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身邊的解疑老師

    第一開始從利益確定題目,過初稿和指導老師第1次見面。我記得第1次見面的時候,是我們一個團隊的人,就選這個老師的題目的人一起去和老師相當於做一個開題報告。經歷了無數小紙條,一張一張的改,老師說的每個環節什麼問題,有針對性的趕緊記啊,趕緊想就相當於得了一個小提綱,回來之後,就開始準備一些初稿。

    第二就是初稿一遍一遍的改,終於看到字數達到要求所所有的內容達到要求之後先不管他對錯,先趕緊儲存起來紀念一下。這中間少不了和很多網上的知識進行比較。但是還有一個特別可怕的,就是怕自己的重合力率,我記得同寢室的同學還在淘寶上買了一下畢業論文的檢測軟體,看下自己的重合率是多少,所以難就難在於怎麼樣把這個字數寫夠,把你的觀點清晰的表達,再檢測一下你是不是達到相應的要求,比如學校要求15%或者7%以下,如果你檢測出來高於這些紙,你還得拼命不斷的改,這時候網上一個大咖就教我,只要你把自己的話和其他的觀點,即便是相似呢,你全部用白話來表達。

    第三就是初稿內容差不多了,以後自己私底下聯絡導師,當時我的導師是我們學院的領導,哎呀,簡直是個大忙人,一個根本就不可能聯絡得上他,給他發了個郵件,兩個星期不帶回你的,這時候心中頭疼焦躁,可以說即便聯絡不上導師一天依然把論文開啟,心中自己修改無數遍,反反覆覆都能背誦下來了。

    第四就是學校確定答辯的日期了,終於在答辯的頭兩天晚上,導師給了回覆,你就會發現滿篇都是紅的,都是修改的痕跡,這時這個崩潰簡直是無處說明。註定又是不能眠的夜,也是大家集思廣益同寢室的之間跟相關的課題全部拿出來對比,大家一起來進步,大家抱著頭取暖,終於改完這個紅線處,稍微少了一點。這個時候又再次聯絡導師,還好及時的回覆了,可能導師也知道這兩天最大的事情就是指導學生答辯吧,哪怕一遍一遍的去修改指導老師說你可以準備列印的時候,那種心情是無法說的。

    第五就是得到導師肯定的回覆,哪怕得不了優秀,但至少能夠過了就行。有了這種良好的心態之後,就準備第2天的答辯過程了,答辯的時候就是相當於我們模擬一個真實的考試一樣。很多在校大學生在答辯的時候,全身都是發抖的,語無倫次的。所以要提前克服自己的這種焦躁,無非就是自己的觀點不充分,被導師一幾下子就砍下來。因為答辯的時候老師就不止一個了,做了一排排。所以當時我的做法就是管他先打野不會打,保證自己的語言不重複,說話不哆嗦。特別是當時針對中文系的,我們是最慘的。不管老師說啥態度,一定要謙卑,一定不要慌亂。我還記得我的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說完之後老師說你能說慢點呢,語速太快了,你這樣子怎麼教學生啊?

    首先最後還是通過了,因為一個學校他的這種畢業論文的透過率他不可能隨便降低的,比如一組當中只能抽一兩個不過關或者是帶畢業的情況,那保證你比起來,10個人當中從語言組織能力來講,你都不可能是這個,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

    最後畢業論文的從開題報告到多次草稿的改寫以及最後的答辯。既是痛苦又是甜蜜的,自從參加工作做了這麼多年來,都還能夠清晰的記得起這段回憶,因為那段時間構成了嚴密的邏輯以及技術的應用,會對以後的工作當中形成很重要的影響思路。從多年的工作經驗當中,你也發現那些參加過畢業答辯的人,他們的思路和這些所謂的沒有參加過的,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 2 # 學生乾貨分享

    要想寫好的論文,首先,你要了解一片學術論文的基本構成有哪幾部分。

    論文寫作與投稿流程

    1.確定主題與資料查詢、研究綜述是一個互相深化的基礎階段

    一個好的主題是論文能夠深入研究和發表的決定性步驟,選題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找出想探索的角度作為主要論點,初步選定研究領域後,在鍵入關鍵詞查詢,一體化下載主題範圍文章,統計關鍵詞群並分類整理參考文獻,瀏覽分類後的文獻摘要和結論,整理研究目的、方法和結論,獲得對研究主題的初步認知框架。

    2.用戰略思維界定研究主題的邊界

    在通讀大量相關參考文獻時,應將注意力放在關鍵因素與本學科領域內能解決的問題上,而不要被與主要目標無關的細節帶偏。透過建立分析框架與模型,進行模型演繹與推斷,並對解釋方案的驗證等嚴密的步驟釐清研究主題。

    3.如何寫自己的研究綜述

    綜述是對文章結構的高度概括,我一般採用兩種方法應對綜述部分。一是分析參考文獻的摘要和結論,從中找出研究物件、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出結論,用一句話概括該文獻;二是對於研究綜述類文獻和碩博論文的綜述部分進行改寫,需要根據研究問題和目的有針對性地分類改寫。

