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我是希望,生活在抑鬱症陰影下的朋友們可以講出你的故事。依然沉浸在痛苦的人,有一個發洩的出口,已經戰勝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故事幫助他人。我想在現今這個壓力大生活不易的社會里,我們有太多的理由需要戰勝自己。不要讓負面的情緒奪走快樂,彼此共勉吧,我也好奇有多少人是抑鬱症呢?
3
回覆列表
  • 1 # 哎呦艾瑪滿血復活169739633

    作為樓主,我想先講一個我的真實故事。但是宣告,我並不是專業人士,我倒是很希望有專業人士回答這個問題幫助大家瞭解。

    13年的年底,我被查處中度抑鬱症。當然現在很多人生活不易,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我想說的是,抑鬱症是需要檢測大腦分泌的什麼東西的,具體的細節我忘了。當時醫生說我還年輕,一定要好好治療,以免影響到今後的生活。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得了一個大病,而且我一個年長的同事告訴我,你這個病不要和別人說,別人會歧視你,會覺得你精神不好。

    我那時候的狀態是糟糕的,當時的工作是銷售,每天壓力特別大,感情又不順利,父母也不在身邊,一個人租房子,空空蕩蕩的,心裡都是孤獨感,時常看著窗戶就想跳下去一了百了,別人做事不順我心我就覺得呼吸困難的快要死掉,每天睜眼睛就想哭,提起上班就哭的要死要活的,特別恐懼。那會兒為了心靜抄佛經,整夜睡不著覺,喝牛奶和安神補腦液,但是安眠藥我一直沒吃過。有時候壓抑的就在屋子裡喊起來,喊著就舒服點。或者拿手砸牆。但是隻要站在人前,我就變了一個人,可以活躍氣氛,愛笑愛鬧愛吃愛喝,別人不知道我另一面的變化,是不是很詭異。

    當時醫生建議我立即治療,感謝當時我姐姐拽了我一把,說讓我考慮一下,要不要辭職試試,我母親不同意我用抑制類藥物,當機立斷辭職接我回家。父母疼愛,吃喝玩樂,出去旅遊放鬆。我想那段時間父母是不好過的,他們假裝不在意的呵護我,不說不罵不反駁的陪我談人生聊理想,支援我的所有愛好,就是很放鬆。然後看了很多美劇英劇,看了很多世界名人的演講,包括喬布斯所說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並且那時認識了愛我的呵護我的老公。

    現在是三年後,我就想如果當時用藥會是什麼效果,不過人生沒如果。我們全家都是選擇了用自我意志力抵抗厄運吧。現在我極少數時候還是會很崩潰,但是不會想到去死,因為我有愛我的人。每天活的很自我,工作順利,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再用自己的想法揣測別人活的小心翼翼,我珍惜自己,也願意寬容他人,心懷寬廣,吃喝玩樂努力工作,維護家庭和婚姻。

    所以,這就是我的小小的經歷,微不足道卻極其可貴。我想,能拯救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愛。愛他人也愛自己,別把自己侷限在小圈子裡,社會壓力是大起來了,可有那麼多社會底層的人也在努力生活心懷希望,你又有什麼權利放棄自我呢。總是餓不死的,總是自由的,那就好好生活吧!

  • 2 # 魏志勇

    因為如果不是由有經驗的、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做的診斷的話,很有可能會誤診,也就是把抑鬱性神經症診斷成為抑鬱症。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抑鬱症是病理性的,屬於真正的疾病,要透過藥物進行治療,在輔助心理諮詢,那麼治療效果會更加。心理諮詢中有效的技術則是認知行為療法。

    抑鬱性神經症則是心理因素治病,也就是說純粹是心理問題導致的。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透過心理諮詢的專業技術就可以進行治癒。

  • 3 # 泰迪抱枕

    巧嘞!我跟樓主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

    首先,我以前也是做銷售的,之所以一直做這份工作,不是出於喜歡。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覺得自己只能做這種最普通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好像根本沒有資格和勇氣去嘗試別的工作。(說這個工作普通是因為它入手比較快別無他意)。而這種極度的自卑心理輻射到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只是其中一個表象。

    其次,作者在自愈的道路上試過的那些方法,我也有所踐行。比如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要念一遍《金剛經》。也是在得病以後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辭職,是因為我當時的情況,實在沒有辦法堅持工作了。

