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加強了那為啥不兩個都玩?
只選一個的話還是要看自己的意願吧。
算了,介紹一下這倆車子,這一天就這樣水過去了。
讓我們看看聯邦人有多強大
豹一的L7在改版後能力飆升,不愧是科學技術世界第一的德意志,連人家授權給你製造的L7你都能做到均傷堪比120炮、彈速更是全坦克世界第二快,銀幣彈穿深只有瑞典L7可以超越。
豹一最引以為豪的就是精準的德國工藝,超絕精度,高速縮圈,以前被人詬病的稀爛三擴如今成為了上品,這樣的中坦炮不可多得。
再來看看這強大的速度吧!作為一臺中坦,這樣的極速少有人能及,推重比足夠的情況下這樣的速度與轉向確實完美,更不用說本身優秀的履帶適應係數,這樣的機動沒人敢和他一爭高下!
好的說完了我們來看看不好的
防護過於貧弱了,有一種見光死的感覺,沒什麼好說的,太真實了,你們聯邦就這點本事,還不如倒回到德三時代。
雖然單發傷害高但是你這射速未免太慢了吧,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至少在持續輸出能力上你就弱了其他人一截。
各位精日們先看看這些令人高興的資料
將昭和魂化為筋肉POWER與70年代神秘科技造就的恐怖射速與超絕DPM,我願稱之為105的驕傲。
有一手優秀的縮圈速度還不算,他的三擴幾乎無人能敵,你相信這只是單純的雙向穩定系統就能做到的幾乎可以忽略的擴圈嗎?噢,三菱,你好強大!
倒車速度足夠快,但是這個強大的三菱發動機帶來的恐怖推重比才是重點,這麼說吧,高推重比使得這臺車的起步速度會異常的快,搭配上優秀的車體與炮塔轉速,他的快速反應能力幾乎無人能敵,他還獨有一手最強自動液壓,啟動條件極其寬鬆甚至可以開著液壓打伸縮,不開液壓他的俯角也能與一般的西方十級MT相比,開了液壓他就是十級俯角最強MT,在現實中他出盡洋相,在遊戲裡他虎虎生風,這一切都是防衛省的陰謀!
你相信嗎?一個40噸都不到的車子,他的炮塔厚度能如此之高,更何況他本身不是他美國爹的巴頓頭,而是吸收了蘇式設計與歐洲風格的扁圓頭,等效一下子就提升到非金幣彈不穿的地步了,血量還不低,這樣的防護在十級MT裡排不上前排,但是光是這個炮塔就充滿了魔法。
好了好了就吹到這裡,剩下的就是談談這東西有多差了
單發傷害比一般的L7還要低,看來您這是進口了劣質炮彈啊。
其實他的炮彈飛行速度真的不快,至少在L7的行列裡,這個炮彈飛行速度是很慢的。
機動沒毛病是因為硬資料強大過頭,但是履帶適應性拖後腿比較嚴重。
就算你的首上採用了傾斜裝甲設計也很脆。
如果說隱蔽是按車高來算的話,那麼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臺車的車高是把天線都算進去的,他的隱蔽和我們所看到的車高真的很不搭,他的視野也不太行,和主流差了一個檔次。
火力這一塊兒看到了嗎,手提包的DPM不是誰都能挑戰的,但是手提包穿深打不出優勢,單發傷害打不出優勢,彈速也打不出優勢,豹一在射速這一塊兒輸了個徹底,這倆就不是一個型別的火力,手提包注重持續輸出,豹一那就一打狙的。
手提包那鬼屎精度自然比不上豹一的顯微鏡,縮圈這一塊兒也是沒有豹一那麼強大,但是三擴這一塊兒手提包占盡優勢,除了炮塔擴圈著實有問題,完全定點輸出情況下手提包的確不能超過擅長後排靜坐的豹一,不過就俯角而言,手提包有一手非常容易啟動的液壓,豹一還真不能靠這個資料對比出什麼優勢。
機動這一塊兒豹一是全優啊,你手提包比什麼?極速比不過,履帶比不過,不過好在手提包部分資料超模,所以車體轉速、炮塔轉速和推重比這一塊兒完勝,我佛了在這種預想中應該是一邊倒的屬性上倒是打出了五五開是怎麼回事?