    搭建文章結構

    1.總結幾篇核心參考文獻的框架

    文章框架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研究、研究過程與結果,二級框架的邏輯需與研究方法和目的一致。

    2.文章內容初步填充

    根據研究目標挑出需要閱讀的部分做出標記,避免掃蕩式翻閱;閱讀選定部分同時對有用句子和段落進行標記和記錄筆記,放在自己文章框架的相應位置等待修改。

    充實主題內容

    1.將完成情況用不同顏色區分

    句內關係:照搬文獻,未修改好,需要精簡

    句間關係:位置待定,是否保留

    2.精簡內容

    每一小節(段)修改至300字左右,發展過程和多元關係可以用列表和繪圖的形式使之更為清晰,文字部分總結髮展趨勢或分類概述等。

    3.結論、摘要和引言最後寫

    摘要、結論等總結性文字是對文章結構的概括,在主體內容整理清楚後最後寫,可以將研究過程的一部分總結性內容移至結論。

    主題基本確定時錄入題錄,邊蒐集參考文獻邊批次匯入題錄,包括知網下載的直接參考的文獻和百度學術查詢間接引用的文獻。正式寫作時引用的文章可以在軟體(CNKI E-Study)中插入引文。

    注意,定稿前保留一篇帶域的稿件。

    整理修改記錄

    文章撰寫和修改過程中如果修改了核心內容或調整了結構,需要建立文件記錄,包括不同版本的修改內容、完成進度、修改時間,以備反覆修改之用。

    1.選擇期刊

    建立期刊檔案,根據影響因子、錄取率、發刊週期、審稿費和版面費、專欄匹配度等因素選擇文章錄用率最大的期刊進行投稿。

    2.更改文章格式

    建立常投期刊的論文模板,包括標題和主體部分的字型、字號設定,段落設定等。在投稿前建立格式清單,逐一更改核對。

    寫作方法

    1.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和寫作順序來提高效率

    (1)預定幾個選題,閱讀和靈感便會圍繞主題展開,能夠提高閱讀效率,最浪費時間的就是寫到某些部分時想起看過的某篇文章中有能借鑑的內容,然後地毯式搜尋。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將文章中能用到的內容分類納入到自己的草稿中,邊閱讀邊記錄自己的筆記,包括書和文章的結構筆記,也包括內容閱讀時有啟發的部分加入自己的想法。

    (2)寫作過程中保持宏觀和微觀結合對照的思路,動態調整計劃大綱和總結大綱,在思路不清晰時返回框架定位,避免陷入細節。

    (3)最後寫結論和摘要

    可以總結規律性用語模板

    2.文章涉及新的研究方法

    需要在寫文章之前學習新的理論和軟體,應將基礎理論知識的書籍過一遍,摘錄和研究主題有關的部分,制定學習軟體的計劃,包括看教程和做練習,同時記錄基礎操作和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核心步驟,做好備忘,以便後續論文修改時時隔較久而重新拾起

    3.組織語言的方法

    句子改寫方法:總結替換高頻詞彙,可以用爬蟲抓取高頻詞彙

    短句擴充套件方法:向前後擴充套件原因和結果,增加使用的方式、工具和前提

    4.繪製圖表的方法

    快速瀏覽文獻時可以有意識收集不同種類的分析圖,總結列表、關係圖、層次結構圖、流程圖和稜錐圖的應用場景。

    繪製分析圖的畫布尺寸調成和word通欄/半欄一致,字型大小和總體佈局才能和文字佈局相均衡,統計不同資訊量大小的圖中字號。

    已經寫出一部分內容,需要轉化成邏輯圖時,可先在紙上把要畫的關鍵詞分類列出,塗鴉找出主體間的內在秩序,最後統一文中的圖表。

    5.完成文章後總結

    統計文章各部分的寫作時間和字數,總結每部分的寫作內容,梳理寫作流程和各階段任務,總結出現的問題並分析對策,隨著科研成果的積累不斷提升科研效率。

    將研究成果分類歸檔,使得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漸明確並具有延展性。

  • 3 # 龍城大李

    我首先要確定文章的主題,思維導圖的色香味。讓後分三個部分,色、香、味。確定好後,將每一個小的主題展開,把與之相關的資訊全部歸納到它的下面。這個時候戶需要考慮語句、和上個觀點有無關係,想到的所有東西全部記錄下來。(這利用的是發散思維)。

    當每個小主題的內容填充完成後,我們再細細組織。把一些對文章闡述意義不大的文字進行剔除。同時考慮文章的層次結構。找到某一段或幾段的中心主題,形成一個章節的小標題。

    透過在這樣的方式,我想你的論文大致就成型了。我們最後的工作就是將引用的部分進行標註,對文章進行排版整理、最後的潤色。

    一篇論文就這樣誕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好!像我這樣的一直是半夜上班的怎麼控制飲食才可以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