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佳廚房電器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中國古代有一類人,在戰爭中,或者說在改朝換代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類人,就是被稱為軍師的,提供智力服務的人員。一支軍隊,指揮打仗的表面看起來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將軍,但其實是軍師,所有的排兵佈陣都由他來完成。《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在赤壁大戰時候,劉備把指揮權完全交給諸葛亮,讓諸葛亮發令箭,安排戰術。最後,關羽不執行戰術,諸葛亮要懲罰,作為統帥的劉備還得站出來求情。《三國演義》雖然只是小說,但是裡面所表現的戰爭場景,大致是合乎歷史原型的。
(軍師的模樣)
軍師形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的戰爭,規模都不是很大,而且大都是擺著方陣的大型械鬥,主要以勇力為主。作為軍隊的指揮官,他更強調的是勇力和執行力。激發勇力的戰役,以韓信的背水一戰,和項羽的破釜沉舟為代表。強調執行力的。則以孫武訓練吳王的妃子,還有田穰苴殺掉齊景公的寵臣為代表。
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謀略開始在戰爭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那時候出現了更講究謀略的孫臏、吳起等人。不過,那時候的指揮官和軍師還是同一個人,軍師沒有單獨剝離出來,成為一種職業。但是後期隨著張良、陳平等人的崛起,軍師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群體,而且主要由文官擔任。並且從某種意義上取代了指揮官的作用,指揮官更多的是在勇力和執行力上下功夫了。
那麼,問題來了。軍師既然這麼厲害,那他為什麼不直接組建一個集團,讓這個集團奉他為首領,從而奪得天下呢?而且更為悲催的是,軍師指揮戰鬥,幫助君王打下了天下,但是君王一旦坐穩天下以後,他還會猜忌軍師。軍師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功成身退,歸隱田園。就像張良那樣,所以張良也被視為成功人士的代表。但是一個軍師,他辛辛苦苦指揮戰爭,取得了勝利,打下了江山,但最後卻不敢享受勝利果實,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最成功的軍師張良)
那麼,軍師為什麼不單幹呢?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君王的准入門檻很高。什麼樣的人可以當君王?或者說什麼樣的人可以被人擁戴為王?在古代是有條件的。要麼,你必須是皇帝的後代。比如說,劉備因為是漢景帝的後代,也姓劉,所以很受大家擁戴。要麼你是王公貴族的後代,比如項燕曾經是楚將,所以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只能打他的旗號。而軍師一般都不會是紈絝子弟出生,不會是官二代,大都是貧寒人家,透過苦讀詩書得來的。即便祖上也闊過,但多半也經歷了苦難,他才會很聰明。這樣的人沒有背景,一般很難被人支援。
第二、當王的人,他必須要有很大的度量,能包容人。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至少,軍師就很難做到。因為軍師太聰明瞭。太聰明的人,很容易就看到別人身上的過失,看到部下的那些不足。看到部下的不足,他就很擇人,他的人氣就不旺。或者,他瞧不上別人做的事,凡事他都會自己安排,只讓部下去做就是了。就像諸葛亮那樣,只交給部下一些錦囊妙計,讓部下依計行事就可以了。這樣的結果是,他絕對不會培養出有能力的人才。沒有人才,他就當不成王了。
第三,在歷史長期發展過程中,一個聰明的讀書人,人們已經給他定性了,這樣的人就只能當軍師。他要是幹別的,比如說當王,人們就會很不適應。在古代,角色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都是拿前代人做參考的,如果定位不準,不但不會有人依附,事情還會很不成功。
(羽扇是軍師的角色道具)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怎麼著軍師都是不可能單幹的。
-
3 # 求圖55
其實不只是三國,哪個時代都不缺聰明的謀士,亂世(包括三國)時期每個軍閥本身就是一個謀士。誰都想做軍閥大佬,做軍閥大佬不只是聰明就可以做老大的,起碼要有一定的社會資源:
一、物質資源:起碼要房有房,要地盤有地盤,要錢有錢,就是沒有你也都能變出來,搶出來,這是做老大的原始本錢,不然誰和你混;
二、政治資源:起碼起兵的政治理由吧,並且還要師出有名或者名正言順,有隊伍,有人手,有資歷和威望,都沒有也沒關係,你最起碼也有製造這些的本領;
三、聰明資本:謀士是什麼時候都是最不缺少的資源;
可見謀士有很多,想單幹的也不少,但能單幹的謀士卻不多!
-
4 # 十三導遊
"哥,你咋不單幹呢?"
"我為什麼要單幹呢?"
"你能力那麼強?經驗豐富,我要是有你的水平我早單幹了。"
"能力強就要單幹嗎?"
這是我在公司裡的日常。總有下面的同事這麼問我。
我覺得,職業經理人(打工仔)和老闆之間的區別,並不是能力大小,而是敢不敢 嘬 。(劃重點)
"弟,我跟你說個事。"
"姐,咋了?"
"我把房賣了,把那輛寶馬五系也賣了,又借了150萬……"
"你是要瘋啊?"