.....就算你豹一換成豹1A4也比不過這個被大股東忽悠出來的高達尼姆合金防護啊。
你放心,雖然防護上手提包一邊倒勝利,但是雜項是你豹一完勝,視野和隱蔽雙優勢,你的MTU甚至還比手提包的三菱的起火率低了2%。
因為手提包跟上了大潮流,而豹一還是原來的樣子。
想多打傷害並不能光縮著,事實證明前排打鬥哪怕是前排偷炮,傷害和協助都會比十分被動的後排蹲坑哥要高,手提包就是當前排次主力玩的,作為一箇中坦,穿深雖然比豹一差但是完全夠用不捉急,裝填速度賊快打持續輸出能力強和蘇聯中坦一個樣,三擴恐怖與優秀的縮圈速度使得手提包的反應速度更快,本身擁有一手可觀的倒車速度使得他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因為不能及時回撤而被盯上,恐怖的推重比更是如虎添翼讓他能在一定範圍內玩出花來,對,包括那個超模的車體轉向速度和炮塔轉向速度,打起快節奏戰鬥他的反應能力能超出西方MT一截,但是他又沒有東方中坦的俯角硬傷,他的俯角很優秀,他的炮塔很堅挺,賣頭潮流他爭先,速射偷炮他第一,這樣的中坦誰不愛呢?恕我直言,手提包現在的強度完全是要塞車強度,但是在野隊也能如魚得水,不砍的話就真的是完完全全的換皮74式了。
豹一一直都是那個風格,偷炮,扛?不存在的!反正玩啥都是為了打輸出,純輸出車,不靠射速疊斷腿時間而是靠傷害打實打實輸出,本身黑槍這種事情就是技術活,而且黑槍這種工作太吃隊友和意識,雖然在黑槍車當中他有優秀的三擴優秀的精度優秀的縮圈還有足以讓他遊擊的機動,但是他畢竟還是個中坦,說真的,中坦定位成純黑槍,本身就沾點nt,這樣的定位註定不能和當前那些頂尖的全能戰士相比,並不是豹一弱,而是豹一的定位不適合中坦這樣的車型,我不否認豹一,豹一在他的位置上做的非常好,強度完全沒問題,當下如果你想要玩一型非常舒適的黑槍車那我肯定推薦玩豹一其次才是一些相對頂尖的TD,但是作為一個MT,黑槍定位不是很好,黑槍這個位置最適合的是TD,其次才是MT,你像HT、LT這種說是黑槍定位的不是上手困難就是強度腦癱,是不是?
這倆各有各的好吧:
如果你喜歡當主力逞風頭,壓俯角專門欺負人,還喜歡打打軍團戰,甚至想把那些蘇系MT一個一個扔進垃圾桶,你可以玩手提包,一線著名節奏大師,優秀的隊伍主責人,融匯東西方特色的天神造物,絕對合你的胃口。
如果你喜歡打支援混飯吃,不願意直面敵人,更不想被隊友寄託眾望,只想玩偷襲穿插,成為隊伍中特色最鮮明的存在,但是你對點位十分熟悉,你可以玩豹一,最強中坦狙擊手,德制L7天下第一,要是有意識的話還能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勝率不會因為自己起不到什麼好作用而掉的慘烈。
不過這倆都不能完全保證勝率,畢竟西方的玩意兒,有一個手提包這樣的東西結合就已經是巔峰了,要我說,勝負心太重或者沒有MT使用經驗的話就別玩這倆了,西方MT在這個遊戲裡只是給玩家探索新玩法的樂子而已。
關於STB-1的一些歷史準確性指正
按照目前遊戲裡的STB-1來看,這車最貼近的實際上是STB的六臺原型車裡最簡化的STB-3,因為STB-1是有一個半自動裝填系統的。
如果按照歷史來的話,STB-1在沒有啟動液壓懸掛的情況下,仰俯角實際上只有9°/-6°,啟動了也只有15°/-12°,遠沒有遊戲裡這麼誇張。
STB-1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幾乎是歷史厚度的兩倍,簡單地說這破車就沒有能生吃310穿的頭,採用這個設計實際上也彌補不了問題,畢竟本身重量就那樣。
這個遊戲忽略了一點:STB-1的液壓懸掛並不是遊戲裡這種只能前後擺動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下壓或者抬升,畢竟這車不是90式。
遊戲裡這個模型實際上是瞎掰的,沒哪臺原型車這麼無聊往臉上貼個這個奇怪的皮。
我總覺得就算按這麼還原了,一個能左右壓的液壓懸掛在這個遊戲裡不也是很OP?
都加強了那為啥不兩個都玩?
