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茅店溪橋見

    崇禎當年拿起打補丁的衣服時候心裡一定罵他爺爺萬曆:30年不上朝,您憋在後宮幹嘛呢。順帶對他哥哥吐兩口唾沫星子:木匠是你該乾的事嗎。

    萬曆十五年發生了什麼?可以說其實什麼也沒發生,但是什麼都發生了。就像一輛汽車缺乏保養,還能開動的時候,大家使勁造。易手崇禎時候,崇禎一看,這車都10萬公里沒換機油了,輪胎都10萬沒換了,防凍液也漏光了。趕緊保養,可惜他爺爺萬曆開的太猛,漏防凍液的毛病就是他留下的。

    結果汽車還是拋錨了。明朝就是這輛車,積重難返。已經報廢。沒有任何辦法了。

  • 2 # 大衛思想

    明朝的最大困境就是錢。

    當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的國策是官員低收入,而且還有“折色”,可當時做為一任主官,他的很多下屬是要開支的,這個錢是由主官來出的,那麼,矛盾就出來了,古今中外,官還講究一個“尊嚴”,——沒錢的“尊嚴”價值幾何?所以,海瑞只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

    這樣,摟錢只能也就成為一個默許的潛規則,這個“規則”隨著時間的沉澱在加深,在固化。舉例來說,八大晉商裡通後金,隨著小冰川的到來,舉江南運米到後金,多大的氣魄?!當時,明朝是邊軍不知道還是特務機構不知道?還是首輔不明白?為什麼不管——這原因很簡單吧?

    所以說,明朝最大的困境在於吏治,而吏治的根本在錢上。

    總之,在沒有新的生產方式上,大明之病無藥可醫,任何一種新法,包括張居正的改革,在一群以錢、權轉換為己任的官僚體系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 3 # 歷史觀察哨

    明朝的困境就是死板的民族政策,明朝被人推崇就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但是過剛易折,這也導致後來明朝領土一步步縮小。由鼎盛時期近700萬平方公里只維持了20多年,一步步縮減到了400萬平方公里。

    明朝在永樂時期版圖最大,面臨在700萬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1428年被迫放棄了交趾布政使司,1434年撤銷了奴兒干都司,明朝的領土是一直在縮小的。

    明朝的民族政策出了大問題,明朝一直沒有擺脫北元的侵擾,對於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也只是短暫控制,甚至又建起了明長城。對外族震懾不足,安撫不力。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獨朕愛之如一。唐太宗在少數民族心中威望極高,有“天可汗”的美譽。大清王朝入關以後也是提倡滿漢一家,大力提倡各民族和諧共處。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有心有力處理民族關係的只有唐朝和清朝,恩威並用。各民族基本上和平共處。對於協調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 共處上明朝政策欠缺太多,長城能抵得住遊牧民族的鐵蹄嗎?以至於後來實際控制就是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明朝就應該學習唐朝的民族政策。

  • 4 # 歷史如流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曾為中國燦爛的古代史增磚添瓦,至於困境,由於明朝統治時間是276年,時間跨度大,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困境是不一樣的。

    1.前期是蒙古的騷擾,以及戰後的生產。明朝建立後,不死心的元朝貴族在草原建立了北元,不時侵擾,妄圖重新奪回天下,面對這樣的局面,徐達,常遇春曾數次北征,朱棣也曾親率大軍討伐,鞏固了政權。農民起義雖然推翻元朝但是也給社會生產帶來了破壞性的打擊,朝廷透過減免稅負,興修水利,移民屯田的措施使國家逐步走向正軌。

    2.中後期的困境主要是後金的威脅,倭寇的騷擾,宦官專權,農民起義,小冰河時代等。以上問題明朝只解決了宦官主權和倭寇騷擾。宦官專權的問題,由來已久,始於明英宗時的王振,以崇禎皇帝在位時的魏忠賢為止。崇禎登基後捉拿處決魏忠賢及其黨羽,結束了這場禍事。倭寇之亂存在的時間已經很長了,自從元朝末年就已有之,不過當時比較注重海防,沒有興起大亂,明朝中期後由於政治腐敗,海防不力,倭寇給沿海各地造成極大危害,明朝透過派遣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經過多年經營,平定了倭寇之亂。

  • 5 # 農村嘎子哥

    大明王朝是洪武大帝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是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封建王朝!大明王朝困境從開始到結束有一個主要因素造成!洪武大帝有他的英明神武之處但也有他出身造成的小農民思想家天下的狹隘意識存在!具體表現在:

    1;政治體制的改革,廢除丞相制,採用內閣首輔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制!這樣容易造成黨爭!

    2;由於洪武皇帝猜忌心強,一件案子牽扯成千上萬人!造成官員人人自危!

    3;家天下的思想採用分封制,這樣一來子子孫孫都是封地為王,不納賦稅,有官員任免權等一些特權!長此以往貪官汙吏,欺壓百姓而無處申冤!

    以上提到的開國皇帝留下的隱患,後面還有其他原因,具體如下:

    1;明朝奇葩皇帝多,不務正業的主一個接一個,有窮兵黷武的,有好色成癮的,有好道修仙的,有戀母情節的,有愛好木匠的,都無心朝政,造成社會動亂!

