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筠軒微文史

    其實“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個說法是清代才從民間流傳開來的。而“三宮六院”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元雜劇《抱妝盒·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綵女聽者:明日聖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

    “三”“六”“七十二”這些數字都是約數,《道德經》上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正所謂“陽始於三”。《禮記》上說帝王有一個正妻,即皇后;還有許多小妾。小妾分為四等,每個等級的人數都是“三”的倍數,三、九、二十七、八十一,加起來共一百二十人。但這些數字又不絕對,因為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一切還取決於帝王個人的好惡。

    拿封建帝王來作分析,就比如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在威加海內一統六合的過程中,每滅掉一國,便在渭水邊仿照那個國家宮殿的樣式建造一個,然後將從該國擄掠而來的寶貨、美女充實期間。據說,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那些仿照的宮殿一直從咸陽城雍門東邊綿延到涇渭,宮女的數量竟達到數萬人。這些宮女,可以說都是始皇帝的姬妾。

    漢承秦制,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及其以後的皇帝,後宮數目為夫人二人、美女九人、良人二十七人、八子八十一人、七子二百四十三人、長使二百二十九人、少使二千一百八十七人,總人數約為三千二百七十九人。這裡所謂的“七子”“八子”,據顏師古注《漢書》解釋說,是指祿秩的差別,通俗點說就是工資數目的差別。

    當然,這還只是宮廷儀制上的規定,至於具體到某個皇帝有多少妃嬪,這完全取決於該帝王的個人好惡。比如說那些年紀輕輕甚至還未成年便晏駕了的皇帝,他們人生的藍圖還沒來得及展開便往生極樂了,這就應另當別論了;又比如像漢哀帝這樣好男風勝過紅顏的,他們大概是沒有多大的興趣去大肆填充內宮的。

    當然,對於這些帝王的姬妾,每個時代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漢光武帝時,皇后之下,只設置貴人、美人、宮人、采女四級,后妃的數目雖有所裁剪,但依然是驚人的。

    三國魏晉南北朝及其後帝王后宮妃嬪的數目和稱謂都是按照秦漢制度發展而來的,大抵不變的只有皇后一人,貴人、美人、貴妃等稱謂每個朝代的叫法都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皆是來區分她們祿秩的差別。

    總結:俗話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都是皇帝一人的,他們要納多少妃嬪豈是他人能夠置喙的。因此說不管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是“後宮佳麗三千人”,都只是個約數,一切決定權都在帝王手中。三千人大概是個中間數,有的精力旺盛長壽的帝王如漢武帝、康熙、乾隆等等,其後宮數目遠遠大於三千;有的精神萎靡短壽或有其他什麼原因的帝王如漢惠帝、漢哀帝、宣統帝等等,他們的後宮數目又遠遠低於三千。至於有些人說有的皇帝專情只有一個妻子,那誠然,哪個皇帝是不只有一個皇后的?只不過是厭惡了憎恨了再換一個皇后而已。至於說有的帝王只有一位皇后而無其他妃嬪,那隻不過是小說或影視劇中的美好想象而已。

  • 2 # 歷史新檔案

    作為男人的終極夢想,每當談及中國古代皇帝們的幸福後宮生活時,流傳最廣的說法為“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換而言之,每個皇帝都有著數不清的妻妾。

    那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這一說法究竟是如何而來?那些居住在深宮裡的封建皇帝,真的有那麼多的妃嬪嗎?古代帝王究竟又有多少個老婆?帶著這一疑問,去解開封建皇帝的後宮妃嬪之迷。

    筆者認為,“三宮六院”與“七十二妃嬪”要分開來講解,這樣才能搞清楚封建社會中,皇帝妃子有多少的問題。在明清以前,“三宮六院”的說法並不存在,因為在紫禁城沒有建立之時,從來沒有出現過三宮六院的說法。

    所以,“三宮六院”其實指的是明清時期皇帝以及嬪妃們所居住的地方。“三宮”由乾清宮、坤寧宮以及交泰宮三部分組成,乾清宮由皇帝居住,坤寧宮就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這兩座宮殿之間的小殿,就是交泰宮,以上就是民間說法中的“三宮”。

    至於“六院”,就分佈在“三宮”的東西兩側,由東六宮和西六宮所組成,這裡就是后妃們所居住的地方。所以,當皇帝與后妃的居住場所合為一體之時,才有了“三宮六院”的說法。

    由於明清皇帝的妃嬪都居住在“三宮六院”裡面,所以在一些小說和民間流傳的話本子中,經常會用“三宮六院”代指皇帝妃子多。

    再來談談後半句中的“七十二妃”,形容皇帝的後宮妃嬪眾多,就有“三千粉黛”、“七十二妃”之說,那麼古代帝王真的是每個人都有72個妃子嗎?答案並非如此。

    根據《禮記》記載可知,自周朝起,後宮的妃嬪制度就已經根據“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說明來實現,由此可以看出,周朝天子的妻妾數量是非常龐大的。秦統一六國後,改“天子”為“皇帝”,周天子的後宮制度卻一脈相承,此後各個朝代都會在內廷設立“六宮”。

