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秋妮
-
2 # 駙馬君
此花非彼花,此花不可取
1.此花非彼花。《玉樹後庭花》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創作的宮體詩,後來代稱“亡國之音”。南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不知在前方抵抗隋朝軍隊,反而在宮中與姬妾張麗華等吃喝玩樂,實在可以稱得上一個標準的昏君。
2.才藝型君主喜歡豔詞。文學和藝術是陳叔寶的最愛,尤其喜愛豔詞。南陳宮中的歌舞頻繁,可謂歌舞昇平,從小就為其藝術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後期,卻整日沉醉在聲色中,荒廢國事,終於淪為階下囚。
總而言之,杜牧在《泊秦淮》中說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迷失在亡國之音中的帝王終究沒有好的歸處。 -
3 # 草竹道人
“隔江猶唱後庭花”是對南朝陳後主“迷戀女色,昏庸亡國”的真實寫照。
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但是卻非常喜愛豔詞,每日之時在後宮中與嬪妃近臣們遊宴玩樂。豔詞大王的陳後主用這句“隔江猶唱後庭花”,將國家生死存亡寄託於長江天險,最終導致了南朝陳的滅亡。
這句詩對後世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亡國之音的“宮體詩”
據史料記載《玉樹後庭花》是南朝陳後主所做的“宮體詩”,也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因為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陳的最後一個皇帝,昏庸無能。據說在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陳叔寶還在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後宮眾人玩樂嬉戲。而在陳滅亡之時,也是這首詩“盛行”之時。
二、晚唐杜牧的“暗喻詩”
在杜牧的《夜泊秦淮》中,出現了“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正是因為杜牧所在的時代,唐朝已經開始衰敗,很多地方藩鎮政權擁兵自重,而中央朝廷卻無能為力。將南朝陳的“亡國之音”暗指晚唐時期的朝廷。
-
4 # 邸家姑娘
我先來解釋一下後庭花的意思,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
南北朝陳朝最後那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是他填詞的(玉樹後庭花),原句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這首詞,沒有太多寓意,因為陳叔寶本身水平不高,表達的只是對妃子的讚美,像那後庭的花朵一樣美麗,沒有什麼押韻比喻的技巧可談。
陳叔寶窮是典型的昏君。當時的南北朝,已經是岌岌可危,到了生死關頭,,北方的隋已經準備長江南下,可是這個陳後主,卻整天與後宮的嬪妃們,吟詩作樂,不管朝廷生死
當隋朝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陳叔寶仍然和一些大臣,嬪妃們,唱著《玉樹後庭花》,而後,陳後主也因此被殺,南北朝就此滅亡,根據史書記載,隋兵“窺而呼之,後主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乘而上。”陳後主的亡國醜態成為千古笑料,他的《玉樹後庭花》也成了亡國的代名詞
-
5 # 古代人物說
“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而非出自陳後主之口。
陳後主是南朝陳王朝的末代皇帝,陳宣帝之子。
早年同父母被西魏俘虜,陳文帝即位後被送回南陳。回到南陳後,陳文帝重用弟弟陳宣帝,陳宣帝勢力日漸增大。陳文帝死後,陳宣帝廢侄自立,不久陳叔寶被冊立為太子,此時陳叔寶17歲。自幼生長在貴族之家的陳叔寶並沒有經歷過挫折和苦難,不懂得人間疾苦,生活十分奢華。陳宣帝死後,陳叔寶的弟弟陳叔陵為了爭奪帝位,在宣帝靈柩前砍傷陳叔寶。陳叔寶即位後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廣選美女以充實後宮,荒廢朝政、整日沉迷於聲色。此時,北方的楊堅取代了北周,隋文帝楊堅為了推進統一大業,開始修養生息、富國強兵。而陳後主卻安於享樂,不是沉溺於美色,就是和文人吟詩作賦。《玉樹後庭花》
陳叔寶不是一個好皇帝,而是一個被皇帝耽誤的詩人和音樂家。早在陳叔寶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通讀詩書,酷愛文藝,因此他的東宮僚屬大多都是文人名士。陳後主即位後,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樂曲就是《玉樹後庭花》,陳後主令人做華麗的詩作搭配《玉樹後庭花》,同時選擇漂亮的宮女練習舞蹈作為表演,整日聽歌聽曲看舞蹈。就這樣,陳後主在醉生夢死的腐化生活中度過了數年。
