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得心安

    家長減負並不複雜,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一個友善、樂觀、自律的成人,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全職保姆就差不多了。

    題主說的那麼多負擔,確實很重,但你沒發現那都是全職學生保姆該乾的活麼?

    如果孩子並不需要這麼多的“陪伴”,如果家長能放下這些自己給自己的加戲,還需要問如何減負麼?

    ~~~~~~~~~~~~~~~~~~~~~~~~~~~~~~~~~~~~~~~~~~~~~~~~~~

    讓孩子學習好是每個家長的良好初衷,但多好算好卻是很多家長難以把握的。

    簡單的類比,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每頓飯吃的少,就千方百計的多加菜甚至加藥去誘導、刺激孩子吃更多,超過孩子自身消化能力的話,這種多吃的努力和辛苦是幫助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同理,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同階段除了考試的書本成績外,更重要的是逐步培養孩子從總結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到如何自律、如何更好的與環境相處的綜合能力。

    而陪寫作業、檢查作業、上補課班這些,是不是在扼殺孩子自己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是阻止孩子逐步養成自律、對自己行為結果負責的能力和性格?

    ~~~~~~~~~~~~~~~~~~~~~~~~~~~~~~~~~~~~~~~~~~~~~~~~~~

    再次重申,孩子透過學校學習,培養鍛鍊的絕不僅僅是考試能力,更重要的是與年齡相匹配的自制意識和能力的成長。

    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扮演好家長應該扮演的角色,別自己亂加戲),那麼孩子從小就能從身邊最信賴的榜樣身上養成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找到更好解決方法才是最大的樂趣等等學習樂趣。

    有了學習樂趣,學習才不是枯燥無聊的苦役,學習才不需要磨洋工,家長才不需要去陪讀陪作業。

    如果家長不能以身作則的做好自己,那麼家長陪讀的越入戲、孩子的依賴心理就越強,給家長學習的潛意識就越強,而真正的學習樂趣一旦錯過小學階段就很難再形成了——這也是到中學拼用功的學霸到了大學還是會輸給那些從小學就學習不費力學霸的原因。

    ~~~~~~~~~~~~~~~~~~~~~~~~~~~~~~~~~~~~~~~~~~~~~~~~

    所以,家長減負首先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別給自己亂加戲。

    如果家長熱衷於陪讀陪寫作業,那麼家長成為教師教鞭的延長段(且是不專業不合格的),孩子也就會變成配合家長演戲(假裝學習)的小演員。

    換個角度,家長離自律、自立的理性成熟標準越遠,孩子離自理、自立的主動學習模式越遠。

    ~~~~~~~~~~~~~~~~~~~~~~~~~~~~~~~~~~~~~~~~~~~~~~~~··

    家長減負,先從改變自己的意識做起,從讓自己更成熟做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流行什麼樣的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