只選一個的話還是要看自己的意願吧。
算了,介紹一下這倆車子,這一天就這樣水過去了。
豹一讓我們看看聯邦人有多強大
豹一的L7在改版後能力飆升,不愧是科學技術世界第一的德意志,連人家授權給你製造的L7你都能做到均傷堪比120炮、彈速更是全坦克世界第二快,銀幣彈穿深只有瑞典L7可以超越。
豹一最引以為豪的就是精準的德國工藝,超絕精度,高速縮圈,以前被人詬病的稀爛三擴如今成為了上品,這樣的中坦炮不可多得。
再來看看這強大的速度吧!作為一臺中坦,這樣的極速少有人能及,推重比足夠的情況下這樣的速度與轉向確實完美,更不用說本身優秀的履帶適應係數,這樣的機動沒人敢和他一爭高下!
好的說完了我們來看看不好的
防護過於貧弱了,有一種見光死的感覺,沒什麼好說的,太真實了,你們聯邦就這點本事,還不如倒回到德三時代。
雖然單發傷害高但是你這射速未免太慢了吧,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至少在持續輸出能力上你就弱了其他人一截。
STB-1各位精日們先看看這些令人高興的資料
將昭和魂化為筋肉POWER與70年代神秘科技造就的恐怖射速與超絕DPM,我願稱之為105的驕傲。
有一手優秀的縮圈速度還不算,他的三擴幾乎無人能敵,你相信這只是單純的雙向穩定系統就能做到的幾乎可以忽略的擴圈嗎?噢,三菱,你好強大!
倒車速度足夠快,但是這個強大的三菱發動機帶來的恐怖推重比才是重點,這麼說吧,高推重比使得這臺車的起步速度會異常的快,搭配上優秀的車體與炮塔轉速,他的快速反應能力幾乎無人能敵,他還獨有一手最強自動液壓,啟動條件極其寬鬆甚至可以開著液壓打伸縮,不開液壓他的俯角也能與一般的西方十級MT相比,開了液壓他就是十級俯角最強MT,在現實中他出盡洋相,在遊戲裡他虎虎生風,這一切都是防衛省的陰謀!
你相信嗎?一個40噸都不到的車子,他的炮塔厚度能如此之高,更何況他本身不是他美國爹的巴頓頭,而是吸收了蘇式設計與歐洲風格的扁圓頭,等效一下子就提升到非金幣彈不穿的地步了,血量還不低,這樣的防護在十級MT裡排不上前排,但是光是這個炮塔就充滿了魔法。
好了好了就吹到這裡,剩下的就是談談這東西有多差了
單發傷害比一般的L7還要低,看來您這是進口了劣質炮彈啊。
其實他的炮彈飛行速度真的不快,至少在L7的行列裡,這個炮彈飛行速度是很慢的。
機動沒毛病是因為硬資料強大過頭,但是履帶適應性拖後腿比較嚴重。
就算你的首上採用了傾斜裝甲設計也很脆。
如果說隱蔽是按車高來算的話,那麼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臺車的車高是把天線都算進去的,他的隱蔽和我們所看到的車高真的很不搭,他的視野也不太行,和主流差了一個檔次。
行嘛行嗎,比嗎,比就比嘛,我搞不懂這倆玩意兒尿不到一個壺裡的東西咋個比火力這一塊兒看到了嗎,手提包的DPM不是誰都能挑戰的,但是手提包穿深打不出優勢,單發傷害打不出優勢,彈速也打不出優勢,豹一在射速這一塊兒輸了個徹底,這倆就不是一個型別的火力,手提包注重持續輸出,豹一那就一打狙的。
手提包那鬼屎精度自然比不上豹一的顯微鏡,縮圈這一塊兒也是沒有豹一那麼強大,但是三擴這一塊兒手提包占盡優勢,除了炮塔擴圈著實有問題,完全定點輸出情況下手提包的確不能超過擅長後排靜坐的豹一,不過就俯角而言,手提包有一手非常容易啟動的液壓,豹一還真不能靠這個資料對比出什麼優勢。
機動這一塊兒豹一是全優啊,你手提包比什麼?極速比不過,履帶比不過,不過好在手提包部分資料超模,所以車體轉速、炮塔轉速和推重比這一塊兒完勝,我佛了在這種預想中應該是一邊倒的屬性上倒是打出了五五開是怎麼回事?
