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會是網路小說還是影視劇?或是別的什麼?
2
回覆列表
  • 1 # 木無夏

    先補充一下,古代還有漢賦,而且賦對於後來詩歌的音韻方面有著巨大影響。

    言歸正傳,現代文學標籤,近年來網文小說的發展簡直就是井噴,各大網站,各個作家,只要是都點文化,看過這種套路的都能去試試水,但是這是拿不出去的,網文小說說白了就是爽文,你覺得看著不錯,能從中找到快感,看過之後呢?可能情節你都不一定記得住。更不要提主旨和意境。這類文章是廣大青年拿來滿足自己內心中對現實的一種嘲諷顛覆。如果說真的要是把網文作為時代的標籤,只能說這個人沒有任何的文學修養,亦或者時代可能已經要到了滅亡的邊緣,需要拿小說意淫,滿足大家的精神需要。

    那麼電影電視呢?我覺著是可行的。但不一定是絕對的。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做到古人未能做到的事情。透過新的藝術表現力來展示我們的所思所感,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創新。但是我說的不絕對代表原因呢?因為現在的電影是文化嗎?未必,更多的是娛樂,你去電影院不會去看文藝片,紀錄片,大家都去看喜劇,愛情,這不是文化的所有,文化的受眾全體也不只是小青年們,而是全體社會成員。商業片的繁榮就註定了電影很難成為新的文化標籤。

    電影只是外表上的轟轟烈烈,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沒有幾部,既沒有成就電影大師,也沒有發展出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當代藝術在火爆的背後,看起來更像是藝術資本的一個金錢遊戲,在資本撤離之後,當代藝術家也要不可避免走向落寞;戲劇和詩歌仍在小圈子內保持熱度,但要在大範圍獲得影響,還是難以實現。

    這個時代最拿得出手的還是小說。小說相比於其他藝術形式的好處,是幾十年來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藝術生產體系,也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受眾,再加上小說出版本身利潤不高,資本的介入較少,所以還是能夠相對不受影響地發展。

    魯迅、郭沫若、巴金、冰心,我們讀著他們的作品成長。他們或小說、或雜文、或詩歌、或散文、或翻譯,奠定了現代文學的基礎。我們的現代語文就是從他們那兒開始的,普通話是以他們的作品為基礎的。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有了無數的白話文作家,向我們展示現代漢語的精彩。

  • 2 # 字驛1

    我堅信:唐詩宋詞元曲明請小說後,下一個文學標籤是詩!我所說的詩,是指當代網路詩和非網路詩(白紙為載體的現代詩)。網路詩+非網路詩(紙為載體的現代詩)=現代詩。下一個文學標籤就是這種現代詩。 現代詩曾經衰落過。但今日的大中華詩歌王國,已迎來了詩歌的春天!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大中小報刊都徵集現代詩,網路詩像億萬棵春苗沐浴在詩歌春天的暖和的Sunny裡,必將茁長成千萬棵詩的長青樹!中國是詩歌王國。唐宋詩詞元曲的詩的大江河,無可阻擋地向前奔流,沒有理由到了二十一世紀,這詩的大江河就在中國大地上斷流!杜甫的現實主義和李白的浪漫主義,這兩條偉大的詩歌之根,現在還深植在大中華現實生活的沃土中,生命力極為強大。這兩條偉大的根,必將生長出二十一世紀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詩的奇葩!這是因為:華人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了,十三億人物質生活富足了,必定要追求詩意的生活。無數熱情高漲的當代詩人,必將揮筆以濃墨重彩描億萬人這種詩意的生活,一批又一批詩歌傑作,必將像雨後春筍,茁長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現代詩歌沒有理由不成為新世紀輝煌的文學標籤!有人可能會誤判,鋪天蓋地的網路詩,是語言垃圾。不對!網路詩不是垃圾語言。網路詩是語言“金礦”!“金礦"的涵義是:網路詩雖然良莠不齊,但無數網路詩中有金子,這金子就是網路詩群中的優秀作品。這些金子必將被我們發現。它們將成為新世紀文學標籤一一現代詩的主幹。新世紀的華人,過著快節奏的生活。短小的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最適會現代中國去欣賞。當然,老百姓也喜愛網路小說和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但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短小的現代詩,無疑是他們精神生活中首選的精神糧食。億萬人首選的現代詩,能不成為新世紀的文學標籤嗎?!有人認定歌詞是下一個文學標籤。但歌詞就是貨真價實的現代抒情詩。像刀郎和陳小奇那樣優秀的大批歌詞作家,必將在詩壇崛起。他們的歌詞配上譜,讓億萬人傳唱,就是現代詩一次空前的大普及!超越唐代的《陽關三疊》,也有可能很快出現!