    而不同的是,很抱歉,我不知道我得的是哪種程度的抑鬱症(中度或重度?)因為,我去醫院確診之前,透過查詢資料,已經知道自己是抑鬱症了!去醫院,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順便給自己那麼長時間以來的難受狀態一個交代。所以當大夫開始給我開藥單的時候,我就知道了,確鑿無疑——抑鬱症。病歷本和老公排隊等來的藥,一出醫院的大門,就被我扔進了垃圾桶。原因是,那時的我堅信“心病還得心藥醫”,堅信那些蠱惑人心的藥物不過是安慰劑罷了。

    但是後來,在我第三次去醫院的時候,基本上是快被抑鬱症折磨得瘋掉了,才不得不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服藥試試。在此之前,我已經被嚴重失眠困擾了很久,心慌氣短,坐立不安,感覺胸口就像被堵滿了石頭,而喘氣就像是從胸口那些石頭縫中得到那麼一點點氧氣來維持生命體徵,隨時隨地都有被通緝的感覺。軀體症狀也很明顯,從頸椎一直疼到到脊骨,痠疼痠疼的,又像被大山或什麼別的很重的東西壓著。每天魂不守舍,以前那些愛吃的零食,愛看的電影和書,愛聽和愛唱的歌,都無法提起半點兒興趣,只有我愛的人,在那段時間,我越發離不開他。而同時,我也陷入了全盤徹底否定自己的狀態:我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我一事無成,別人都瞧不起我,我不配活著......諸如此類,多麼惡毒的否定,那時的我都能想得到,而且全都能用在自己身上。 但幸運的是,在服藥的第三天,奇蹟就出現了(我不是醫藥代表)。首先,軀體症狀減輕了很多,後背和頸椎疼的感覺沒有那麼明顯了,心慌和胸悶的症狀也得到了改善。而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變化是,我能睡的著覺啦!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就是特大喜訊!因為有過失眠經歷的人都知道,越是睡不著就越擔心,而越擔心就更睡不著,然後就是焦慮、否定......如此往復,惡性迴圈一直到天亮。但是,你們知道三天三夜睡不著覺是什麼感受嗎?對,沒錯,就是7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我最後是吃了三片安眠藥才睡著,醒來時,天崩地裂。

    講述我自己的經歷,不是鼓勵所有的抑鬱症患者朋友都去嘗試服藥,因為藥物確實也是隻對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人有效果。我認識的抑鬱症朋友中也有不少服藥後並沒有什麼明顯改善的。但是對於重度患者,我還是建議採取藥物治療+心理諮詢的方案,來幫助自己走出困境。畢竟重度抑鬱症算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了,如果不採取科學正規的醫療手段,而是透過打雞血喝雞湯,一味地靠意志靠努力,可能很難真的走出來。就好比,普通感冒和肺炎的區別,普通感冒就像抑鬱情緒,如果我們自身的抵抗力和調節能力都很強,或者是我們注意飲食和休息,很快就能挺過感冒期。但是,如果得了肺炎你非要挺一挺試試,那不就等於在拖延治療時間,讓自己白白受苦嗎?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藥物確實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體重增加和藥物依賴性,這個是我體驗到比較明顯的症狀。但是些副作用相比重度抑鬱帶給我們的傷害而言,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更何況,體重和藥物依賴性,後來都有被我戰勝過。

    我在自愈的道路上,也試過很多別的方法。跑步,瑜伽,讀書,唱歌,寫日記,旅行......反正是在網上搜到過的所有方法我都試了個遍。我沒有什麼宗教信仰,但是有段時間我竟然想過靠信奉一個宗教來拯救自己,當時滿腦子想的就是:趕緊好起來,讓老子信什麼都行!試過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我這裡沒有什麼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好秘方,因為我也是過來人,我太知道,抑鬱症患者在絕境中上網搜尋救世主的心態了。但是,這也是抑鬱症治療過程中最忌諱的一點——太著急!換句話說,治療抑鬱症無論你使用哪種方法,都要給足了時間,這個過程用千萬不要試圖一心求快。畢竟,咱得的這個病,它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對不對,要好起來,得有耐心。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長程諮詢

    這是我最推薦的治療方式,沒有之一。

    吉爾伯特說過:抑鬱的目的在於迫使你停下來弄清自己是誰,將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給自己定位,這雖然痛苦,卻是產生轉變的驅動力。