.....就算你豹一換成豹1A4也比不過這個被大股東忽悠出來的高達尼姆合金防護啊。
你放心,雖然防護上手提包一邊倒勝利,但是雜項是你豹一完勝,視野和隱蔽雙優勢,你的MTU甚至還比手提包的三菱的起火率低了2%。
這麼一看應該是練豹一才對啊,為什麼還會有人推薦手提包因為手提包跟上了大潮流,而豹一還是原來的樣子。
想多打傷害並不能光縮著,事實證明前排打鬥哪怕是前排偷炮,傷害和協助都會比十分被動的後排蹲坑哥要高,手提包就是當前排次主力玩的,作為一箇中坦,穿深雖然比豹一差但是完全夠用不捉急,裝填速度賊快打持續輸出能力強和蘇聯中坦一個樣,三擴恐怖與優秀的縮圈速度使得手提包的反應速度更快,本身擁有一手可觀的倒車速度使得他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因為不能及時回撤而被盯上,恐怖的推重比更是如虎添翼讓他能在一定範圍內玩出花來,對,包括那個超模的車體轉向速度和炮塔轉向速度,打起快節奏戰鬥他的反應能力能超出西方MT一截,但是他又沒有東方中坦的俯角硬傷,他的俯角很優秀,他的炮塔很堅挺,賣頭潮流他爭先,速射偷炮他第一,這樣的中坦誰不愛呢?恕我直言,手提包現在的強度完全是要塞車強度,但是在野隊也能如魚得水,不砍的話就真的是完完全全的換皮74式了。
豹一一直都是那個風格,偷炮,扛?不存在的!反正玩啥都是為了打輸出,純輸出車,不靠射速疊斷腿時間而是靠傷害打實打實輸出,本身黑槍這種事情就是技術活,而且黑槍這種工作太吃隊友和意識,雖然在黑槍車當中他有優秀的三擴優秀的精度優秀的縮圈還有足以讓他遊擊的機動,但是他畢竟還是個中坦,說真的,中坦定位成純黑槍,本身就沾點nt,這樣的定位註定不能和當前那些頂尖的全能戰士相比,並不是豹一弱,而是豹一的定位不適合中坦這樣的車型,我不否認豹一,豹一在他的位置上做的非常好,強度完全沒問題,當下如果你想要玩一型非常舒適的黑槍車那我肯定推薦玩豹一其次才是一些相對頂尖的TD,但是作為一個MT,黑槍定位不是很好,黑槍這個位置最適合的是TD,其次才是MT,你像HT、LT這種說是黑槍定位的不是上手困難就是強度腦癱,是不是?
長話短說這倆各有各的好吧:
如果你喜歡當主力逞風頭,壓俯角專門欺負人,還喜歡打打軍團戰,甚至想把那些蘇系MT一個一個扔進垃圾桶,你可以玩手提包,一線著名節奏大師,優秀的隊伍主責人,融匯東西方特色的天神造物,絕對合你的胃口。
如果你喜歡打支援混飯吃,不願意直面敵人,更不想被隊友寄託眾望,只想玩偷襲穿插,成為隊伍中特色最鮮明的存在,但是你對點位十分熟悉,你可以玩豹一,最強中坦狙擊手,德制L7天下第一,要是有意識的話還能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勝率不會因為自己起不到什麼好作用而掉的慘烈。
不過這倆都不能完全保證勝率,畢竟西方的玩意兒,有一個手提包這樣的東西結合就已經是巔峰了,要我說,勝負心太重或者沒有MT使用經驗的話就別玩這倆了,西方MT在這個遊戲裡只是給玩家探索新玩法的樂子而已。
後話關於STB-1的一些歷史準確性指正
按照目前遊戲裡的STB-1來看,這車最貼近的實際上是STB的六臺原型車裡最簡化的STB-3,因為STB-1是有一個半自動裝填系統的。
如果按照歷史來的話,STB-1在沒有啟動液壓懸掛的情況下,仰俯角實際上只有9°/-6°,啟動了也只有15°/-12°,遠沒有遊戲裡這麼誇張。
STB-1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幾乎是歷史厚度的兩倍,簡單地說這破車就沒有能生吃310穿的頭,採用這個設計實際上也彌補不了問題,畢竟本身重量就那樣。
這個遊戲忽略了一點:STB-1的液壓懸掛並不是遊戲裡這種只能前後擺動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下壓或者抬升,畢竟這車不是90式。
遊戲裡這個模型實際上是瞎掰的,沒哪臺原型車這麼無聊往臉上貼個這個奇怪的皮。
我總覺得就算按這麼還原了,一個能左右壓的液壓懸掛在這個遊戲裡不也是很OP?