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頭說時間管理
-
2 # 閃電慢時光
很多人學習時間管理,剛開始就去使用工具來管理自己,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這個工具的核心作用。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一點也沒有改變。
這就好比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給他武器,卻無法施展。而高手拿一根樹枝也可以橫掃天下。
因此,開啟時間管理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我認知,與自驅力沒有關係。
李笑來老師說過一句話:一切靠積累成功,我們需要正確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有的人只能一次做一件事,而有的人可以同時開始2件。升級的你的作業系統,這是可以後天習得。
如何提升認知,就是要先控制自己的大腦,其實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應該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
如何面對困難,控制你的大腦,有5個秘訣:學會記錄,弱化痛苦,轉化積極,不求完美,推遲滿足感。
當你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後,你還需要做以下3件事:
1、學會分析自己的時間漏洞,根據需求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
2、簡化目標,太多的目標讓我們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先做好一個;
3、從最原始的方法開始,使用紙筆工具,掌握要領後再升級你的系統。
因此,做好時間管理,最重要在於認知,工具只是一種輔助提升手段而已。
-
3 # 微約日曆
進行時間管理,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投入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透過時間管理,能讓我們提高效率,節省時間。這是很多人對時間管理最初的印象。但事實上,很多人在嘗試了大量時間管理方法後,往往有種“踩到坑”了的感受。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等做好規劃之後才發現,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對於忙碌群體而言,時間就是金錢,花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時間管理,顯然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划算”。回到文章的開頭,進行時間管理,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投入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人是有惰性的,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儘可能地避免思考,並利用大腦輕鬆、無意識的慣性思維做判斷。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其鉅著《思考,快與慢》中,透過嚴謹的實驗也證實了人類本性懶惰的這種情況: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保持連貫的思維或時不時積極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不斷轉換任務和提高大腦運轉速度從本質上說是不會讓人感到快樂的,人們總是儘可能避開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最省力法則能成為法則。”時間管理本質上是人的管理,人並不能管理時間。既然涉及到人本身,那關於人類惰性的本能,顯然是個無法避免的課題。
作為普通人,在進行時間管理時,惰性思考同樣存在。舉個小學課本上的例子:
磨刀不誤砍柴功。故事中的大哥,為趕時間帶著鈍刀就去砍柴了。而弟弟則先磨刀,儘管前期投入了時間和體力,但顯然最終的收益,卻大於哥哥。在這個故事裡,哥哥有時間管理意識嗎?其實是有的,只不過在進行決策時,大腦的惰性選擇避開了思考,並按照本能,以“早”謀“快”。顯然,這讓哥哥為了節省時間,卻因此浪費時間。
而弟弟顯然在哥哥思考的基礎上,多了“磨刀——砍柴更便利”這一步的思考,成功避開了大腦的惰性,實現效率的提升。
顯然,時間管理是需要成本的,這裡的成本,來自日程規劃時所需的思考,以及由此而來的時間及其他成本。至此,一道巨大的阻礙橫亙在時間管理者的面前!
如何擺脫惰性思考?
實際上,大腦的這種惰性並非壞事,正是這種懶惰,大腦才能夠快速思考,並驅動我們的本能行為。很多某一領域的大師,就是透過長久地磨練,培養出對某一領域的後天本能。
學習時間管理的過程,其實就是透過對事項安排的不斷磨練,在達到最優解的同時,將這種統籌的能力寫進大腦的本能。以我自己為例:
我算是介於忙碌於非忙碌群體之間的人,在進行時間管理的過程中,我一向秉承“重要的事情優先做”的原則。有過時間管理經驗的人可能有體會,這點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
這樣做有3層作用:
1.提前理清邏輯,因為事情的重要與否其實是很主觀的,臨場決定往往會收到日程的緊急程度影響。2.做好記錄,防止因為忙碌而導致遺忘一些事情。3.培養統籌能力,透過對日程的歸類,將這種能力刻入大腦,讓時間管理成為本能。在安排妥當之後,等到第二天,上班後趁早上無人干擾時,先將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事情做掉。根據四象限法則,讓手頭的事情有條理地進行下去!