    而我覺得心理諮詢的目的,就在於幫你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扶持你去產生轉變的思想和行為,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諮詢關係產生一種新的信任感,而這種感覺也會內化為你對穩定關係的良性認知。

    我曾經跟心理學習小組的一個朋友打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生活的世界比作一片海島,心理健康的正常人(當然很多人沒有那麼健康),他們的自我比較完善,有一定的心理處理能力,他們是活在島上的,即使沒有人看到他們,他們依然可以好好過自己的生活;而我們這種心理非常脆弱、敏感、自卑經常要靠討好別人和壓抑自己來討生活的人,我們是住在海里的。別人一忽略我們,不贊同我們,我們就立馬掉進海里,就好像不存在。一旦聽到歡迎、誇讚,我們就浮出水面。我們就是這麼的誠惶誠恐。而心理諮詢師,可能就是可以帶我們上岸的那條小船,但是划行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心理諮詢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看諮詢師和你的互動是否讓你覺得舒適,從而選擇更適合你的老師。其次,最好是保持長期的諮詢關係,一週一次最佳。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著急!國內心理名家曾奇峰就說過:心理諮詢中最浪費時間的就是快。

    報一些網路心理成長課程,長期浸泡學習自我梳理

    我報了很多的網路課程,也上過很多的地面課。認識很多老師和病友,也學到了一些能幫助自己心理知識,甚至有時候一個問題自己實在想不明白,也可以發到心理學習小組群裡,大家一起剖析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情緒得到的宣洩和梳理,也學到了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網課也很好。

    得到APP武志紅的心理學課,每週更新6次,199元一年。乾貨滿滿,交付感很強。學了絕對對得起學費。 十點課堂——海藍博士的情緒管理課。每節課會找一些例項,透過示範幫助來訪者梳理情緒,很減壓。如果心情不好,特別是鑽牛角尖的時候,聽完會舒服很多,也能學到一些自我疏導的小方法。

    學習運用心理學書籍進行自我疏導

    心理諮詢師一般都是每週一次的諮詢方式,而朋友和親人也不可能隨時陪伴開解我們。那當我們遇到一些令我們困惑難受的情緒時,我們還可以透過自助學習來疏導自己。

    推薦兩本書。 《伯恩斯新情緒治療法》是我讀過的所有對情緒治療梳理最有效的一本。很多病友讀了也非常受益。書中有很多梳理情緒和修正認知的練習作業,反覆實踐是有一定效果的。

    《生命的重建》首先作者路易斯.海就是一位傳奇女性。早年經歷就非常坎坷,後來不幸得了癌症,但是路易斯.海,就是實踐了書中整體康復的思想,六個月竟然擺脫癌症,完全康復了!這本書可以說是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引發了我對生命新的思考。

    最後,獻上叢非從的一句話:抑鬱不是一種病,完美才是。抑鬱就是用來治完美這種病的。

  • 4 # 嬡塔羅

    首先得了解你的抑鬱症是如何形成的?

    抑鬱症一定會和你的情緒及內在生理壓力有關,患了抑鬱症的人,幾乎是對生活喪失熱情,缺乏勇氣,失去信心,無生存動能等狀態。

    在生理方面,常常容易手腳冰冷,頭痛,頭暈,偏頭痛,也就是常常會頭重腳輕。

    大部分女性抑鬱症患者均有內分泌失調現象,

    另外不分男女大部分抑鬱症患者腸胃都不會很好,尤其是胃和小腸的功能很差。

    抑鬱症除了遺傳基因之外,幾乎是和我們經歷過的一些人生事件有關。

    突然打擊;例如失戀,失業,事業失敗,人生中突發的意外,或是疾病,比較頻繁地感受到挫折,這些都是導致罹患抑鬱症的因素,但是這些都是外在誘因,並非主要病源。

    抑鬱症會因為這些外在誘因而發病,但事實上,以我6~7年療愈眾多個案的經驗,真正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從兒時起就塑形好的人格模式有關。

    我們人體是一座情緒儲存庫

    當我們成長的過程經歷過比較,競爭的挫折,還有80年代後,很多人成長的過程都被父母或學校的高期望,學習超過年齡所負荷的課業壓力,而無法除錯適應生活學業的心理能力,心智還沒有成長健全,就已經在經歷高壓競爭的挫折感,這個部分會形成『存在恐懼焦慮』。

