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惟德動天

    不整術語,說直觀感受,閱讀器的墨水屏讓眼睛感覺舒服一點,但是翻頁的感覺拖沓,沒有手機來的流暢。重度閱讀可以考慮買個閱讀器,如果只是消遣則沒有必要,單獨帶個閱讀器也是個麻煩!我的Kindle 在家吃灰呢!

  • 2 # 數碼客評

    雖然手機已經很普及了,但很多人對螢幕方面的知識還是一臉茫然。這裡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最常見的四種螢幕吧!

    1、TFT

    TFT可以說是目前最成熟的螢幕技術,它為每個畫素配置一個半導體開關器件,可以透過點脈衝直接控制每個畫素,從而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對比度顯示。一般TFT的反應時間約80毫秒,可視角度可達130度左右,在手機行業應用較為廣泛。

    2、IPS

    IPS技術加快了液晶分子的偏轉速度,保證在抖動時畫面清晰度還能有超強的表現力,而且IPS螢幕天生就擁有相當好的可視角度表現,四個軸向方面可以做到接近180度的視角。相比傳統的TFT視角更好、色彩顯示也更加出色。

    3、OLED

    OLED即有機發光顯示器,美籍華人鄧青雲先生首先發現,這種顯示技術不需要背光燈,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透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自發光。因此OLED顯示螢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並且能夠顯著的節省耗電量。

    不過,OLED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比如說壽命短、大型化複雜等,所以OLED目前還無法完全取代TFT。

    4、AMOLED

    AMOLED是基於OLED開發的,它不僅繼承了OLED的優點,而且在相同解析度的情況,顆粒感要更強些。AMOLED是南韓三星獨家研發的品牌,現在發展到第三代,主要用於旗下的一些電子品牌,不過華為的MaTa 9 Pro採用的也是這種螢幕。

    其實很多電子品牌所取的名詞在營銷層面的意義遠大於技術層面,比如所TFT與IPS兩種技術,它們其實是一種螢幕,IPS螢幕只不過是TFT之下的一項技術的名稱而已,說白了IPS螢幕其實就是TFT螢幕的一種,但是廠商用這個噱頭做營銷,導致眾多消費者認為這是兩種型別的螢幕。

    再比如說iPhone的Retina(本質上市IPS的一種)顯示屏,從技術層面來看,Retina就是將更多的畫素壓縮到一塊螢幕裡面,從而提高螢幕的清晰度。但是因為蘋果公司申請了Retina的專利,所以即使其它競爭對手能生產這種規格的螢幕,也無法使用Retina這個詞,在市場競爭也就處於劣勢。

    電子墨水螢幕是由許多的電子墨水組成,每個電子墨水單元裡面又包含許多帶有黑白顏色的電荷,再透過正負電荷吸引排斥的原理顯示出黑白色的介面。

    電子墨水屏與LCD、LED、OLED顯示原理都不相同,而且在反應速度、色彩展示方面也無法比擬。但對螢幕有所瞭解的人會發現,電子墨水屏價格卻比這幾種貴的多。那是因為電子墨水屏有它獨特的優勢:

    1、功耗極低。

    電子墨水屏只有在發生動態操作的時候才會消耗少量的電,如果不重新整理頁面,就算關閉電源,螢幕介面上的畫面同樣可以保留。與其它螢幕相比,電子墨水屏功耗可以說微乎其微。

    2、無閃爍,無輻射。

    傳統螢幕的顯示效果是依靠連續不斷的光源來維持的,所以會出現螢幕閃爍的問題,即使重新整理速度快到肉眼無法察覺,但這種現象也是可觀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看多了手機、平板會累眼睛的緣故。而電子墨水屏則不然,這種螢幕本身不會發光,而且一旦重新整理後就不會再有變化,所以不存在閃爍、輻射的情況。

    3、螢幕顯示接近於印刷紙,而且強光下可視。

    電子墨水屏顯示是由黑白色的膠囊形成的,所以效果看起來相當於印刷紙一樣,加上黑白對比度高,所以在強光下也可視。而且電子墨水螢幕反光弱,在光線強的地方看起來甚至比光滑的紙書還更清楚一些。

    綜合來說,電子墨水屏耗電低、不傷眼的優勢極好,但顯示速度、色彩方面的侷限還無法與手機採用的LCD、LED相比,所以電子墨水屏還不適用於手機螢幕,但用於書籍閱讀器方面那就完美了。

  • 3 # K友

    本人就一直在使用kindle的pw3。如果您指的電子書閱讀器是類似kindle這種帶有電子水墨屏的裝置,那麼它和手機相比有以下幾種優點:

    1. 護眼:電子水墨屏本身是不發光的,和紙質書籍一樣同過環境光的反射來看清上面的內容。因此其相對於自發光的手機螢幕,對眼睛產生的刺激較小,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

    2. 持久:還是由於電子水墨屏,電紙書的待機時間通常是很長的,擺脫了手機每日一充的煩惱。像我使用的pw3,在每天1至兩小時的閱讀時間下,可以使用近兩個星期的時間。