    2;宦官專政的原因,自明一朝出現中國歷史上幾個有名大宦官,王振,汪直,魏忠賢,劉瑾等!搞的朝野動盪,民不聊生!

    3;就是官員的腐敗,明朝是黨爭最厲害的一朝,開國就有淮西派與浙黨之爭!後有東林黨與宦黨及浙黨之爭!

    4;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末年處於小冰河期,造成明朝後期乾旱,蝗災,洪災,瘟疫等一旦發生都是持續很久!造成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綜上所述這些問題其他朝代也有,主要原因也是當時社會制度和生產力造成的,好的辦法就是皇帝繼承人應該在皇子中任人唯賢做皇帝!官員任免權考核,使國家吏治清明!排除宦官專權,關心民生使百姓安居樂業。得民心著得天下!但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來看應證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6 # 魯江散人

    明朝的困境主要是內憂外患,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內憂,國內的問題一大堆導致國家衰弱,國家衰弱後,外患就來了。縱觀歷史,凡中原王朝強大時,基本都是沒有外敵敢入侵的,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是老老實實的稱臣納貢,所以明朝亡國還是在於內憂,如果能解決內憂,那就沒有外患了。既然知道了原因,那我們就來說說明朝有那些內憂,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內憂之一:大明“養豬場”帶來的沉重負擔

    其實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大封子侄為王就埋下了隱患,朱元璋為了加強統治把兒子們封到各地為王,並賞賜大量的封地,這些番王雖然在朱棣繼位後被削掉了軍政大權,但都不停的兼併百姓的土地,造成了大量的無地流民,使得明朝的稅收減少了很多,同時這些番王和他們的子孫都享受國家的高額工資,到明朝末年,明宗室達到了幾十萬人,這幾十萬人全靠國家出錢養著,給大明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內憂之二:軍戶制的危害

    明初朱元璋實行軍戶制,軍戶世代相襲,由制所下轄幾個千戶,一個千戶又下轄十個百戶,軍戶們戰時打仗,閒時種田。但軍戶制最後演變成了普通軍戶成了軍官的奴隸,他們的田被軍官佔有,被迫為軍官勞動,很多軍戶選擇逃跑,變成了流民,社會矛盾激化。

    內憂三:黨爭和宦官專權

    明朝的讀書人只要考中秀才就享受國家的補貼,如果中了舉人更是可以免稅免役,因此很多百姓帶著田地投到這些官員的府上,為的就是躲避沉重的稅收,因此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這些官員同時經商,卻強烈反對朝廷徵收商稅,萬曆時期,萬曆皇帝派太監到各地鎮守收商稅,這些太監趁機中飽私囊,太監和東林黨的爭鬥造成了政治混亂,甚至出現了賣官的現像。

    內憂四:明朝的皇帝大多不務正業

    明中期的皇帝大多不務正業,萬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朝政非常腐敗,重用宦官,利用黨爭,明朝亡是從萬曆開始的。

    解決的方法在當時來說還是張居正的變法是最有效的,也顯示出了成果,但張居正一死,萬曆就把變法廢了,張居正的變法觸動了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成果是很不錯的,如果一直下去,明朝延壽一百年都沒問題,可惜張居正一死沒有實行下去。

  • 7 # 鼎玉軒轅

    明末困境有很多,導致了大明這臺運行了二百多年的機器徹底報廢了,崇禎也是無能為力,即便他很勤奮,節儉。就算他祖宗朱元璋來估計也無力迴天,不是一個人可以解決的,瞭解明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大明那個時候各種因素都出現了,應該就是氣數已盡。那麼明末都有哪些困境呢?我們來一一列舉:

    第一,大明的第一個困境就是沒錢,說的沒錢是缺少白銀,在古代人只認金銀,不認其他貨幣的,而拿到白銀和金子後,要麼挖個洞,藏起來,要麼打個首飾,鑄尊塑像,而每年開礦出來的白銀是有數的,這樣市面上流通白銀越來越少,即便東南資本主義萌芽搞得如火如荼,朝廷沒有銀子,那很多事情做不了,最危險的就是軍餉和救災款。

    第二個呢就是天災,在崇禎的十七年裡,幾乎每年都有災情,旱災,洪災,蝗災,輪番侵擾著大明帝國,而此時大明帝國手裡是真沒錢,就這樣流民又出來了,最終大明也是葬送在這個上。

    第三就是大明內部,其實即便到了末期,還有幾個猛人的,保證大明能夠執行下去,像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都為延長大明的生命線做出過努力。但是更多的是為了罵而罵的人,導致國家不幹正事,就是罵成一片,這是黨爭的必然結果。

    第四,就是外患,萬曆末年,女真的努爾哈赤成了氣候,逐漸佔領了東北,多次到大明燒殺搶掠,本來大明都窮的叮噹響,還時不時被打劫,大明不亡都沒天理。

    而崇禎帝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導致形式越來越惡劣,越來越無法收拾。最終1644年三月,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大明崩潰,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中,齊衡參顧二叔究竟參不參雜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