    父母和學校只注重孩子考試的成績,卻常常忽略孩子成長過程的情緒反應,和麵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這些成長的過程就在不知不覺形成我們的人格特質,及心理防禦結構,待到長大,經歷一些挫折後,便會象火山一樣爆發。

    我們都知道火山不可能一日一時之間就爆發的。

    火山裡面是岩漿形成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岩漿量火山才會爆發,岩漿量不夠,哪怕地震火山也不容易爆發。

    所以,只有達到一定的岩漿量,當地殼板塊運動推擠,有足夠衝擊力時,就能將岩漿衝破地表脆弱帶,然後把積存已久的火山岩漿猛烈噴發。

    反觀,我們人體的情緒形成的過程和火山是很相象的。

    我們罹患各種情緒的症狀也是和火山爆發的現象是相同的。

    所以,要治療改善抑鬱症,必須從它形成的過程來處理。

    3,抑鬱症不需要去抗爭

    抑鬱症不需要去抗爭,你要抗爭的是你面對抑鬱症時的個人意志。

    芳香情緒療法中有一句話:『你所抵抗的,便是你堅持的』。

    抑鬱症的情緒或者說所有的情緒意識,你越和它抗爭,它便越和你糾纏不清,因為你的意識焦點都在時刻關注它,注意它。

    佛法中的『我執』,意思是我們固執地守住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事。

    『我執』,是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人生中,靈魂裡因和果的輪迴,也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無明』。

    『無明』是表示我們我們看不清,無法認識我們的痛苦是什麼?無法辨識我們的痛苦是何因?何果?何所在?

    我們會因為無法辨識認清是什麼讓我們痛苦,於是我們就在這『無明』的痛苦中迂迴打轉,揹著粗重的自己費力痛苦前行。

    生空無漏位,伏滅法我執

    抑鬱的情緒你要去看見它,發現它的每一個活動,去與它對話,瞭解它是怎麼來到你的生活中的,瞭解它為什麼住進了你的身體裡。

    因為,只有當你瞭解,你便懂得並能真正理解放下。

    痛苦的情緒,要的是面對,看見,理解,接納,臣服。

    抑鬱情緒,它事實上很軟弱,你只要瞭解,看見的那一刻,它就會自覺地退出你生活的舞臺了。

    學會去觀察你的情緒,這非常重要,因為觀察和了解它們,需要你強大的意志力。

    另外,我回復了很多篇關於如何治療改善抑鬱症的文章。

    這裡就不再重複綴述了,你一定要相信抑鬱症一定可以治好,但是需要你對自己敞開心懷,學習擁抱生活開始。

  • 5 # 阿穆小哥

    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1.運動,運動,運動,重要的事說三遍,一定要使自己心跳加快的那種運動。運動可以使自己血液迴圈加快精神亢奮,這時候思考的問題都會偏向正常水平。有一些偏激的想法時可以運動後再做決定,親身體會,運動前和運動後思考問題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2.多看書,這時候看書不是什麼學知識提升自己什麼的,要選擇性的看。

    看一些能使人開悟的書籍,如:心理學,哲學,佛經,宗教方面的書,推薦看宗教類的書,所有宗教的要義都是圍繞生與死進行的,多看會對生與死增加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不信佛沒關係,我就不信,拋去那些神鬼嚇唬人的東西,佛經裡面有很多人生哲學道理看完很受益,對於生與死的看法不在那麼偏頗執著。

    3.因為自己對抑鬱有所體會,知道擺脫其痛苦和其難度,所以建議中度以上的,結合上邊自我療法的同時求助醫藥。

  • 6 # LHW7985

    抑鬱症,治療方法有很多,有的單一的治療方法就有效果,有的則需要多重治療,具體有以下幾種

    1.藥物治療加運動,這種情況適合軀體症狀比較明顯的病人

    2.認知療法加藥物,這種情況適合輕度患者,藥物是為了鞏固

    3森田療法,這種療法適合有強迫社交恐懼的患者

    4.冥想加藥物,適合輕中度患者

    5.純藥物,一到兩種甚至幾種藥物服用,為了過度到中度採取其他療法,適合重度病人

    總結:有的療法相互結合效果也不一樣,每個人也有不同的療效,多相互結合運用才是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為什麼武魂殿的軍師沒有給黃金一代提供戰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