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收藏古玩正當時

    壺承,在茶席上,是個特殊的存在。特殊在,並非不可或缺。而對於資深的老茶鬼,沒幾個精緻到讓自己愛不釋手的壺承,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他看到心水的器物,根本把持不住的,必須安排,這是對生活的一種尊重。

    無論是紫砂壺承,還是瓷器壺承,實用功能是她的立身之本——避免茶壺,蓋碗上流出來水弄溼茶巾。

    壺承,一個融入在茶席中,錦上添花的存在。每一個弧度,每一處細節都有考究過,有她,整體美感,會提升一個檔次。

    幹泡法的興起,推動了壺承的流行。壺友們,茶鬼們,順理成章的,養壺也養壺承。

    溫杯水,茶水,反覆澆灌滋潤著。紫砂散發出了內斂溫潤的光澤。瓷器壺承,汝窯吧,堅硬的外表,養出瞭如蟬翼般的細紋。如此美妙的變化,豈不是喝茶人所追求的。

  • 2 # 丫巴

    紫陶壺承:成就主器,布席造境

    壺承,主要是作為承載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稱為“壺承”,更多的是用以承載茶壺。壺承的興起,可能借鑑於工夫茶使用的茶盤,又因上世紀80年代流行起來的“幹泡法”而促進繁榮,近來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學考慮而廣為人識了。工夫茶中泡茶,多講究淋壺,壺外追熱,內外夾擊,以使壺內茶溫保持,儘可能的泡出茶的韻味精華,改善茶湯的溫潤細膩或層次,主要如鳳凰單叢、巖茶等。淋壺的另一個目的,目前多被茶友們用來“養壺”,以快速使壺養出自己滿意的“包漿”效果。

    而隨著“幹泡法”的興起流行,淋壺變得越來越少,直至不再需要了,以使整個茶臺、茶席乾淨整潔、雅緻美觀。泡茶者靜心事茶,如若靜穩得當,甚至主泡器幾乎不見水滴外溢,一把壺即可,連壺承也不需要了。而壺承的出現,那麼主要功用就更傾向於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學功用了。壺承的形制,從隨拾而取的一塊木石,到工業化的批次生產,再到純手工的精緻打造,應有盡有。而材質也就有或木或竹,或石或鐵,或瓷或陶,或銅或錫,或金或銀或玉,等等,不一而足。

    從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如家用的菜碟、粗瓷大碗、甚至是鐵盤,隨手可得、隨地而拾的一塊自然天成的磚頭木頭等等。器具生活中常見,一物多用,看似隨拾、漫意、不經心,亦處處透露著生活的禪味。陶藝家們的手工壺承,提高了茶具在茶席中的美學價值或觀賞性。但也正由於單價過高,無法量產滿足需要。所以具備設計能力和量產技術的匠人或廠家,開始大量生產茶具。雖失去了獨特性,但滿足了量的需要,新型材料的出現,被運用到製作壺承當中,壺承的形態更為多樣化,可選擇的餘地更多,以搭配你造境所需的不同茶席或空間佈置。專業技術的陶瓷藝術家,手工打磨鍛造精緻壺承,手的溫度,匠心打造,壺承的形態自然,更具藝術感及奢華需求。至於搭配茶席壺承的選取法則,則無定勢,能夠讓茶席的主次關係更清楚,更好地表現出茶席主題,從而提升茶席的總體美感,便於得心應手的泡茶為主。

    壺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茶壺不會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以及保持茶席的整潔美觀。所以在器形的選擇上,壺承應適當大於壺的空間佔位,太大則顯壺小,過小太顯茶壺週轉不暢的侷促之感。要考慮器形的美感,也要考慮總體造型的搭配設計。壺承顏色宜略淺於茶席的顏色,或色調一致,儘可能不過於刺眼而喧賓奪主。壺承,既然是為了承載別人,突出“壺”,更應隱去浮華,成就主泡茶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農民詩人、工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