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心家園App
-
2 # 中華醫學科普
產後抑鬱又叫產褥期抑鬱症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抑鬱、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症狀為特徵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型別。
通常在產後2周出現,其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心理、分娩及社會因素有關。
產後抑鬱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抑鬱心境,病人顯得很悲傷,表情苦悶,唉聲嘆氣,甚至常常哭泣;愉快感缺乏,病人自稱高興不起來,沒有任何事情能使她們高興;其他還有失眠、思維遲鈍、自罪自責等等……
目前由於社會對抑鬱症的認知上有很多不足,對於產後抑鬱症同樣有許多認識誤區:
誤區一:補足睡眠,就能從產後抑鬱中康復。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事實上儘管補充睡眠對產後抑鬱的患者來說很重要,但是,抑鬱症是多重原因引發的一種精神類疾病,單單睡眠不能治癒產後抑鬱。
誤區二:當婦女進入哺乳期時,她們不能服用抗抑鬱藥。
這種擔心倒不是沒有道理,但經研究發現,孩子從母乳中吃到抗抑鬱藥的可能性很少。當產後抑鬱患者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的時候,她的醫生會小心翼翼選擇最能幫助她的藥,同時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藥。
誤區三:孕婦或者曾經有分娩經驗的婦女不會感到抑鬱。
這種說法是想當然,如果用這種說法,抑鬱症就不會復發了,但抑鬱症卻是非常容易復發的疾病。事實上懷孕或者有分娩經驗並不能保證婦女不會患上抑鬱。
誤區四:產後抑鬱是很正常的―所有的新媽媽都會感到疲憊和抑鬱。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錯誤,這種說法是完全不瞭解抑鬱症。新媽媽卻是都經常會感到疲勞和力不從心。她們或許會經歷一段叫做“寶寶綜合症”的心路歷程。有這種綜合症的婦女會感到疲累,沒有精力。但是,產後抑鬱症是一種情感更強烈的,持續時間更長的心理障礙。有產後抑鬱症的媽媽或許會不想和自己的寶寶玩耍。她會感到難以集中精神,不能給寶寶足夠的溫暖和愛護。更會因此而感到內疚。
誤區五:如果你在分娩之後,沒有立即患上產後抑鬱症,那麼,你就不會再患上它了。
相關資料顯示,產後抑鬱症會在分娩後的1年內隨時發作。
誤區六:患有產後抑鬱的女性都會有虐兒傾向。
請將抑鬱症和精神病分開認識。虐嬰殺嬰只發生在極少數的產後抑鬱症當中。
誤區七:產後抑鬱症患者都會看起來很抑鬱。
資料顯示,目前抑鬱症的識別率不足20%,連醫生都很容易將抑鬱症誤診,所以你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產後抑鬱症的患者。產後抑鬱症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她會努力使自己看起來很光鮮,並努力地化好妝之類的。透過對外表做修飾來轉移她內心的痛苦。
誤區八: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不會是好媽媽。
典型不瞭解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是內分泌失調和外界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病症;與人品人格無關。
誤區九: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才會患上產後抑鬱。
原因與誤區八相同,患上產後抑鬱症,不是任何人的錯。沒有什麼能預防患上這種抑鬱症。
-
3 # 心理健康科普
是。這個比較常見的。
原因如下:首先懷孕生產有一個軀體上的巨大改變,不僅僅指看得見的肚子。更重要的是內分泌的變化,如雌孕激素催乳素髮生劇烈改變。這些改變很容易引發或伴隨情緒改變,形成抑鬱症。
其次生孩子是女人一生做的最累的勞動,沒有之一。還是不得不做的勞動。有時候需要手術還伴隨各種風險。機體會處於一種應激狀態,情緒容易不好。
第三,傳統觀念和家庭矛盾的影響:想生兒子,又生了個閨女。婆婆的臉拉的老長。老公再唉聲嘆氣比如我辦30次的游泳卡,1500,優惠1000(參加20抵1000的活動),只要500塊嗎?。能心情好不抑鬱?!
