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和淡定的對待人間凡
-
2 # 她大叔521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教育,醫療,房子免費。犯罪成本極高,犯罪率很低。幾十年物價就沒動過,當然工資也不動。連小偷都想抓個小偷爭當英雄,所以小偷比大熊貓都少。太多了,哈哈哈
-
3 # 西林知雨
那個年代物質是非常匱乏,生活水平非常低,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就連油幾乎都沒有,家家買肉都買最肥的,因為有油,煉的豬油用罐子儲存起來。買衣服?想都別想,買不起,基本都是自己做,衣服鞋子都是,如果有一雙黃膠鞋,都捨不得穿,買雞蛋都是憑票供應,沒有票,有錢你也買不到。最高興的莫過於過年了,孩子們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鞭炮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點一萬響一分鐘沒了,都是拆開了,一個一個的放。那個時候的人道德水準很高,人情味很濃,沒有拐孩子的,也沒啥小偷,都很窮。但是有真要飯的,只要飯,不要錢。那個時候的天很藍,水很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簡單。走後門是一件被人瞧不起的事。
-
4 # 劉光文19
三分錢的冰棒,煉豬油炒菜,油渣當點心,路邊的小人兒書攤一分錢看一本兒,每週到工廠大澡堂洗澡,冬天要存白菜,存蜂窩煤球。
-
5 # 愛笑的朗
我生活在北京,那個時候我還很小,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較清苦,吃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像我們家因為父親走的早,家裡就靠我媽一個人支撐,所以在我們家一年也不會吃幾次肉,比《情滿四合院》裡的秦懷如苦多了,記得過年時,我媽會燉點肉,我們幾個孩子就像小狗搶食一樣,等我們吃完了,我媽就把肉湯和著米飯一起吃了,三十晚上我們也吃餃子,但是我記得好像沒吃過全肉的餃子,不過我很小就知道賺錢了,那時候我們家那有個傢俱店,那時候買傢俱需要有傢俱票,有的要排號,我們夏天幾個孩子就在傢俱店排隊拿號,然後賣錢,有錢了就倒賣傢俱票,一個暑假會賺五六十塊錢,那個時候可是一大筆錢,傢俱店的人不想讓我們幹,就老罵我們,我們就給他們腳踏車胎紮了,後來慢慢接受我們了,我們就給他們買糖塊,有時候一次買半斤一斤的,他們就和我們同流合汙了,說實話有點黑社會的樣子,就是這個錢一直不敢讓我媽知道,也不敢給她,怕捱打,我媽是真打啊!有時候打的我都不敢睡覺,那句話說一天挨三頓打都到不了天黑好像說的就是我。那會兒人都窮,大家關係都比較好,要是誰家有困難,如果不是人緣太次都會有人幫助,像我們家就有很多人幫助。和現在的人際關係根本不能同日而語。那會人比較簡單善良。
-
6 # 樹下酒仙
七十年代初的農村生活記憶!
本人岀生於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7歲時上小學(周邊幾個生產小隊設辦一至三年級班級,接收適齡兒童讀書,年齡參差不齊,小的五六歲,大的有九十歲混在一起報名讀書,主要普及小學教育)四年級後才到大隊小學報名上學。注:那些九十歲的大同學,讀到二三年級就不讀書了,回家帶弟弟妹妹,有的放牛掙工分。
農村屬於村集體生產,家庭主要勞動力,在生產隊務工掙工分,糧食收穫後,歸集體所有,先完成上級公糧任務,為了一面“小紅旗”,各生產隊完成定購任務後,還超額多交公糧,剩下的糧食按各戶勞動力人口,老人,小孩分配。
一九七幾年,好的年景每人能分到400多斤稻穀,年景不好每人分到二三百斤稻穀,每年有幾個月糧食接濟不上,吃不飽飯肚子捱餓。(注:我地還是魚米之鄉)
農村生活很清貧,談不上能吃好,連把肚子填飽了,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早餐能吃什麼?
早上起來,農民還要起早上工,大約幹一個多小時活,就回家吃早飯,在南方,主要是粥為主,農忙時才煮點乾飯吃。
菜主要是醃鹹菜,自家制作曬的小麥醬,基本上都是鹹菜,為了儲存,而且醃的特別鹹,農民幹活岀汗多,為了補充鹽份。
中餐能吃什麼?
好一點的家庭,煮純白米飯,普通人的家庭山芋絲加白米煮飯吃,或者胡蘿蔔煮飯,就是為了省米加雜糧,為了填飽肚子。
菜,主要是鹹菜為主,條件好的蒸幾塊臘肉,鹹魚,自家種的蔬菜,說實話蔬菜夠吃了,就是菜裡沒有油水,除了過年過節,家裡來貴客,才買點肉,或者殺只雞,連雞蛋都捨不得吃,省了換錢,供小孩上學買筆,本子……換鹽,換醬油。那時農民手中很少見到10元錢,家裡窮的叮叮噹響。
晚上吃什麼呢?
