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統藝術確只有幾個老人再看!如何傳承下去?
179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其實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有精華有糟粕,充分體現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的文化積澱。那麼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呢?很大程度上在於找到一個和受眾連結的興奮點,而不是打著即將瀕臨滅絕需要得以保護的同情招式。

    傳承精華,去其糟粕

    這一點很重要。對於中華文化這樣一個龐大的存在,首先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對其中的文化構成做一個識別、區分再認知的工作。識別區分文化中的糟粕點,在改進完成之後要將剩餘的歷史垃圾做一個徹底的處理,另一方面就是要將其精華部分、體現民族特色部分加以弘揚,如何再弘揚?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再認知的過程,需要打破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單一印象,在新時代挖掘其應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傳統文化也很酷

    很多人一聽是傳統的東西便覺得應該統統廢掉,覺得那是落後於時代的東西。但是這一部分的資源是支撐一個民族不斷創新、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和資源。傳統文化也很酷,只是還沒有更多的人去靜下心來認識瞭解而已,而是憑藉著錯誤的印象加以拒絕接受。傳統文化在傳承方面要注意與時代的銜接,注意與外域文明尋求共存的地位,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要保持其傳統的核心特色,切不可失掉核心,那樣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傳承的意義。

  • 2 # 光明照亮我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國外文化開始入侵中國,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受到重大打擊。一項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對京劇或其他各種地方劇種不感興趣。華人有部分喜歡外國節日,部分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文化觀念的淡薄,讓我們看到了傳承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脆弱性。要建設文化強國,不能摒棄中國傳統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保護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重視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 政府要積極引導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加大財政投入,培養能夠傳承傳統文化的人民團體,制定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復興戰略,加強立法,運用法律手段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加大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從每個華人做起,要積極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認可率,要自覺學習並推廣傳播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 3 # 嵐嵐ing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下去?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個概念,傳統文化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例如作者所羅列出來的戲曲,相聲,中醫中藥等等,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非常好的傳統文化。那麼幾千年來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不好的一面也有,例如男權主義,封建社會對於女性的種種不公平待遇,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這些也是傳統文化當中不好的一面。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文化的傳承也是思想的進步。關於古時候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好的東西,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繼承下去。有些人會說這個概念太廣闊了,要怎麼做?其實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做。

    因為我們每一個華人所成長的環境就是一個大的文化環境,佛教文化,儒家思想。經歷了幾千年的改革和進步,已經慢慢的滲入到每一個華人的骨子裡。拿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來講,疫情在爆發的那段時間,華人自發的組織了很多捐款活動,上到政府單位的人,下到每一個老百姓。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每一個華人下意識的動作,下意識的概念都是在將傳統文化帶動到下一代人。

    而歐洲人呢?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政府組織在家隔離,表面上聽話了,實際上把室外活動改成了室內活動,平時該怎麼樣還怎麼樣,我們就想不通了,戴個口罩,會把他們咋了?

    大浪淘沙,勇者勝。在時代逐漸進步的過程中,好的東西自然而然就會被人們繼承。即使短暫的遺忘,也會被有心人所想起來。例如我們的漢服文化,漢服文化經過清朝和民國的一點斷隔之後。現在又有一大批的漢服愛好者逐漸地將漢服文化慢慢地帶動起來了。

    又例如相聲,一個郭德綱,一個德雲社。原來熒光棒和北京小曲兒也可以和大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存在即合理,他們沒有被人們所遺忘,只是經過短暫的沉澱之後,又會以一番全新的面孔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不好的東西自然而然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古時候,女人以男人為天,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現在人人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製取代了古時候的三妻四妾。

    偶爾會有一些所謂的女德班跑到大眾面前刷一刷存在感,但最終都會被正義的朋友說的面紅耳赤。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

    關於傳統文化如何傳承下去這個話題其實並不用刻意的去做,好的東西自然會被人們傳承下去,而不好的最終會被淘汰,這就是所謂的存在即合理。

  • 4 # 西撒沙海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傳承?這是一個相當宏觀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是事關民族復興的大事。民族的復興不只是經濟的繁榮,文化弘揚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逐漸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不斷積累的思想和行為的集合。

    有些傳統文化他是自然而然的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比如說使用漢字,用筷子吃飯等。當然這些離中華文化的核心很遠,我想題主關心的是更深層次的文化傳承問題。