589年,隋軍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陳後主卻仍沉湎於聲色,同年南陳滅亡。因陳後主不理朝政,縱情聲色,最終亡國。後世便把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視為亡國之音。
杜牧生於晚唐,此時的唐王朝早已江河日下,藩鎮實力遠大於朝廷威望,唐王朝充滿腐朽,不思進取。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諷今,借用“後庭花”諷刺唐王朝。
-
6 # 北望大坡灘
路過答題。
“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晚唐詩人杜牧之《泊秦淮》,全詩內容如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所生活的唐代,屬於大唐帝國江河日下的時期,統治集團荒淫驕奢,不思進取,而邊患頻繁,危機四伏,詩人觸景生情,以秦淮河之燈紅酒綠,反襯唐朝國事衰退,從上到下毫無憂患意識,借古諷今。
而這個古,即題主提出的南朝後主陳叔寶,他在當政期間,隋朝兵臨城下,依舊尋歡作樂,後金陵城破,與兩位妃子藏於井內,卻依舊被生擒,南朝滅亡。而陳後主頗通音律,他創作出《玉樹後庭花》,後被世人稱之為亡國之音。
曲牌裡的“後庭花”,本是江南文人遍植庭院的一種花,紅白兩色,盛開時樹冠如玉一樣。以花為曲名,後陳叔寶填詞,盛傳一時。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惟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詩詞好不好見仁見智,但歷史屬於後來者書寫,陳後主與“後庭花”聯絡在一起,成為後來統治者的警惕之聲。
所以,這句話並非陳後主所說,而是杜牧引用了他的典故而已。
歷史穿越千年,有些詞有些意早在時光流逝中變了顏色,而後庭花卻成為了人身體上具體器官的代名詞,不由得讓人徒嘆奈何。
-
7 # 蘇小衿
首先明確的是“隔江猶唱後庭花”並非陳後主所說,而是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詩中,借用南北朝時期的南陳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來諷刺晚唐不作為的君主。
後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遊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曲詞……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南史·后妃傳》之所以使用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藉以諷刺晚唐君主,是因為陳後主陳叔寶執政後期,因貪圖享樂而荒廢朝政,尤其是與宮中女官和狎客所作淫詞豔曲,更是能夠體現陳後主的“不務正業”。
陳後主執政後期,寵幸貴妃張麗華和孔貴嬪,驕奢淫逸卻不務政務,最終導致北方隋朝都要渡江了,陳後主都不知道威脅依然與妃子花天酒地。
甚至等到隋朝計程車兵攻陷建康城,在陳後主的寢宮床底下,還找到了未拆封的戰報,可見當時陳後主執政的荒誕。
也正是因為陳後主這種不作為的君主,加速了南陳的滅亡,陳後主被人也被隋朝俘虜,最後病死在了洛陽。
亡國之音而在陳後主驕奢淫逸的南陳君主生涯之中,其所作的《玉樹後庭花》也被稱作“亡國之音”,其中的歌詞“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被認為是陳後主和南陳短暫存在便滅亡的寫照。
也正是陳後主所創的這種“亡國之音”,在後世晚唐政局混亂時,被心懷天下的詩人杜牧藉以諷刺晚唐君主的“亡國之象”。
“隔江猶唱後庭花”,很鮮明地呈現出當時晚唐時期,統治者不思進取,幾近滅國的狀態。體現出當時杜牧憂心天下的心態,只可惜唐朝末期混亂,最終如同陳後主那般國將不國。
回覆列表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是一首樂府民歌中情歌曲子,陳後主陳叔寶填上了新詞:
"麗宇芳林對高閣,
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
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
玉樹流光照後庭。"
這是一曲亡國之音!
我們大概說說陳後主亡國的故事。
陳叔寶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即位之後沉迷於詩酒,專喜聲色。
陳叔寶生活奢侈荒淫,終日與妃嬪、文臣遊朝宴,完全不理朝政。陳叔寶最寵幸貴妃張麗華,常將她抱在腿上,“共商國是”。朝政大事、最先知道的是張麗華,然後再通報後主,與其共同決斷.
就在陳後主等人沉醉於歌舞昇平之時,滅頂之災已經悄然降臨。587年、隋文帝做好滅陳的準備,他命令在建康上游大造戰船,何機順江東下。
陳後主一面照舊狂歡作樂,一面又心意亂,常做噩夢夢。他企圖效法前代皇帝,建七層塔,以求神靈保佑。然而七層寶塔尚未完工,就被大火焚燬,還引發京城大火,連累百姓。望著京城沖天的大火,酒後的陳叔寶聲淚俱下:“天要滅我!
隋軍打進皇宮,文武百官自奔東西,到處找不到陳後主。原來他拉上心愛的張貴妃、孔貴妃,出後堂景陽殿,跑到一口精井旁,跳井藏身。後來,隋軍提住了幾個太監,オ找到陳後主。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