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今社會上,管理層人員年齡越來越趨年輕化,眼見身邊很多人都步入了管理層,感覺越來越焦慮,心態也越來越浮躁了,對於一些基礎的工作,都提不起勁了,我也知道這種狀態不好,那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接下來該如何做呢?
9
回覆列表
  • 1 # 設計製造迷

    30歲還沒做到管理層職位的人太多了,太正常了,完全沒必要焦慮,30-35歲才是升管理層職位的高峰期。

    到了30歲,才意味著你大概只有6-7年的工作經歷,對於一些中等技術含量及以下的崗位工作來說,這幾年時間,也就剛好把自己的工作做熟、做精通,而對於某些崗位,甚至才剛剛入門,比如本人所從事的家電行業和技術工種為例,30歲一般也就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工程師,35歲左右才漸入佳境,所以本人也是到了33歲才升遷技術管理崗位,這已經算比較幸運的。本人負責研發部門的時候,對於招聘開發工程師,一般要求至少5年以上工作經驗,對於招聘高階工程師,則至少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驗。那些做了兩、三年就說能獨擋一面的、做了三、五年就說非常精通的,一般我都不會給他超過十分鐘面試時間,就被禮貌性地打發回家(請輕噴!)。對於一些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或工種就更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了,像汽車、航空、軍工等行業的核心職位,比如研發工程師,如果只有幾年的經驗,連入門都可能算不上,更別說精通了,所以說,30歲未成為管理層再正常不過。

    其實真沒必要被網上各種雞湯以及所謂的技巧、捷徑所幹擾,被一些急功近利的風氣所感染,應該一門心思放在工作上,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把基礎學好、學精,加薪、升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技術沒學精,想早了也沒有用。

    在此,也糾正一些認為非要成為管理層才算有成就的觀念,在實際職場當中,很多公司和很多部門職位,只要業務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即使不成為管理層,也一樣有很大作為,一樣可以獲得很高的收入,比如銷售人員、研發技術人員就是很好的例子。就以本人所熟悉的技術類崗位為例說明一下,目前,很多管理理念先進的公司,為技術人員設定雙向發展通道,除了管理通道之外,另外一條是純技術通道,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高階工程師、副主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高階主任工程師、技術專家等職位,其高階工程師跟主管同級,主任工程師跟部門經理同級,技術專家跟公司總經理同級,答主之前公司的一位技術專家,是一名老頭,年薪在百萬以上,收入跟總經理相當。所以說,成為管理層並不是唯一出路。

    從另一方面看,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管理職位,到底適不適合做管理職位,跟人的性格愛好、行為習慣、職業取向、知識結構、溝通協調水平等方面息息相關,只有選擇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選擇。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壓根就不願意做管理職位,尤其是一些技術人員,他們只對技術感興趣,不願意參與過多的雜事,更不願意去管人,身邊這種人就很多。

  • 2 # 松哥生涯
    1、這幾年你學到了什麼?

    這個問題很重要,先梳理梳理自己在過去六七年的工作中,都學到了什麼,自己的能力有了哪些的提升,還是工作重複在一個事情上做著。

    分清楚自己是有著六七年的工作經驗,還是隻是一兩年的經驗,其他僅僅是經歷了而已呢?

    2、瞭解你想要去的管理崗位

    當對上面一點進行了自我梳理後,這個時候需要去了解了解,你所在的公司的管理崗位都有哪些?相對應的崗位的要求是什麼?

    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匹配,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夠得上這個崗位的要求。如果夠的話,抓住內部競聘等機會,讓自己能夠提升職位,獲得更好的職場成績。

  • 3 # 風車讀書

    去年2月,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徐直軍對媒體說:超過34歲的員工,還不是公司骨幹,可能被清除出去。這番話引起了軒然大波。

    徐直軍後來解釋說,華為只是讓貢獻低於成本的員工離開,但這跟年齡沒有關係。他認為超過34歲的員工,可以專業領域真正獨立工作,或是成為帶團隊的中堅骨幹。

    如果你到34歲這個年齡,還不具備獨擋一面的能力,還不可以帶領團隊做專案,那麼離開公司以後,你都很難滿足自己想要的生活。

    1

    俗話說“三十而立”,但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事業未“立”,生活尤“惑”的情況大有人在。很多公司明文規定不要35歲以上的員工,考公務員,35歲也是個截止點。