    近代西方的船堅炮利讓當時的華人反省自己的文化,甚至否定傳統思想文化,學習西方所謂先進思想文化之風盛行。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們的傳統文化自信被慢慢泯滅。面對西方思想文化的時候總是感覺膝蓋發軟,矮人半截。再加上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革劇烈,導致了我們很多傳統文化的流失。

    怎樣傳承我們傳統文化?首先是要恢復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流淌五千年,世界其它文明古國都停留在了古代,唯有中華文明傳承至今。我們的漢語、文字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非常完善的文字記載,讓我們的歷史文化思想可一脈相承。說秦朝焚書,把很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那是誤傳,不過是不許民間私藏,而政府都儲存完好,否則司馬遷也寫不出《五帝本紀》和夏、商、周《本紀》。

    中國文化因博大精深而生生不息。正如孔子所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戰亂,以及文化的衝突。哪怕是元和清統治,中華文化依然被完好繼承。我們的文化性從來都高於民族性,因此常說中國無論內憂外患,也從來都是國亡而天下在。

    我們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每一次的挫折都是讓它涅槃重生的最好機會。但華人始終相信“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文化的包容和堅韌讓我們中國歷史文化有胸懷天下的大境界。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挖掘和支援。

    長期以來的舊城改造,把很多有價值的古建築也一起拆掉。處處高樓林立現代化建築,我們卻以此為榮美。我們的傳統建築才是建築學和美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經典的傳統文化精髓。我們由於不重視傳統文化節日,現在的孩子們對於西方的節日卻極為追捧,如數家珍。南韓跑去申請端午祭為南韓文化遺產。我們國民憤慨不已,可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節日的保護又做了什麼?難道剩下的只有憤慨嗎?我們的孩子有幾個人知道屈原,瞭解端午?所有的傳統節日假期,不過是拿來吃喝玩樂的藉口。

    前一陣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唐朝服裝,化妝和道具十分考究,可知道嗎是日本的團隊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不是常有人說看唐朝文化去日本,看明朝文化去南韓。可見日本很好的繼承了盛唐文化。

    我們的傳統茶道盛於唐,而傳於日本。我們今天還要再回去跟日本學習我們傳統的茶道。我們失傳而在日本發揚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除了茶道,還有傳統的唐刀製作工藝——包鋼法,花道,甚至相撲。我們看看日本對於傳統文化是如何繼承和發揚的,引以為鑑。

    1871年日本就頒佈了《古器玉儲存法》,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保護傳統文化。後來陸續頒佈了《古舍寺保護法》、《國寶儲存法》、《重要美術片儲存法》等文化遺產保護法規。1950年頒佈了《文化財產保護法》,對於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和技藝予以保護,尤其是有傳統技藝的技師視他們為“民間國寶”,給予人身保護,政策和金錢扶持等。這充分表現了日本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愛護。

    再一方面,從影視文化、媒體宣傳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要擔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

    我們最近看到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節目,像《詩詞大會》、《傳承》、《木作》、《舌尖上的中國》等。這種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我們從小不識字,但聽著爸爸媽媽給我們念唐詩,朗朗上口,到現在記憶猶新,覺得很美,這就是薰陶。

    我們不僅要有革命教育基地,更應有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讓下一代瞭解過去,知道當下,發展未來,文化延續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觀博物館。這種文化的認同是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組成,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下一代對於傳統文化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瞭解。

    黨和國家要求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和文物的傳承保護,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歷史文化作為國家精神是經濟騰飛的翅膀,是偉大祖國復興的內在動力。傳統的禮醫學、禮儀、文學、藝術、服裝,哲學等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是中華文明的根和血脈。我們唯有不斷的沉澱,潛心繼承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上就是個人的淺見。

  • 5 # 保哥講論語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政府透過政策促進全社會形成學習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社會氛圍。現階段國家提出的“文化自信”就是一個積極的訊號,政府應進一步加強物質和精神措施號召鼓勵大多數老百姓投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使全社會形成一種“我愛文化我自信”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潮流和時尚。

