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克總評車

    大眾汽車為什麼控制安徽江淮汽車?

    第一:全球有潛力可挖的市場目前只有在中國,大眾汽車瞭解中國很清楚這個生意夥伴的相處之道。

    第二:江淮汽車處於二三流車企處於虧損狀態,此時此刻大眾汽車算是抄底;合算買賣。

    第三:大眾中國目前格局為南北大眾相互平衡,也都是坐擁國企靠山,發展穩定再做大的調整預期相對固化,會波及既得利益。

    所以,另起山頭扶持江淮達到控制目的符合大眾長遠發展以及國家戰略部署。

    所以,此時此刻對於大眾來說一舉多得!

    @FREECAR車勢

  • 2 # 小白看點娛樂

    儘管中國汽車工業史並沒有國外來的那麼悠久,但經過數十年的飛速發展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起步初期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有利亦有弊,股比限制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自主中國產車企的生存之道,但是也使很多自主品牌失去了創新力。

    今時不同往日,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也進一步加快了行業競爭的淘汰賽,自主品牌車企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拔尖如吉利、長城等車企,已經謀劃著走向世界的大計,落魄如力帆、海馬等車企,只能淪落為代工和變賣資產的份。

    這些垂死掙扎的車企原本面臨的應該是停產、摘牌、取消資質、或者消失的命運,但新能源汽車的興起似乎給他們帶來一絲曙光,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審批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而造車新勢力不斷湧入市場,國家又鼓勵代工模式的發展,使得那些邊緣化的車企煥發新的生機。

    擺在他們面前的無非是三條路,要麼被收購,要麼代工生產,還有就是與外資車企成立合資公司。

    車市寒冬的大背景下,共享合作才能共贏,尤其是國內大部分車企都是國有企業,手握著不少的有利資源,像寶馬和長城這種強強聯手,很多人還是能理解的,但像大眾和江淮這種強弱聯手,不禁會讓人大跌眼鏡,大眾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陰謀論”呢?

    4月10日,據外媒透露,大眾汽車正考慮收購中國電動汽車合資夥伴江淮汽車的大量股份,並已聘請高盛擔任這一計劃的顧問,而江淮汽車方面對媒體透露對此不知情,受此訊息影響,江淮汽車的股價蹭蹭地往上漲。

    很明顯,大眾想成為繼寶馬之後第二個突破50:50股比限制的車企,我們不妨來分析下,大眾為什麼想買,以及買了之後的影響幾何,背後到底有著什麼利益關係。

    增持股比機率不大

    為了保護本土汽車工業,中國設立了外資公司佔股不超過50%的限制,而在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取消這個政策,到2022年全面開放汽車行業,這樣一來,外方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寶馬是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以36億歐元代價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5%。

    事實上,大多數外資車企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中方車企就是“躺贏”的存在,尤其是東風、一汽為首的國有企業靠著合資車企賺得是盤滿缽滿,意圖用資本去反哺自主品牌,但事實上是把一手好牌硬生生地打爛了,旗下自主品牌毫無核心技術可言。

    像華晨汽車在華晨寶馬中明顯是弱勢一方,也沒有什麼背景可言,在合資車企中是蹭吃蹭喝的存在,只要寶馬發言了,毫無拒絕的理由。但大眾可不一樣,國內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汽把持著銷售公司,帶領著大眾混得風生水起,而一汽又是國資委旗下公司,大眾這次沒有軟柿子可捏了。

    因此,大眾持有可談判的籌碼甚少,增持股比的機率不大,只能打起自己在中國第三家合資公司——江淮大眾的主意了。

    大眾覬覦江淮已久

    江淮大眾為何而來,這還得從大眾的新能源戰略說起,不同於日系車超前的新能源佈局,德國的電動車產業是比較落後的,大眾為此也是比較焦慮的,南北大眾均有自己的生產線以及產品佈局,根深蒂固的傳統能源車發展思路和體制,很難向新能源發展進行轉變。

    因此,與江淮成立合資公司,對於大眾的新能源領域佈局有著重要意義,2017年底,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雙方的股比是50:50的對等關係,原計劃是以江淮現有的電動車平臺為基礎,生產低價電動車,掛一個新品牌銷售。

    這樣一來雖然可以緩解大眾在中國的新能源積分,但對於德國的電動車產業毫無建樹,因此大眾在2018年推出了MEB平臺,加快電動化、智慧化的步伐,並宣佈要2025年前推出接近80款新能源電動車,更加的側重於新能源市場的發展。

    但現在,大眾似乎有了新的想法,畢竟股比開放了,據訊息透露,大眾先後對江淮開放了MQB模組化發動機橫置平臺和MEB模組化電動平臺,是什麼令到大眾如此下重本呢?