最後再重申下,進行時間管理,首要做的,就是擺脫惰性思維,將時間管理的思維刻入大腦,讓它成為一種慣性本能,工具只是便於管理的工具。過程中,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這在前期可能看上去並不划算,但只要這種行為成為本能,如吃飯喝水一般,那時間管理帶來的效益,無疑是受益一生的。
========================================
-
4 # 若有所思
這個問題也可以換成:你用過那麼多鬧鐘,為什麼早上還是起不來?
我給的答案是:幹事情之前,先要想透做這件事情的意義。
這個意義想不明白,再給你屠龍刀和倚天劍,你也會當成玩具。
時間管理也是一樣。
你用了奇妙清單,總想透過完成任務消掉待辦事項,可是想想完成的難度之後,轉念一想,算了吧,自己就把待辦的任務取消了,或者積攢一大堆,索性連軟體都不打開了。
你又學習了GTD的方法論,可是每次腦中有想法的時候,你總懶得立即把想法放到收集箱裡,時間一長,連想法都忘了。
你還給自己買了番茄鍾,規定每天要完成10個番茄,高效專注,可是臨時有個人叫你去活動,你一想,下次再說吧。然後立即把番茄鐘停止掉。
如果以上有你中槍的身影,我建議先不要從工具層面去做。先從意義層面去做。去想想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做時間管理。是為了效率而效率,還是為了過上一個幸福平衡的生活。
意義這個事情,說起來特別假大空,可是意義是支撐人類之所以偉大最重要的動力。
在征服美洲殖民地的過程中,傳播天主教是西班牙人的主要動力之一。宗教的狂熱讓西班牙人幹勁十足,不怕艱難險阻,建成了龐大的帝國。
你說傳播宗教有什麼意義,反正西班牙人就相信了,相信宗教傳播可以促進愛的流動,這成了強大的動力。
我每天早起,不是因為作為一個晨型人的標籤會讓我有多麼驕傲,也不是為了顯示我的正能量,而是因為只有早起能給我創造一段“不被打擾的空間”可以讓我進行深度的思考。而只有深度的思考才可以讓我一天的工作更加得有效率。
這就是我早起的意義,想明白了,就會自然而然早起。根本不用堅持。
靠強大毅力才能完成的時間管理,最終都很難取得成效。
倒不如徹底想明白為什麼這麼做,我指的是徹底想明白,或許,動力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
5 # 蘭才人
首先要確保你安排的事情是否是必須在今天完成的,是否是由你必須完成的。其次,你安排的事項是否是已經細化的。如果不是的話,有如下建議:1、把需要做的事情全部收集,把大腦清空。2、對收集的事情進行分類:(1)兩分鐘內能搞定的立刻執行。(2)預計花費大於2分鐘的,不是自己必須完成的,可以委派他人辦理,存入備忘錄後期跟進進度即可。(3)必須自己做的,記錄在下一步清單上,按專案進行,分解成具體行動步奏,安排到日程表中,每天去完成即可。
-
6 # 烤電影的小火爐
關鍵不是時間管理軟體,而是你所做的事情,對你來說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給你帶來動力的,是你做的事情對你而言的價值性和重要性,以及你不做這件事情給你帶來的好處和損失。
如果不做這件事,給你帶來的好處(如享受,或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帶來的愉悅感)大於損失,做這件事情給你帶來的價值卻不及這個“好處”,那麼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時間管理軟體,都無法提升自驅力。
不如想一想,怎麼樣提升你想做的事情對你的價值,讓這份價值大於你為此付出的代價,這樣才能給你帶來驅動力。
-
7 # 曉廣的小生活
時間管理軟體只是在外的工具,重要的還是有適度時間管理操作,較強的執行力和定期總結
2.較強的執行力:有了要做的事,要按計劃執行,不能執行的,要明確原因,以後是增加時間還是要修改時間,玩給出改進的方法。
3.定期總結:時間管理的目的,是根據以往的時間使用情況,明白自己是如何渡過每天的,並規劃以後的生活,所以要經常總結,發現規律,指導生活。
-
8 # 葉猛獁
因為時間管理軟體和自我驅動力沒有關係呀。
時間管理軟體能給做到的,是記錄時間、安排事務,它無法強制你去完成任務。
能強制你去完成任務的,是你的自我驅動力和意志力。自我驅動力強的人,在沒有時間管理軟體的情況下,也會長時間專注於某個任務——想想打遊戲的時候吧。
而想靠時間管理軟體來幫助提升自我驅動力,就像希望透過買一支鉛筆而變成畢加索一樣。
所以這個鍋,時間管理軟體不背。
想要提高自我驅動力,不能靠時間管理軟體,那麼應該靠什麼呢?
