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寸憂傷
-
2 # 臭樂寶的媽咪
看動畫片可以,但不建議2.5以下的寶貝觀看,這個年齡段他的規則意識還沒有完善,為什麼孩子看動畫片無節制,因為他的規則意識太弱。
對於看動畫片這件事情來說,是很多家長被困擾的問題,而且意見不同。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透過看動畫片語言能力得到了提升,會跳舞會唱歌,覺得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伴隨的是對動畫片越來越依賴,而不願意看書。看動畫片會影響寶貝的大腦發育,影響他們的思維能力,看動畫片根本不用思索,只需要盯著就行,所有孩子看動畫片時都特別的專注,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們就會說,看看多認真啊。真的認真嗎?答案是否!
選擇用其他活動代替動畫片:選擇不同種類的帶有趣味性書籍供孩子閱讀;多帶孩子出去玩“見見世面”,增長知識;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及性格特點的玩具。3歲以上的寶貝可在規定時間內觀看動畫片,過多的限制反而會適得其反,不讓孩子看他也會偷著看,不如設定規則,同意他看。
-
3 # 玩出品
關於看動畫問題,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意見。
觀點一:支援看動畫
1、好的動畫,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和想象力。
2、語言學習。很多時候,你會聽到孩子嘴巴里蹦出一些新詞,不要詫異,孩子透過大量的觀看,進行語言學習。
3、童年情結。說起童年,我想到的是守在電視看柯南、數碼寶貝等動畫,如果小時候缺失動畫,會是一種遺憾。
觀點二:不支援看動畫
1、會上癮
2、影響視力
3、這些時間不如去做點別的事情
你是哪一種?其實我覺得凡事只要有個度就好,在看動畫裡,找個平衡的點,不反對也不放縱孩子
我有三點建議:
①給孩子篩選好動畫
②建立規則,告訴孩子今天看動畫的集數
-
4 # 華華的二胎時代
什麼是兒童動畫片呢?就是說比較適合兒童觀看的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當然是可以看的。
但是為什麼好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看動畫片,這並不是說動畫片是不能看的,主要還是兒童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認為好看的他會一直看,不會自己感覺眼睛累了就不看了,所以這肯定是要家長配合,給孩子講說看多長時間電視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直看下去!
所以我認為兒童看動畫片是可以看的,把握好適當的時間就可以!
-
5 # 開心媽媽要加油
我覺得幼兒可以看動畫片,我孩子現在一歲四個月我每天會給他看十五分鐘動畫片,在現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電子產品,動畫產品孩子接觸並不一定是壞事,很多動畫片講的東西孩子一學就會,不要太過於干涉孩子接觸這些。有的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小時候也喜歡看動畫片,現在很多成年人也經常看動漫,多給他看看教育類的動畫片,他自己看到比你給他教輕鬆多了。但是一定要規定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
-
6 # 旅行途中11
動畫片也是藝術的一個門類,讓孩子適當的看一些動畫片,會開拓他的視野,增加孩子的知識面,畢竟孩子小的時候生活的範圍比較窄,而動畫片會給他們開啟一扇窗戶,讓孩子們瞭解外面的他們所不曾接觸過的世界。如果嚴格的限制孩子,不讓他們看動畫片,如果到了幼兒園,他和小朋友連聊天的話題都會少很多。
當然,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要給他做好選擇,選擇適合他這種年齡段的孩子看他們能夠理解的內容,比如我的孫女在看動畫片時我一般會陪著她看,也會知道動畫片裡的內容,這樣我不會在孩子提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只會說“不知道”。
當然有時候孩子也會學動畫片裡的一些話,其實他不懂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掌握情況,給孩子講清道理。比如有一次寶貝來到我這裡忽然對我說了一句話,她說奶奶我嫌棄你,我楞了一下,但是我並沒有馬上問她誰教你這麼說的,而是告訴她這句話不對,對誰也不能這樣說,這是一句不禮貌的話,因為嫌棄是不喜歡的意思,你喜歡大家不喜歡你嗎?我嚴肅的告訴孫女,對誰也不能說“嫌棄“這兩個字。
過了兩天我才問她聽誰說的“我嫌棄你“,她說是熊二這樣說的,我不由得笑了,我說熊二這樣說不對,它不尊重朋友,小朋友一定不能跟它學。過了幾天,我果然在某一集動畫片裡看到了這個情節,寶貝沒有說謊。
其實動畫片不止孩子可以看,成年人也可以看一些動畫片,用此方法減輕自己的壓力,放鬆自己的心態。工作時曾經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廠里加班,那時孩子也就八、九歲,工作時看到他和我的一位50多歲的同事聊得很開心,兒子稱呼他爺爺,我仔細一聽,原來他們在聊一部動畫片《鼴鼠的故事》,這時我才知道,我的那位像我的長輩一樣的同事看過那麼多的動畫片,這位同事是一位高階經濟師,畢業於燕京大學。也可能因為看動畫片的緣故吧,這位同事心態特別好,因為家族遺傳他16歲就得了糖尿病,一起共事的那麼多年他沒有請過病假,只是即使出差的時候也特別注意飲食、營養,直到他今年春節後以90歲高齡去世,沒有出現過任何糖尿病的併發症,和年輕人在一起,他總是那麼樂觀,那麼幽默。