    “人到中年,不如狗。”這句話聽起來很刺耳吧,卻是殘酷現實中常見的心態。其實何止中年,本該全力衝刺的30歲們和本該野蠻生長的20歲們,在這個焦慮滿滿的時代都紛紛跪倒在壓力面前。

    想拼一拼,卻懷疑是不是為時已晚;想闖一闖,卻有一個忌憚命運高昂成本的老靈魂。老實說,相比“如何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更需要了解的其實是“怎樣賦予自己突破的勇氣和決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在上升。很多人一面嚮往透過轉行、換環境來實現成長跨越,一面又在選擇失誤的高昂成本面前止步不前。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源自面對不確定性時的不自信。逃避、推脫是最本能最容易的選擇,同時也是最能磨掉一個人自信的方法。

    2

    “你所謂的焦慮,不過是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身體中蘊含著一種真正的實力,就是任何時候都能從頭再來的能力。”講這句話的,是一位30歲之前顛沛流離、30歲之後逆襲成神的男人,他就是日本知名媒體網站TABILABO的青年董事長——久志尚太郎。他口中的“從頭再來”四個字,源自他自己的的血淚史。

    他的人生經過很多次的重啟:20歲進入戴爾公司成為銷售員,做到了頂級水平,卻因為一場大病,花了兩年的時間調整、旅行;旅行時接到了表弟患腦腫瘤的通知,便毅然決然地回去照顧;一次意外的骨折,讓他被迫離開繁華都市去到窮鄉僻壤。

    29歲時,他創辦了TABILABO網站,每月近億的活躍使用者迅速佔領日本輿論中心。而他,卻隨時做好再次“重啟”的準備:“即使某一天倒閉也不足為奇”。

    久志先生認為,所謂的為時已晚是不存在的,只要我們擁有從頭再來的能力,哪怕迷失過,失去過,也能夠從頭開始。任何時候,都能夠獲得嶄新的力量。

    這種從頭再來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他過去的積累。

    成為頂級銷售員的經歷,讓久志擁有了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高超的商業能力;旅行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翻過的每一座山,都是對生命的體驗;家人和自己遭遇疾病,磨練了他的心智和毅力。

    他過去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為了他重啟人生的資本。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3

    “30歲前要建立希望,並用力去追趕”

    希望是成功的開端,它可以透過付諸行動,轉變成信心,再變成決心。如果你有夢想,即便不能實現,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夢想可使你看到許多可能的機會,而這正是別人難以見到的。

    30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如果你30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積累,那麼,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要想獲得突破是十分困難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

    這是硬傷。所以,要想讓你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不後悔,順利渡過30歲這道坎,你就需要在30歲之前對自己負責,未雨綢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

    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再好的產品,無論有形或無形的,沒有銷售,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銷售的價值甚至在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本質上,銷售就是一個苦逼,又很牛逼的職業。

    30歲之前接觸銷售,要找渠道,要找資源,把人脈關係穩定住。30歲之後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開始一步一步的策劃了。把以前的渠道,資源,整和起來就是一個新老闆的誕生了。

    30歲之前是靠能力,不斷的爭取,拼搏,努力,30歲之後是在人脈的基礎上不斷的昇華而慢慢的擴大。所以做老闆的很多是做銷售出身,瞭解市場的需求,掌握市場的狀態,適應社會的發展。

    如果一名銷售人員只想順其自然的話,那麼他永遠也無法攀登上職業的高峰。因為,他無法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只有不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努力做最好的銷售員,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

    4

    身為職場人,職業生涯不成功是常態,職業生涯成功才是小機率事件。

    從30歲到35歲,大家有足夠犯錯的時間,為了不讓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你多走一步錯路,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

    30歲收入低不可怕,就怕你還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以及為之進行必要的能力、資源、人脈的積累。

    立下大志和從小事做起,就是一個銷售精英的標準要求,也是一個成功人生的標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丑這部電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