  • 3 # 藍瑩火的仲夏

    沒有然後了,西方先進文化稱霸世界,一統江湖。華人眼中的腐敗落後的低俗文化將被徹底清洗。隨著老一代人的過去,傳統節日只用來放假,聖誕情人節成為生活主流,唐詩宋詩和歷史文明只用來考試賺分和向外華人吹牛皮,中餐文化會因時代的發展,飛快生活節奏被快餐所替帶,漢字據說曾經掀起一股用拼音替代漢字活動,也可能漢字會和英語相給合成為一種新文字直到完全消失,中國將不在叫“中國”。徹底和世界文化融合同化了,從此哪個延續了五幹多年的古老且(落後)的文明之國消失了。說不定哪個街上會有一個身穿傳統漢服的流浪者在演秦!最後的“中國”人(莫希幹人),所以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如果年輕一代都不自信,放棄了。哪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 4 # 歷來現實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民國漫畫,現代呢?喊麥?

    每個朝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

    先秦時期,當屬散文,散文也分兩種,一種是歷史散文,一種是諸子散文,那個年代,文學和非文學並沒有嚴格的界限。

    漢代,主要文學形式是漢賦,分為大賦、小賦、騷體賦,這一段時期,湧現了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司馬相如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人物,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等。

    唐詩宋詞元曲更不必說,它們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瑰寶,宋代時,人們悲哀的認識到,唐詩已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只好另闢蹊徑。宋亡後,人們深刻的意識到,唐詩宋詞的前路全堵上了,只好在曲藝上找找樂子。

    到了明清,文學進入市井,小說體裁大行其道,說歷史、講神魔、談感情、斷案子,五花八門的題材,使得人們都能各取所好。

    民國文化大師大多來自清朝,去往海外,短短几十年,漫畫大師倒是層出不窮,被認為是民國時期的代表文化現象,所以民國也成為諷刺漫畫的黃金時代。

    說到現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好像永遠不會有統一意見。是電影?是抗日神劇?是玄幻小說?是王者農藥?是新聞聯播還是網路直播?是相聲還是海派清口?是流行歌曲還是紅歌?是民謠還是搖滾?是小影片還是喊麥?

    你覺得呢?

  • 5 # 大悔憶智周

    民國新詩、新小說、話劇和雜文跟過去任何一個朝代文學的區別度都是很大的。

    新詩有郭沫若、胡適、徐志摩、戴望舒、李金髮、聞一多等大家,有《女神》、《嘗試集》、《再別康橋》、《雨巷》、《棄婦》、《死水》等名作。

    新小說大家如魯迅、郭沫若、沈從文、老舍、施摯存、茅盾、巴金、錢鍾書、郁達夫、葉聖陶……。名作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事新編》、《邊城》、《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梅雨之夕》、《漂流三部曲》、《農村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圍城》《春風沉醉的晚上》、《倪煥之》……此外還有還珠樓主李壽民等的武俠小說。

    戲劇有郭沫若、曹禺,夏衍,代表作有《棠棣之花》、《屈原》、《雷雨》、《日出》、《北京人》、《上海屋簷下》……

    雜文是魯迅獨特的貢獻,他一生給我們留下了《熱風》、《墳》、《華蓋集》等17部雜文集,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雜文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

    在四種文學體裁中,哪一種成就最大最能夠區別於過去的朝代(時代),能夠成為時代文學的標籤呢?還真不好說。

    1949以後大陸的經典紅色小說和香港金庸的武俠小說、臺灣瓊瑤的言情小說以及據以改編的影視作品,轟動一時,影響巨大。

    隨後是網路小說,居然走向日韓、東南亞和歐美。

    如果不以文學成就論,只以文學體裁和媒介論,它倒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 6 # 尋虎

    後現代主義寫作正在發生,而且方興未艾,寫作成為文化現象,眾聲喧譁,沒注意到麼?自媒體氾濫,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特色。

  • 7 # 疙瘩姜

    流行歌曲,

    定是我們當今朝代的文學代表形式和標籤。好歌詞就是詩歌。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發給詞曲作者,就有一些迴歸文學本源的意味。