    比如唐朝的后妃制度,在《新唐書》中就有記載,皇后之下,設立四妃,四妃之下設立九嬪,嬪妃之下又有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在這些人之下,又設立了寶林、御女、采女,後宮總人數多達81人。

    后妃制度發展至明朝,朱元璋借鑑前朝歷史,充分認識到后妃太多隻會後患無窮,所以朱元璋重新規定了六宮妃嬪定製,想要減少后妃人數。但是根據《明史·后妃傳》所記載,明朝後宮妃子人數並不少,尤其是在明朝末年,宮廷裡的宮女竟然多至9000人。

    清朝入關以後,重新規定了后妃制度,其後宮設立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另外的貴人、常在、答應等等不做具體的人數限制。據清朝史料記載,哪怕是在位時間並不長,更是以勤政聞名的雍正皇帝去世時,有資格與雍正皇帝同葬清西陵的妃嬪,就多達23人。

    其實從歷朝歷代的后妃發展制度來看,“七十二妃”只是一個大體的數字,它從來不是一個固定的數額,尤其是當皇帝獨斷專行、荒淫無度之時,後宮妃嬪的人數有時候甚至遠超百人。在封建社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所以他們的嬪妃人數並不被禮制所左右,完全取決於他們的個人心願。

  • 3 # 歷史風物誌

    所謂的三宮六院是明清以後才有的說法,古代的外臣不能隨便的進入皇帝、後、妃門居住的地方,便以乾清門為界限,南為外朝北為內廷後宮,三宮六院也就是指內廷。三宮六院實際上是十五座建築,為什麼多出六座呢?因為六宮分東六院和西六院,三宮六院中的“六院”是東西兩向各六院的統稱。說是三宮六院,其實“六院”的實際名稱還是宮,三宮指的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院其實還有一個叫法——東宮,東“六院”分別是延禧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之所以叫院是因為建築風格是以庭院格局建造的。同樣西“六院”分別是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長春宮、鹹福宮、啟祥宮,西“六院”也叫西宮,“西宮娘娘”中的西宮便是來自於此。那麼這些宮殿都有怎樣的用途呢?

    乾清宮:乾清宮明朝已有,不過歷史上明朝建的乾清宮燒燬過三次,現在留存的是萬曆年間(1598年)重建的,後來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有進行了修繕。乾清宮原本是皇帝的寢宮,即睡覺的地方,明朝時期因為乾清宮發生過紅丸案、移宮案,所以乾清宮在明朝時期也曾用作為皇帝守喪的地方。乾清宮到清朝時已經不僅僅是臥室了,還有辦公的用途。宮內分了很多的殿、房,如御茶坊、御藥房、上書房、端寧殿、南書房、內務府所在敬事房等都屬乾清宮。我們在影視劇中常看到皇帝上朝,頭頂懸掛正大光明匾的正是乾清宮。

    坤寧宮:乾坤自古以來代表這天、地,所以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也因為和乾清宮是相鄰,所以明朝乾清宮的火災也基本牽連到了坤寧宮。不過坤寧宮到清朝僅僅是前期曾作為皇后寢宮。史籍記載中僅僅是孝哲毅皇后、孝定景皇后、婉容皇后曾在坤寧宮短住,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孝昭任皇后在坤寧宮長住到死。坤寧宮大部分時間是用為祭祀場所或皇帝大婚的場所。康熙、同治、光緒、宣統帝都是在坤寧宮大婚的。

    交泰殿:在清朝時期主要是用作存放二十五寶璽,另外也是皇后生日宴會(千秋節)的場所。清朝順治設立的“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就曾利於交泰殿。

    延禧宮:屬於東六宮之一,要說明的是這時候的東宮和常認為的太子東宮不是一個意思,純粹的建築方位而定。延禧宮大多是用作妃嬪所居住的。康熙的惠妃、乾隆的婉貴妃、道光的恬嬪、光緒的瑾妃都曾入住過延禧宮。

    景仁宮:后妃居住地,孝聖憲皇后、咸豐的婉貴妃、光緒的珍妃曾在此居住。

    承乾宮:后妃居住地,董鄂妃、孝懿仁皇后、孝全成皇后、琳貴妃等曾在次居住。、

    啟祥宮:清朝晚期改為太極殿,慈禧太后便曾在此居住。

    此外“六院”中的十二宮其他各宮除了景陽宮以外均為妃嬪居住所在,景陽宮明朝時期一直也是妃嬪居住的宮殿,不過清朝時期改為藏書的地方。

    七十二妃的說法雖然聽著荒誕無稽,但於古代而言其實並不算誇張。《周禮》中規定了妃嬪制度,除了正室皇后之外,皇帝可以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遠超過七十二之數。古代皇帝中后妃最多是是秦始皇,據說他滅六國後將的美人都納入後宮,數量達到萬多人,看著應該是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頭。說回清朝清朝後妃制度和《周禮》記載的已經很大差別了,分為八個等級: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不限人數、常在不限人數、答應(也是一種妃嬪的稱號)不限人數。清朝皇帝中康熙擁有的妃嬪是最多的,有正式封號的妃嬪就有七十九個,另外大小答應多達兩百多人。在古代描述帝王私生活的記載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人”,說的就是皇帝奢華的生活,所以相比之下七十二妃的說法算的了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胎記如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