條件好的家庭還能煮乾飯吃,普通人家雜糧煮乾飯,麵疙瘩湯,能把肚子填飽了就不錯了。
菜同樣,蔬菜多油水少,上廁所拉屎還要用力氣,否則積火難拉………
最困難的幾個月,也是全年缺糧最嚴重的時間,每年五六七月份,青黃不接期,小麥收上來後,以麵疙瘩為主。那時候大家都缺糧,借都借不到,城市憑票(糧本)供應,手裡又沒錢怎麼辦,那時有的生產隊向上申請“救濟糧”“返銷糧”或找公社領導批條借,等糧食收穫再歸還,就是借還要有人幫忙批條…
我地1979年秋,開始分地單幹,終於能吃飽飯了,1980年7月我初中畢業,就沒有讀高中了,回家種了兩年地,1982年底來到了縣城,開始進廠幹臨時工,終於到月能掙到六十多元錢……
以上就是七十年代初期,農村的基本生活情況,好不容易熬啊熬啊,終於熬出頭了,終於能吃飽肚子了
可是現在人不珍惜糧食,浪費糧食嚴重啊!讓人痛心↘
-
7 # 華來士1969
一天三頓吃山芋。煮山芋,烤山芋,蒸山芋,燒山芋。饅頭還是山芋面的,要不就吃山芋片子。白麵饅頭是夢想。逢年過節見一回。吃肉更是夢想。逢年過節看見村長家吃一回。
-
8 # 山谷大師
七十年代之初,我們上的是農業中學,課程還是開著,但學校一大部分時間搞半工半讀,下隊勞動,修公路,幹其它單位的維修,幫助生產隊拉沙壓地,倒瓜(因為瓜沒有全部分給社員,到冬天還躺在地裡,社員顧不上,我們大批學生幫忙採摘,把瓜籽倒出來)等等。有時參加學校附近大隊的階級鬥爭大會,參加全公社舉行的批判省上,縣上走資派的大會。記得那山呼海嘯的口號,森林般舉起的拳頭……
那時物質匱乏,人們普遍找吃的。輟學後,參加勞動,扛一把鐵鍁,十冬臘月北方勁吹,衣著單薄,冷不可當。
曾經隨著村裡的夥伴扒火車到遠在幾百裡外的寧夏背糧,成群的人揹著糧口袋,擁擠不堪,追逐火車,多有跌倒的,非常混亂。也不知為什麼,寧夏富足,我們別處困難。在那裡買了白花花的大米,去城裡和市民換取一比二的玉米麵,為什麼,就是多點。
也有的人騎了腳踏車去會寧買高粱,因為價格較低,也有的幾個人拉著架子車去,步行把糧買回來,不是誇大,生活困難是當時的最大問題。
但是,人們的精神狀態還是高昂的,村裡一直有個文藝宣傳隊,一夥年輕人排練節目,唱革命歌曲,樣板戲,心情還是舒暢的。
-
9 # 陽光136699081
渡過了60年代的三年備荒到了7O年代正值文革中期日子比較好過了吃的也好些由於政治的熱潮成立了宣傳毛澤東思想文藝隊我負責畫漫畫寫標語等等。7O年成立了《紅燈記》劇組我在劇組擔任了司鼓重任平時排練有任務就去演出,演員的陣容不錯一般都是專業課班出身在北京各地巡迴演出很受歡迎,當時什麼政治不政治反正很開心。在計劃經濟年代感覺是最幸福的時代,物價穩定那時的地方差價是一分錢例如北京的香山煙3角3分在天津賣3角4分,天津的恆大3角3分在北京是3角4分,那時的中華煙在北京賣5角一盒是最貴的煙也可以一根一根的零買,一次演出忘記了帶煙為了面子買了一盒中華煙這可是一天的生活呀。我們的日子過的很節儉69年買了塊上海牌手錶,71買了一輛永久車第三年又買了一臺縫紉機在當時是最幸福的家庭我們倆的月工資總計是62元三大件都是一分一分省出來的,豬肉價格:8角8分,羊肉:4角5分,雞旦:4角5分現在看起來都很便宜但與工資的收入比確實很貴,平時捨不得買肉偶爾也買一元錢的肉1斤1兩多點兒,肉買囬來也得計劃一下怎麼吃分成倆份一份包餃子另一份炒菜,要不怎麼叫計劃經濟呢。
-
10 # 3AD18
糧票面票油票豬油票
糖票酒票肉票肥皂票
腳踏車票縫紉機票手
表票布票煤票煤油票
-
11 # 伊春美食美客
我是七三年出生的中年人,到現在已經是48歲了。對70年代的生活還有一些記憶,雖然模糊,但也很深刻。因為畢竟那時候是一段艱苦的歲月,我知道那時候我的父母就喜歡給我做一種用玉米麵兒做的玉米麵兒粥。那玉米麵兒粥真的是清淡的,讓你沒有食慾。而且母親要是高興了,才會多加一點油,放一些土豆條熗上鍋,在煮著玉米麵粥,有些鹹菜就好吃了。
在那種歲月裡,我還記得沒有什麼好的伙食可以改善,偶爾只是自己有些傷風感冒的時候,母親才會用純白麵給我做一碗麵疙瘩湯,那時候就算是美味了。而且70年代快結束的時候,我記得人們生活的唯一樂趣,也就是大喇叭兒底下聽聽新聞,瞭解一下國家大事。真的有一些像人們調侃的那樣,聯絡靠吼,走親訪友靠走。真的是很原始,但是那時候的人真的是很真誠,很善良。所以說,回憶一下70年代的事情還真的有一些懷念呢。
回覆列表
人們的生活物質極度匱乏,街面上啥都沒有,買任何東西都得憑票供應,缺衣少食,家庭的經濟收入連一百元都沒有,還得維持6、7口人大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各家各戶的家庭生活普遍都很艱辛!回首往事、不堪入目!很有記憶的就是:梆梆隊的隊員們,腰裡別著一根梆梆,樣子很威風嚇人,還有一個市場管委會的瘸子,整天就知道抓投機倒把的人!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