    縱觀中西曆史,文學最初無不起源於歌唱——西方文學的源頭荷馬便是一位遊吟詩人,他的《荷馬史詩》是用來吟唱而非朗讀的;

    在中國,從詩經、楚辭、樂府一直到唐詩、宋詞、元曲……文學歷來都是歌唱性的。可以說,文學主流與歌唱分離僅有500年而已

  • 8 # 壟夫

    影視。

    勿用置疑,影視文化是當今流傳最廣的文學樣式。如果我們敢於拋棄舊有的對文學的定義的話。

    影視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綜合的文學樣式。深入人們的生活,是當今影響力最大的。

    也許我們現在還不願將它歸入文學種類,但三百年後呢?

    想一想。

  • 9 # 小黑豆

    個人認為是“網文”。

    提到網文,可能是最衝擊著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

    拿某些軟體,幾天可以出一部網文。認認真真琢磨也可以寫一部網文。

    網文的意義在於創作沒有了門檻。

    小學生只認識幾千個字的知識量也可以創作一部小說,即使有些瑪麗蘇,但是確實符合了一定階段人群的需求和認同。

    與此同時,網文的數量龐大,內容從天馬行空的修仙盜墓穿越,到驚鴻一瞥的都市愛情,到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腦洞文,再到對經典作品重新立人物的顛覆性創作(比如《悟空傳》)。當然,也有耽美,古風,武俠等等,真人王道等等,這傳統文學創作的時候,考慮不到,或者很少被關注的角度(題材)。

    也使得創作變成一種職業,而不只是藝術。

  • 10 # 枕邊夜話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文學標籤,那麼作為現代,又是哪一種文學題材成為潮流呢?會不會是網路小說,電視電影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找知道古代的文學標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樣的條件下形成的,當下又會不會形成這樣的條件呢?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形成條件

    大家單單看著這些文學標籤,似乎就可以看出來一切的發展規律了,算上舊體詩和駢文,隨著文學的發展,各種文學藝術似乎都在平民化。

    舊體詩和駢文,是諸侯和士大夫玩的東西,像建安七子,寫出來這些東西就是為了從政和相互交流。傳播載體是絹,竹簡,更多是人口

    唐詩,是所有讀書人愛玩的東西但是到了宋詞的階段,已經發展成了文人書,歌女唱的地步,許多歌女,平民都可以欣賞創作。傳播載體是紙,是歌女演唱。

    到了元曲和明清小說,就變成了舞臺戲曲和街邊說書人的節目了,他們的聽眾都是平民百姓。傳播載體是舞臺。

    所以說,那些文學題材,都是慢慢向平民化去進行了。至於民國,我感覺首推的就是白話詩詞和小說。

    到了現代,幾乎人人可以寫文,思想大開放的時候了。

    那麼,究竟是那種文學形式代表著現在的潮流呢

    我想,現代的文學可以說是面向全華人民,人人可以玩,人人可以創作。傳播載體更是多種多樣,我們面對數億的觀眾,眾口難調,有人愛古詩詞,有人愛歌舞,有人愛小說,更多人愛娛樂八卦,那麼,實在找不出主流的純文學形式。

    不過,這也並不是什麼弊端,我相信不久以後,絕對會有新的文學形式出現。

  • 11 # 深秋漫過落葉天

    我認為是現代歌曲。

    歌曲現在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車時,走路時,做家務時,睡覺前甚至有的學生做作業時都在聽歌。

    歌曲同唐詩宋詞等一樣,不同歌曲能抒發人心中不同的情感,能給予人不同的力量。有《行路難》一樣激起人鬥志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給未來的自己》等,也有“山有木兮木有枝”一樣的《洋蔥》,送別時的《再見》等等。

    開心,難過,安靜,憂傷,期待......你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現在心情的歌曲。

    同唐詩宋詞等一樣的是,歌曲也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如周杰倫的《青花瓷》和皮幾萬的形成鮮明對比。

    與唐詩宋詞不同的就是現代歌曲歌手比詞人顯得重要了。像黃沾、林夕等大詞人捧紅了多少歌手,自己卻是默默呆在背後。

    與古代曲和詞只能分開傳承不同,現在的歌曲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流傳,若干年後這些歌在教科書上提起就如同我們在課堂上朗誦古詩詞一樣。

    可以食無肉,可以居無竹,但是一天不聽歌的話我就渾身難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符合低保條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