遍認為預習是必要的,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方法。但我就曾看到有的高考狀元,說他從來不預習。確實如果課堂效率非常的高,不用預習也照樣可以取的非常好的成績。
我在做音樂學習法研究的時候也發現,這種學習方法對有的孩子幫助和提升非常的大,但也有部分孩子效果平平。後來,我們對這些孩子進行天賦測評,發現效果好的孩子,音樂天賦都普遍不錯,而那些效果平平的孩子,音樂天賦很一般。可見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跟孩子的天賦相匹配,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很快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整體來說,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
4 # 優學優考策略
在我看來高效學習方法有三個關鍵詞:基礎、專心、堅持。
首先是基礎。打好知識基礎是能力提升的前提,主要涵蓋基礎知識的吸收理解和知識體系的構建。
要實現第一點,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必要的,不理解的就要及時問。此外還需要在課下透過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加深理解,習慣用這一個知識點去解題,歸納出由一個知識點演化出的各種型別的題目,作為自己解題時的知識儲備。
然後就是知識網路的架構。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老師所講內容和自己的理解畫出本節的知識結構(推薦樹形結構),也可以看一些輔導書給出的框架做參考。這不僅是我們複習的好資料,在做題時也能幫助我們快速搜尋到相關的知識。
其次是專心。不僅是在課堂上要做到專心,在做題時更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保持思維的連貫性。很多時候做題做得慢不是因為缺少思路,而在於做題時總是走神,等回過神來時又要從頭想起,浪費了很多時間。可能剛開始會覺得這件事很困難,但時間一久,這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再來是堅持。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方法人人都懂,談方法經驗起來一個個滔滔不絕,但能將這些做法貫穿始終的卻沒有幾個,有的甚至連第一步都沒有邁出去過。而那些邁出第一步的,又有多少人堅持到了最後?很多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以為收不到成果而放棄,而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每天堅持甩手三百下的簡單動作,只有柏拉圖堅持到了最後,這也是他能成為古希臘先賢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想說,其實沒有什麼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5 # 格格240997714
借樓來說一下我的高效學習方法吧,我給它起一名叫“錯題學習法”。
我不跟你扯照著這方法你的名次能一下靠前幾十名,但我敢跟你說,這個方法一定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取得最大的進步。
這個學習方法的內涵其實是你學習時間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做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也就是做錯題),與其大費周章搞題海戰術,不如集中時間跟精力專攻錯題,因為把所有的錯題都做對做會,還用搞題海戰術嗎?還怕學習成績上不去嗎?
所以,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錯題整理,但是傳統手抄整理錯題的方式,不僅給學生加負,而且學生們未來抄錯題而抄錯題,以致於讓錯題本流於形式,效果一般。
重視錯題是對的,但起了反效果就不對了,而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工具!好的工具能讓整理錯題更高效,讓學習開掛!
推薦一款予見錯題本APP,這款APP作為整理錯題的一款工具類APP。
(順手貼上下載地址,去應用市場直接搜也行:
https://xianyi.yujiankj.com/app/D.html?ID=TT24
它的核心是拿手機把做錯的題拍一下就能上傳,並且所有錯題按科分類整理,一目瞭然,以前花一晚上抄錯題,而現在動動手指只要幾秒就能整理好錯題;
而且,這款APP很驚喜的一點是它自帶塗抹降噪功能,拍出來的錯題就像掃描過一樣,非常高畫質,卷很乾淨;說實話,比起自己手抄整齊多了,看著舒爽了,自然想多看好幾眼~
另外,這款APP還支援錯題列印功能,可以把錯題庫裡的錯題勾選列印成冊,方便孩子反覆練習~
都說學習使人進步,但一個好的學習工具能讓學習開掛!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候需要好的學習工具做載體。大家可以試試這款予見錯題本APP,興許真能改變點什麼,不要放棄每個機會。
-
6 # 萬飄
教育: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上北大清華?方法很重要
棲心源 2019-06-25 10:27:34幾年前,我開始發現,儘管老師花了大量時間幫助學生為即將到來的考試作準備,鼓勵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卻經常萬分沮喪地看到,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每當學生表現不佳時,老師總是自責"我還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好?"有一次,老師決定問問學生,他們都是如何學習的。結論卻非常令人恐慌。有些學生說,他們只是看看書本(畫外音:他們只是兩眼瞪著書本而已);有些學生說他們會抄一遍書本(畫外音:他們只是逐字逐句地抄下每一頁的字,而根本不去理會其中的含義);還有的學生直接承認他們沒怎麼學習(畫外音:他們根本就記不起明天還有場考試)。
上名校其實也沒有那麼難,關鍵是教孩子如何真正學習。
第一步,先通讀書本(一次一頁),然後與自己的家人或是學習夥伴分享自己的閱讀內容
