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石夜話
-
2 # 拉貨司機東哥
孩子學會了撒謊,我覺得一點益處都沒有。學會了拒絕回答,更是家長們的過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個孩子在他最天真無邪的童年裡就學會了撒謊,我覺得在以後的人生裡,他會過得很痛苦。這是做父母的責任,作為父母,應該要好好的引導。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吸收正能量的一面。但是我們不能膩孩子。不能驕孩子。要讓孩子學會生活上的自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是違法的,什麼事是助人為樂的,這些都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做榜樣。特別是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對自己好的人。我覺得這樣子才能夠健康快樂的在成長。謝謝
-
3 # 秦乂
學會撒謊是孩子心智成長的表現,孩子會採用撒謊的“策略”趨利避害,得到孩子想要的東西。
應對撒謊:
不要第一時間評判孩子的人格、品德問題。發現後給足孩子面子,在只兩個人的空間裡:
1.先肯定孩子的自我保護:爸爸/媽媽發現你已經發現了一個新技能,得到了****,又不用付出****的代價,只需要說****就行了,不過,你這次使用的不太熟練,被我看出來了嘿嘿。
2.幫孩子分析撒謊會被發現的各種破綻。
3.引導孩子認識到:壞事發生了,還有哪些彌補措施,哪種程度事情發生了,即使沒有補救措施,後果也是可以承擔的。
4.最重要的是:只是這件事情做錯了而已,咱改這個就行了,你依然是個好孩子,我們依然愛你。
孩子拒絕回答:
多是因為在孩子的經驗裡,怎麼回答都會被訓一頓吧,答不答都沒有啥區別。
拒絕回答的背後是孩子對爸媽不能順暢溝通的失望、牴觸。
如果能正確應對孩子撒謊,孩子就不會拒絕回答了。
-
4 # 柒小芯
孩子學會了撒謊,並拒絕回答,說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是在向你表明他的立場,希望你關注他!
雖然,撒謊是錯誤的,但作為家長,也不能立馬劈頭蓋臉地罵他。你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跟他交流,這樣,他的抗拒情緒才會慢慢放下。要記得,先聆聽他的想法,鼓勵他有話,大聲地說出來。其次,再列舉相關事例,側面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最後,可以鼓勵他,支援他,大家一起共勉!
-
5 # 心賞育兒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經歷嗎?偶爾和同學打架,完了一身是傷,回家後,父母問:“怎麼回事?”你會說:“摔了一跤”。因為,如果說出真相,等待你的,一定是更難堪的羞辱和責罰。
嘴巴饞了,想買塊糖,你會撒謊:“學校要交練習冊的錢,5塊……”因為,如果你以自己的訴求為理由,向父母要錢,他們從來不給。
考試成績如果不理想,你要麼會搪塞試卷還沒發下來之類,要麼塗改試卷上的分數,要麼說忘帶試卷了,反正能躲就先躲過去再說,因為說出真相的代價太大。
現在,你在育兒過程中,你是否經歷過以下的情況?你一進門看見孩子慌亂的放下手機,你問:“你剛才玩手機了?”
孩子說:“沒有啊,我剛才就查閱了一下資料。”
老師打電話告訴你孩子今天抄作業了,你虎視眈眈的盯著他:“今天在學校裡有沒有犯錯誤?”
孩子會說:“沒有啊。”
甚至看到近日的一篇報道:常州一名6歲女孩隨爸爸到工地玩耍,在收拾工具回家時,女孩不慎觸發氣釘槍。一枚鋼釘直接“穿膛”射進去了。由於沒有立即流血,女孩怕責備,便一直隱忍不敢說。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難耐,女孩才向父母坦言。送往醫院檢查後,發現7釐米的鋼釘距離心臟僅2.6釐米,女孩與死神擦肩而過。孩子現在已基本康復,有驚無險。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為什麼孩子寧願忍著鋼釘穿膛的痛苦,也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半分?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當一個人選擇是否去說謊的時候,其實已經在潛意識內做出判斷了:誠實=源源不斷的審判+難以忍受的抱怨+責備,撒謊=大機率的平靜+可能的好處。
所以誠實是有條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預見的被寬容。自我有力量,能對過錯完全負責,他會選擇誠實。可預見被寬容,感覺代價不會太大,他也會選擇誠實。如果這兩個條件都缺失,那麼撒謊,就成了一種自我防衛。長而久之,你越是跟他強調誠實的美德,越是想教育他控制他,往往會越適得其反,。他可能會用更加隱秘的、迂迴曲折的、費盡心思的方法來對付你,隱瞞真相。
那怎麼辦?怎樣才能讓一個人對自己誠實?
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不再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也許說謊會有很大的改觀,因為說謊的本質是自我保護,是對安全感的一種渴望,是對強者的一種抗爭,是追求自己最佳生存方式的一種手段。
你肯定沒有見過一個強者向一個他認為對方是弱者的人撒謊!
只有弱者才會撒謊,就像我們自己不敢承認懲罰和打罵孩子是為了緩和或掩飾自己的挫敗感,而自欺欺人的說懲罰打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我的天哪?突然之間是不是覺得我們自己也不是一個誠實者,是不是看到了那個“小我”在向那個“完美的我”撒謊。
所以當你因孩子的謊言憤怒時,請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他誠實,你會給他的誠實以活路嗎?會給他足夠的理解和尊重嗎?會給他寬容嗎?如果沒有,那其實就是你對他的控制,而教育中最害怕的就是控制,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已經失控。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有的煩惱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教育家尹建莉說:“孩子寧願承受痛苦,寧願說謊,也不告訴家長實情,這其實是個訊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愛與會愛是兩碼事。教育從來沒有小事,唯有不斷覺察不斷學習,孩子才能開出自由健康的精神之花,當然我們自己“洗洗”也健康。
-
6 # 八一同學
【直接指出,不拐彎抹角】
對大人而言,識破孩子的謊言是非常容易的。當你知道孩子已經撒了謊,比起試探他,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指出。你可以對他說“我知道是你吃掉的餅乾,所以接下來的三天沒有餅乾吃,但是如果你說“餅乾怎麼少了一塊誰吃了”之類的話,一方面孩子可能會撒謊,另一方面這種試探反而會破壞彼此的信任。
【不貼“撒謊精”標籤】
當孩子撒謊了,不管你是開玩笑還是生氣,都不要給他貼標籤,說他是“撒謊精”。經常指責孩子是“撒謊精”,會讓他逐漸“接受”這個稱呼,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我反正是媽媽眼中的撒謊精,那我就繼續撒謊好了”。
【輕懲罰,重解決】
當孩子不知道怎麼面對一些難題時,往往會透過撒謊來做暫時性解決。因此,面對孩子的謊言,最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告訴他下一次再面對類似的難題,可以怎麼做,可以用什麼辦法來代替不得已的撒謊。
比如,在“掩飾錯誤型”的例子裡,可以告訴孩子:你欺騙媽媽是不對的,撒謊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媽媽知道你撒謊是因為害怕我責罵你,如果你告訴媽媽是你摔壞的小飛機,媽媽不僅不會責怪你,還會為你的誠實和敢於承認錯誤而高興。出現了問題,我們應該一起去解決,而不是掩蓋錯誤,對不對?你撒謊媽媽會生氣,下次我們應該要誠實。
回覆列表
其實這不是壞事, 孩子學會了撒謊, 學會了拒絕, 說明他的心智成長了, 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了。 你總不會想要孩子永遠做一個唯唯諾諾的應聲蟲吧? 挑戰家長的權威, 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請以欣慰的態度樂見其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