寶貝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居然跟著字幕開始了認字,開始了詞彙量的積累。這真是看動畫片的一份額外的收穫。
簡單的制止孩子看動畫片絕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而想輕鬆的看孩子,讓他看動畫片則是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不負責任的辦法。兒子叮囑我讓寶貝在我這裡時少看動畫片時我就曾經對兒子說,想讓孩子少看動畫片,只有找到比動畫片更能吸引她的東西,我就試著這樣做了,而且比較成功,比如給她念童話書,讓她玩兒她喜歡的拼插玩具等,讓孩子動手動腦,安靜的持久的做一些事情。
希望讓孩子喜歡的動畫片也變成大人能夠去看一看的東西。
-
7 # 33魚媽vlog
現在是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看動畫片是幼兒學習的方式之一,動畫片大多適合一定年齡的孩子。我認為最好是給孩子準備充足的學習資源,比如音樂 、兒歌、故事 、美文誦讀 、國語的或者英語的動畫片、紀錄片或者英語中英雙字幕的都可以。讓孩子看適合自己年齡段的資源會更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理解能力、 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
-
8 # 杉媽陪娃
作為一個寶媽,我個人認為在孩子看動畫片這個問題上是不能一刀切的。在現在網路影片發達的年代,孩子不可能不接觸這些東西,給孩子適當的看動畫片也不會有太大危害。但是要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她可以看幾集就必須停止,並告訴她為什麼不能看太長時間。現在的動畫片一般一集都很短,比如你可以規定一天看一集或者最多看兩集,但不能長時間看。
問題來了,怎麼樣讓孩子可以看完規定的時間不看呢?那我家孩子來說,一般情況下,在看之前我就告訴她,你只可以看兩集喲。她為了看電視一定會同意。然後我發現看完要關的時候她總是鬧,不讓關,還想再看。但是如果看到第二集一半時我告訴她,這集看完就不看了啊,她有了心裡準備,在第二集看完時,她就會主動說:“媽媽,看完了,不看了。”後來這招屢試不爽,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自動不看,一定要給她就有心裡準備時間,不可以強行關閉。
再說說看電視有沒有點好處,我個人認為是有的。小豬佩奇裡看牙醫的部分,被我成功用來安慰看牙醫的杉,我說:“佩琪和喬治看牙都很棒,很勇敢是不是。”然後孩子也要勇敢,很配合看牙。還有一次我給她講環遊世界的繪本,她指著金字塔說:“媽媽,金字塔。”我很驚訝,問她:“你怎麼知道是金字塔,從哪學的?”孩子說:“電視。”其實,看電視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很多知識呢。所以看不看電視,寶爸寶媽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自行衡量一下。
回覆列表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可能平時說話比較口語化,詞彙量有限,心想,如果讓孩子看動畫片是不是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同時,這些研究人員也讓另外一些寶寶透過聽錄音去學中文。再讓第三批的寶寶透過觀看影片去學習中文,同樣也是有12周這麼長的時間。之後研究人員就發現:這些聽錄音、看錄影的寶寶在學習中文的任務上,沒有任何的進展,幾乎沒有學到什麼東西。
這個實驗說明,在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當我們學習語言的時候,面對面的這種交流才是有效果的。
對於比較小的寶寶,例如0到3歲的這個階段,用看動畫片這種方式來提升他的語言發展結果是微乎其微的,為什麼呢?因為看電視是單向的,而語言學習需要透過面對面的交流來實現。
對於比較大的孩子,比如說3歲以上的孩子,看動畫片或者電視確實能夠擴大他們的一些詞彙量,但是看電視或者動畫片是一種被動注意,是一種被動娛樂的方式:孩子在看電視時,他不用去調動自己的這種主動的注意。久而久之,電視會剝奪孩子的思考力,孩子在看電視的認知學習中會變得不再愛動腦筋,對電視的過度關注也會讓他們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流。
所以,用看動畫片這種方法來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真的不可取。
01
對小一點的孩子,這些方法讓他早開口多說話
多和孩子面對面交流
多和孩子面對面交流
孩子語言能力的獲得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聽覺體驗,但僅僅聽聲音是不夠的。孩子也需要有機會看到語言是如何從說話者口中發出來的。唇型伴隨著相應的聲音,為孩子學習語言提供重要線索。剛開始孩子會隨機發出一些音,後來逐漸發現用不同的口型會發出不同音。爸爸媽媽應多和孩子面對面聊天,當孩子開始發聲時,及時給予迴應。例如當孩子偶爾發出Ba-bada-da等音時,爸爸媽媽可以把一些常見兒歌的歌詞換成ba-ba, da-da, ma-ma,pa-pa等來哼唱和迴應。孩子很喜歡和父母聊天,儘管他只能發出咿呀語,但大人和孩子互動、迴應或模仿他的聲音能給他很大的肯定,可以激發他練習發音。
樂於對孩子語進行解碼
樂於對孩子語進行解碼