    第二,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的學者、教授應該積極的走上新媒體,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再解釋,啟用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與當下時代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的精神穿著現代文化的外衣,走進每一個民眾的心中。要知道我們不是沒有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精神一直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中、生活方式中,深諳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者和教授應該指出來這些,並促進新時代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相融合。第三,恢復一些傳統節日、風俗和習俗,並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增設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比如現在執行的清明節國家法定假日,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促進祭祀文化的發展,使我們這個民族形成人人不忘祖先,中華民族就不會忘本。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增設傳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比如加強軟筆書法課的學習,從根子上能夠為孩子的藝術素質打下基礎。比如增設讀經課,將傳統的經書改編為現代氣息的文化讀本,使孩子們從小接觸中國最經典的文化,有助於孩子的修身養性和遠大志向的形成等。

  • 6 # figo飛鴿

    華夏五千年,傳統文化真的可謂博大精深。如諸子百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傳統節日,傳統戲曲,中醫,文字,民間風俗禁忌……等等,不勝牧舉。這些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沉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可謂是民族的印記和靈魂。說到如何更好的傳承,我試著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部分傳統文化,我們在堅持並傳承著,比如所有的華人對春節的隆重。雖然近年來舶來很多洋節,如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但是全民過節的還是隻有春節;我們從小都學習漢字,詩詞等,這些傳統文化幾乎在每個華人身上都有印記。可有些比如諸子百家,戲曲,民間工藝等傳統文化,就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憑著興趣愛好在堅持,在研究並傳承。有些更是面臨著消失和被遺忘的危險。主流媒體及學校教育的重視 值得欣慰的是,主流媒體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比如央視帶頭,其他衛視也熱播的關於讀書,關於書信,關於詩詞歌賦的節目,這些節目在2017小掀起一股熱潮。其實這很好的營造的傳統文化的氛圍,浸潤其中,大眾耳濡目染,勢必會受到影響。還有一些關於傳統匠人之心的節目,講述各種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以及人們對他們的執著與傳承。主流媒體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國家政府機構的喉舌。他們的重視,會起到很好的帶頭和引領作用 。 其次是從小教育的影響,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國學,書法,詩詞歌賦,禮義廉恥等。作為必修課,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播意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傳統文化,包羅永珍,有精華,也有糟粕,並不是所有的我們都要一一傳承。對於一些不好的傳統,我們是要擯棄的,比如迷信。古時候,醫學和科學不發達,人們的信仰和寄託可能會是一些鬼神,可是現在醫學,科學解釋清楚了很多事物,我們就不能再一味的迷信了。 說個春節剛經歷的事情,寶寶初三開始拉肚子,發燒,吃了藥,還依然反反覆覆。媽媽就問我是不是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如廟堂一類的地方,我回想,還真去了,去了老公的奶奶用一生心血建造的寺廟。媽媽說那肯定是碰見了不乾淨的東西,說的神乎其神,還說要找神婆驅邪。最後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是上呼吸道感染。過幾天侄女也生病了,可是她沒有被帶去不該去的地方,那又怎麼解釋。像這些傳統文化,我覺得就不要再傳下去。 後記: 其實文化的傳承這個東西是很微妙的。他不像法律,可以強制人們去做些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只有儘可能營造文化氛圍,加以引導,依靠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最後希望華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 7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專注文旅,淨化心靈!文化要振興,就得加強文化自信,而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說到傳承傳統文化,我不得不誇誇我們篁嶺景區。婺源篁嶺,地無三尺平,可就是這惡劣的生存環境刺激了篁嶺的先人,硬是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曬秋”,這不僅解決了農作物的晾曬難題,還成了一道靚麗的獨特景觀,更重要的是還演變成了一種農耕文化了!

    篁嶺景區有了“曬秋”這金字招牌並沒有固步自封,也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續把“曬秋”做到極致,繼續將這種奇特文化傳承光大。這幾年,陸續推出了“藝術曬秋”、“體驗曬秋”、“曬秋喜宴”等,讓更多的年輕人熟知它、愛上它。

    所以,我想說的是:傳統的東西要流傳就要創新。世界本是變化萬千,唯有“變”才能發展。好了,就說這麼多,不喜且笑過!