"我想好了,這個專案我志在必得,不逼自己一把是不行的"
"你跟姐夫商量過了麼?"
"說了,他不管我,反正也都是我掙得。我可以做這個主。……你得過來給我幫忙,工資給不過你現在的,但你得幫你姐,我給你股份,以後咱們上市……"
"姐我支援你……離職是不可能的……有需要我做的你就說話,我算你雲團隊好吧……"
這段對話出自半年前一個外地的朋友。女漢子,敢想敢幹,看好了一個專案,便把自己創辦四年的公司賣了,又賣了房和車又借貸。這事她其實糾結了大概兩個多星期,我們透過兩次電話。所以我也不是太意外。
論能力,銷售是把好手,性情中人,馬大哈。經常找我出主意。
但她敢賣市中心兩套房房,敢把五系賣了換了輛長安,敢借高利貸。
她敢嘬。
我不敢。
所以我有退路。
她沒有。
單幹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嘬",堵上一切都代價。心理素質強大。
其次是會畫餅,會籠人,會用人。
這是最重要的能力!
至於運籌帷幄,料敵陣前,內政謀劃,讓職業經理人幹吧。
劉邦能力低,但他有漢三傑。
項羽倒是能力逆天,終不是烏江飲恨。
一群人在一起,對現狀不滿,都想改變,但最先站出來的絕不是那個最聰明的。而是都在等一個膽大的。只要那個"膽大的"先吃螃蟹,自己對於改變現狀行為的風險就小多了。
說白了,大家都在等那個"英雄"。最敢"嘬"的那個。
-
5 # 地球知識局
統一全國的大業並不僅僅是靠聰明才智就能夠做到的。認為一群謀士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一舉拿下江山,是典型的平民時代的思維方式。在東漢末年那樣門閥豪強林立的時代,這樣的路子是絕對行不通的。舉個例子來說,你一定還記得曹操是透過舉孝廉當上的官。這種舉孝廉的制度,就是世家大族為平民老百姓設定的一個無法逾越的門檻。皇帝任命中低層官員,是透過高階官員和貴族的推薦才做的決策,一般的老百姓除非特別出名,否則基本是沒有機會的。
所以當曹操提出“用人不拘身份”的時候,才會有那麼多能人一下子投奔到他的門下。
當官尚且要面對出身的問題,當地方諸侯甚至統一全國,這個問題當然就更突出了。佔據一個城池佔山為王,強行逆襲當然不是不可以,但你的合法性會被整個貴族共同體所質疑。大家首先就會把你這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草頭天子幹掉。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看拿破崙時代反法同盟的君主們是怎麼評價拿破崙這個草頭天子的就知道了。其實別說這些謀士面臨這樣的困境,連三國之一的東吳也有這樣的心病。曹魏政權是在劫持漢獻帝的基礎上建立的,在前期有著最高的貴族身份和最名正言順的統一資格。至於後來曹丕逼著漢獻帝禪讓,至少在形式上和禮法上挑不出毛病來。曹魏就是有實力、有資格的一支勢力。蜀漢政權呢,則是有著劉備的個人皇室身份,但即使是這樣的身份,在漢獻帝死前也只能說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劉備稱帝前,必須先假稱漢獻帝已死才可以。東吳只是一介地方軍閥,真要想統一全國,別說另外兩家不答應,連當地的世家大族也會覺得很彆扭。所以孫權是稱帝最晚,也最沒有底氣的一個。你覺得謀士們身份還有能高得過孫權的嗎?如果沒有,即使再有才幹,又有誰有資格單幹呢?
回覆列表
首先,出身問題。曹操出身貴胄,曹騰還是位高權重。劉備雖然是編草鞋的,但是還有一個身份就劉皇叔,漢獻帝還曾血詔給他。孫權繼承父兄的基礎,而且從小有膽識。面相和常人不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擁有高的知名度這點非常重要,四世三公就是例子,雖然他只是草包。但差點打敗了曹操。
其次,工作經歷。在東漢末年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資本,檢驗,人脈。最關鍵的是擁有了複雜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對於企業來說也就是第一桶金,也許這桶金沾滿了罪惡。
第三,眼光與處世。有了名聲和鎮壓農民企業的經驗,有了第一桶金。也就有了走更遠的資本。目光遠大,閱人無數,見慣了太多廝殺,太多爭鬥,使他們更加強大。看的更加長遠。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區別就是如此。
第四,個人能力的突出。有非常好的個人魅力有的能識人,有的會用人,有的膽大心細。能夠團結到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謀士的缺點是什麼?我想也有幾個方面
首先,謀士缺乏大局觀,他更多思考的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某個具體問題上能表現出更多的智慧。但是缺乏歷史轉折期決斷的能力和決心。
第二,經驗閱歷的缺失。沒有經過戰場血與火的考驗,實際執行力方面並不強,甚至不能夠贏得眾人的擁戴。
第三,缺乏第一桶金。名聲不小,沒有錢,沒有人脈。
其實謀士就像是職業經理人,做事沒問題,舵手還是要老闆來決定船的前進方向。至於到什麼地方拐彎,什麼時候加速,只要培訓過應該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