在1歲半以前,孩子的語言是“單詞句”——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因此1歲至1歲半被稱為“單詞句階段”。單詞句含義不夠明確,語音也往往不夠清晰,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必須輔以表情和動作。由於單詞句表意不夠清楚,成人除了根據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外,還必須根據說話的情境來推斷其意義。對孩子的語言進行適當的解碼,以完整的語句說出,並蹲下來讓孩子看到說話的嘴形,是幫助這個時期孩子語言發展很重要的態度。
比如孩子說:“走。”其中有“媽媽,離開這裡”、“媽媽回家”或“媽媽,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依情況而定。比如孩子說:“吃。”其實孩子想表達的意思是:“媽媽,我要吃××。”這時媽媽可以迴應:“妞妞要吃蘋果。”如此以後,孩子就會很清楚地說:“妞妞要吃蘋果。”
應對孩子語言能力不足時的壞脾氣
應對孩子語言能力不足時的壞脾氣
想比成年人,孩子掌握的詞彙有限,很多時候他們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時就只能用哭鬧、發脾氣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挫折。面對孩子的不安,爸爸媽媽一定要冷靜,可以猜測他到底想要什麼,還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活動來滿足他.在滿足他時,爸爸媽媽可以幫著孩子表達,比如說“原來寶貝是要舉高高啊”。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教授孩子學會表達的過程。
02
對大一點的孩子,語言智慧這樣提升
請友善耐心地面對那個好奇小孩
請友善耐心地面對那個好奇小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天天有十萬個為什麼要問你,父母不要因為工作繁忙的原因簡單回答或敷衍了事,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做一個傾聽者、啟發者。孩子開始提問,開始主動地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爸爸媽媽可以從孩子的講述中瞭解到他在想什麼,在關心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給予關心和幫助。
細細呵護他表達的慾望
細細呵護他表達的慾望
爸爸媽媽要細心,並善於引導孩子對你講心裡話的慾望。孩子的情感都是直接而且外露的,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身體的姿勢、行為的變化等方面,都可以瞭解到其內心情緒的變化。如一向活蹦亂跳的孩子忽然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此時爸爸媽媽不能急於哄孩子開心或不理不睬,而應該引導他將內心的情感傾訴出來。“為什麼今天沒有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有什麼話要對媽媽說吧?”“今天和小朋友玩得怎樣?”都是很好開啟孩子話匣子的好問題.
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談話內容的關注,可以經常在孩子說話時使用“噢”“是嗎”“後來呢”等詞語,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有時還進一步詢問有關細節,這會讓孩子覺得你確實是在關注他,這樣,他才會更樂意地向你傾訴。
跟著孩子的視線走
跟著孩子的視線走
孩子的興趣點極容易轉移,因此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一定要跟著孩子的視線走。孩子看到哪兒,興趣點就在哪兒。如果孩子在看小狗,那麼父母就不要再跟孩子談論小貓,如果孩子的視線離開了小狗看向小貓,那麼父母就要及時轉移話題,熱情地和孩子談談小貓。
很多時候,孩子看似無所用心,對父母的交流可能根本沒有迴應,每當這時候,父母很容易產生一種挫敗感,覺得與小孩子的交流幾乎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於是很多父母就可能放棄。“算了,等孩子想與我交流了再跟他談論這些吧。”實際上,即便孩子對父母沒有任何迴應,但周圍的一切資訊都在以我們毫不知情的方式進入孩子腦海。因此,很多父母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可能驚喜地發現,孩子某一天突然產生了一個飛躍,很多沒有認真教過他的東西,他居然“無師自通”了。其實這並非孩子無師自通,而是孩子常常可以一心多用:看似無所用心的孩子其實像海綿吸水一樣默默地吸收著周圍環境裡的一切資訊。因此,即便孩子對父母的講話沒有迴應,作為父母依然不要氣餒,而要堅持與孩子對話,以此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和孩子玩詞語和句型遊戲
和孩子玩詞語和句型遊戲
這種遊戲很多,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與當時的場景想出很多有趣的遊戲,透過這些遊戲鞏固孩子所學的詞彙,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媽媽伸展著胳臂對孩子說:“我很大。”孩子則縮成一團說:“我很小。”媽媽蹲在地上說:“我變矮了。”孩子則踮著小腳丫說:“我長高了。”類似的遊戲一定能充分調動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願望。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