  • 8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去偽存真

    下聯,去粗取精

    橫批,1.剔除糟粕。2.弘揚優秀,3.作為國策,納入新時代國家哲學,回答完畢。

  • 9 # 湯哥777

    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立法保護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切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都是民族的精年,不應切斷,這樣才能有凝聚力。

  • 10 # 聞魯生

    中國傳統文化,大多源於民俗風情。倘若簡單劃歸所謂“精華、糟粕”、所謂“高雅、低俗”、所謂“正、負能量”,不僅外行,也很官僚。討論傳承,不可迴避輿論導向。譬如“先進文化”、“高雅藝術”等等說法,多少有點倚重形式輕忽內容傾向。京劇、相聲、曲藝,直接向市井小民討生活,皆由天橋地攤兒掙扎出來,與享受西方宮廷待遇的芭蕾、交響,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姜昆一門心思批三俗,無非指望混個“高雅”“正能量”,終極目的“宮廷化”罷了。當下討論傳承,只能咬緊牙關走市場,自生則生,自滅則滅。德雲社風生水起甚好,只須遵紀守法,姜昆又奈之何?

  • 11 # 小益鳥康樂韌掙

    敬謝邀請!個人認為,傳承傳統文化,當然是傳承其精髓,至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哪些,顯然還沒有共識。怎麼辦?當然必須加強黨的領導,這方面的黨的領導就是:(建議)文化部負責組相關部門,/、先擬訂一個以人生文化為中心的各門類文化提綱;2、分專家組和全民自願參與兩大渠道,踐行習總書記的號召,提煉和展示中同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精髓;3、透過專家組和全民參與廣泛收集世界各國文化精華;4、把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聚融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新文化(草案),作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共同的新標準;5、黨員尤其是黨幹模範帶頭`從我做起,帶動人民從我做起、從兒童助育做起,真實踐行,且不斷繼續學習、完善和發展。敬請注意:建設新文化的整個過程都該是公開的、全民知情、全民參與的,必須徹改一貫的單一依靠專家教授等少數政治精英把廣大人民群眾冷放一邊的作法。須知這一規矩是背離毛澤東思想的靈魂一一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群眾路線的,老百姓作為國家的主人,當然有權有責有資格,獨立自主地實事求是,直接參與國家的重大活動。(人民的主人感、直接參與國家管理感,其實比安全、獲得和幸福感,更能體現個人的尊嚴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一過程實際就是黨領導下的黨幹黨員模範帶頭的全民參與的自我可愛、自我助育、自我解放奔向共產主義的思想解放和凝聚人心的過程,也就是群眾性的解放和提升社會生產力的良效過程。

  • 12 # 滾蛋吧道德婊

    就是在謾罵妒忌中~~~下去,如果高高在上的說下面的不對或者不好,那就以身作則,拿出好的,榜樣的力量來告訴大家你所認為哪裡是不對的,三俗的,你用作品證明你這才是對的,讓百姓認可了,甘心情願去花錢買票了,聽了心明眼亮了,減少犯罪率了,母賢子孝了,現在不是三十年前了,可以假大空,愚弄老百姓,我們期待有領頭羊式的相聲,每天不重樣~~~

  • 13 # 君子之邀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然而,傳統民族戲劇、曲藝等藝術確實只有幾個老人在看!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如何傳承下去,值得深思?  

    當前,外來文化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少數人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棄傳統文化的現象;傳統文化認知存在偏差,傳承與弘揚方式較為單一(社會參與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實施的傳統文化“包辦傳承”)。加上有效的協同管理機制沒有形成,傳統文化的保護性規定不夠全面等等,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一定壓力。

    如何傳承,一是要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是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三是要堅守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四是要建立傳承的保障機制;五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協同宣傳機制。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將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以及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作為主陣地,進行系統性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讓更多的人將仁愛、敬業、孝順和誠信等價值理念內化於心,成為自覺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追求。

      

  • 14 # 不可名狀之術

    個人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是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基礎工程,具有廣泛性基礎性和強制性(義務教育階段),要開始國學教育課堂,提高內容比重和教育考核權重。

    二是持續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書香中國”建設,加快構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倡讀好書、讀經典,營造熱愛讀書,熱愛國學文化的良好氛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民素質。要把全民閱讀延伸到基層,擴大覆蓋面。

    三是文化宣傳要深入人心,要從制度層面入手,加大文化領域財政投入力度,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作用,改善主流媒體宣傳要素佈局,植入更多國學經典文化知識,各級政府、機關積極開展國學文化系列活動,幫助人們樹立文化自信,使人們願意學、主動學。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枕禿是不是缺鈣?怎樣改善枕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