答案是,靠想。
自我驅動力的本質,是為了未來的豐厚收益而放棄眼下的享受。比方說放下手機去跑步,離開電腦遊戲去學習。這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能力——其他動物往往會更看重眼下的享受而非未來的收益。
但是,我們腦中的“本能”部分和其他動物的大腦差不多。我們的腦裡像是有一個人和一個大猩猩在打架,人認為我們應該去運動去學習,而大猩猩更樂於玩遊戲或者葛優癱;悲慘的是,人總是打不過大猩猩。
這個過程,只能靠想來實現。
要提高自我驅動力,就需要把自己的目標變得更明確,將自己的美好未來栩栩如生地想象出來,就像一部高畫質電影那麼清晰,充滿了細節和感受,這樣才能讓你鼓起精神,去完成當下不想完成的任務。
回覆列表
任何工具都是為人服務,以人為主,工具為輔,沒有完美的工具。
做好自我管理,靠內在驅動,前提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
工作中要想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更多的成果,注意力的集中度是關鍵因素,如果你的注意力保持時間越長,則完成的工作成果越多。但是工作中保持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來自辦公室的交談、郵件處理、微信QQ訊息、網頁等等都是干擾源,以下和各位分享提高工作注意力的6個小技巧:
制定短期和長期待辦事項將工作中做的每一件事和你的短期/長期目標、夢想產生關聯,每做一件小事都是為了離夢想更靠近一步,而不僅僅是完成孤立的一件小事,人為了目標、夢想活著會更有衝勁。所以,試著培養將工作專案月/周計劃能夠和夢想掛鉤,計劃能夠用思維導圖分解成下一步行動的好習慣。
準備個性化的工作開始儀式
在開始執行一項工作前,花上一分鐘時間準備“要投入正式高效工作”的固定儀式,給自己的大腦和身體一個訊號,我要馬上工作了,請做好準備。我的儀式如下可以供大家參考:電腦左前方準備一杯白開水,網頁上開啟自己喜歡的大自然白噪聲,帶上耳機運用土豆番茄工作法投入高效工作。
注意休息走動根據個人的精力和當前工作投入忘我程度,將番茄工作法時間設定為25-60分鐘不等,一般最多不超過一個小時要停止手上目前的工作,站起身離開座位走動休息一會兒。在下次開始工作前的這一段時間,我稱作為番茄護理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你可以活動下筋骨,進行頸椎和滑鼠手防治鍛鍊,同時對大腦也起到放鬆的作用,一般不建議刷微信微博,否則會停不下來,打亂身體和大腦逐漸培養起來的工作-休息節奏。
切斷網路干擾源如果你實在經不住誘惑,還會時不時手賤去瀏覽網站,可以透過瀏覽器外掛來遮蔽一些干擾網站,比如…外掛可以將干擾源網站跳轉到素質提升文章網頁,可以起到很好的警告和引導效果。
吃點零食保證精力有些上班族人士起床晚來不及吃早餐,或者中午工作繁忙隨便吃點東西應付的,到一定時間出現肚子飢餓狀況,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在辦公室備點咖啡、紅牛、堅果、麵包等小零食,及時補充能量,保證整天工作精力。
使用耳機在前面已經介紹過,工作時我喜歡帶耳機聽聽大自然白噪聲,為自己建立一個放鬆安靜的工作氛圍,同時也給周圍同事一個訊號:我正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事情,現在請勿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