將一頁書的內容展示給孩子看。接著和孩子一起讀完這一整頁書,然後讓他向你儘可能多地複述一下剛才讀過的內容。實驗時學生們驚訝地看著老師,好像老師瘋了一樣。他們說一起讀書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還需要記住其中的內容。上帝啊,孩子們在家"看看他們的書本"時,你就想想他們都是怎麼幹的吧。他們告訴老師他們真的只是"看"書而已,而沒有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對老師來說,這種事只有沒腦子的人才會幹得出;對孩子來說,這是理所當然,應該理解的。不管怎麼說,老師還是堅持讓孩子們互相向鄰座講述儘可能多的資訊。當他們結束後,老師建議大家一起再來讀一次。既然學生們已經知道了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記住儘可能多的內容。當學生們第二次轉向鄰座的時候,他們互相分享資訊內容的情況有了顯著的好轉。
學生們瞭解到,學習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先通讀書本(一次一頁),然後與自己的家人或是學習夥伴分享自己的閱讀內容。如果孩子很難找到人陪自己一起學習,他們可以靠自己採取同樣的策略:先通讀一頁書的一半,然後找張白紙簡略寫下他們能記住的關鍵資訊;然後再開啟那頁,看看自己記住了多少內容;如果有漏掉的或者沒有正確記下來的內容,就著重標出來,一遍一遍地記,直到所有的關鍵點都能正確地寫到白紙上。要堅持用這種辦法記下書上的所有內容。
第二步:儘可能多地使用顏色、圖畫來突出重點
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地回憶內容。比如,如果一個孩子正在學習有關歷史戰爭的內容,他們就應該用同一種顏色的筆標出某一場戰爭的名字以及所有與之相關的內容。例如,有關鴉片戰爭內容都應該統一標成藍色,有解放戰爭則標成紅色。當學生回憶有解放戰爭的內容時,他們只需要回憶那些他標記過的紅色資訊即可,任何跟藍色有關的內容都不會與紅色內容混淆。
如果學生正在學習需要按時間順序排序的內容,比如魯迅的作品或者一位偉人一生的大事記,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在每張卡片上寫下一個重要事件,然後混在一起,自己試著在地板上或者桌子上把它們排出一個正確順序。
第三步:讓學習的過程變得其樂無窮
父母可以把關鍵內容寫好,放在抽水馬桶旁邊,放在牛奶盒上面,放在襪子抽屜裡,也可以組織一次學習聚會,邀請孩子班上學習成績最優秀的孩子一起來家裡玩,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樣成績優秀,那麼就讓他和這些班級成績拔尖的學生一起相處,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朝著這一期望努力。
作為父母,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幫助孩子在家裡學習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能夠自信面對,那麼孩子也會以此為榜樣。如果我們表現得很挫敗,厭倦不已,沒有耐心,那麼我們面對的就是漫漫夜晚,對我們和孩子來說學習都成了可怕經歷。
這些學習策略看起來就像常識一樣簡單,但是我們和孩子卻都並不一定掌握。 花時間告訴孩子如何學習、記憶、理解內容,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當他們掌握了學習策略,會終生受益,更為孩子未來的名校夢夯實了地基。
-
7 # 知涯曹老師
1.先計劃後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2.先預習後聽講
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絡,有利於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預習可以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3.先複習後做作業
複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
4.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
考試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5.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鑽的體現。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6.先打好基礎後靈活思維
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記硬背了一些知識,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當然,光打好基礎還不行,還要靈活思維。要把書本上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有血有肉的知識,能發揮,能運用,能創造。
來自知涯升學
回覆列表
最好的學習方法肯定是去學校學習。其次是上培訓班。
在學校,你能有一個相對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你能接受系統的學習,你能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縱向上能得到專業教師的指導,橫向上能和同學、校友交流。能更好的發現自己和調整自己。劃重點,在有限的條件下,去最好的學校,學自己喜歡或是擅長的東西。
同樣,在輔導班裡也能實現一部分學校的功能。
舉個例子,同事和她家孩子。
我有一個同事姐姐,孩子六歲,幼兒園組織孩子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她家姑娘因為舉止大方被選為白雪公主小演員。孩子排練表現很好,說以後得夢想就是要當演員。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如何回答?
姐姐很苦惱,當然不願意啊,但是她歡呼著恭喜她家孩子找到第一個夢想,告訴全家人,把她當一個小演員,輔助她,直到完美的演出完畢。回家的路上,姐姐恭喜孩子,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問她,當演員的第一個夢想已經實現了,咱們是不是要換一個夢想了,孩子歪歪頭想想,說好。
我覺得,這簡直是教科書式的答案了。
我的這個姐姐,報了一個家長培訓班,如何培育孩子。培訓老師是留美回來的教育學博士。這個專業性無可比擬。
此外,她還跟著孩子一起報了鋼琴,英語的培訓班。有一次,我倆打著電話,她來了一句,南南,你剛才的曲子第幾段第幾個音符彈錯了。我是震驚的。
其實,無論什麼學習方法,首先是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處的條件,而後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知己才能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