    增加籌碼拓展領域

    大眾一旦買下江淮或者增股成功,就有一個可以獨立控制的車企,如果這一訊息成真,那麼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眾和上汽、一汽的談判籌碼是增加了,倘若把更多的MEB電動車投放到江淮大眾生產,定位比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要低,威脅力是相當大的。

    江淮算得上一家比較特殊的國有車企,雖然乘用車業務孱弱,但商用車業務還是挺不錯的,是一家綜合性汽車廠商,2018年,江淮銷售乘用車19.75萬輛,重卡4萬輛,輕卡19萬輛,重卡和輕卡在營收中佔比更大,據業績預虧公告顯示,江淮汽車2018年預計虧損7.7億元左右。

    經營不善、股比政策開放,大眾收購江淮股權是大機率事件,大眾汽車集團雖然在重型商用車和輕客領域頗有建樹,但在發展中國家比較流行的輕卡是不擅長的,大眾收購江淮之後能對自身的商用車陣容進行補充,進一步完善全球佈局。

    汽車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只要企業沒有消失,仍然提供稅收和工作崗位,是沒理由拒絕,況且,大眾要是控股江淮大眾,建立新的工廠擴建產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中國市場電動車的巨大銷售前景是非常有吸引力。

    寫在最後:從大眾的利益角度考慮,並不是單純的為了提升股比份額那麼簡單,增資擴股體現了中國市場對其的重要性,也是其戰略佈局重要的一步,打造獨立運營的新能源車企,也為其未來在中國生產電動奧迪打下基礎,同時,也增加了其談判的籌碼。

    而以江淮汽車為例的邊緣化車企,和在合資陣型中處於弱勢一方的車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不會被完全淘汰,對於外方來說,它們還尚有利用價值。

  • 3 # 郭冬林說車

    大眾增持江淮汽車的股份意義何在?

    一、大眾增持江淮汽車,將加快中國產電氣化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大眾新能源汽車,在江淮大眾生產,這是在特斯拉在上海中國產化的大背景下,大眾集團的積極應對之策。如果不加快新能源汽車的佈局,未來一定會被新能源車拋棄,甚至被出局。

    二、大眾還收購國軒高科,國軒高科是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就是三電,其中之一就是動力電池。掌握了動力電池,未來在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方面擁有更高的話語權,更具有先發優勢。

    三、前有蔚來在安徽設立蔚來生產基地,後有大眾收購江淮,安徽省是想打造成新能源汽車基地,前有奇瑞汽車,接著是未來電動車,現在有江淮大眾。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汽車產業鏈。大眾增資江淮,可以說是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援。

    中國的幾大汽車產業基地,為當地的財政和GDP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長春的一汽,襄樊二汽,重慶的長安,上海的上汽,廣州的廣汽,都是當地城市的財稅大戶。

    安徽省如果把這幾家整合在一起,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將會極大促進整個安徽省的經濟發展。

    而且,它瞄準的是新能源汽車,是可以實現顛覆和超越的新技術車型,跟傳統的內燃機時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大眾江淮新能源技術紮實,車型多,蔚來網際網路玩法降維打擊,奇瑞厚積薄發,規模大,銷量強。

  • 4 # 汽車業內

    大眾增持江淮汽車和國軒高科的股份,主要有以下2個意義:

    購買新能源積分

    縱觀大眾在新能源上的佈局,相比較傳統燃油車的車型數量來說,是遠遠沒法和其他一些主機廠相比的。

    目前大眾只有Tiguan,Bora,Lavida等油改電的幾款車型。

    受中國雙積分制度的影響,對於積分為負的廠家,國家會對應的削減其傳統燃油車的銷售比例。

    這對於一向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大眾來說,無疑是不可接受的情況。

    而江淮,一個近兩年銷聲匿跡的自主品牌,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銷量和質量,都已經到達了低點。

    但是,他有新能源積分。

    江淮幾乎是國內最便宜的、沒有其他國際大廠合資、具備完整新能源車生產能力、以及大量現成產能的自主汽車廠商。

    一個有錢但缺積分,一個有積分但缺錢,再加上安徽政府保媒,兩人一拍即合。

    大眾可以透過增持江淮汽車股份的方式,獲得其新能源積分,為後續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

    佈局未來電動領域

    如同此次增資入股,大眾方面表示,新的投資將進一步強化集團正在推進的電動化戰略。

    大眾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眼瞅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續航 400km 以上的電動車一個接一個,而大眾在國內市場卻只能用油改電的老車型應急。

    看著一大塊蛋糕被別人一口一口蠶食,說心裡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才會有同時入股國軒高科這一舉措,為的就是2025計劃的實現打下基礎,進一步滿足集團未來對電池的需求。

    綜上,大眾增持股份,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現有的雙積分制度;另一方面,是為了2025的電動化快速佈局,以免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一步慢,步步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會喜歡一個等他很久的女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