    3. 專一:出去一些安裝Android系統的電紙書外,其基本是隻有看書這一項功能的,在閱讀的時候不會被額外的資訊干擾。專心的享受讀書的樂趣。

    電紙書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點,目前電子書的螢幕尺寸普遍保持在6英寸的大小(亞馬遜開的好頭),儘管有些大屏的電紙書產品(比如三星到那款),但價格都比較昂貴。所以對於一些需要看專業書籍(大多為pdf格式)的人,還是不要選著小屏的電紙書了,觀看效果十分的差。

  • 4 # heipi雪人

    我有一臺kindle white paper3和榮耀note8符合題主範圍。

    我使用閱讀器約三個月,一開始不習慣,現在每天看一到2小時,感覺主要在螢幕上,閱讀器有做過霧化處理,所以在強光下不會直接反射光線到眼睛裡,然後顯示方法是固定好的不用重新整理,眼睛比較沒那麼累。

    手機螢幕是玻璃反光比較嚴重,然後手機螢幕發光直接照射研究,比較容易疲勞,另外液晶螢幕是有重新整理頻率的,如果頻率太低是會傷眼睛的。

    只需要克服開始一個月不適應之後,你會發現閱讀器看文字資料比手機舒服,看圖片還是手機比較合適。

  • 5 # 畢大費

    下面是回答問題時間:

    一、從功能角度講,電子書閱讀器和手機看書沒區別。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說法,手機看書,不一定要大螢幕,小螢幕手機一樣看書。

    筆者當年用諾基亞E71,螢幕大小才2.36英寸,比起現在5英寸起步的安卓手機,小得不能再小。當年裝了一個熊貓看書,也看了好幾年,除了感覺小,沒什麼不適。

    電子書閱讀器和手機看書軟體看書,從功能角度講,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看書,閱讀,從文字中找快感。

    二、從視覺效果角度講,電子書閱讀器和手機看書各有千秋。

    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是墨水屏,視覺柔和,不反光,也保護視力。缺點是黑白顯示,拿起電子閱讀器,自動切換到了色盲模式。

    看到目前已有彩色墨水屏技術,但還不能用來閱讀,重新整理太慢,每讀一頁書,你要抽菸喝茶等半天,才能顯示下一頁。且色彩也不豐富,記得只能顯示幾種顏色。也許,將來的科技發展,會解決此問題。

    另外,墨水屏因為重新整理率的問題,反應慢,如果在看書過程要做筆記,或者做社交媒體的分享,體驗很差。

    手機看書,缺點是螢幕亮度太高,即使調成護眼模式,也比墨水屏要亮得多,在光照較強的場景下,反光很嚴重。但是手機看書好就好在色彩很豐富,尤其閱讀彩色書本,可以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再者,手機看書,做讀書筆記時很便捷,想記錄就記錄。又與豐富的社交媒體在同一個手機介面上,想分享就分享。

    三、從閱讀的專注角度講,電子書閱讀器勝過手機看書千百倍。

    電子書閱讀器不一樣,這貨的功能非常單一,除了看書,看不了太多的事。而它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讓你在看書時變得很專注,就象你捧著一本真實的書本一樣。

    當你捧著一本真實的書,你有沒可能讀一會兒,在書頁中上滑下滑,雙擊單擊,做各種頁面跳轉嗎?不會吧!

    電子書閱讀器,就是將你閱讀時的其它慾望最小化,將閱讀的功能最大化。

    這一點,是電子閱讀器與手機看書的最大區別。

  • 6 # 盪漾在水波里的小蝦米

    螢幕

    普通電子書閱讀器的尺寸是6—7寸,而大屏手機也基本達到這個尺寸,所以在螢幕大小方面兩者旗鼓相當。但通常閱讀器會有更寬的黑邊用於方面抓握,所以實際整體大小會比手機大一點。當然也有其他螢幕更大(如9.7寸)的電紙書。

    然而在視覺體驗方面兩者卻是截然不同。電子書閱讀器的螢幕是電子墨水屏(E-ink), 字型顯示效果趨近於傳統紙質書,就算是帶有背光功能,其亮光也非常柔和。現在手機的螢幕越做越好,比較流行的是AMOLED,各種LCD,畫素高,顯示效果好,雖然可調節亮度或設定護眼/夜間模式,但相對墨水屏,如果時間較長,更刺激眼睛。

    配置

    比起閱讀器,手機配置更高,所以在操作時更快更流暢,比如翻頁,在手機上絲滑順暢,而在閱讀器上,會較慢且能看到殘影。

    續航

    閱讀器完勝。手機一天一充,而閱讀器用兩個星期毫無壓力。

    逼格

    毫無疑問,用閱讀器看書逼格更高,更文藝,而用手機看書則會讓人認為只是在看網文。

    當然,重要的還是 看什麼書,而不是用什麼工具看書。不過,更重要的是, 管他看什麼書,開心就好!

    價格

    閱讀器入門版通常500—600,如kindle不帶背光版本,好點的得一兩千,土豪版的如Sony的 DPT RP1。

    總之閱讀工具的選擇還是取決於消費能力、閱讀時間和閱讀習慣。

    個人經歷,買了kindle入門版,用了半年,只看了4本書.....,然後放角落積灰兩月,最後低價賣了。(第一次回答,莫噴,多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雄兵連2諸天降臨》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