第四,照顧孩子很辛苦。累,休息不好。也會引起情緒不好。
第五,角色的改變的適應,一下當了媽!感覺自己還沒長大呢。角色適應困難引起的抑鬱。還有就是,家庭的關注重點從大肚婆轉到孩子身上。難免失落。
所以產後持續的情緒低落,需要及時看心理醫生。
回覆列表
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抑鬱症的一種,它是由生孩子帶來的化學,社會和心理變化而引起的。
可能導致產後抑鬱症的危險因子有抑鬱症史
媽媽(生孩子的人)年齡小;年輕的媽媽更傾向於得產後抑鬱
對生小孩這件事情心中抱有懷疑
月經前焦慮障礙
沒有社會支援
獨自生活
婚姻衝突
產後抑鬱症人群比例大約10%的女性會在生孩子後進入嚴重,長期的產後抑鬱。
大約1%的女性會從產後抑鬱症進一步演化成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產後抑鬱症究竟是什麼狀態?(個人經歷)作為一名產後抑鬱症患者,我的照片看起來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悲慘吧,尤其是被美圖工具美化之後?但我自己曾對此感到很意外。
我的生產過程很順利,但沒過多久便開始陷入抑鬱焦慮之中。我們漂亮、完美的兒子從降生那一刻起,就不停地哭鬧,哭鬧,哭鬧!我最終做出決定:把他送去嬰兒室4個小時。這樣我才能小睡一會兒,要知道我已經幾乎24小時沒閤眼了。(第一份母親內疚感產生)
我們在經歷了一週的折磨(無眠,無數挫敗,體重明顯下降和流不盡的淚水)之後,發現孩子不能喝奶粉。我必須擠奶給他吃。孩子出生後的幾周是我印象中最為疲憊和情緒化的時間。每兩個小時給他喂一次奶,不停地擠奶水,抽空睡一下喘口氣,這段時間是絕對的緊張和疲憊。
孩子出生兩週後,我做一個線上產後抑鬱症測試,發現自己明顯不及格,但我認為每個產婦在最初幾週中都會經歷這種掙扎,所以並沒當回事。我每天哭泣,直到孩子3周大。我不知道正常該是什麼樣,但我確定的是,自己感覺不是自己了。我從未感到如此恐懼,長期潛伏的驚恐發作傾向也被猛烈地喚醒了。我感覺極為脆弱,似乎隨時都會破碎。
我的一生做過很多艱難的事:對著成千上萬的人發表演講,輔導數以百計的兒童,調停專案中各方的爭鬥,援助過性工作者,參加全國反毒品交易專案組等。但為人母這件事,是我所做過的最艱難的事,遠超過其他事。
別人問我的一些“錯誤”的問題更讓我充滿了自責感。
“你難道不是剛剛經歷了最快樂的事嗎?!”
“做父母是不是最幸福的事?”
我愛我的兒子,真誠地、毫無保留地愛,但我也需要時間來認識他,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對於我來說,他是個小小的美麗陌生人,我們仍然需要相互瞭解。但似乎所有其他新為父母的朋友都不需要這個過程,他們立即就獲得了這個能力,他們非常開心,從一開始就能完美地應對這件事。這個想法使我感到孤立,進一步加重了我的負罪感。
第六週當我去醫院做檢查時,沒有產後抑鬱測試這一專案。我的接生員對我的擔心絲毫不以為然,他的反應真的對我沒有幫助。我找了若干個心理諮詢師,但沒有一個能夠幫助我。我非常氣餒,不再尋找。當我告訴丈夫我的感受時,他很支援我。除此以外,我沒有告訴其他任何人,甚至每日交談的媽媽和最好的朋友都沒有。
我的內疚感非常強烈,我甚至開始相信產後抑鬱和焦慮的“謊言”,認為自己是個壞媽媽,不夠愛自己的寶寶。這種羞恥感十分有害。我沒有將產後抑鬱和焦慮當成疾病看待(而實際上這是一種疾病),而是認為是自己的失敗,認為這些不會發生在真正的“好媽媽”身上。
我等待了太久,直到產後大概四個月,才終於找到了一個心理諮詢師。很慶幸我找到了。按照諮詢師的指導,我告訴了親人我正在面對的一切,從他們那裡收到滿滿的愛與支援。我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時間表,這樣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待在家裡,更好地平衡“老我”與“新我”。這個做法真的很有幫助。
我也開始與其他新晉媽媽們接觸,發現與處境相似的媽媽們共處益處多多。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開始服用藥物。幾乎在服藥六個月以後,陰霾才開始消散。恢復過程時,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真正地喜歡自己的新生活。我感到特別開心,覺得自己能夠應對新生活的挑戰了。
如果你當前正處於產後抑鬱焦慮狀態,那麼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你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正在做著一項偉大的工作。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的,真的。明白之後,你會形成習慣,能夠更好地理解你的寶寶,寶寶也不再毫無緣由的哭鬧。整件事情真的變得十分有趣。你會感覺自己又變成正常人了。你會再次擁有浪漫的約會和滿意的性生活,睡眠問題也會得到解決。記住,你不是一個人。
產後抑鬱和焦慮的媽媽們是偉大的母親,她們有著強烈的愛,深刻的體驗,只是或許想的稍稍有點兒多。她們是英雄,因為她們能夠克服巨大的困難,每日堅持起床。如果你是這樣的,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假如你的腿受傷了,你會拒絕就醫,說這是你個人的問題,只需忍耐痛苦等它自己恢復嗎?產後情緒障礙跟其他疾病一樣,需要治療才能痊癒。
記住,你會好起來的,有很多人愛你。你真的是一個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